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草根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草根研究”是一种最适合于教师的研究,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个教师决不能仅满足于做一名出色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致力于“草根研究”的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草根;研究型;新课程
  Based on grass-roots study, do research-oriented teachers
  Zhou Juan
  Abstract: "grassroots research" is one of the most suitable for teachers in the study, but also the teachers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ndpoin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 a teacher must not only be satisfied with doing an excellent Jiaoshu Jiang, we need to do one from practice to practice to work on "grassroots research" research-oriented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s; roots; research; new curriculu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第17章51条),很显然,我们国家把“好的教师”作为了“好的教育”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教师”呢?是不是那种“两眼一睁,干到熄灯”的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是不是那种老老实实,中规中矩的传道授业的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是不是那种亲近学生,受学生喜欢,考试成绩高出别人很多的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笔者以为,这些只不过是传统意义上的敬业爱生的好教师,但不是《纲要》中所倡导的“好的教师”,至少不全是。
  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由此引发了一场建国以来全国最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三个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据此,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好的教师”就打上了问号。如果传统意义“好的教师”不为自己注入新的血液,那么,他们将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确切地说,是不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先生认为:“(在新课改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由‘教书匠’转向‘研究者’,于是教师不仅要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拓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必须完成一个由知识型到研究型的过渡。
  这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首先表现的是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多元表现。再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材和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各科都设置有大量的选修内容。还有效果评价的不确定性,学分制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淡化了考分,强化了学习过程。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过程的要求。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自试点到全面推进,已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广大教师一头扎进新课改中,众多的教材要取舍,不定的教学主体要求要兼顾,特别是无本无纲的校本教研课程要靠教师自主掌控。这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是一个缺少研究素质的“教书匠”是不可能胜任得了的。
  这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形势下要求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从而引发了新课程视野下的新的教育基本理念。首先是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体制下的“三级课程理念”,其次是分学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理念,再次是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并重的理念,还有不断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等。这些理念要求教师从孤立地“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从注重学生共性转向研究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上来。还要求教师从注重少数精英转向面向全体性、基础性,从运用考试来定式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上来。
  由此看来,一个教师,在新形势下,已不单单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道德行为的规范者,还应是创造型人才的引导者。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完成由知识型到研究型的转变是必然的。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研究型教师是不同于纯粹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不同于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因为他们对教育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只不过,他们的这种研究,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研究”。
  “草根”一词出自英文grass roots,始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正涌现一股淘金狂潮,并盛传在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1935年,美国共和党召开著名的Grass Roots Conference(基层群众会议),“草根”一词便被引入社会学领域,如“草根NGO(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在我国,较早关注并研究“草根”现象的是社会学家艾君,他将这一词中国化,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草根”就是指那些极普通又顽强的老百姓。20世纪80年代,“草根”一词在学理上专指民间底层,弱势群体。如当今社会,人们把“农民自主行为”称之为“草根政治”等。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时,当课程由“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生活课程”时,教育界也就沿用了社会学中“草根研究”这一术语,并且,这种“草根研究”行为在教育界很快兴起。当专家们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一同抛给身处一线的这些“草根”们时,这些“草根”们便带着种种困惑与憧憬迈开了研究的步伐,这倒是一些教育理论家们始料不及的。其实原因也简单,原有的研究土壤早已失去了滋长“草根研究”的营养,因此,一旦有那么一块新土地让他们去生长时,“草根”是不用等到春天的,更何况,新课改的春天已来了呢。
  这首先体现在教师的研究始终是最基层的研究。可以说任何一名教师都是宏观教育理论的执行者,他们不能去决策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他们生活在宏观教育理论(主流的、精英的)的对立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甚至是和教育主管部门(决策层)相对的势力群,其本身就具有“草根”的特征,所以,由他们参与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草根研究”,只是这种“草根研究”的成果最终为理论家们所接受。
  其次,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而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只能是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对象,从这点上来说,学生便成了与之相对的“草根”群体。学生们的思想、心理、个性发展等一向就是教师们时常关注的、分析的、研究的对象,再加上教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也都在教师的研究之列,这些东西除极少数的外,都是属于那种大众化的,从这点上,教师研究的客体对象也应该是“草根”式的。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教师的研究通常不是在高科技实验室或书斋里,而是在平时的实践中,在讲台上。他们不是单纯地收集资料,而是从实际出发,从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大多数教育界“草根研究”者的研究过程,这是一种大众化,群体化的研究。同时,教师是能最快捷地将自己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指导自己的实践的,用以提高教育行为的质量,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从而完成一个“草根研究”者开展“草根式研究”到把“草根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无需过多的论证,只要达到固本强基的目的就行,这就是说,研究型教师的“草根研究”体现在他们的研究行为中。
  总之,“草根研究”是一种最适合于教师的研究,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个教师决不能仅满足于做一名出色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致力于“草根研究”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好教师必备的五项新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其他文献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育人目标。有效课堂教学是在新课堂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大力实行新课改的今天,要求我们的新课程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新课程着眼于每
期刊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手摇鹅毛扇舌战群儒的精彩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向我们展现的是强大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1.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在社会的交际
期刊
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效果就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虽然“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我们教师努力探索的目标,但是,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说这一课题,值得计算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外表,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思维活跃,这就难免出现“插嘴”这一现象。那么,课堂插话这个现象对教育来说提出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呢?  我对“插嘴”现象的新认识:  1.学生认真听课的表现  首先应肯定的是学生插嘴现象无可非议的,它也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它的产生也可以说是新课改中涌现的一种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现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
期刊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际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欢乐、体验欢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期刊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即便在西方,以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新理念和实践还在完善中,因此许多问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培养科学教师的核心课程,应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科学与课程论”的新课程体系。  1.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处理不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培养; 数学; 兴趣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Ma Xiao-dong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find ways to encourage all stu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现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新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
期刊
摘 要:教师的言语行为如何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实施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奥斯丁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阐述了教师言语行为的表现和运用,以期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言语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言语行为;课堂教学  On the verbal behavior of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ei Jin
期刊
摘 要:结合当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部分现状,探究职校教师的自我定位问题。在职校与外界的发展关系上,主张教师甘当一名普通劳动者,不以社会成就论高低;在校内管理与教学层面,主张教师以平和的心态,适应岗位变动的需要,全身心服务于职校的发展大局。正确解决自我定位问题,对端正职校教师走好脚下的路,推动职教事业的蒸蒸日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职校教师;自我定位  On the vocational tea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