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主义的微创新为360公司汇聚了海量用户。通过增值服务和对用户群体的开发,为公司建立多重结构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可能。
这是一家永远离不开口水的公司。它诞生不到五年,几乎和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发生过冲突。
这是一家“谦卑”的公司。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从臭名昭著的流氓软件、钓鱼网站到排名第一的收费杀毒软件,都倒在它的盾牌下。
这是一家“谦卑”的公司,你对软件有要求的时候,高管会在电话里老老实实听你讲半个小时,或许一两个星期后你的要求就会在新版本中得到满足。
这就是360公司,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五年拥有了3.5亿互联网用户。拨开是非争斗的迷雾,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家公司为何能如此快速地赢得用户,并且在竞争对手群起抄袭模仿时仍处于不败之地?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现在是“微创新”的布道者。他在不同的场合给正在创业的中小企业大谈“微创新”,这三个字凝结了这家公司五年来成长的全部精髓。
周鸿祎说:“不是非得拥有‘发明’、‘模式’、‘平台’才叫创新,一个不起眼的改进如果能让用户体验变得流畅、简单,那也是创新,打动用户的这个点可以称之为‘微创新’。”
尽管360在中国互联网高擎免费大旗,但免费不是万能的,持续地创造和提升用户价值才是免费时代的立身之本。我们的调研发现,360提升用户价值的关键在于实用主义的微创新。
互联网最失败的人
在互联网领域,周鸿祎在风口浪尖上春风得意过,也曾吃过亏。时至今日,周鸿祎仍自称“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失败者”。
1998年10月,周鸿祎创立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国风因特公司开发了非常实用的3721网络实名,通过一个浏览器插件,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中文地址,就能直接跳入所需网站,或者提供一系列搜索结果。这个项目被雅虎以1.2亿美元高价收购。
3721的丰厚利润,引起了浏览器插件开发者的战争,最多时用户可能被强制安装十余种插件。周鸿祎同样赢得了战争,卖给雅虎的搜索条很难被卸载。但是,用户们被这种无法卸载的插件搞得痛苦不堪,称之为“流氓软件”,周鸿祎也被称为“流氓软件之父”
“我们忽视了用户体验”,周鸿祎说。虽然插件给用户带一些方便,但劫持了用户的界面,用户的厌恶是显而易见的。
2005年9月,周鸿祎创立了奇虎社区搜索,希望能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之外,探索另一种搜索模式。周鸿祎又错了。“我们对社区的理解是错误的,社区的核心是人际关系而不是内容”。周鸿祎说,“所以,Facebook和微博成长起来了,而我们没有。”
奇虎还犯了另外一系列错误:因为3721商业上的成功,奇虎融了很多钱,买了很多服务器,招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却都做得不够专注,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失败了。奇虎最后剩下的产品只有一个清理流氓软件的小软件“360安全卫士”。
“我们做了很深入的反省,就是必须理解互联网,了解客户的需求”,周鸿祎说。
时代变了
周鸿祎和他的团队开始反思,互联网真的变了。
1999年年底,中国上网的电脑74.7万台,网民200万人,而在360公司成立的2005年年底,网民总数就超过了1.11亿人。电脑已经从一个高科技产品变成大众消费品,大量的网民是没有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的“菜鸟”,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增高。
周鸿祎后来反思说:“这可能意味着新的、对消费者把握的时代开始到来了。”
2006年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最困扰他们的是什么?是病毒吗?不是。是木马吗?也不是。在当时互联网上,最让用户头疼的是无处不在无法卸载的浏览器插件,而周鸿祎则是这种插件的始作俑者。
