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县兴济中学 河北 沧县 06100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所以,我认为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为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2.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3. 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4. 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辩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那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向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发现真理。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当然这样的教育氛围要靠教师来创设。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一致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设法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盲从,不迷信,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所以,我认为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其中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为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让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2.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3. 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4. 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辩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那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向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发现真理。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当然这样的教育氛围要靠教师来创设。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一致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设法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盲从,不迷信,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