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最好的作品奉献人民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精神就是我们当前这个时代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艺创作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文艺作品能够跨越时空、成为旷世经典的前提和要领。当我们在解读这个要领的时候,还必须找到从认识到实践的路径。我在初步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之后,感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以中国精神为魂,寻求文艺作品的时代表现
  中国精神内涵丰富,意旨深远。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一切优秀的先进的精神成果。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又以鲜明的时代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然而,中国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形象。这就要求当代的艺术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时代的手法为方法,以中国大地上正在展开的改革开放的宏大场景为背景,去捕捉和发现蕴藏其中的美好生活,并把它们表现出来。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获得精神的底蕴和文化气质。
  中国精神之魂决定着文艺创作的方向。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一部好的作品,首先是要满足广大民众的喜好,这里除了精神层面的需求,还包括视觉上的愉悦,既要通俗易懂,又不低俗矫情,从中给人一种正能量。当然,也不是好的作品就一定要高大全,主要是艺术家在创作时要明确作品的服务对象,使作品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文艺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语言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并引领生活,站在不同的立场,选择不同的角度,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所要反映的思想和内涵也不一样。习总书记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习总书记的讲话不能不让我们受到警醒。一度以来,社会上少数文艺创作中出现的去历史化、去中国化,试图用西方文明、西方价值、西方精神来抹杀和取代中华文明、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这是非常偏颇和危险的。因此,只有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的内涵和外延,我们才能不迷失方向,创作出合符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
  植根民族,整合多重元素,凝聚人心。文艺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生长环境和“土壤”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民族性是文艺的本质和根,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五花八门的外来文化正在文艺的各个领域与本土元素交融组合,对新的东西不能简单地排斥,在弘扬民族文化、文艺精髓的同时也要吸收世界多种文艺元素的精华,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需求,从而凝聚人心,同时融人世界文艺发展的大潮。
  其二,以人民群众为根,把握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
  当我们强调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时,还必须强调文艺创作中的人民性。它是依附在灵魂这中有“根基”。根是支撑魂的全部力量,因此,只有它们的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才能根深叶茂,结出丰硕的成果。
  文艺扎根在那里其实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这既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命题。在当代条件下,文艺工作者是脚踏实地还是天马行空;是对人民具有深厚的情怀还是对金钱顶礼膜拜;是至身于时代大潮还是固守于自我的表现空间,从根本上来看,都存在于一个是不是能找到文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的问题。是否在书写人民情怀的同时表达自我追求,是否在理解和尊重人民的过程当中认识和理解创作者自身,这决定着文艺工作者的生人认同,也决定着文艺作品的优劣和成败。我们不能不看到文艺界当前存在的种种乱象,不少的人和不少的作品成为金钱的奴隶和“市场”的附庸,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以金钱为目的,使得不少艺术家的价值取向严重脱离了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学作品粗制滥造而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相去甚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当下社会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也是非常正常的话题,艺术家追求合理的收入也无可厚非。然而,社会责任感也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这也是生活中有许多公益性的活动需要艺术家无私的奉献,如艺术支教、宣传主旋律的雕塑、绘画等方面活动的道理所在,艺术家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习总书记说: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事实上,艺术家在通过做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宣传和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最终达到两个效益的统一。价值观和创作能力是完成优秀作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因此,没有娴熟的美术功底和创作激情,也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所以,艺术家们跳出功利的藩篱,沉下心来,不断探索提高表现手法和文化修养,才能满足作品的需要,多出精品和大作。鲁迅先生说: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光。”文艺必须在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力量和源泉,发现美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起到鼓舞人心和“灯光”的作用。
  人民是时代的主人,人民性表现在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中。因此,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要和时代的主旋律合拍,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使之成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粮食和引导规范人们行为的尺码。习总书记说: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其三,以真、善、美为本,体现文艺作品的本质要求
