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作为一门高雅的乐器,其漂浮的每个音符、旋律、音色都可以达到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更是塑造高尚品格、培养优雅气质的一门艺术。只有把握钢琴教学的审美意向才能真正地发挥钢琴艺术的作用,实现钢琴教学的宗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一、钢琴对旋律的独特诠释有助于学生感悟音乐审美的内涵
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对旋律中音与音的关系的感受会有所差别,包括对其中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人们对于旋律中音符之间的关系的感受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譬如旋律中的音程及音程的组合。音程是旋律中最小的因素。按其协和程度的色彩降序排列为:完全一度:完全协和、纯净的;完全八度:完全协和、丰满、厚实的;完全五度:协和、空旷的;完全四度:协和、呆板的;大六度:不完全协和、开阔的;大三度:不完全协和,明亮的;小三度:不完全协和,暗淡的;小六度:不完全协和,柔和的;小七度:不协和,尖锐的;大二度:不协和,尖锐的;大七度:不协和,刺耳的;小二度:不协和,刺耳的。
和弦也是一样的。和弦是乐理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和弦的色彩或色彩的联想有:大三和弦:稳定、协和的、明亮的;小三和弦:稳定、协和的、黯淡的;减三和弦:不稳定、不协和的,刺耳的,压抑的;增三和弦:不稳定、不协和,尖锐的,扩张的;属七和弦:不稳定、不协和的。
可见,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分清了音符之间的关系,才能感受到这其中的“语言”奥妙。通过运用钢琴对曲调的诠释,深入解读音乐创作者的感情内涵和表现的意境。特别是通过不同的旋律解读与诠释,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是不同的色彩,有“亮”的、有“暗”的,还会想象到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金的、白的、灰的等不同色彩;同时感悟到创作者内心世界是“悲伤”“欢快”还是“忧郁”“激荡”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旋律中音符之间的关系,增进对作品中旋律构成的不同色彩的联想,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准确理解、感悟。
二、钢琴特有的弹奏技法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审美的情感表达
钢琴弹奏如同唱歌一样,需要包含一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琴声只有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才能使人感受到钢琴的真正魅力所在。但是在钢琴弹奏中想要弹奏出一定的感情则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弹奏者的情感不能直接带动琴键的跳动,必须要通过手指这个中介来传达,需要娴熟、灵活的弹奏技术。在实际弹奏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困难是,钢琴的声音决定于手指触键的那一瞬间,声音一旦弹出,就再也无法运用感情去控制了。所以,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注意教授学生借助不同的触键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弹奏技法上来说,连奏是最富有歌唱性的弹奏方法,因而也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此时的关键就是要对指尖的力度、速度和角度做好控制,比如,要想弹奏出柔美饱满、纯真厚重的声音就必须运用体内的力,将力通过肩、臂、肘、腕传达到指尖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有通透力,否则缺乏量感的声音,必定质地单薄,传达不出相应的思想感情。如同歌唱有低柔、厚重、嘹亮、哀怨、雄美、壮阔等不同的唱法一样,钢琴也拥有不同的歌唱性,但是这是需要运用不同的触键方式才能实现的。所以说,在钢琴弹奏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情感和技巧的交融结合,要注重钢琴弹奏时的感情传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发挥到最好。
三、钢琴追求的精品意识有助于学生领会音乐审美的内在品质
钢琴具有宽广的音域、美妙雄浑的乐声,其弹奏出的声音极富变化,这就要求弹奏者要有较强的演奏技巧和技能。也就意味着学习钢琴者必须尽力追求钢琴技术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循序渐进,刻苦学习,勤奋练琴,追求钢琴的精品意识。首先是在循序渐进中感受音乐。在指导学生学习或者练习钢琴时,要引导他们全身的力量松弛而有力地通过臂、肘、腕和手掌,最后集中到手指尖这一点上。因为指尖才是力量的集中点和爆发点,努力做到“指尖要站,手掌要圆,手腕要稳,双臂要通,双肩要松,腰椎要直”。当然,达到这样娴熟的指法是不容易的。因此,作为老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练习单音,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双音和和弦,不断反复,不断强化。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强化,帮助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享受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其次是在夯实基本功中理解音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跑动能力是钢琴学习的基础,也是基本指法之一。一般而言,提高内心对速度的控制能力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手指跑动速度是可以通过艰苦、反复的训练来实现的。但是,在夯实跑动能力这一基本功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是决定性的。所以,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忽视对学习心理速度(即大脑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努力做到“心要清净,意要有魂”,引导学习用脑、用心、用情去触碰琴键,领会音乐的情感内涵。最后是在随心所欲、人琴合一中享受音乐。对钢琴弹奏技术的控制来源于弹奏者对心理的控制,行随心行,随心所欲。一些著名演奏大师在演奏时经常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钢琴技巧并对钢琴作品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将钢琴音乐的强弱、旋律以及音色、层次、作品的感情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其娴熟的弹奏技巧和心理控制能力的完美结合,人琴合一。在钢琴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强调要控制好弹奏技能,殊不知这只是外在表现,因为无论弹奏技术多么高超,其最终都是服务于音乐本身的。因为只有一个人对一部钢琴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控制,才能达到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才能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钢琴对旋律的独特诠释有助于学生感悟音乐审美的内涵
