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低压低产、水淹、出砂等因素影响, M区块天然气井开井率低,影响整体开发效果,为此开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包括常规气举技术、泡沫排水技术、柱塞气举技术及速度管柱技术等,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区块开井率由15.1%上升至68.7%,增日产气由15.8万方增加至65.8万方,阶段累增气量5.63亿方,低油气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主题词:天然气 排水采气 技术研究 提质增效
  1.概况
  M区块共有天然气井560口,开井85口,开井率仅15.1%,关井475口,关井主要原因为低压低产和水淹,分别为260口、120口,井数占比54.7%、25.3%,具体见表1,影响年产气量1.2亿方,为此有必要开展措施挖潜工艺技术研究,恢复气井产能。
  2.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
  2.1常规气举技术
  常规气举技术主要是将高压气体注入井底,与流体混合后降低液柱压力梯度,排除井底积液,适用于斜井、定向井及液体中有腐蚀介质的井,单井一次性投入费用5万元左右(气举阀),按气举方式可分为氮气气举、撬装压缩机气举、井间互联气举、预置气举阀排水以及同心复合气举阀和跨封隔器延伸气举等6种,每种工艺原理及适应范围不同。
  (1)氮气气举
  以制氮车作为气源,从油套环空注入,从油管将井液举升至地面,适应于水淹井复产,最大气举深度可达3000米。
  (2)撬装压缩机气举
  以反输天然气为气源,增压机增压后油套环空注入,从油管将积液举升至地面,适用于带水困难或水淹关停的气井。
  (3)井间互联气举
  利用同井场或邻近高压气井作为气源井气举,适用于邻近存在稳定高压气源的低产积液井。
  (4)预置气举阀排水
  新完井或二次完井预先将气举工具下入井中,为投产后气举生产作准备,适用于各种生产气井排水采气。
  (5)同心复合气举阀气举
  小直径管柱携带气举阀下入油管气举,适用于裸眼/滑套多级分段压裂完井的水平井。
  (6)跨封隔器延伸气举
  封隔器上下油管射孔,油管串底部延长至产层段气举,适用于日产水量大的深井、定向井和水平井。
  2018年以来,针对M区块水淹无法排采气井,实施气举排水采气工艺105口井,平均单井年增气量42.5万方,阶段累增气量1.45亿方。
  2.2泡沫排水技术
  泡沫排水技术是从井口加入起泡剂,与井下液体混合起泡,泡沫携水随气流排出地面。该技术设备简单,施工容易,见效快,不影响日常生产,适应于日产气量大于5000m3井,单井年运行费用5万元左右。近年来,M区块泡沫排水技术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以2020年为例,现场应用40口,平均单井年增气量30万方,阶段累增气量0.18亿方。
  2.3柱塞气举技术
  柱塞气举技术用柱塞做气液物理界面,利用自身能量推動柱塞将积液举升到地面(图1),主要技术特点是地面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适用于低压低产井,单井一次性投入20万元,每年维护费0.5万元左右。目前该技术已成为M区块低压低产井恢复生产主体技术,现场应用205口,平均单井年增气量30万方,阶段累增气量3.2亿方。
  2.4速度管柱技术
  速度管柱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小管径的连续油管作为生产管柱,增大气体流速,提高气井携液能力,技术特点是不压井作业,施工周期短,不污染产层,后期无需维护,适用于日产气量大小于3000方井,单井一次性投入46.5万元(不含作业费),现场应用35口井,平均单井年增气量55万方,阶段累增气量0.8亿方。
  3.总体实施效果
  在上述技术对策指导下,M区块开井数由75口提高至385口,开井率由15.1%上升至68.7%,增加53.6个百分点,日产气由15.8万方增加至65.8万方,阶段累增气量5.63亿方,效果显著,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结论
  (1)M区块天然气井开井率低,关井主要原因为低压低产和水淹。
  (2)开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包括常规气举技术、泡沫排水技术、柱塞气举技术及速度管柱技术等,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阶段累增气5.63亿方。
  (3)本文在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杨冬雪.天然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23).
  [2]方亮,李首东,姚帅,李文鹏.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研究[J].化工管理.2019(24).