  反映时代特征,展现生活之美,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文艺作品能不能用艺术语言来提炼生活,展现时代的风采,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是世界观的形象展现。一部好的作品,能让民众看到光明和未来,引导人们去为实现美好的追求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反之,则令人精神萎靡,情绪失控,甚至于走到健康向上的反而。可以说,出好作品应该成为艺术家的责任,同时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然而,我们不能不担心的是文艺界中存在的乱象。一些以迎合西方价值观而脱离中国审美传统的作品在一些地方颇有“市场”;一些人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创作的唯一动力,而不论作品是否冲破了公认的社会价值底线;一些人甚至把人们唾弃的假丑恶作为表现的主体,进而模糊了“审美”和“审丑”的界限。少数艺术家难耐浮躁,以追求所谓新奇为特色,把作品搞得不伦不类。以怪求怪,怪不能得,中国古人早就批评过的怪现象在如今一些人中流行说明,我们的一些艺术家也应该正本清源了。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哪一个伟大的文艺作品不是产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之土,建立于千锤百炼的艺术修炼之中的呢?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深入生活,去发现其中的美。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时代,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创作出了许多美的东西,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工到城市创业者,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是艺术家的责任。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思想方法对了,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创作出反映这些美的优秀作品。
  总之.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文艺的大发展、大提高、大飞跃吹响了冲锋号,扬起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风帆,我们一定要以讲话为动力,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做一个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艺术家,创作出最好的作品奉献人民。
其他文献
1.爱因斯坦与数学  许多人都听说过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称他小时候是差等生,数学常考不及格,最终却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其实,少年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巧合的是,爱因斯坦的生日3月14日,又被称为π日或圆周率日,国际数学家联盟将这一天设为国际数学日。2.毕业即失业  爱因斯坦在26岁时一鼓作气接连发表5篇重量级论文,包括提出光量子学说和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后来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
2019年12月26日,主题分别为为“生命·生态·生活”“雕塑使威海更具魅力”的2019第四届中国雕塑年鉴展及交流会,在美丽的威海好运角天鹅湖畔盛大开幕。100件(组)艺术精品,在碧波荡漾,芦苇飘扬的自然生态背景下,以优美的造型,深刻的内涵给年末岁尾的威海市民和来访的各地游客献上了一道丰盛的视觉盛宴;遍布大江南北的百余位著名艺术家与学者云集威海,从学理上对雕塑与城市的互动作用进行前瞻性的探讨,将为
摘 要: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个多学科交融汇集的复杂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借助于关于权力、意识形态的相关社会学理论来揭示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而福柯在哲学领域则建立了其特有的话语理论。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福柯建筑于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基础之上的话语及其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性说明。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米歇尔·福柯 考古学、系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关键要素。目前,齐齐哈尔拥有开发利用鹤文化品牌的整体资源优势,占据着开发利用鹤文化品牌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齐齐哈尔在开发利用鹤文化品牌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表面繁荣有余、发展实惠不足。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把繁荣鹤文化与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把鹤文化做“实”。在齐齐哈尔的当代发展史上,“墙里开花墙外结果”的教
8月16日,《鲜红·树祭——乔迁大地艺术展》在安徽宿州五柳景区开幕。艺术家乔迁以大片沼泽地上的枯树为载体,包裹红色的棉布,形成生命血脉的形状,把自然环境、宗教仪式纳入创作之中,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命关系的思考。这是艺术家向生命的敬礼! 该作品将持续展示半年,经过阳光、风、雨、雪的磨砺,色彩渐渐暗淡,质地逐渐风化,最后分解,回归大地,完成作品生命的循环。  展览由《雕塑》杂志主办,北京大学教授彭锋
内容摘要:读解、梳理何马雕刻创作中的典型性,发现隐喻在作品中的象征符号和艺术观念,释读何马石雕风格典型的现代性视觉表征和审美意昧,成为感受、认知当下寿山石雕刻风格创新转向的路径和方式。  关键词:寿山石雕刻;典型:现代性  对于当代寿山石雕刻群体而言,用多元艺术观念掌控石材的物理属性和视觉肌理特质,正成为演绎寿山石雕刻文化现代性转向的典型特征。独立的寿山石雕刻个体,自发地通过雕刻实践,以作品为媒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门”看是普普通通的,仅仅是个出入口,但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主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样式的不断变化与更新。在历朝历代的建筑中对门的造型、门的装饰、门的功能和作用都十分的重视和讲究。我们从徽派的建筑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门的设计与装饰在整体建筑中作为最为重要的部分来刻画。突出门的造型与华丽,它是显赫家族地位等级和身份的一种标志。  门在传统的历
1799年8月23日,沙皇保罗一世在圣彼得堡下令禁止居民留胡子,包括髭须和连鬓胡,也不准留卷发和刘海,因为这位皇帝认为这些是自由思想的早期表现,他担心俄罗斯重蹈法国大革命的覆辙,因此决定先发制人。无独有偶,在保罗一世之前和之后,各国政府都跟“有害”思潮作过斗争,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规定头发和胡子的长短。  胡子和近战战术   最早对胡子作出明文规定的是亚历山大·马其顿。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国王
2019年12月29日下午,“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陈文令是中国当代雕塑的先锋艺术家,是自1978年以来当代艺术不能回避的人物。本次展览聚焦了艺术家2006年以来的艺术创作,展出了大型装置作品3组,雕塑作品50余件,绘画手稿80余张,充分展示出其新的艺术探索和成果。  策展人吕澎认为,陈文令的艺术历程是一条绵延之路,概念出自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在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