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资管新规的出台,对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主要在于规范资管业务、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短期内,资管业务的规制不够明显,需要长期实践与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良好效果。目前,在过渡期内,资管业务监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金融市场在时代的步伐推动下,面临重塑的阵痛、监管政策的重叠等,仍需予以充分的思考,寻找适合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监管 金融市场 去杠杆
引 言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各大金融管理及监管部门为了贯彻落实新规的要求,陆续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要求,旨在加强资管业务监管,消除监管套利,推动金融市场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型重塑。陆续出台的监管文件,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监管力度,力求整治影子银行,逐步整顿互联网金融环境,为执行监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
虽然监管政策不断出现,对监管标准进一步明确,要求贯彻落实严格的监管制度,体现穿透式原则,对金融市场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是金融市场在面临环境的变化时,转型重塑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政策的调整、监管的严格要求等,金融市场必须积极建立起配套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完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转型重塑面临阵痛;政策叠加产生风险;部分机构监管空白;隐性利率双轨制仍存在;打破刚性兑付缺乏主动。
(一)转型重塑面临阵痛
首先,冲击了金融市场流动性。近几年来出台的资本市场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整顿短期业务,关键在于规范、监管不当套利行为,同时关注杠杆行为。由此,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导致实体信用收缩。其次,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及监管的严格加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面临巨大冲击,许多理财业务全面收缩。并且资管新规严格抑制多层嵌套行为,导致许多中小银行业务收缩。再者,业务模式亟需改革调整。资管新规限制银行的表内资产管理行为,对银行保本理财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业务开展受到严格限制,导致“负债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最后,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补充资本压力。资管新规要求表外资本回表,导致许多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工具的使用来补充资本,这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由于资本金较为充足,所承受的压力较小,但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不占优势,在转型期间危机四伏。此外,由于政策限制了部分资金来源,例如房地产等,导致融资渠道减少,融资环境面临萎缩。
(二)政策叠加产生风险
在严监管的时代氛围下,越来越多的政策出台,主要针对保险、证券、银行等各式各样的业务进行严格的监管规定,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喘气,面临高压、强压等监管环境,缺乏足够的存量转移空间,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风险。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开展其他业务,将既有的存量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散,将进一步导致同质化现象的产生,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无序竞争。总的来说,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各种监管政策出台,与已有的信贷、货币政策等内容互相重叠,政策调整力度缺乏严格把控,调整过度将导致反效果的产生,使得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又重新出现了新的风险,容易得不偿失。
(三)部分机构监管空白
随着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多種形式的机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金融控股公司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仍然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至今仍无法形成独立的经营优势,市场竞争力较低。而由于过去的监管规定不足,许多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各种关联交易、监管套利的行为,金融风险逐渐积累。资管新规出台后,此类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等都将被规范,在这一环境下,必须进行业务模式转型,才能长期生存下去。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相应监管措施缺失,管理滞后,导致金融风险居高不下,这也是严监管实践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四)隐性利率双轨制仍存在
存款利率浮动的限制,在2015年出台政策中被取消,但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尚未公布,也无法在货币调控中真正发挥作用。实际上,隐形利率双轨制在我国仍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刺激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负债端。低存款利率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并不产生存款吸引,会导致人们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转移到其他理财产品上,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多种丰富的金融产品问世,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还能随时进行资金调动,比银行的存款业务更加灵活、便利,成为了人们青睐的对象。另一方面,从资产端来看,由于对融资成本的过度干预,部分资金被分配到效率低下的某些部门,而其他真正有效率的部门却只能通过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无法通过“融资贵”的方法来真正解决融资问题,资金无法实现优化配置,资金利用率低下。
(五)打破刚性兑付缺乏主动
从打破刚性兑付行为本身来看,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相关部门将面临较为严重的维稳压力,使得金融机构只能通过自主承担投资者的损失的方式来进行维稳。一直以来,许多新兴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够充足,加上融资难、代价高的因素,生存压力巨大。金融机构对于此类中小企业,缺乏发展的信心,加之缺乏信用保障担保,只能采取避重就轻的行为,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进行融资,难以主动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新兴行业中,刚性兑付的打破缺乏主动,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对金融市场重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资管新规的出台虽然为金融市场带来了生机,也体现了重要意义,但是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面临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监管标准,守住底线;创新与防范要达到平衡状态;监管政策要把握力度,避免过度冲击;健全定价机制建设;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一)严格监管标准,守住底线
