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测量模型探讨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合理的管电流值.方法 (1)模型研究:设置管电压为120 kVp,管电流分别为450、400、380、360、340、320、300、280 mA,扫描测量模型中的CTP515低对比分辨率模块,3名阅片者独立评价图像质量,获得最优管电流条件及导致图像质量发生质变的管电流区间值后应用于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选取3个月内行2次腹部CT平扫检查患者45例.首次检查均采用管电流450 mA,第2次检查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把受检者分为3组,每组各15例,管电流设置组l使用最优管电流,组2使用最优管电流+区间值,组3使用最优管电流-区间值,3名阅片者对肝门、胰腺、肾上极3个层面进行诊断接受率评价,对腹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脾脏、胆囊、胰腺、肾皮质、肾髓质进行图像主观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组间受检者个体化因素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腹部CT扫描最优扫描管电流为340 mA,导致图像质量发生质变的区间值为40 mA.(2)对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肝脏、脾脏、胰腺、胆囊、肾皮质、肾髓质及肝门、胰腺、肾上极3个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组1内(340 mA和450 mA)和组2内(380 mA和450 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3内300 mA的评分为(2.92±0.62)、(2.92±0.62)、(2.64 ±0.84)、(2.72±0.82)、(2.63±0.71)、(2.51±0.84)、(3.04±0.72)、(3.04±0.72)、(2.63±0.71)、(2.52±0.73)、(2.93±0.81)分,450 mA的评分为(3.93±0.72)、(3.94±0.72)、(3.41±0.64)、(3.43±0.61)、(3.62±0.93)、(3.63 ±0.71)、(3.93±0.81)、(3.93±0.81)、(3.43±0.61)、(3.52±0.92)、(3.84±0.82)分,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9~-2.236,P值均<0.05).结论 降低管电流以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的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腹部CT扫描合理的管电流条件为340 mA。
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参数优化的初步研究
【摘 要】
:
目的 利用测量模型探讨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合理的管电流值.方法 (1)模型研究:设置管电压为120 kVp,管电流分别为450、400、380、360、340、320、300、280 mA,扫描测量模型中的CTP515低对比分辨率模块,3名阅片者独立评价图像质量,获得最优管电流条件及导致图像质量发生质变的管电流区间值后应用于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选取3个月内行2次腹部CT平扫检查患者45例.
【机 构】
: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100021,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1年4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男,55岁.胸痛胸闷、咳嗽、咯痰5个月余,2009年6月30日来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诊断为肺癌,而后患者于外院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紧贴大血管,纵隔、肺门有多数小淋巴结,右肺见多个结节灶,无法切除,取标本病理检查。
期刊
例1 患者,男,33岁.头外伤后偶然发现颅底占位性病变3个月,患者2009年8月因车祸外伤于外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病变.2009年11月9日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颅底占位病变收入院.体检无神经系统症状.
期刊
2010年的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主题是"个性化医疗:追求卓越(personalized medicine:in pursuit of excellence)".其内涵包括了个性化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应用和个性化扫描方案的应用.CT检查技术因为有辐射,应该进一步推广个性化扫描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本届RSNA在CT设备和成像技术方面没有新的突破,以通用电气(GE)公司的"宝石C
期刊
目的 采用HRCT和MRI对耳鸣患者颞骨进行检查,探讨其异常发生率及最佳扫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5例耳鸣患者的HRCT和MRI资料.搏动性耳鸣145例,142例行HRCT,7例行MRI,其中4例同时行HRCT和MRI,仅行平扫HRCT者67例,仅行增强HRCT者71例.非搏动性耳鸣870例,650例行HRCT,267例行MRI,其中47例同时行HRCT和MRI,仅行平扫HRCT者598例,
患者男,36岁.胸痛,左髋关节后侧抽搐性疼痛.无外伤史,无高热及午后乏力、低热.体检:左髋火节无红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胸部CT示双侧锁骨,胸骨限局性低密度影;双侧多个肋骨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增厚,双侧胸膜多发不均匀结节样增厚。
期刊
目的 分析获得性骨肥大(SAPHO)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APHO综合征的影像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28~68岁,平均51岁,X线平片检查9例、CT检查10例、MR检查3例、核索扫描检查3例.结果 9例胸前壁X线平片表现为胸骨上部、第一前肋及锁骨增生、硬化并肥大,相互之间骨桥形成或骨性融合;10例胸前壁CT检查,9例表现为胸、肋、锁骨区骨质增生硬化伴有骨质破坏,胸锁关节和胸
近年来,CTA技术日益成熟,在血管病变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颈椎及颅骨的影响,头部CTA去骨成像相当费时,难以显示颅底的血管全貌,以往采用2次扫描减影来解决,但笔者发现颅内动脉中仪颅底部分同颅骨关系密切,能否采用部分减影去骨即仪对颅底部分减影去骨进行颅内动脉成像?笔者应用部分减影去骨法进行颅内动脉CTA成像,对比部分减影去骨与减影及非减影去骨技术的优缺点,探讨部分减影去骨技术在颅内血管CTA
期刊
目的 应用CT图像,测量中国成人股骨颈α角的正常值范围,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的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652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双侧股骨近端均进行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459例;因为一侧股骨近端病变而仅测量健侧股骨颈α角者193例,其中仅进行左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93例,仅进行右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100例.共
患者女,51岁.2006年6月无意中发现左侧头部隆起包块,无明显异常感觉,无红肿热痛,包块缓慢略增大,于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体检发现左额、顶、颞部多发隆起包块,无明显压痛,质中等,无波动感,表面未见血管异常改变,皮肤温度正常,无抽搐,无恶心呕吐,无手足麻木及四肢障碍.脑脊液检查正常,脑脊液培养+药敏实验阴性。
期刊
目的 探讨1.5 T MR引导下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3例44个经病理证实、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病灶,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肝癌、12例为肝转移癌,肿瘤最大径平均(3.3±1.8)cm,均采用MR兼容多极射频针在1.5 T MR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MR扫描观察消融情况,消融灶完全覆盖原病灶、范围超出病灶边缘0.5~1.0 cm为消融完全.结果 所有消融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