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努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个性化批注式阅读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提升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课文批注的渊源、类别后,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课文批注的训练进行了阶段性的安排,并以师生各自批注、批注成果交流、误读式批注评价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引导和激励。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个性化批注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写作等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它一般占据小学语文2/3的教学时间。因此,努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问、有得而写的课文批注,能让学生静心地与文本对话,有利于学生进行多样化、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使阅读更富个性化,从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之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圈点批注,自学字词,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形式。
一、此曲并非天上有——个性化批注式阅读的渊源
个性化批注式阅读不是新课标下的新产物,它源自于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个性化批注式阅读就是边读课文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其实质是主动探究,是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既是广泛的吸纳,又是真实的吐露,是浮华热闹的课堂表象的反叛,能让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效。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个性化批注式阅读的类别
个性化批注式阅读按不同的标准来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一)不同位置的批注:
1、眉批。就是批注的内容写在书中“天头”的位置,内容一般是针对课题质疑或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了解等,能有效地调动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如一学生在《观潮》一课的“天头”位置就有过这样的批注:“这‘潮’指的即是钱塘江大潮,文人苏东坡就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诗句!”
2、夹批。批注的内容写在字里行间,即文字之间空白处,一般是針对课文中的字、词、句及标点作圈点勾画或简略的文字点评。夹批比较自由,位置、对象、批法等可以任意选择,好比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在山路上散步,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子,捡起来,把玩把玩;看到一朵奇异的野花,蹲下来,观赏观赏。多自在多惬意!如在《搭石》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有学生就圈点出一个“直”字,并在行与行的空白之处批注道:“这样的执着多么善良啊!”
3、旁批。批注的内容写在课文段落的旁边留白处,一般针对段落内容、层次结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或段落中的精彩语句作批注,多则洋洋洒洒上千字,少则寥寥数语三两句,甚至一个“好”字,一个“妙”字亦可,真正体现“言为心声”。如《观潮》一课中,有一学生在第四自然段旁边留下这样的批注:“这钱塘江的大潮啊,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很好地写出了对这一自然段读后的感受。
4、总批。就是在课文的篇末写下的批注。一般是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篇章结构、思想情感等进行归纳、评议、补充和深化的批注。总批的思路不应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但侧重点可以不同,对同一问题,甚至还可以有相反的批注。如对同一篇文章,学生甲批注“语言表达太过平淡,使文章缺少感染力”,学生乙批注“语言表达极佳,与人物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相吻合”,见智见仁。教师应遵循无错原则,鼓励学生大胆批出自己的见解。
三、轻拢慢揽抹复挑——个性化批注式阅读的操作引导方式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采用以下几种操作引导方式有助于课文批注落到实处,真正有效提升阅读质量。
1、师生各自批注
即上课前师生分别处于教与学的不同立场对课文文本进行品读批注。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学生是开展课文批注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独到的理解力、感悟和评价等。而教师不仅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还要在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方法策略、深度广度和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批注。因此,这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过程,最后要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统一起来。
2、批注成果交流
批注成果交流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的过程。这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阅读感悟有别于成人的完全自主学习,需要在与同学、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启发中进行,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批注成果的氛围,搭建交流批注成果的平台。教师在必要时引导一下,适时地组织一下,在关键处点拨一下,在主体间相互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灵光。
3、误读式批注式评价
由于批注式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在批注过程中势必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观点,也难免对作品主题有失偏颇的现象,有些学生会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重点、难点外兜圈子,有的甚至开“无轨电车”。这就需要开展对误读式批注的评价,使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误读之处,不断内省,修正自己的批注,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使之更趋全面。
个性化批注式阅读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文章真谛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次印刷.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3月第1次印刷.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个性化批注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写作等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它一般占据小学语文2/3的教学时间。因此,努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问、有得而写的课文批注,能让学生静心地与文本对话,有利于学生进行多样化、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使阅读更富个性化,从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之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圈点批注,自学字词,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形式。
一、此曲并非天上有——个性化批注式阅读的渊源
个性化批注式阅读不是新课标下的新产物,它源自于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个性化批注式阅读就是边读课文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其实质是主动探究,是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既是广泛的吸纳,又是真实的吐露,是浮华热闹的课堂表象的反叛,能让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效。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个性化批注式阅读的类别
个性化批注式阅读按不同的标准来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一)不同位置的批注:
1、眉批。就是批注的内容写在书中“天头”的位置,内容一般是针对课题质疑或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了解等,能有效地调动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如一学生在《观潮》一课的“天头”位置就有过这样的批注:“这‘潮’指的即是钱塘江大潮,文人苏东坡就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诗句!”
2、夹批。批注的内容写在字里行间,即文字之间空白处,一般是針对课文中的字、词、句及标点作圈点勾画或简略的文字点评。夹批比较自由,位置、对象、批法等可以任意选择,好比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在山路上散步,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子,捡起来,把玩把玩;看到一朵奇异的野花,蹲下来,观赏观赏。多自在多惬意!如在《搭石》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有学生就圈点出一个“直”字,并在行与行的空白之处批注道:“这样的执着多么善良啊!”
3、旁批。批注的内容写在课文段落的旁边留白处,一般针对段落内容、层次结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或段落中的精彩语句作批注,多则洋洋洒洒上千字,少则寥寥数语三两句,甚至一个“好”字,一个“妙”字亦可,真正体现“言为心声”。如《观潮》一课中,有一学生在第四自然段旁边留下这样的批注:“这钱塘江的大潮啊,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很好地写出了对这一自然段读后的感受。
4、总批。就是在课文的篇末写下的批注。一般是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篇章结构、思想情感等进行归纳、评议、补充和深化的批注。总批的思路不应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但侧重点可以不同,对同一问题,甚至还可以有相反的批注。如对同一篇文章,学生甲批注“语言表达太过平淡,使文章缺少感染力”,学生乙批注“语言表达极佳,与人物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相吻合”,见智见仁。教师应遵循无错原则,鼓励学生大胆批出自己的见解。
三、轻拢慢揽抹复挑——个性化批注式阅读的操作引导方式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采用以下几种操作引导方式有助于课文批注落到实处,真正有效提升阅读质量。
1、师生各自批注
即上课前师生分别处于教与学的不同立场对课文文本进行品读批注。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学生是开展课文批注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独到的理解力、感悟和评价等。而教师不仅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还要在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方法策略、深度广度和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批注。因此,这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过程,最后要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统一起来。
2、批注成果交流
批注成果交流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的过程。这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阅读感悟有别于成人的完全自主学习,需要在与同学、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启发中进行,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批注成果的氛围,搭建交流批注成果的平台。教师在必要时引导一下,适时地组织一下,在关键处点拨一下,在主体间相互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灵光。
3、误读式批注式评价
由于批注式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在批注过程中势必产生许多个性化的观点,也难免对作品主题有失偏颇的现象,有些学生会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重点、难点外兜圈子,有的甚至开“无轨电车”。这就需要开展对误读式批注的评价,使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误读之处,不断内省,修正自己的批注,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使之更趋全面。
个性化批注式阅读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文章真谛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次印刷.
[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3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