在严监管的时代环境下,金融市场转型重塑将面临转型阵痛,尤其是既有行业,会面临较大的打击。反过来看,这一阵痛恰恰是为了激励转型、实现更好地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资管新规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旨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因此,面对重塑的阵痛,必须严格监管标准,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并且要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坚守这一底线。同时,也要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
(二)创新与防范要达到平衡状态
在实行严监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平衡状态。为了消除监管套利,监管政策对金融创新行为有所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金融创新为目的而变相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的发生,但是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仍然应当鼓励金融创新,为其提供足够的创新空间,提高风险警觉性。也就是说,不能完全拒绝金融创新,也不能提出过于严苛的规范要求,两者之间应寻求平衡状态,使得金融市场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
(三)监管政策要把握力度,避免过度冲击
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已经逐步成熟发展,渐渐形成基础框架,与传统相对,管控体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金融市场重塑面临一定的窘境。尤其是在监管政策不断发布的情形下,各种政策甚至内容互相叠加,对市场的冲击一度达到高峰,使得金融市场面临较大的危机。因此,监管政策的调控要把握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过度要求监管。同时监管政策要积极与其他政策例如货币政策等进行相互的协调,通力合作,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充分审视金融市场,实现两者的结合,弥补金融体系的缺陷及不足,确保监管政策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四)健全定价机制建设
定价机制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及重要内容。在严监管的时代要求下,要通过明确政策目标利率,并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实现价格调控方式的重塑和转型,从而进一步推动利率的合理定价。同时,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要逐步健全,逐步消除存贷款基准利率,防止规避利率管理的创新产品出现而使得金融监管无法发挥作用。如此,才能實现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五)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一方面,为充分实现监管措施,要有序地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刚性兑付,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管理,有效打破机构投资者的刚性兑付行为,不断探索存款保险所能发挥的作用,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为金融消费者正确的理财意识及思路,打击刚性兑付行为,有效降低违约风险,进一步推动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风险收益的相互匹配,使得金融市场能够成功重塑。
【参考文献】
[1] 刘青松.合理的监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J].社会治理,2018(6).
[2] 陈静.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金融经济,2018(6).
【关键词】 监管 金融市场 去杠杆
引 言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各大金融管理及监管部门为了贯彻落实新规的要求,陆续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要求,旨在加强资管业务监管,消除监管套利,推动金融市场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型重塑。陆续出台的监管文件,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监管力度,力求整治影子银行,逐步整顿互联网金融环境,为执行监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
虽然监管政策不断出现,对监管标准进一步明确,要求贯彻落实严格的监管制度,体现穿透式原则,对金融市场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是金融市场在面临环境的变化时,转型重塑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政策的调整、监管的严格要求等,金融市场必须积极建立起配套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完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转型重塑面临阵痛;政策叠加产生风险;部分机构监管空白;隐性利率双轨制仍存在;打破刚性兑付缺乏主动。
(一)转型重塑面临阵痛
首先,冲击了金融市场流动性。近几年来出台的资本市场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整顿短期业务,关键在于规范、监管不当套利行为,同时关注杠杆行为。由此,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导致实体信用收缩。其次,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及监管的严格加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面临巨大冲击,许多理财业务全面收缩。并且资管新规严格抑制多层嵌套行为,导致许多中小银行业务收缩。再者,业务模式亟需改革调整。资管新规限制银行的表内资产管理行为,对银行保本理财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业务开展受到严格限制,导致“负债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最后,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补充资本压力。资管新规要求表外资本回表,导致许多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工具的使用来补充资本,这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由于资本金较为充足,所承受的压力较小,但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不占优势,在转型期间危机四伏。此外,由于政策限制了部分资金来源,例如房地产等,导致融资渠道减少,融资环境面临萎缩。
(二)政策叠加产生风险
在严监管的时代氛围下,越来越多的政策出台,主要针对保险、证券、银行等各式各样的业务进行严格的监管规定,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喘气,面临高压、强压等监管环境,缺乏足够的存量转移空间,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风险。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开展其他业务,将既有的存量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散,将进一步导致同质化现象的产生,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无序竞争。总的来说,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各种监管政策出台,与已有的信贷、货币政策等内容互相重叠,政策调整力度缺乏严格把控,调整过度将导致反效果的产生,使得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又重新出现了新的风险,容易得不偿失。