传统安全软件仍然是“杀毒软件+防火墙”的模式,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对浏览器插件并不关注。另一方面,浏览器插件也牵扯到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些清理优化软件也不敢对其下手。
这个时候,周鸿祎“彪悍”的性格显露无遗,既然背负“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却已经离开这一领域,索性就把这些软件全部杀光。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尽管口水仗此起彼伏,流氓软件不得已改成“恶评软件”。不到两年,那些曾经纠缠中国网民的浏览器插件已经不见踪影了。
沿着这个思路,360安全卫士首创系统软件漏洞修复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查漏洞、打补丁服务。而当时中国存在大量非正版Windows系统用户,因为没有及时打补丁而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正版用户也有不打补丁的。
这种在传统安全厂商看来毫无技术高度的服务让360大获成功。360又通过云端服务器大大提升了打补丁的速度。随后,360公司又发布了360保险箱、垃圾清理、云木马查杀等功能。
这些针对性地解决或者改善用户的一个需求点的小创新,被周鸿祎称为“微创新”,以区别于公司整体性的战略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微创新规律
周鸿祎用谷歌和微软两家公司在技术创新方式上的不同形式来解释微创新。谷歌是小步慢跑,所有产品都在不断地出新版本;微软开发产品则都是三年磨一剑。显然,这种三年磨一剑的结果,就是Vista的市场反应不佳时,公司已经为此投入巨大。
“开机提速”是360安全卫士的高级工具中产品化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个模块最后形成的增值服务在半年多时间实现了35万次的使用量。尽管收益不过700多万元,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收费本来就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通过这个模块的开发,也可以了解360是如何开展微创新的。
很多程序在安装过程中诱导甚至误导用户设置为开机启动程序,这样不但延长了开机时间,而且占用了大量内存,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因此,360开发了开机启动程序的选择模块。
事实上,微软的Windows系统本身就带有这一功能的,但其操作界面大量的术语让初级用户无所适从。老牌优化软件Windows优化大师的开机优化则很受欢迎。
360也开发了这个程序模块,但他们需要将这个模块“产品化”,这就意味着必须让不懂电脑的菜鸟级用户也能使用。为解决这个问题,360比其他优化软件作了几个微创新:
——对每个程序的功能作了文字上的定义。比如常用的下载软件迅雷的定义为“下载软件迅雷,可以在使用时手动运行,不需要开机启动”:
——给用户明确的建议,例如“建议禁止”、“维持现状”和“建议开启”:
——开发出“一键优化”功能给用户一个标准的建议,普通用户点一次鼠标就能完成。
这三个微创新,使360的开机优化超过了几款老牌的系统优化软件。事实上,大多数优化工具只提供了一个选择是否启动的窗口。而360认为,必须使软件让妇孺都能用,产品必须不断地优化调整。
紧接着,360又开发出“开机计时”功能, 开机后右下角弹窗会告诉用户,你开机用了多少时间,例如“你的电脑击败了全国30%的电脑”,同时给用户一个优化的接口。对那些希望电脑开机更快的用户,可以立即做出优化处理。
计时和打分是非常直观有效的展示工具,比任何复杂的技术说明都管用。如果时间太长或者得分太低,用户很快会产生使用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周鸿祎来实现他开发增值服务的需求,如果一个懒虫还是搞不定电脑开机太慢的问题,只要电脑联网,360开发的“帮帮堂”可以通过远程协助提供人工提速功能,每次收费20元。
对于那些开机速度极慢的,360进一步开发了“超级提速”,能将开机速度提升50%,每次收费30元。为了提供支付的方便,360提供了网银、支付宝和手机支付三种手段,使支付变得非常便捷。
