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卫生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养阴清肺汤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阻塞性肺气肿;养阴清肺汤;止咳;平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其他肺部疾病等后期,所表现的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我国北方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本病由大气污染、粉尘、吸烟、感染、过敏等综合因素引起,机制包括支气管管腔阻塞、炎症破坏支气管壁、巨噬细胞和白细胞浸润引起肺泡持久性扩大,回弹力减弱,肺泡容积变大。中医将其归属“瘀证”、“肺胀”、“痰饮”、“厥脱”范畴。脾、肺内虚,痰饮内生,可有气促、肢体倦怠、水肿等。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对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卫生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经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我卫生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8例。年龄37~78岁,平均45.3±4.5岁。病程2~21年,平均11.3±3.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和《中医诊断学》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患者活动后进行性加重,可出现桶状胸;叩诊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减弱;X线显示肺容积扩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移。随机平均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卫生队后采用解痉平喘、消炎、吸氧等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盐酸氨溴索片30mg,3次/日;氨茶碱缓释片0.2g,2次/日,10天为一个疗程。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养阴清肺汤:玄参12 g、麦冬12 g、生地20 g、生甘草6 g、丹皮8 g、川贝12 g、薄荷5g后下,炒白芍18 g。热重者加胆星12 g、黄岑20 g;寒重者加干姜6 g;痰粘稠者加紫苏子10 g、白芥子12 g;咯血丝痰者加茜根12 g、白芨20 g,每天1剂,煎后分2次口服,10天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症状消失,X线显示无异常。有效: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减轻,X线显示肋间隙变小,横隔较原来明显上移。无效: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X线表现肋间隙及肺容积继续增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粉尘、过敏等有关。严格意义上来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不断发展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可表现为乏力、头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急性期可频繁发作出现紫绀、心动过速,病情恶化后可导致自发性气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总威胁患者的生命。
   中医将其归属“瘀证”、“肺胀”、“痰饮”、“厥脱”范畴。本病以久病肺虚为主,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外邪犯肺,病久肺虚,累及脾后致肺脾两虚,内生痰浊;累及肾后可致肾气渐衰,气不化津,津液阴化为水饮,肺气虚而致血行瘀滞,瘀血内生终至痰浊,水饮、血瘀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病性为气阴两虚,标本虚实相兼,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88.1%,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总有效率73.8%。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养阴清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
   养阴清肺汤出自《重楼玉钥》,重用生地养阴清热为君药,臣以玄参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玉竹、麦冬养阴清肺;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薄荷辛凉疏散、疏表利咽;白芍益阴养血,甘草泻火解毒,诸药合用达到养阴清肺,解毒生津作用。我们在应用养阴清肺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应以延缓其发展,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因为破坏的肺组织难以修复。中医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具有独特的优势,毒副作用小,价格低,患者易接受,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福东,陈化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7):736.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5-146
  [3]黄吉庆,余甘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9-1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脑心通胶囊和脑复新片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患者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照组50例患者口服脑复新片.6个月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 .结果:治疗组在MMSE和ADL评分上,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结果对比,治疗组在MMSE和ADL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
钡灌肠是诊断大肠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正确、规范的应用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正确的应用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期刊
方法:通过比较中药汤剂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的优劣,探讨机煎中药汤剂的合理发展。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煎药机设备的改进和相关管理规范的完善,机煎中药更加适应中医临床需要,提高中
【摘要】血府逐瘀汤是清代著名医学王清任所制订经验方之一,通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瘀所引起的疾患。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本方加减用于气滞血瘀而致的怔忡、低热、头痛眩晕等病证,效果甚好。  【关键词】用于气滞血瘀而致的怔忡;低热;头痛眩晕等病证;效果甚好    血府逐瘀汤(以下简称本方)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牛夕、生草十一味药物组成。乃清代著名医学王清任所制订经验方之一,
患者,男,58岁,农民.尿道硬块并排尿不畅13年,漏尿2个月.13年前,发现阴茎与阴囊交界处有一花生米大小的硬结,同时伴有轻度的排尿不畅.13年来,肿块逐年增大,排尿困难渐渐加重,
妇产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会出现一些心理特征,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文章通过对妇产科临床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I临床心理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可以保持最佳的状
<正> 蒋士英老中医从事临床50年,擅长外感温病。笔者随蒋老多年,深悟其诊治秋燥干咳善用润法,疗效显著。其大法有四:一曰清润,二曰辛润,三曰甘润,四曰通润。兹介绍于下:1 燥
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中最常见的一种非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机
【摘要】浅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护理干预;偏瘫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率为5%~ 84%[1,2],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麻木感或难以忍受的感觉,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阻碍上肢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持续疼痛使患者产生情绪或心理障碍,进一步严重
0概述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骼的病理学改变很常见,骨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大量的尸解表明,80%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已有骨转移.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椎骨塌陷或变形(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