  作者简介:
  徐井潮,男,1979年12月出生吉林,汉族,助理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石油化工技术服务分公司从事天然气田水淹井挖潜增产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小而散”极度分散的特点,利用侧钻井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挖掘老区剩余油潜力。随着侧钻小套管井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开采工艺方面逐渐暴露出套管内径小、杆管偏磨严重、底水锥进及悬挂点漏失等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采用常规井下工具无法解决。本文通过对国内侧钻小套管井举升和堵水工艺技术现状调研,设计的举升工艺管柱承压指标达到20MPa,耐温120℃,并配套研制了Φ4
期刊
摘要:对压裂井现场出现的砂埋、卡管柱事故和频繁弃压井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现场工况明确了诱发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实际中,结合现场监督的强化管理,实现了压裂现场事故防控能力的提升,保障压裂施工顺利完工。  关键词:压裂;砂埋;卡管柱;弃压  压裂是油田一项重要增产增注措施,增油增注效果均较为显著。近年来,随着压裂技术的进步衍生出缝网、多层、精控等压裂新技术,但压裂过程中问题也时有发现,例
期刊
摘要:受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物性差等因素影响,G断块开发中存在构造不落实、储量动用状况差以及注汽压力高等问题,影响开发效果,为此开展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即在重新落实地质体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基础上,优化开发方式,重构生产井网,部署实施新井30口,阶段累产油7.2万吨,预计全生命周期累产油18.5万吨,提高采收率2.6%,实现储量有效动用。  主题词: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提高采收率 技术研究  1.概况 
期刊
摘要:受地质体认识不清、油水关系复杂以及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因素影响,L区块存在注采系统完善程度低、水淹严重以及剩余油分布复杂等问题,为此展稳油控水技术研究,在地质体重新认识基础上,明确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注采系统优化调整,取得较好效果。  主题词:注水开发 稳油控水 技术研究  1.概况  L区块油藏类型为层状边底水岩性—构造油气藏,主要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三段,储层呈现中孔、中高渗特征,平
期刊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油田开采工程中机械采油的整体效率,并实现降本增效的预期目标,本文就针对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能够有效解决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选用较为适宜的工艺技术来提升油田开采的整体产量。  关键词:油田;机械采油;技术要点  前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应用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既能够加强油田机械设备的规范性使用,又能
期刊
摘要:油井套损往往指套管发生弯曲、变形、错段,主要发生在射孔段或以上地层内。本文对油井套管发生损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此不同类型套损井的治理对策进行综研究,从而顺利恢复油井产能,进一步挖潜剩余油,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有利技术支持。  关键词:油井 套损 治理对策  前言  油井发生套损后严重制约油井正常生产,尤其稠油油藏油井一旦发生套损,油井一般很快出现低产低液的生产特点,最后因供液不足不出关井;部分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油气资源都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加快,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社会生活,以及先进技术的研发制造都广泛依赖油气资源。所以,油企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同时也面临着油气采收越来越困难的局面。这是由于,一方面,油气田随着采收年限的增加,采收难度加大,一方面,油气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采收。这其中,射
期刊
摘要:致密油藏利用渗吸采油可以有效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渗吸采油物理模拟是优选渗析液配方组成以及不断优化渗析液段塞组合的重要研究方式。以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为理论指导,开展动态渗吸采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明確致密油储层渗吸采收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致密油藏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致密油储层;采油效果;影响因素  致密油藏的渗透率非
期刊
摘要:气井开发过程中,排水采气工艺作用至关重要。不同的排水采气工艺具有各种的适用性,特别是在“三低”地质特征气井开发过程中,更需要选择最优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为更好的寻找适合玉门油田气井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笔者对其他油田进行了调研,取得了一些认识,现进行阐述,以帮助玉门油田气井更好的开展排水采气工艺,进而促进玉门油田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提升。  关键词: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一、排采工艺技术
期刊
摘要:受井身完整性差、储层污染、漏失严重及高温高压等问题,L油田天然气井投产成功率低,生产效果差,为此开展投产工艺技术优化研究,包括建立气井完整性评价体系、加强钻完井设计监督、优化管柱设计与井口选型、优选压裂投产一体化技术以及研制重晶石污染解堵技术等,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主题词:天然气 新井投产 工艺技术 优化研究  1概况  L油田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其主力开发气层为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