图1大体描述了360公司通过微创新来赢得用户的过程。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360的强项在于“产品化”和“持续优化”上。这也是为什么360安全卫士被大量抄袭之后,仍然能保持竞争力的原因。
周鸿祎说:“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快速出击,不断试错。我把这两点称为互联网上的‘微创新’规律。”简单,专注,极致
在调研中,周鸿祎一直强调3721的教训,只顾着竞争而忽视了用户。因此,360把用户价值提升到整个公司战略的最高层面,他希望用户至上成为公司最基本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用户价值和提升用户体验,而微创新则是实现途径。
周鸿祎说:“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这在互联网里面已经成为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如果不重视用户价值,为了公司一时的商业利益,对用户不是过度开采,就是做出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最后用户忍无可忍,还是会用脚投票抛弃你。”
这种价值观形成了360公司最基本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简单、专注、极致。
23岁的张庭来自湖北,他是360安全卫士的产品经理。张庭说,他的工作就是研究怎样让产品更加简化,让用户一看就能明白,再好的技术也要在后台,不能给用户炫耀技术。
所以,即便是最能体现360技术水准的云木马查杀和杀毒引擎,也不过是几个简单的选择模块,但每个模块都会有准确的中文使用说明,以保证中学学历的用户就能理解并使用无碍。
在用户至上的价值观基础上,360把产品模块化,使得每个模块都能清晰对应一种用户的明确的需求,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周鸿祎说:“从用户中来,放下架子,真正从用户角度去看产品,把一切花哨的玩意儿去掉,把复杂的技术做到后台,让用户看到的是简单、简洁,让用户用起来是顺手、顺心。这样的东西才会受到用户的欢迎,才会让产品到用户中去,汇聚起大规模的用户基础。”
在360安全卫士装机过亿台之后,公司内外都有人提出,可以用弹窗广告的方式获得盈利,一些老牌优化软件采取这种模式,生存状况也很不错。
但周鸿祎认为,弹窗广告会对用户造成极大困扰,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从而否决。仅此一项,360的每年损失就超过1亿元。但也是因为界面干净,使安全卫士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出竞争对手。
360另一个“疯狂的”举动,是在2010年取消了安全卫士界面右侧四条文字广告链接,而以安全卫士的装机总量,这几条广告的年收入就达5000万元。原来的广告位换成4行四个标签的用户指南,对用户常见的16个问题提供直接的解决入口。
周鸿祎说:“让普通人一看就理解,一理解就能用,一用就上手,一上手就上瘾。把东西做成这么简单,才可能是大势。”
技术实用主义
在这种“用户至上”价值观基础上,360形成了其鲜明的实用主义技术路线。
周鸿祎说:“杀毒厂商总是把安全定义成一个很狭隘的杀毒,然后就意味着高深的技术,而我们觉得,解决问题比做什么技术更重要,思考用户有什么问题比思考我们技术还有什么不足更重要。”
在这家公司的办公室,你既能看到中国最顶尖的系统驱动技术,也能看到人类最原始的人工核实钓鱼网站的作业,还能看到“拿来主义”的优化小程序。但这些技术成果都经过了360的产品化,以非常“傻瓜”的方式展现给用户,并具备统一特征:实用。
周鸿祎说:“实际上,很多杀毒软件不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高级技术人员自己做给自己的一个高级玩意,它不是给普通消费者做的一个大众消费品。传统杀毒软件的界面无比复杂,术语满天飞,各种按钮你也不敢碰,只有技术专家才敢点开去看。在这种微时代,这个理念已经落后了。”
360囊括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互联网安全技术高手,但周鸿祎却对他们说:一件小事,你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做到极致,就是一件大事。相反,你觉得自己牛,能写一百万行代码,做出来一个大产品,技术含量高,但用户用不了,用户不愿意用,这种产品又有什么价值?
