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市第四十九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化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挖掘化学实验的操作功能,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和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观察实验得到感性材料,在大脑的思维活动中,形成理性认识。在实验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呢?
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现象和结论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实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时,若不提前加以指导,学生只会被表面现象所吸引,看的津津有味,却难以全面总结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为此,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要观察钠和水的相对位置、钠的状态变化、运动方式、有没有声音、溶液颜色等。提醒学生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实验后再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这种训练,学生观察的敏锐度和思维的准确度会有所提高。
2.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要严格要求,合理安排。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要在头脑中进行一次“虚拟实验”。在实验课上,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细致全面的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注意其安全性和规范性,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指导学生解决。课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实验报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进行规范操作,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通过“不成功的实验”或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本身是一门科学,在实验中经常有一些因素,影响了实验效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查找失败原因,改进实验,要指导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鼓励他们大胆开拓,敢于创新。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实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中,学生都认为反应后溶液颜色应该为蓝色,可在实验操作中,溶液的颜色却显示为黑色,同学们一脸的迷茫。教师要启发同学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黑色”产生。可能是硫酸浓度过高,以至硫酸铜不能溶解,也有可能发生了副反应,导致有难溶于水的碳等物质生成,并设计实验操作来证实推断,同学们豁然开朗,原来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有这么巨大的影响。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改进,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创新精神。
4. 注重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5. 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对于一些细微结构的变化机理,或是复杂的工艺流程,或是有毒物质参加的反应,或是耗时过长的反应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实验。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反应,涉及到剧毒物质,铁钉生锈的实验耗时较长,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属于微观世界,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借助这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学生如身临其境,突破了时空认识的限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6. 精选实验题,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精选一些实验习题,例如让同学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制取同一种物质,并对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优缺点;或对现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和创新等;或设计开放性试题,趣味性试题等。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 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化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挖掘化学实验的操作功能,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和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观察实验得到感性材料,在大脑的思维活动中,形成理性认识。在实验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呢?
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现象和结论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实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时,若不提前加以指导,学生只会被表面现象所吸引,看的津津有味,却难以全面总结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为此,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要观察钠和水的相对位置、钠的状态变化、运动方式、有没有声音、溶液颜色等。提醒学生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实验后再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这种训练,学生观察的敏锐度和思维的准确度会有所提高。
2.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要严格要求,合理安排。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要在头脑中进行一次“虚拟实验”。在实验课上,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细致全面的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注意其安全性和规范性,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指导学生解决。课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实验报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进行规范操作,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通过“不成功的实验”或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本身是一门科学,在实验中经常有一些因素,影响了实验效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查找失败原因,改进实验,要指导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鼓励他们大胆开拓,敢于创新。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实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中,学生都认为反应后溶液颜色应该为蓝色,可在实验操作中,溶液的颜色却显示为黑色,同学们一脸的迷茫。教师要启发同学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黑色”产生。可能是硫酸浓度过高,以至硫酸铜不能溶解,也有可能发生了副反应,导致有难溶于水的碳等物质生成,并设计实验操作来证实推断,同学们豁然开朗,原来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有这么巨大的影响。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改进,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创新精神。
4. 注重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5. 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对于一些细微结构的变化机理,或是复杂的工艺流程,或是有毒物质参加的反应,或是耗时过长的反应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实验。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反应,涉及到剧毒物质,铁钉生锈的实验耗时较长,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属于微观世界,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借助这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学生如身临其境,突破了时空认识的限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6. 精选实验题,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精选一些实验习题,例如让同学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制取同一种物质,并对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优缺点;或对现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和创新等;或设计开放性试题,趣味性试题等。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 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