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求是改革的催化剂
一位军事家曾经说过,“如果今天我们不创造未来,那么明天我们就会生活在过去。”战争需求是军事改革的催化剂。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注重改革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美军提出要“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通过实兵、虚拟、推演等多种途径,在“预实践”中检验“明天的战争”。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联合作战需求,美军大力推行“国家联合训练能力”计划,提升训练的一体化联合程度,目前美各军种训练中联合作战训练科目所占比例已达70%~80%,诸军兵种的联合演习占全军各类演习的70%以上。日本自卫队紧随其后,主动适应未来战争特点,积极推动军队联合化和信息化建设。俄军针对未来联合作战需求,积极健全常态化联合演训机制,推动联合演训由战略、战役层级向战术层级拓展。
军事领域从来都是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谁对明天的战争预而不见,在改革中思想保守、故步自封,不能追随战争、适应战争、设计战争,谁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围绕战争需求这个“指挥棒”,唯有如此才会明晰往哪改、改什么、怎么改。
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是军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世界上成功的军事改革,无不是强力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重围和阻挠而取得的。1947年至1949年美军成立由“文官”领导的国防部,负责陆、海、空三军管理,军种部不再是国家的内阁部,权力受到一定削弱,但当时美军改革者们顶住压力,强力打破军种部门利益,使军事领导指挥体制向集中统一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俄军为推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改革,更是按照“不换思路就换人”的原则强势推进,仅2007年1年就有30多名高级将领遭到免职或被要求退休,5个国防部副部长中有3人被更换,2个军种的总司令及参谋长易人。
在军事改革中,已有权力和利益在远离战争的环境下很难打破,如果缺乏突破利益格局的改革决心和战略定力,往往会折戟沉沙、功败垂成。这在世界军事改革史上不乏其例。英国曾是坦克的发明者,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等人也曾提出过坦克将引起陆战的革命,英国甚至还进行了机械化机动战的成功试验和演习,但是在推进相应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改革时,遭到大批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英国高层没有突破利益樊篱的胆略和决心,使英国白白错过“闪击战革命”的机会。近代以来,土耳其几次军事改革,也因为不能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浅尝辄止,致使改革屡次半途而废。
世界军事改革实践充分说明,打破既得利益者的限制,是取得军事改革成功的关键。否则,只能坐失良机,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所抛弃。
人力资源是盘大“棋”
在世界军事发展进程中,人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具备主导作用、决定战争胜负。
俄军在改革中大力推进军队职业化,并以“新面貌”改革为主题,推进军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机动快速灵活、善于完成国防任务,并能制止任何武装冲突的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职业化和现代化武装力量”。英军突出培养能研发、运用尖端武器来创造战争奇迹的高级人才,制定推出《2020英才计划》,要求每年选派10%的优秀指挥官和15%的高级军事技术人员,轮流到伊拉克或阿富汗等地执行任务,选派25%的指挥官和35%的高级军事技术人员,参加美军和北约的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实战能力。为了调动军官交流轮战积极性,明确规定未参加过上述军事任务的人员,不得提升或晋级。
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改革实践说明,只有充分挖掘军事人力资源这座“富矿”“金矿”,盘活军事人力资源这盘大“棋”,才能生发出源源不断的优秀军事人才,从而夯实军事改革的组织基础。
永远不变政治“底色”
在阶级社会,军队从来都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国家工具,无论军队怎么改,都不能改变其政治“底色”。改变军队性质的改革,就偏离了方向,将彻头彻尾亡军。苏联军事改革就是改偏了方向,从而导致亡军亡党亡国。1990年10月,《苏联共产党组织在苏联武装部队中的工作条例》规定:苏联共产党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行政人员和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一些“坚持不同政见者”乘机而入,大搞“民主化”“非党化”“国家化”宣传煽动,有的甚至提出“打倒共产党人垄断政权”“撤销工厂、军队、部队的党委”。这一所谓改革使苏共丧失对军队的领导,使苏联军队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纵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行“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丧失对军队领导、改革迷失方向、最终导致政权更迭甚至国家分裂的重要原因。