一些木马和病毒的第一步就是先让杀毒引擎无法启动,为此,360集中了10个研究系统驱动的高手来研究杀毒软件和木马防火墙如何自我保护,然而这个技术在软件面板上只有一个复选框。在360公司,判断一个产品的价值大小的方式,就是对用户有没有用,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并且用起来爽不爽,而不是有多少技术含量。
据360技术副总裁陆剑锋介绍,360系列产品的钓鱼网站名单,是通过用户举报和机器选择之后,逐条用人工核买的。这种人工方式曾经被其他安全厂商不齿,但阻止木马和钓鱼网站的准确率却大幅上升。
小步快跑的冠军
真正奠定360在安全领域市场地位的是360杀毒软件,在研发杀毒软件的过程中,处处实践着微创新的理念。
2008年之前,360与著名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合作,通过赠送半年免费使用的方式,形成了“安全卫士+卡巴斯基”的模式,卡巴斯基的销售分成也达到每年1.5亿元。
尽管当年的用户已经达到1.5亿台,但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杀毒软件的代理商和安全辅助软件,360的市场地位并不稳固。周鸿祎于是停止了和卡巴斯基的合作,准备研发自己的杀毒软件。
360公司获得了国际知名杀毒软件BitDefender杀毒引擎的授权。一些评论认为这样做缺乏自主创新,周鸿祎说:“市场上有便宜的好东西,为什么不去买,还要吭哧吭哧自己去做?等你做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尽管BitDefender的杀毒软件在全球有很高的排名,但这并不代表360杀毒就会一帆风顺。360杀毒测试版在最初一年中的装机量只有400万台;到2009年9月,跌到了200万台左右。周鸿祎公开承认:“事实证明,不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再牛的软件都没有价值。这个杀毒软件太重、太卡、太笨,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360开始在授权引擎上进行微创新: ——360改变了杀毒软件的报毒规则。般杀毒软件都是查到被感染的文件时报毒,而360则是病毒或者木马运行时才报毒,这样就提升了软件的速度。
——一般用户开机都会做紧要的事情,360改变一般杀毒软件随即启动立即杀毒的方式,而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用户决定查杀时间,减少了对用户的干扰。
360开发了一个“白名单”,如果一个程序在上次检查后特征没有变化,那么下一次就不会被扫描,扫描的速度大大增强了。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360再跑一步,给用户提供了添加“白名单”的选择,比如用户自己保留的视频、照片等,这些文件夹可能很大,但却是安全的,也可以不用被查验身份证。杀毒的速度又提高了一步。
——对那些游戏用户来说,最讨厌的莫过于战斗中突然跳出一些无关紧要的杀毒提示。于是360又设计了一个“免打扰模式”。
——改变了杀毒软件的界面。360的界面做得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按钮:快速扫描、全盘扫描、指定位置扫描。软件看着很简单,用户用着很方便,所有的技术都放在后台。
经过这些创新,2009年9月,一个简洁实用的360免费杀毒软件出现在用户面前,加上“终身免费”口号所引起的关注,1个月后,用户就飙升到1000万台,目前用户超过2亿台。
“牢固的用户基础+模糊的商业模式”
2010年,媒体围绕360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论,其中不乏延展和想象。但周鸿祎坚持说,360目前还只是拓展增值服务。有人认为这样的公司没有价值,但在周鸿祎看来,“牢固的用户基础+模糊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是最具价值的。
周鸿祎认为,一个中小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如果一开始就是商业模式或者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并且很快获得收益,其结果就是各种互联网巨头会很快推出同类产品,中小企业只能为人作嫁衣。因此,中小企业在市场能获得突破的,恰恰是这种盈利预期不明朗、商业模式模糊的地带,只要有用户价值就会有商业价值。周鸿祎常举的例子是淘宝和QQ,这两大互联网巨头都曾经面临盈利前景黯淡的问题。
一些分析者把360免费杀毒称之为颠覆式创新,这是错误的。至少在360宣布免费的时候,是只有“颠覆”而没有“创新”。如果当时的巨头们发现免费模式会产生巨大效益的话,肯定都纷纷杀人免费杀毒领域了。
