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辨证的导学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和能力点,让学生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营养。
一、找出症结,辩证施治
高中化学导学常不如人愿,症结何在?首先,有的导学案例流于形式,学习氛围冷淡,忽视了个性的差异和对学生心理的剖析;其次是有的学案递进性差,学生自主学习困难;最后,有的学案过于习题化,失去了导学的意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学案编排的时候应注意基本的格式,必须有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还要使学习的目标清晰,重点的定位要明确,要利用合适的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以学定教,导学双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其从中领会学习方法和乐趣。以学定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充分给予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教得轻松,一举多得,师生双赢。
如《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导学片断:
1.教材习题回扣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糖类的组成都满足Cm(H2O)n( )
(复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P99可知)
B.纤维素和淀粉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见选修《有机化学基础》P99)
C.误食觅金属盐中毒时,可喝鲜蛋淸或鲜牛奶解毒( )(见选修《有机化学基础》P111学而可知)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氨基酸;
B.酶的催化条件通常较温和;
C.酶是物体中酐要的催化剂;
D.酶在屯金诚盐作用下会失去活性。
2.操作题
某同学用熟猪油、乙醇、NaOH、NaCl饱和溶液 、蒸馏水为试剂来制取肥皂,你会吗?试一试。
以上的这些导学题,在教学中,要分层要求,如操作题,学困生可提前给点提示,只要他们明白做法原理即可,特别困难的同学也可以放弃此题。在设计导学题时,教师的心中要有高中化学所在知识点在心中,这样才能前交互关联,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有学路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自会依路前行。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海洋,靠知识的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掌握更多的方法,形成善于捕捉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预设、生成,有机融合
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采取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要进行缜密策划,把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设计得周到、细致,甚至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保证生成的基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生成新的思考,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立足于学生本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资源,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质疑,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思维和能力毕竟有限,借助合作,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对问题的分析会更加深入,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会变得多样化。如,在乙醇的教学中,教师以酒来导入新课,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我看电视上有的人用酒精来消毒,然后取出子弹,酒精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因势利导,既然想要知道酒精的作用,就必须从酒精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于是课堂自然过渡到对酒精的成分和性质的学习中,而这并不是教师所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学生的问题来深入探究的,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率也自不待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真正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教材,让预设和生成矛盾统一起来方可。师生注重课后自我反省,分析优点和不足,客观评价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在每节课的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内容的撰写,以课堂教学后的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接受情况。
总之,辩证导学,要想导出高中化学学习的精彩,就必须花大力气做好学案,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作为高中的学生和老师都要经常性地反思,在总结中知得失,得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
一、找出症结,辩证施治
高中化学导学常不如人愿,症结何在?首先,有的导学案例流于形式,学习氛围冷淡,忽视了个性的差异和对学生心理的剖析;其次是有的学案递进性差,学生自主学习困难;最后,有的学案过于习题化,失去了导学的意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学案编排的时候应注意基本的格式,必须有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还要使学习的目标清晰,重点的定位要明确,要利用合适的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以学定教,导学双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其从中领会学习方法和乐趣。以学定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充分给予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教得轻松,一举多得,师生双赢。
如《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导学片断:
1.教材习题回扣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糖类的组成都满足Cm(H2O)n( )
(复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P99可知)
B.纤维素和淀粉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见选修《有机化学基础》P99)
C.误食觅金属盐中毒时,可喝鲜蛋淸或鲜牛奶解毒( )(见选修《有机化学基础》P111学而可知)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氨基酸;
B.酶的催化条件通常较温和;
C.酶是物体中酐要的催化剂;
D.酶在屯金诚盐作用下会失去活性。
2.操作题
某同学用熟猪油、乙醇、NaOH、NaCl饱和溶液 、蒸馏水为试剂来制取肥皂,你会吗?试一试。
以上的这些导学题,在教学中,要分层要求,如操作题,学困生可提前给点提示,只要他们明白做法原理即可,特别困难的同学也可以放弃此题。在设计导学题时,教师的心中要有高中化学所在知识点在心中,这样才能前交互关联,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有学路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自会依路前行。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海洋,靠知识的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掌握更多的方法,形成善于捕捉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预设、生成,有机融合
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采取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要进行缜密策划,把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设计得周到、细致,甚至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保证生成的基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生成新的思考,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立足于学生本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资源,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质疑,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思维和能力毕竟有限,借助合作,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对问题的分析会更加深入,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会变得多样化。如,在乙醇的教学中,教师以酒来导入新课,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我看电视上有的人用酒精来消毒,然后取出子弹,酒精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因势利导,既然想要知道酒精的作用,就必须从酒精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于是课堂自然过渡到对酒精的成分和性质的学习中,而这并不是教师所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学生的问题来深入探究的,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率也自不待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真正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教材,让预设和生成矛盾统一起来方可。师生注重课后自我反省,分析优点和不足,客观评价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在每节课的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内容的撰写,以课堂教学后的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接受情况。
总之,辩证导学,要想导出高中化学学习的精彩,就必须花大力气做好学案,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作为高中的学生和老师都要经常性地反思,在总结中知得失,得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