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个案探析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j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积极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表达社区需求与居民诉求、提供社区部分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构建多元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本文将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T社区为例,通过剖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七大步骤,探寻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成立及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城市社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多次强调在基层治理中要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表达社区需求与居民诉求、提供社区部分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构建多元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2]。随着《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以及民政部办公厅《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的发布,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社区社会组织在发现和提供公益服务、丰富文娱生活、营造和谐社区等方面的作用也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3]。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T社区,在社区党委的指挥、社区社工站的协助下,通过七个步骤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打造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路径。
  一、背景介绍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职责职权之外,以城市社区为主要空间范围,以公益性、志愿性、自主性、低营利性等为基本特征,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连接等作用,以调动社区成员参与、表达社区群众诉求、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种社会组织[4]。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T社区设立于2014年,由周边4个中高端新兴商品房小区组成,居住人群经济收入良好,孩子教育條件优越。但社区以“新佛山人”为主要居住人群,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不同,居民之间互动较少,人际关系也比较淡漠,属于“陌生人社会”。
  自2015年起,社区党委联合社工站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工作方法,相继培育了多个社区社会组织。在培育社会组织的过程中,T社区始终坚持能进能出、在“输血”的同时不忘“造血”的原则孵化培育相关组织,并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各组织在居民融合、提供社区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以下将以童心书画苑这一社区社会组织为例,拆解和剖析T社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步骤,分享有效经验。
  二、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路径——“七步法”
  (一)开展调查,发现需求
  T社区是一个新兴社区,居民主要由“新佛山人”和“老漂族”群体组成。但目前,社区内的居民之间联系较少、信息交流不畅、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从社区党委和社工的前期调研了解到,社区居民普遍存在需要丰富的娱乐活动、多元的信息交流平台和良好的邻里互动的诉求。而且,不少居民认为书画是一个社区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整个社区文化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社区可以开展与书画创作相关的活动。于是,社区便决定成立书画班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
  (二)挖掘能人,组建团队
  在社区走访过程中,社工接触到邹老师,他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是揭西县图书馆馆长,同时也曾是揭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揭西县书法家协会会长。邹老师不仅喜爱诗书画,而且多次在刊物上发表过书法作品。退休后,邹老师随子女搬迁到T社区。在社区住了一段时间后,他有了一些想法,认为社区需要有文化方面的建设,而书画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就是很好的载体。他还发现,社区里有很多退休的空闲长者,而他自己刚好有时间发挥自己的余热,进行技能共享,让这些退休的长者在社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自己也能老有所为。于是,便欣然应邀,加入书画班,成为队长,带领着书画班一步一步成长。
  随后,在党委、社工和邹老师的动员下,通过线上、线下发布招募海报、熟人推荐等多种方式,招募到了6名书画班成员,社区书画班团队初见雏形。
  (三)集结成员,规范组织
  书画班早期成员一经确定,社工便迅速安排他们见面,商讨组织规范的相关事宜。
  首先是确定队伍名称。大家经过讨论后,对邹老师提出的“童心书画苑”非常认同,希望这些书画爱好者能够一直保持纯粹的童心,像孩子一样,从横竖撇捺开始学习书法。
  其次是明确组织定位。大家一致希望以书画为载体,丰富社区空闲长者的文娱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品质。同时,也希望童心书画苑发展起来后,可以开展相应的社区服务,回馈社区,帮扶社区弱势群体,让更多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共同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人文社区建设。
  再次是完善组织架构。发展初期,童心书画苑主要由邹老师管理,并承担教学任务。随着后续队伍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人加入该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人员安排,如确定了财务、活动组织人员等,共同推动童心书画苑的发展。
  最后,确定队长、队伍名称、队伍定位、组织架构后,便由邹老师作为代表填写社会组织备案登记表,交由社区,呈交给街道登记备案。由此,童心书画苑成为T社区正式的社区社会组织。
  (四)开展活动,规模运作
  经过商议和规划,童心书画苑的活动主要包含恒常活动和主题活动两大类别。恒常活动是每周周一、二、五下午召集队员到书画室进行学习、练习,打磨技艺;主题活动是每年都会开展的传统特色活动,如暑期兴趣班和送春联活动。每年暑假,书画苑都会为社区内的孩子开展书画兴趣班,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开始教起,然后逐步学习点、横、撇、捺等8种笔画的写法,认真细致、手把手教学,培养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每年春节,队伍成员会在社工的协助下,提前收集居民想要的春联内容,并且写好,通过社区摆摊的形式将春联送出去。针对社区内行动不便的长者、残障人士等,队员们还会送春联上门,向居民和困难群众传递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此外,对于一些不定期开展的活动,童心书画苑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如书画展、社区协商议事会、党建主题活动等。
  (五)提升能力,促进成长
  为更好地提升队伍的整体能力,童心书画苑还会对队伍成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个人成长培训。技能培训主要是提升书法、国画技艺,由邹老师提供日常指导,通过组织队伍成员参观书画展、参与论坛等形式,开拓队员的眼界和思维;个人成长主要是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对队长、副队长、骨干成员进行团队管理、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培训,对队员进行团队建设、沟通协作、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由社工承担这两方面的培训任务,综合提升队伍成员的水平。
  (六)鏈接资源,协力合作
  在运营发展和组织活动过程中,为保证队伍的稳步发展和活动的顺利开展,童心书画苑要充分链接社区所在地资源。
  首先是场地资源。书画苑恒常活动开展频率高,需要相对固定的场所,于是便与社区居委、社工站进行协商,协调出专门的书画室用于开展恒常活动。除此以外,社区开展活动需要经过物业的同意,因此,在党委的牵头下,书画苑与4个小区的物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每次活动开始之前,物业服务中心通过业主群、公众号等形式,协助其共同宣传活动,扩大活动知晓度。
  其次是经费资源。书画苑每次开展活动都离不开笔墨纸砚,所需开销较大。为此,相关负责人积极联系社区内的爱心商企资助相应的活动物资,让队员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最后是人力资源。由于邹老师年纪渐长,投入的精力有限,为保证书画苑更好地发展,书画苑积极联系区级、市级书画协会老师,定期进行免费指导。
  (七)及时反思,规划发展
  在社区党委和社工的指导下,童心书画苑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队伍稳定、工作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做好规划发展。
  首先是队伍稳定性问题,队员组成从最开始的6个人,到目前的23人,中间有进有出,不少队员因为迁出而退出,也有很多队员因为兴趣爱好而加入但不能持之以恒,但好在近几年都是维持在20人左右,基本能够保证队伍稳定发展。
