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促使人们去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力求全面认识和深入地研究它。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对政治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去深入研究,并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假如这个学生对政治课毫无兴趣,虽然经过教育会勉强学习,但也是难以学好的。所以,我认为要想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完成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光靠教师的强制灌输是绝对不行的。政治课教师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走好了,政治教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二十年教学经验和体会,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常见的几种。
一、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求学生预习教材,要做到学生不预习就不讲课。而预习不是让学生随便看看教材,而是教师必须首先对本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地位和作用作简要介绍,然后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或者布置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重视或适当的评价。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适当表扬。这样,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所以我认为课前必须预习,明确预习目的,将预习结果反馈给学生。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大胆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用几句有感情的叙述或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或向学生提几个问题,或在黑板上勾勒几笔,或用播放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借此吸引学生,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课伊始趣也生”。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选准突破口,巧设疑点,相机善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简洁、精练、准确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文学语言修养,善于运用丰富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气势流畅的排比,加上恰倒好处的态势语言,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打动我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投入自己的感情,进入角色,饱含感情,深入其中,绝不能“漂浮”在教材和学生之外。教师要与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事件)共同感受,共同呼吸,融为一体。如我在讲初三政治教材中“百年悲怆”和“艰辛的探索”的内容时,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那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由衷地发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呐喊。这时的学生总是深受感动,不是泪流满面,就是义愤填膺。再如我讲七年级政治教材中“防患于未然”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我读了一个25岁的死刑犯写给弟弟的绝笔信,此信中的内容感人至深,我以主人公的口吻充满感情地朗读,学生以当事人弟弟的身份认真聆听。我眼眶湿润,声音哽咽,学生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智慧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幻灯、投影、扩音、录音、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教学信息的超文本链接,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所以恰当地、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也不是越多越好,不可滥用,用得不好反而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建立平等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地选用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求学生预习教材,要做到学生不预习就不讲课。而预习不是让学生随便看看教材,而是教师必须首先对本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地位和作用作简要介绍,然后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或者布置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重视或适当的评价。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适当表扬。这样,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所以我认为课前必须预习,明确预习目的,将预习结果反馈给学生。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大胆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用几句有感情的叙述或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或向学生提几个问题,或在黑板上勾勒几笔,或用播放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借此吸引学生,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课伊始趣也生”。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选准突破口,巧设疑点,相机善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简洁、精练、准确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文学语言修养,善于运用丰富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气势流畅的排比,加上恰倒好处的态势语言,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打动我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投入自己的感情,进入角色,饱含感情,深入其中,绝不能“漂浮”在教材和学生之外。教师要与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事件)共同感受,共同呼吸,融为一体。如我在讲初三政治教材中“百年悲怆”和“艰辛的探索”的内容时,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那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由衷地发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呐喊。这时的学生总是深受感动,不是泪流满面,就是义愤填膺。再如我讲七年级政治教材中“防患于未然”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我读了一个25岁的死刑犯写给弟弟的绝笔信,此信中的内容感人至深,我以主人公的口吻充满感情地朗读,学生以当事人弟弟的身份认真聆听。我眼眶湿润,声音哽咽,学生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智慧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幻灯、投影、扩音、录音、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教学信息的超文本链接,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所以恰当地、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也不是越多越好,不可滥用,用得不好反而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建立平等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地选用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