一些简单的微创新已经给360带来盈利的曙光,比如360安全卫士的“软件管家”模块,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软件下载平台,其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软件下载网站。360开发之初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软件卸载管理的功能。经过持续的“微创新”,软件管家已经能下载超过2万款软件,并且下载速度快、无木马,并提示可能的附加插件。
“软件管家”已成为中国最强大的软件推广平台,同时也可以参与商业软件的销售和分成,盈利潜力巨大。同样地,基于安全服务带来的海量用户,让360浏览器的安全首页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导航网页,可以通过流量与网站分成;360游戏中心也是中国用户较多的页面游戏网站,等等。
通过实用主义的微创新,为360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用户价值,并以其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维护了市场地位,汇聚了海量用户。通过增值服务和对用户群体的开发,为公司建立多重结构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可能,而“微创新”,则是360公司伸向利润的一个个触角。
这是一家永远离不开口水的公司。它诞生不到五年,几乎和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发生过冲突。
这是一家“谦卑”的公司。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从臭名昭著的流氓软件、钓鱼网站到排名第一的收费杀毒软件,都倒在它的盾牌下。
这是一家“谦卑”的公司,你对软件有要求的时候,高管会在电话里老老实实听你讲半个小时,或许一两个星期后你的要求就会在新版本中得到满足。
这就是360公司,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五年拥有了3.5亿互联网用户。拨开是非争斗的迷雾,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家公司为何能如此快速地赢得用户,并且在竞争对手群起抄袭模仿时仍处于不败之地?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现在是“微创新”的布道者。他在不同的场合给正在创业的中小企业大谈“微创新”,这三个字凝结了这家公司五年来成长的全部精髓。
周鸿祎说:“不是非得拥有‘发明’、‘模式’、‘平台’才叫创新,一个不起眼的改进如果能让用户体验变得流畅、简单,那也是创新,打动用户的这个点可以称之为‘微创新’。”
尽管360在中国互联网高擎免费大旗,但免费不是万能的,持续地创造和提升用户价值才是免费时代的立身之本。我们的调研发现,360提升用户价值的关键在于实用主义的微创新。
互联网最失败的人
在互联网领域,周鸿祎在风口浪尖上春风得意过,也曾吃过亏。时至今日,周鸿祎仍自称“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失败者”。
1998年10月,周鸿祎创立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国风因特公司开发了非常实用的3721网络实名,通过一个浏览器插件,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中文地址,就能直接跳入所需网站,或者提供一系列搜索结果。这个项目被雅虎以1.2亿美元高价收购。
3721的丰厚利润,引起了浏览器插件开发者的战争,最多时用户可能被强制安装十余种插件。周鸿祎同样赢得了战争,卖给雅虎的搜索条很难被卸载。但是,用户们被这种无法卸载的插件搞得痛苦不堪,称之为“流氓软件”,周鸿祎也被称为“流氓软件之父”
“我们忽视了用户体验”,周鸿祎说。虽然插件给用户带一些方便,但劫持了用户的界面,用户的厌恶是显而易见的。
2005年9月,周鸿祎创立了奇虎社区搜索,希望能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之外,探索另一种搜索模式。周鸿祎又错了。“我们对社区的理解是错误的,社区的核心是人际关系而不是内容”。周鸿祎说,“所以,Facebook和微博成长起来了,而我们没有。”
奇虎还犯了另外一系列错误:因为3721商业上的成功,奇虎融了很多钱,买了很多服务器,招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却都做得不够专注,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失败了。奇虎最后剩下的产品只有一个清理流氓软件的小软件“360安全卫士”。
“我们做了很深入的反省,就是必须理解互联网,了解客户的需求”,周鸿祎说。
时代变了
