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鼓励中小学生“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此意见指导之下,荆州市中小学校纷纷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特别是“红色研学”如火如荼。2019年6月,荆州市江陵中学组织师生到韶山、长沙、橘子洲头等地缅怀伟人毛泽东;2019年10月《荆州晚报》组织小记者走进石首市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接受红色教育;洪湖市中小学生在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遗址缅怀先烈……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认为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红色研学活动密切结合,在研学中与历史“隔空对话”,不仅能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更能陶冶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主要途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建构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合学生主体的情感氛围,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科书中提供的典型的、概括性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素养。而走出课堂,开展研学活动,更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参与意识,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历史,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这样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丰富。
笔者在高中人教版历史课本的《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等内容的讲授中,把课堂教学与红色研学活动结合起来作出了一些尝试。
笔者所在的荆州市江陵中学组织师生到长沙、韶山、橘子洲头等地进行了研学活动。活动前,师生共同确定了课题“缅怀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国共十年对峙》、《毛泽东思想》等课文相关的讨论题:(1)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进行了哪些探索?(2)毛泽东是怎样从实践中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的?(3)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4)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5)在新时代我们应怎样理解“井冈山精神”?这五个问题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素养而设计的。
研学师生到达目的地后,参观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氏宗祠”、“南岸私塾”、“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同学们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参与排演《祠堂说理》情景剧,深入体会少年毛泽东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决心。同学们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同志为大家讲解毛泽东的诗与远方,一起吟诵“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在橘子洲头,师生们欣赏着“浪遏飞舟”的美景,感受到伟人“指点江山”的气魄。
在研学汇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所收集的资料,积极思考并热烈讨论5个所设问题,形成了非常细致、丰富的答案。在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时,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结合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去分析,还能结合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国际条件去分析,历史学科素养大为提高。在对“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理解上,同学们形成了更准确的认识,有的同学回答“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种升华,不是回答了革命某一小阶段上的问题,而是回答了整个革命大阶段的问题。”最后在理解“井冈山精神”这一问题时,同学们认识到“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坚持党的领导”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开拓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我们先烈传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实地参观,实物辨析,积累历史素材,真实地感触到历史的脉动,也激发了他们“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相互勉勵,共同进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主要途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建构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合学生主体的情感氛围,激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科书中提供的典型的、概括性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素养。而走出课堂,开展研学活动,更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参与意识,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历史,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这样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丰富。
笔者在高中人教版历史课本的《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等内容的讲授中,把课堂教学与红色研学活动结合起来作出了一些尝试。
笔者所在的荆州市江陵中学组织师生到长沙、韶山、橘子洲头等地进行了研学活动。活动前,师生共同确定了课题“缅怀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国共十年对峙》、《毛泽东思想》等课文相关的讨论题:(1)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进行了哪些探索?(2)毛泽东是怎样从实践中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的?(3)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4)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5)在新时代我们应怎样理解“井冈山精神”?这五个问题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素养而设计的。
研学师生到达目的地后,参观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氏宗祠”、“南岸私塾”、“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同学们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参与排演《祠堂说理》情景剧,深入体会少年毛泽东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决心。同学们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同志为大家讲解毛泽东的诗与远方,一起吟诵“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在橘子洲头,师生们欣赏着“浪遏飞舟”的美景,感受到伟人“指点江山”的气魄。
在研学汇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所收集的资料,积极思考并热烈讨论5个所设问题,形成了非常细致、丰富的答案。在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时,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结合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去分析,还能结合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国际条件去分析,历史学科素养大为提高。在对“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理解上,同学们形成了更准确的认识,有的同学回答“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种升华,不是回答了革命某一小阶段上的问题,而是回答了整个革命大阶段的问题。”最后在理解“井冈山精神”这一问题时,同学们认识到“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坚持党的领导”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开拓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我们先烈传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实地参观,实物辨析,积累历史素材,真实地感触到历史的脉动,也激发了他们“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相互勉勵,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