(三)部分机构监管空白
随着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多種形式的机构模式——金融控股公司。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金融控股公司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仍然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至今仍无法形成独立的经营优势,市场竞争力较低。而由于过去的监管规定不足,许多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各种关联交易、监管套利的行为,金融风险逐渐积累。资管新规出台后,此类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等都将被规范,在这一环境下,必须进行业务模式转型,才能长期生存下去。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相应监管措施缺失,管理滞后,导致金融风险居高不下,这也是严监管实践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四)隐性利率双轨制仍存在
存款利率浮动的限制,在2015年出台政策中被取消,但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尚未公布,也无法在货币调控中真正发挥作用。实际上,隐形利率双轨制在我国仍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刺激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负债端。低存款利率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并不产生存款吸引,会导致人们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转移到其他理财产品上,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多种丰富的金融产品问世,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还能随时进行资金调动,比银行的存款业务更加灵活、便利,成为了人们青睐的对象。另一方面,从资产端来看,由于对融资成本的过度干预,部分资金被分配到效率低下的某些部门,而其他真正有效率的部门却只能通过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无法通过“融资贵”的方法来真正解决融资问题,资金无法实现优化配置,资金利用率低下。
(五)打破刚性兑付缺乏主动
从打破刚性兑付行为本身来看,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相关部门将面临较为严重的维稳压力,使得金融机构只能通过自主承担投资者的损失的方式来进行维稳。一直以来,许多新兴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够充足,加上融资难、代价高的因素,生存压力巨大。金融机构对于此类中小企业,缺乏发展的信心,加之缺乏信用保障担保,只能采取避重就轻的行为,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进行融资,难以主动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新兴行业中,刚性兑付的打破缺乏主动,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对金融市场重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资管新规的出台虽然为金融市场带来了生机,也体现了重要意义,但是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面临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严格监管标准,守住底线;创新与防范要达到平衡状态;监管政策要把握力度,避免过度冲击;健全定价机制建设;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一)严格监管标准,守住底线
在严监管的时代环境下,金融市场转型重塑将面临转型阵痛,尤其是既有行业,会面临较大的打击。反过来看,这一阵痛恰恰是为了激励转型、实现更好地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资管新规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旨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因此,面对重塑的阵痛,必须严格监管标准,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并且要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坚守这一底线。同时,也要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
(二)创新与防范要达到平衡状态
在实行严监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平衡状态。为了消除监管套利,监管政策对金融创新行为有所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金融创新为目的而变相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的发生,但是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仍然应当鼓励金融创新,为其提供足够的创新空间,提高风险警觉性。也就是说,不能完全拒绝金融创新,也不能提出过于严苛的规范要求,两者之间应寻求平衡状态,使得金融市场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
(三)监管政策要把握力度,避免过度冲击
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已经逐步成熟发展,渐渐形成基础框架,与传统相对,管控体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金融市场重塑面临一定的窘境。尤其是在监管政策不断发布的情形下,各种政策甚至内容互相叠加,对市场的冲击一度达到高峰,使得金融市场面临较大的危机。因此,监管政策的调控要把握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过度要求监管。同时监管政策要积极与其他政策例如货币政策等进行相互的协调,通力合作,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充分审视金融市场,实现两者的结合,弥补金融体系的缺陷及不足,确保监管政策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四)健全定价机制建设
定价机制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及重要内容。在严监管的时代要求下,要通过明确政策目标利率,并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实现价格调控方式的重塑和转型,从而进一步推动利率的合理定价。同时,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要逐步健全,逐步消除存贷款基准利率,防止规避利率管理的创新产品出现而使得金融监管无法发挥作用。如此,才能實现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五)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一方面,为充分实现监管措施,要有序地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刚性兑付,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管理,有效打破机构投资者的刚性兑付行为,不断探索存款保险所能发挥的作用,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为金融消费者正确的理财意识及思路,打击刚性兑付行为,有效降低违约风险,进一步推动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风险收益的相互匹配,使得金融市场能够成功重塑。
【参考文献】
[1] 刘青松.合理的监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J].社会治理,2018(6).
[2] 陈静.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金融经济,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