改革不能改色,改革不能迷向。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无论怎么改,这些都绝对不能变。”面对汹涌澎湃的军事变革浪潮,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势推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确保军队永远听党指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質,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这既是世界各国军队改革的历史启示,也是新形势下我军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一位军事家曾经说过,“如果今天我们不创造未来,那么明天我们就会生活在过去。”战争需求是军事改革的催化剂。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注重改革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美军提出要“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通过实兵、虚拟、推演等多种途径,在“预实践”中检验“明天的战争”。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联合作战需求,美军大力推行“国家联合训练能力”计划,提升训练的一体化联合程度,目前美各军种训练中联合作战训练科目所占比例已达70%~80%,诸军兵种的联合演习占全军各类演习的70%以上。日本自卫队紧随其后,主动适应未来战争特点,积极推动军队联合化和信息化建设。俄军针对未来联合作战需求,积极健全常态化联合演训机制,推动联合演训由战略、战役层级向战术层级拓展。
军事领域从来都是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谁对明天的战争预而不见,在改革中思想保守、故步自封,不能追随战争、适应战争、设计战争,谁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围绕战争需求这个“指挥棒”,唯有如此才会明晰往哪改、改什么、怎么改。
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是军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世界上成功的军事改革,无不是强力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重围和阻挠而取得的。1947年至1949年美军成立由“文官”领导的国防部,负责陆、海、空三军管理,军种部不再是国家的内阁部,权力受到一定削弱,但当时美军改革者们顶住压力,强力打破军种部门利益,使军事领导指挥体制向集中统一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俄军为推进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改革,更是按照“不换思路就换人”的原则强势推进,仅2007年1年就有30多名高级将领遭到免职或被要求退休,5个国防部副部长中有3人被更换,2个军种的总司令及参谋长易人。
在军事改革中,已有权力和利益在远离战争的环境下很难打破,如果缺乏突破利益格局的改革决心和战略定力,往往会折戟沉沙、功败垂成。这在世界军事改革史上不乏其例。英国曾是坦克的发明者,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等人也曾提出过坦克将引起陆战的革命,英国甚至还进行了机械化机动战的成功试验和演习,但是在推进相应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改革时,遭到大批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英国高层没有突破利益樊篱的胆略和决心,使英国白白错过“闪击战革命”的机会。近代以来,土耳其几次军事改革,也因为不能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浅尝辄止,致使改革屡次半途而废。
世界军事改革实践充分说明,打破既得利益者的限制,是取得军事改革成功的关键。否则,只能坐失良机,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所抛弃。
人力资源是盘大“棋”
在世界军事发展进程中,人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具备主导作用、决定战争胜负。
俄军在改革中大力推进军队职业化,并以“新面貌”改革为主题,推进军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机动快速灵活、善于完成国防任务,并能制止任何武装冲突的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职业化和现代化武装力量”。英军突出培养能研发、运用尖端武器来创造战争奇迹的高级人才,制定推出《2020英才计划》,要求每年选派10%的优秀指挥官和15%的高级军事技术人员,轮流到伊拉克或阿富汗等地执行任务,选派25%的指挥官和35%的高级军事技术人员,参加美军和北约的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实战能力。为了调动军官交流轮战积极性,明确规定未参加过上述军事任务的人员,不得提升或晋级。
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改革实践说明,只有充分挖掘军事人力资源这座“富矿”“金矿”,盘活军事人力资源这盘大“棋”,才能生发出源源不断的优秀军事人才,从而夯实军事改革的组织基础。
永远不变政治“底色”
在阶级社会,军队从来都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国家工具,无论军队怎么改,都不能改变其政治“底色”。改变军队性质的改革,就偏离了方向,将彻头彻尾亡军。苏联军事改革就是改偏了方向,从而导致亡军亡党亡国。1990年10月,《苏联共产党组织在苏联武装部队中的工作条例》规定:苏联共产党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行政人员和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一些“坚持不同政见者”乘机而入,大搞“民主化”“非党化”“国家化”宣传煽动,有的甚至提出“打倒共产党人垄断政权”“撤销工厂、军队、部队的党委”。这一所谓改革使苏共丧失对军队的领导,使苏联军队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纵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行“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丧失对军队领导、改革迷失方向、最终导致政权更迭甚至国家分裂的重要原因。
改革不能改色,改革不能迷向。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无论怎么改,这些都绝对不能变。”面对汹涌澎湃的军事变革浪潮,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势推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确保军队永远听党指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質,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这既是世界各国军队改革的历史启示,也是新形势下我军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