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0日,英国籍艺术家帕特里克“追求宁静”油画作品展在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他要用颜色、形状、图案以及光与影,讲述一些关于自由,关于宗教的事。
在采访中,帕特里克举了个例子,说明他对自由的定义。“这世上有一种动物叫做鸟,即使是气候也不能限制鸟的自由,它只能控制迁徙,春秋两季,南下北上,但是鸟总归是自由飞翔的。”或许飞翔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有趣,为了生存而拼搏,鸟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不过帕特里克说,自由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给予的,只有自己才能统治自己的身体,统治自己的意志。作为人,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苦难,是信徒的洗礼之水
帕特里克青少年的人生,绝对比这个世界上很大部份人要过的艰辛。他的家族是缅甸出名的政治家族,与昂山素季家族关系非常密切,在缅甸的又一次政治变动里,他的叔叔被软禁杀害,哥哥在狱中被虐待,父亲牺牲。帕特里克形容,在缅甸,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个体的发言权,不再有任何自由。
有句话说,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故乡。对自由的渴望让帕特里克选择出走,背井离乡,从此浪迹天涯。当他最艰难的时候,他说“禅宗佛学是唯一能帮助我的东西”。
苦难帮助人的成长,使人寻到信仰。即使在最艰辛的时候,帕特里克也一直相信自己,相信自然。在他担任儿童外科医生和精神疾病科医生的14年时间里,他更目睹了他人的苦难,从而更好地了解了人类的生活,更有助于他的艺术创作。而这,也就是他如今坐在此处的原因。
三角形与圆,禅宗佛学被他融入到画里
帕特里克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在佛教之国缅甸,身为伊斯兰教徒的他耳濡目染,早就知道了所谓佛,所谓禅。而他对佛教的理解,是在他拿到哲学学士之后。通过多年对禅宗佛学的研究和解读,在他心中,“佛教是最伟大的一种哲学”,“当我说自己是佛教徒的时候,意思是我信仰禅宗佛学。”
在帕特里克的抽象派作品中,禅宗佛学就被他融入了进去。四圣谛,贪、嗔、痴三缘由,轮回等佛陀真理便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体现。此次在长沙举办的“追求宁静”油画作品展上,就有一幅作品寓意“从苦到乐”,三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圈代表了轮回和苦难产生的原因,体现轮回和痛苦的一体。而另一系列作品《凝神》,就倡议人运用冥想,将人的忧虑、快乐、悲伤等情感聚合成意念。
在大自然里,追寻唯一的宁静
“追寻宁静”是帕特里克此次长沙画展的主题。
“宁静从来就不存在于人类中”,帕特里克对此格外肯定。他甚至对此有一套理论,“我们每天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都是负面能量。但人和自然必须达到正负平衡才能共存相处,因此自然充满了正面能量,这就是我所说的宁静。”说完他找出一张草稿纸开始演绎,甚至列出了水和氧气的化学式,说明平衡的重要性。社会生活中吸收的各种负面能量使得人的身体和意识一直处于消极状态,“你的身体、呼吸、甚至喝下的水都是充满负能力的,你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负面因子中”,“为维持你自身的平衡,你必须要让自己的思想和大脑绝对地积极向上,而接触自然,是最好的方法”,帕特里克用自己的“科学方法”解释道。
人在为自己的审美观辩护时,最容易动感情
帕特里克曾画过一幅作品“莫奈的花园”,清风绿叶碧水,栩栩如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时还误以为是风景照片,那时候,帕特里克还是一名“印象画派”的画家。如今,他是一名未来象征主义画家。就审美观而言,这是一个巨大转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进行印象主义的创作。21世纪现在来了,很多东西都变了,我不能永远站在同一个地方寸步不动。”帕特里克热爱自由,他曾经因为“想看看这个世界”而开始全球旅行,如今,这个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他都已经走过了。他想做的事情立刻就做,这就是他的哲学。当他察觉到自己画印象画已经太久时,自然而然寻找到了另一种符合自己的画风——未来象征主义。“我的现代抽象未来象征主义是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未来主义在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消亡了。我无法让它重现,但是我将他们的哲学内涵融入到了我的艺术作品当中。”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合所有人的口胃,有人爱采刺,有人爱撷花
帕特里克曾受到来自中国北京的艺术家的质疑,他们认为帕特里克的作品只是当代艺术的复制品,正如波丘尼所说的“纯粹的仿制品”。 帕特里克对此不能完全认同,“就我的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而言,我完全赞同他们的看法。”
“印象主义很多就是模仿,因为我必须要模仿自然,还原自然,印象主义画派到现在都还在全世界风行,这说明了它存在和模仿的合理性,我乐于接受这些质疑,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哪一幅画能合所有人的胃口。”
“你们能画出中国哲学吗?”
“追求宁静”的艺术展里,帕特里克希望能藉由自己的作品,反问中国艺术家们,你们能画出哲学吗?
“中国有非常多的哲学,儒家哲学、毛泽东哲学、禅宗佛学……如果你信仰毛泽东,画出来让我看看你是怎么理解他的哲学的,如果你信仰儒家,也应该用自己的笔表现出来,中国艺术家非常喜欢复制和模仿欧洲、美国的画风,我来中国后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而实际上,你们有自己的传统。”在帕特里克眼中,中国是一个艺术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而艺术来源于民众生活和历史,中国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传统艺术中找出一个概念。“就像我画禅宗佛学一样,为什么你们不画儒家?”