周鸿祎和他的团队开始反思,互联网真的变了。
1999年年底,中国上网的电脑74.7万台,网民200万人,而在360公司成立的2005年年底,网民总数就超过了1.11亿人。电脑已经从一个高科技产品变成大众消费品,大量的网民是没有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的“菜鸟”,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增高。
周鸿祎后来反思说:“这可能意味着新的、对消费者把握的时代开始到来了。”
2006年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最困扰他们的是什么?是病毒吗?不是。是木马吗?也不是。在当时互联网上,最让用户头疼的是无处不在无法卸载的浏览器插件,而周鸿祎则是这种插件的始作俑者。
传统安全软件仍然是“杀毒软件+防火墙”的模式,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对浏览器插件并不关注。另一方面,浏览器插件也牵扯到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些清理优化软件也不敢对其下手。
这个时候,周鸿祎“彪悍”的性格显露无遗,既然背负“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却已经离开这一领域,索性就把这些软件全部杀光。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尽管口水仗此起彼伏,流氓软件不得已改成“恶评软件”。不到两年,那些曾经纠缠中国网民的浏览器插件已经不见踪影了。
沿着这个思路,360安全卫士首创系统软件漏洞修复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查漏洞、打补丁服务。而当时中国存在大量非正版Windows系统用户,因为没有及时打补丁而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正版用户也有不打补丁的。
这种在传统安全厂商看来毫无技术高度的服务让360大获成功。360又通过云端服务器大大提升了打补丁的速度。随后,360公司又发布了360保险箱、垃圾清理、云木马查杀等功能。
这些针对性地解决或者改善用户的一个需求点的小创新,被周鸿祎称为“微创新”,以区别于公司整体性的战略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微创新规律
周鸿祎用谷歌和微软两家公司在技术创新方式上的不同形式来解释微创新。谷歌是小步慢跑,所有产品都在不断地出新版本;微软开发产品则都是三年磨一剑。显然,这种三年磨一剑的结果,就是Vista的市场反应不佳时,公司已经为此投入巨大。
“开机提速”是360安全卫士的高级工具中产品化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个模块最后形成的增值服务在半年多时间实现了35万次的使用量。尽管收益不过700多万元,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收费本来就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通过这个模块的开发,也可以了解360是如何开展微创新的。
很多程序在安装过程中诱导甚至误导用户设置为开机启动程序,这样不但延长了开机时间,而且占用了大量内存,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因此,360开发了开机启动程序的选择模块。
事实上,微软的Windows系统本身就带有这一功能的,但其操作界面大量的术语让初级用户无所适从。老牌优化软件Windows优化大师的开机优化则很受欢迎。
360也开发了这个程序模块,但他们需要将这个模块“产品化”,这就意味着必须让不懂电脑的菜鸟级用户也能使用。为解决这个问题,360比其他优化软件作了几个微创新:
——对每个程序的功能作了文字上的定义。比如常用的下载软件迅雷的定义为“下载软件迅雷,可以在使用时手动运行,不需要开机启动”:
——给用户明确的建议,例如“建议禁止”、“维持现状”和“建议开启”:
——开发出“一键优化”功能给用户一个标准的建议,普通用户点一次鼠标就能完成。
这三个微创新,使360的开机优化超过了几款老牌的系统优化软件。事实上,大多数优化工具只提供了一个选择是否启动的窗口。而360认为,必须使软件让妇孺都能用,产品必须不断地优化调整。
紧接着,360又开发出“开机计时”功能, 开机后右下角弹窗会告诉用户,你开机用了多少时间,例如“你的电脑击败了全国30%的电脑”,同时给用户一个优化的接口。对那些希望电脑开机更快的用户,可以立即做出优化处理。
计时和打分是非常直观有效的展示工具,比任何复杂的技术说明都管用。如果时间太长或者得分太低,用户很快会产生使用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周鸿祎来实现他开发增值服务的需求,如果一个懒虫还是搞不定电脑开机太慢的问题,只要电脑联网,360开发的“帮帮堂”可以通过远程协助提供人工提速功能,每次收费20元。
