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是全面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培养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情的协调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 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往往由教师牢牢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却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观点,严重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感教育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点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促使其在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下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状态的积极转变。
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的相关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动手裁剪平行四边形,并根据裁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大胆推测其可能存在的性质与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2. 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纵观当今的数学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即使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畸形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运用需求,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数学实际运用教育。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描述”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做一个调查。学生平时大都很少进行这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因此听到我布置的这个任务之后,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结果以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还在调查与图表绘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数据与图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为逐渐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日后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等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 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最高化,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既成的理论知识,并片面地认为自己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数学视野范围与最终的考试成绩也才能得到更高的保障。殊不知,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只学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的一些浅显知识,除此之外的广阔知识体系他们却未能很好地涉及。情感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以及最后的自我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如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讲解“正方体的截面”这节内容时,基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与迷恋,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三维图像的演示,并教会学生进行操作。在正方体上任意切割,切割的位置和切割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同时对切割面设置突出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截面,使得分析正方体的截面更全面、更直观,从而弥补了苹果模型、萝卜模型只能切割一次,而橡皮泥太软,容易变形,存在分析不全面的缺点。
4.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利于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中仅仅存在着数学定理以及公式,不像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具备足够的情感因素可用来对学生施情感教育。其实,这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错误认识。不可否认,数学具有严谨、抽象等学科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不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如结合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以及我国数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伟大成就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要认识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积极情感教育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5. 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求知欲望以及上进心,又可促使他们将这一短暂的情感冲动无限转化成积极而持久的情感因素,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理念下存在着“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区别。但是,情感教育理念却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着各自的情感优势与不利的情感因素,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情感关注,力求实现“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这一教学目的。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缺乏自信”“害怕他人嘲笑”“沉默而消极”等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逐渐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之外,同时还应当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激励与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与呵护,这样有利于他们逐渐由“厌学”“畏学”的情绪调整为“爱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为推动他们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等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可能一直都享受着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羡慕,这就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等浮躁心理,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对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应实施情感上的教育,教导他们学会虚怀若谷。
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会带动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名学者罗增儒教授曾说:“知识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必须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的“艺术风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 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往往由教师牢牢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却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观点,严重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感教育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点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促使其在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下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状态的积极转变。
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的相关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动手裁剪平行四边形,并根据裁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大胆推测其可能存在的性质与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2. 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纵观当今的数学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即使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畸形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运用需求,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数学实际运用教育。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描述”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做一个调查。学生平时大都很少进行这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因此听到我布置的这个任务之后,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结果以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还在调查与图表绘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数据与图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为逐渐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日后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等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 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最高化,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既成的理论知识,并片面地认为自己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数学视野范围与最终的考试成绩也才能得到更高的保障。殊不知,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只学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的一些浅显知识,除此之外的广阔知识体系他们却未能很好地涉及。情感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以及最后的自我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如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讲解“正方体的截面”这节内容时,基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与迷恋,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三维图像的演示,并教会学生进行操作。在正方体上任意切割,切割的位置和切割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同时对切割面设置突出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截面,使得分析正方体的截面更全面、更直观,从而弥补了苹果模型、萝卜模型只能切割一次,而橡皮泥太软,容易变形,存在分析不全面的缺点。
4.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利于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中仅仅存在着数学定理以及公式,不像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具备足够的情感因素可用来对学生施情感教育。其实,这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错误认识。不可否认,数学具有严谨、抽象等学科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不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如结合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以及我国数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伟大成就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要认识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积极情感教育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5. 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求知欲望以及上进心,又可促使他们将这一短暂的情感冲动无限转化成积极而持久的情感因素,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理念下存在着“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区别。但是,情感教育理念却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着各自的情感优势与不利的情感因素,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情感关注,力求实现“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这一教学目的。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缺乏自信”“害怕他人嘲笑”“沉默而消极”等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逐渐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之外,同时还应当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激励与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与呵护,这样有利于他们逐渐由“厌学”“畏学”的情绪调整为“爱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为推动他们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等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可能一直都享受着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羡慕,这就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等浮躁心理,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对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应实施情感上的教育,教导他们学会虚怀若谷。
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会带动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名学者罗增儒教授曾说:“知识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必须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的“艺术风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