在采访中,帕特里克举了个例子,说明他对自由的定义。“这世上有一种动物叫做鸟,即使是气候也不能限制鸟的自由,它只能控制迁徙,春秋两季,南下北上,但是鸟总归是自由飞翔的。”或许飞翔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有趣,为了生存而拼搏,鸟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不过帕特里克说,自由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给予的,只有自己才能统治自己的身体,统治自己的意志。作为人,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苦难,是信徒的洗礼之水
帕特里克青少年的人生,绝对比这个世界上很大部份人要过的艰辛。他的家族是缅甸出名的政治家族,与昂山素季家族关系非常密切,在缅甸的又一次政治变动里,他的叔叔被软禁杀害,哥哥在狱中被虐待,父亲牺牲。帕特里克形容,在缅甸,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个体的发言权,不再有任何自由。
有句话说,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故乡。对自由的渴望让帕特里克选择出走,背井离乡,从此浪迹天涯。当他最艰难的时候,他说“禅宗佛学是唯一能帮助我的东西”。
苦难帮助人的成长,使人寻到信仰。即使在最艰辛的时候,帕特里克也一直相信自己,相信自然。在他担任儿童外科医生和精神疾病科医生的14年时间里,他更目睹了他人的苦难,从而更好地了解了人类的生活,更有助于他的艺术创作。而这,也就是他如今坐在此处的原因。
三角形与圆,禅宗佛学被他融入到画里
帕特里克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在佛教之国缅甸,身为伊斯兰教徒的他耳濡目染,早就知道了所谓佛,所谓禅。而他对佛教的理解,是在他拿到哲学学士之后。通过多年对禅宗佛学的研究和解读,在他心中,“佛教是最伟大的一种哲学”,“当我说自己是佛教徒的时候,意思是我信仰禅宗佛学。”
在帕特里克的抽象派作品中,禅宗佛学就被他融入了进去。四圣谛,贪、嗔、痴三缘由,轮回等佛陀真理便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体现。此次在长沙举办的“追求宁静”油画作品展上,就有一幅作品寓意“从苦到乐”,三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圈代表了轮回和苦难产生的原因,体现轮回和痛苦的一体。而另一系列作品《凝神》,就倡议人运用冥想,将人的忧虑、快乐、悲伤等情感聚合成意念。
在大自然里,追寻唯一的宁静
“追寻宁静”是帕特里克此次长沙画展的主题。
“宁静从来就不存在于人类中”,帕特里克对此格外肯定。他甚至对此有一套理论,“我们每天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都是负面能量。但人和自然必须达到正负平衡才能共存相处,因此自然充满了正面能量,这就是我所说的宁静。”说完他找出一张草稿纸开始演绎,甚至列出了水和氧气的化学式,说明平衡的重要性。社会生活中吸收的各种负面能量使得人的身体和意识一直处于消极状态,“你的身体、呼吸、甚至喝下的水都是充满负能力的,你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负面因子中”,“为维持你自身的平衡,你必须要让自己的思想和大脑绝对地积极向上,而接触自然,是最好的方法”,帕特里克用自己的“科学方法”解释道。
人在为自己的审美观辩护时,最容易动感情
帕特里克曾画过一幅作品“莫奈的花园”,清风绿叶碧水,栩栩如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时还误以为是风景照片,那时候,帕特里克还是一名“印象画派”的画家。如今,他是一名未来象征主义画家。就审美观而言,这是一个巨大转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进行印象主义的创作。21世纪现在来了,很多东西都变了,我不能永远站在同一个地方寸步不动。”帕特里克热爱自由,他曾经因为“想看看这个世界”而开始全球旅行,如今,这个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他都已经走过了。他想做的事情立刻就做,这就是他的哲学。当他察觉到自己画印象画已经太久时,自然而然寻找到了另一种符合自己的画风——未来象征主义。“我的现代抽象未来象征主义是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未来主义在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消亡了。我无法让它重现,但是我将他们的哲学内涵融入到了我的艺术作品当中。”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合所有人的口胃,有人爱采刺,有人爱撷花
帕特里克曾受到来自中国北京的艺术家的质疑,他们认为帕特里克的作品只是当代艺术的复制品,正如波丘尼所说的“纯粹的仿制品”。 帕特里克对此不能完全认同,“就我的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而言,我完全赞同他们的看法。”
“印象主义很多就是模仿,因为我必须要模仿自然,还原自然,印象主义画派到现在都还在全世界风行,这说明了它存在和模仿的合理性,我乐于接受这些质疑,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哪一幅画能合所有人的胃口。”
“你们能画出中国哲学吗?”
“追求宁静”的艺术展里,帕特里克希望能藉由自己的作品,反问中国艺术家们,你们能画出哲学吗?
“中国有非常多的哲学,儒家哲学、毛泽东哲学、禅宗佛学……如果你信仰毛泽东,画出来让我看看你是怎么理解他的哲学的,如果你信仰儒家,也应该用自己的笔表现出来,中国艺术家非常喜欢复制和模仿欧洲、美国的画风,我来中国后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而实际上,你们有自己的传统。”在帕特里克眼中,中国是一个艺术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而艺术来源于民众生活和历史,中国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传统艺术中找出一个概念。“就像我画禅宗佛学一样,为什么你们不画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