对于那些开机速度极慢的,360进一步开发了“超级提速”,能将开机速度提升50%,每次收费30元。为了提供支付的方便,360提供了网银、支付宝和手机支付三种手段,使支付变得非常便捷。
图1大体描述了360公司通过微创新来赢得用户的过程。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360的强项在于“产品化”和“持续优化”上。这也是为什么360安全卫士被大量抄袭之后,仍然能保持竞争力的原因。
周鸿祎说:“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快速出击,不断试错。我把这两点称为互联网上的‘微创新’规律。”简单,专注,极致
在调研中,周鸿祎一直强调3721的教训,只顾着竞争而忽视了用户。因此,360把用户价值提升到整个公司战略的最高层面,他希望用户至上成为公司最基本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用户价值和提升用户体验,而微创新则是实现途径。
周鸿祎说:“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这在互联网里面已经成为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如果不重视用户价值,为了公司一时的商业利益,对用户不是过度开采,就是做出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最后用户忍无可忍,还是会用脚投票抛弃你。”
这种价值观形成了360公司最基本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简单、专注、极致。
23岁的张庭来自湖北,他是360安全卫士的产品经理。张庭说,他的工作就是研究怎样让产品更加简化,让用户一看就能明白,再好的技术也要在后台,不能给用户炫耀技术。
所以,即便是最能体现360技术水准的云木马查杀和杀毒引擎,也不过是几个简单的选择模块,但每个模块都会有准确的中文使用说明,以保证中学学历的用户就能理解并使用无碍。
在用户至上的价值观基础上,360把产品模块化,使得每个模块都能清晰对应一种用户的明确的需求,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周鸿祎说:“从用户中来,放下架子,真正从用户角度去看产品,把一切花哨的玩意儿去掉,把复杂的技术做到后台,让用户看到的是简单、简洁,让用户用起来是顺手、顺心。这样的东西才会受到用户的欢迎,才会让产品到用户中去,汇聚起大规模的用户基础。”
在360安全卫士装机过亿台之后,公司内外都有人提出,可以用弹窗广告的方式获得盈利,一些老牌优化软件采取这种模式,生存状况也很不错。
但周鸿祎认为,弹窗广告会对用户造成极大困扰,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从而否决。仅此一项,360的每年损失就超过1亿元。但也是因为界面干净,使安全卫士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出竞争对手。
360另一个“疯狂的”举动,是在2010年取消了安全卫士界面右侧四条文字广告链接,而以安全卫士的装机总量,这几条广告的年收入就达5000万元。原来的广告位换成4行四个标签的用户指南,对用户常见的16个问题提供直接的解决入口。
周鸿祎说:“让普通人一看就理解,一理解就能用,一用就上手,一上手就上瘾。把东西做成这么简单,才可能是大势。”
技术实用主义
在这种“用户至上”价值观基础上,360形成了其鲜明的实用主义技术路线。
周鸿祎说:“杀毒厂商总是把安全定义成一个很狭隘的杀毒,然后就意味着高深的技术,而我们觉得,解决问题比做什么技术更重要,思考用户有什么问题比思考我们技术还有什么不足更重要。”
在这家公司的办公室,你既能看到中国最顶尖的系统驱动技术,也能看到人类最原始的人工核实钓鱼网站的作业,还能看到“拿来主义”的优化小程序。但这些技术成果都经过了360的产品化,以非常“傻瓜”的方式展现给用户,并具备统一特征:实用。
周鸿祎说:“实际上,很多杀毒软件不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高级技术人员自己做给自己的一个高级玩意,它不是给普通消费者做的一个大众消费品。传统杀毒软件的界面无比复杂,术语满天飞,各种按钮你也不敢碰,只有技术专家才敢点开去看。在这种微时代,这个理念已经落后了。”
360囊括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互联网安全技术高手,但周鸿祎却对他们说:一件小事,你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做到极致,就是一件大事。相反,你觉得自己牛,能写一百万行代码,做出来一个大产品,技术含量高,但用户用不了,用户不愿意用,这种产品又有什么价值?