  其次是工作规范性问题,主要通过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和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来解决。每年年末,社区党委、社工、邹老师会召集队伍成员,共同商议下年度的工作计划,确定活动安排、人员分工、资源对接等各方面的规划,确保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队伍的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书画苑也会定期召开反思和改善会议,并就有关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经验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在2020年底,童心书画苑的队员们在做年度总结时发出的感慨。一路走来,童心书画苑作为T社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社会组织之一,凝聚了一帮有热情、有能力的居民骨干,丰富了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传递了社区温度,协助发现并解决了社会问题。从童心书画苑的发展当中,可以总结得出以下两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
  其一,党建引领是核心。政府在制度上的创新,对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社区党委通过“方向把控”和“事权下放”[5]的有机结合,给予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方向指引,并赋予其在组织管理中的自主权,能够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有实效的工作主体。
  其二,有效的培育步骤是关键。童心书画苑的发展,既能总结出发现需求、组建团队、规范组织等内部发展需求;又能注重以开展活动带动规模运作、以提升能力促进队员成长、以链接资源保障服务推进、以规划反思确保服务质量的阶段性问题需求,有效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独立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1-03-06].http://www.xinhuanet. 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李培志.引导与自觉: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J].中州学刊,2019(6):79-85.
  [3]吴磊.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N].中国建设报,2019-05-15(006).
  [4]康晓强.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2-25,34.
  [5]刘江,付易东,石胜涛.“旧改”背景下城市老旧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探索:以广州X街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84-92.
其他文献
对小说的研究似乎有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固定在小说创作的文学因素方面。而对作家创作影响极大、为作品产生提供了丰富养料的文化因素则涉及较少,甚至忽略不提。因此,小说研究极易陷入片面性与表面化的研究误区。最近,笔者读到贾剑秋著《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一书,不禁耳目一新,犹如看到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一道新风景。
期刊
摘 要:在企管社区的社会化改革以及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原来由街道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移至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本土化服务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其是否可以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本文尝试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开展挖掘当地历史、讲好公益故事、做好党员示范三方面的系列服务,以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本土化服务能力,从而让社会组织从形式上进入梅山、落地梅山,到真正地融入梅山、服
期刊
摘 要: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对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年志愿者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精神倡导、扶贫救弱、权益保障等城乡治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对海南省某市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城乡治理工作的调研,发现该市社会服务评估方式及评估主体缺乏。因此,本文在整合评估视角下,分析其在开展城乡治理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海南本土实务环境,提出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城乡治理工作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事务社工;城
期刊
摘 要:隔代抚育是当今家庭普遍采用的家庭抚育方式,然而社会大众对隔代抚育效果的评价可谓否定多于肯定。经过社会转型,传统大家族向现代小家庭转变,祖辈父母抚育孙辈的现象更加突显。同时,家庭关系民主、家庭权威转移使得祖辈父母常常遵从亲代父母的安排来抚育孙辈。从家庭的变化以及隔代抚育的行为表征来看,祖辈父母在抚育孙辈的过程中不具有实权,对孩子的约束力相对较弱,致使隔代抚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亲代父母和
期刊
摘 要:“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一直是城乡社区治理中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B社区为例,探讨党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嵌入、政治吸纳和合作供给公共服务中的购买服务方式嵌入社区治理的实践,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镇委和村委指导、党群组织执行、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协同为社区治理框架,建构起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基于分化和平等的嵌合互动关系,有效激发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活力,改善了社区治理效率与效益、民
期刊
摘 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及特点,阐述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面临的困境展开研究,并提出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路径,即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志愿服务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社会服务  《教育部等八部门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社会工作,基于任务为中心模式为案主提供服务。医务社工通过从生理情况、心理状态、家庭情况、朋辈关系四个角度帮助案主分析困境,激发案主的潜能和动力,鼓励案主采取正面、积极的行为来改善当前的状况,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案主链接专业资源,发挥医务社工与家庭医生团队的跨专业优势,进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任务中心模
期刊
摘 要:隔代边缘化留守儿童家庭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家庭结构类型,这种家庭通常存在着严重的沟通不畅问题。家庭治疗作为社工介入该类家庭的理论基础,对缓解沟通不畅问题,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家庭治疗理论中技巧与措施繁多,且运用不够个性化,导致运用在此类家庭中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此类家庭的沟通不畅问题,本团队结合实际,创造应用针对隔代边缘化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方式,结合互联网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从2007—2020年来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进行探究。结果发现,主要研究学者有张帆、刘琴、张宏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大学等,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优势视角等,研究趋势呈现出从注重理论研究向重视实践干预研究转变。  关键词:留守儿
期刊
摘 要:抑郁情绪作为一种心理问题开始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蔓延,其以“危害范围广”“识别难度大”等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笔者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法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角度分析其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提出“2S+2P+2M”合作模式,实现学生父母、学生同伴、学校、医务人员、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学校社会工作者六方联动,共同治愈抑郁学生,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