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对旋律中音与音的关系的感受会有所差别,包括对其中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人们对于旋律中音符之间的关系的感受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譬如旋律中的音程及音程的组合。音程是旋律中最小的因素。按其协和程度的色彩降序排列为:完全一度:完全协和、纯净的;完全八度:完全协和、丰满、厚实的;完全五度:协和、空旷的;完全四度:协和、呆板的;大六度:不完全协和、开阔的;大三度:不完全协和,明亮的;小三度:不完全协和,暗淡的;小六度:不完全协和,柔和的;小七度:不协和,尖锐的;大二度:不协和,尖锐的;大七度:不协和,刺耳的;小二度:不协和,刺耳的。
和弦也是一样的。和弦是乐理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和弦的色彩或色彩的联想有:大三和弦:稳定、协和的、明亮的;小三和弦:稳定、协和的、黯淡的;减三和弦:不稳定、不协和的,刺耳的,压抑的;增三和弦:不稳定、不协和,尖锐的,扩张的;属七和弦:不稳定、不协和的。
可见,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分清了音符之间的关系,才能感受到这其中的“语言”奥妙。通过运用钢琴对曲调的诠释,深入解读音乐创作者的感情内涵和表现的意境。特别是通过不同的旋律解读与诠释,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是不同的色彩,有“亮”的、有“暗”的,还会想象到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金的、白的、灰的等不同色彩;同时感悟到创作者内心世界是“悲伤”“欢快”还是“忧郁”“激荡”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旋律中音符之间的关系,增进对作品中旋律构成的不同色彩的联想,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准确理解、感悟。
二、钢琴特有的弹奏技法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审美的情感表达
钢琴弹奏如同唱歌一样,需要包含一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琴声只有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才能使人感受到钢琴的真正魅力所在。但是在钢琴弹奏中想要弹奏出一定的感情则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弹奏者的情感不能直接带动琴键的跳动,必须要通过手指这个中介来传达,需要娴熟、灵活的弹奏技术。在实际弹奏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困难是,钢琴的声音决定于手指触键的那一瞬间,声音一旦弹出,就再也无法运用感情去控制了。所以,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注意教授学生借助不同的触键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弹奏技法上来说,连奏是最富有歌唱性的弹奏方法,因而也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此时的关键就是要对指尖的力度、速度和角度做好控制,比如,要想弹奏出柔美饱满、纯真厚重的声音就必须运用体内的力,将力通过肩、臂、肘、腕传达到指尖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有通透力,否则缺乏量感的声音,必定质地单薄,传达不出相应的思想感情。如同歌唱有低柔、厚重、嘹亮、哀怨、雄美、壮阔等不同的唱法一样,钢琴也拥有不同的歌唱性,但是这是需要运用不同的触键方式才能实现的。所以说,在钢琴弹奏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情感和技巧的交融结合,要注重钢琴弹奏时的感情传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发挥到最好。
三、钢琴追求的精品意识有助于学生领会音乐审美的内在品质
钢琴具有宽广的音域、美妙雄浑的乐声,其弹奏出的声音极富变化,这就要求弹奏者要有较强的演奏技巧和技能。也就意味着学习钢琴者必须尽力追求钢琴技术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循序渐进,刻苦学习,勤奋练琴,追求钢琴的精品意识。首先是在循序渐进中感受音乐。在指导学生学习或者练习钢琴时,要引导他们全身的力量松弛而有力地通过臂、肘、腕和手掌,最后集中到手指尖这一点上。因为指尖才是力量的集中点和爆发点,努力做到“指尖要站,手掌要圆,手腕要稳,双臂要通,双肩要松,腰椎要直”。当然,达到这样娴熟的指法是不容易的。因此,作为老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练习单音,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双音和和弦,不断反复,不断强化。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强化,帮助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享受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其次是在夯实基本功中理解音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跑动能力是钢琴学习的基础,也是基本指法之一。一般而言,提高内心对速度的控制能力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手指跑动速度是可以通过艰苦、反复的训练来实现的。但是,在夯实跑动能力这一基本功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是决定性的。所以,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忽视对学习心理速度(即大脑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努力做到“心要清净,意要有魂”,引导学习用脑、用心、用情去触碰琴键,领会音乐的情感内涵。最后是在随心所欲、人琴合一中享受音乐。对钢琴弹奏技术的控制来源于弹奏者对心理的控制,行随心行,随心所欲。一些著名演奏大师在演奏时经常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钢琴技巧并对钢琴作品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将钢琴音乐的强弱、旋律以及音色、层次、作品的感情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其娴熟的弹奏技巧和心理控制能力的完美结合,人琴合一。在钢琴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强调要控制好弹奏技能,殊不知这只是外在表现,因为无论弹奏技术多么高超,其最终都是服务于音乐本身的。因为只有一个人对一部钢琴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控制,才能达到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才能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