一些木马和病毒的第一步就是先让杀毒引擎无法启动,为此,360集中了10个研究系统驱动的高手来研究杀毒软件和木马防火墙如何自我保护,然而这个技术在软件面板上只有一个复选框。在360公司,判断一个产品的价值大小的方式,就是对用户有没有用,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并且用起来爽不爽,而不是有多少技术含量。
据360技术副总裁陆剑锋介绍,360系列产品的钓鱼网站名单,是通过用户举报和机器选择之后,逐条用人工核买的。这种人工方式曾经被其他安全厂商不齿,但阻止木马和钓鱼网站的准确率却大幅上升。
小步快跑的冠军
真正奠定360在安全领域市场地位的是360杀毒软件,在研发杀毒软件的过程中,处处实践着微创新的理念。
2008年之前,360与著名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合作,通过赠送半年免费使用的方式,形成了“安全卫士+卡巴斯基”的模式,卡巴斯基的销售分成也达到每年1.5亿元。
尽管当年的用户已经达到1.5亿台,但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杀毒软件的代理商和安全辅助软件,360的市场地位并不稳固。周鸿祎于是停止了和卡巴斯基的合作,准备研发自己的杀毒软件。
360公司获得了国际知名杀毒软件BitDefender杀毒引擎的授权。一些评论认为这样做缺乏自主创新,周鸿祎说:“市场上有便宜的好东西,为什么不去买,还要吭哧吭哧自己去做?等你做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尽管BitDefender的杀毒软件在全球有很高的排名,但这并不代表360杀毒就会一帆风顺。360杀毒测试版在最初一年中的装机量只有400万台;到2009年9月,跌到了200万台左右。周鸿祎公开承认:“事实证明,不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再牛的软件都没有价值。这个杀毒软件太重、太卡、太笨,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360开始在授权引擎上进行微创新: ——360改变了杀毒软件的报毒规则。般杀毒软件都是查到被感染的文件时报毒,而360则是病毒或者木马运行时才报毒,这样就提升了软件的速度。
——一般用户开机都会做紧要的事情,360改变一般杀毒软件随即启动立即杀毒的方式,而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用户决定查杀时间,减少了对用户的干扰。
360开发了一个“白名单”,如果一个程序在上次检查后特征没有变化,那么下一次就不会被扫描,扫描的速度大大增强了。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360再跑一步,给用户提供了添加“白名单”的选择,比如用户自己保留的视频、照片等,这些文件夹可能很大,但却是安全的,也可以不用被查验身份证。杀毒的速度又提高了一步。
——对那些游戏用户来说,最讨厌的莫过于战斗中突然跳出一些无关紧要的杀毒提示。于是360又设计了一个“免打扰模式”。
——改变了杀毒软件的界面。360的界面做得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按钮:快速扫描、全盘扫描、指定位置扫描。软件看着很简单,用户用着很方便,所有的技术都放在后台。
经过这些创新,2009年9月,一个简洁实用的360免费杀毒软件出现在用户面前,加上“终身免费”口号所引起的关注,1个月后,用户就飙升到1000万台,目前用户超过2亿台。
“牢固的用户基础+模糊的商业模式”
2010年,媒体围绕360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论,其中不乏延展和想象。但周鸿祎坚持说,360目前还只是拓展增值服务。有人认为这样的公司没有价值,但在周鸿祎看来,“牢固的用户基础+模糊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是最具价值的。
周鸿祎认为,一个中小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如果一开始就是商业模式或者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并且很快获得收益,其结果就是各种互联网巨头会很快推出同类产品,中小企业只能为人作嫁衣。因此,中小企业在市场能获得突破的,恰恰是这种盈利预期不明朗、商业模式模糊的地带,只要有用户价值就会有商业价值。周鸿祎常举的例子是淘宝和QQ,这两大互联网巨头都曾经面临盈利前景黯淡的问题。
一些分析者把360免费杀毒称之为颠覆式创新,这是错误的。至少在360宣布免费的时候,是只有“颠覆”而没有“创新”。如果当时的巨头们发现免费模式会产生巨大效益的话,肯定都纷纷杀人免费杀毒领域了。
一些简单的微创新已经给360带来盈利的曙光,比如360安全卫士的“软件管家”模块,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软件下载平台,其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软件下载网站。360开发之初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软件卸载管理的功能。经过持续的“微创新”,软件管家已经能下载超过2万款软件,并且下载速度快、无木马,并提示可能的附加插件。
“软件管家”已成为中国最强大的软件推广平台,同时也可以参与商业软件的销售和分成,盈利潜力巨大。同样地,基于安全服务带来的海量用户,让360浏览器的安全首页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导航网页,可以通过流量与网站分成;360游戏中心也是中国用户较多的页面游戏网站,等等。
通过实用主义的微创新,为360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用户价值,并以其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维护了市场地位,汇聚了海量用户。通过增值服务和对用户群体的开发,为公司建立多重结构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可能,而“微创新”,则是360公司伸向利润的一个个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