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迅猛加速,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日汉翻译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对跨文化交际视阈下日汉翻译工作进行研讨,其核心就是希望人们熟知日本文化的特点并且把握日语固有的特性,正视两国文化差异,从而,在翻译实践中少走弯路、不出差错,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摩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特征;日译汉;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可以简单定义为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活动已跨千年,但因各自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质,交流中难免有许多误解与冲突。为了实现更好的交流,日汉翻译工作者必须加强跨文化意识,谙熟中日文化,对两国文化上的差异要有充分的认知,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减少两国交流中存在的摩擦,为两国的沟通做出贡献。
一、 日本文化的特征
(一)吸收性和独立性的矛盾统一
日本人十分注重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日本经历了“和魂汉才”和“和魂洋才”两个重要阶段。“和魂汉才”是指日本通过对中国汉唐以来文化的吸收,创新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和魂洋才”是指日本在近现代通过吸收西方文化,提升并完善本民族文化的做法。无论中西方文化对日本有多大的影响,日本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民族性质。不同于文明大国—中国的原生文化,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世界上的最先进、对自身有益的文化,并将再来文化与自身原有文化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东亚文化。
(二)集体意识强烈,注重和谐关系的构建
日本这个国度,每个人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分子,特立独行的人会被集体所排斥。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相处之道,处理人际关系时十分认真谨慎。个人与集体的良好发展是人际交往所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恭、礼貌、温和、柔顺。日本人在表达自己强烈情感的时候,往往很“温柔”、很克制,而不是以“干巴巴的、生硬的理论思想”来展现,很多冲突总是被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所掩盖。在日语中“ごめんください”“すみません”这种致歉语常常被使用。
(三)偏爱“以心传心”,不直接表达情感
日本人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用语十分暧昧不清,一总是把对方的言行观察得细致入微,一方面是防止自己的言行伤害到对方,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深层的沟通。其间,用于交流的语言则十分“节俭”、十分暧昧,很多重要信息的传递,靠的是对方的意会,而不是说话者的言传。日本人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被人称作“以心传心”。
二、 影响日汉翻译的文化交际因素
毋庸讳言,影响日汉翻译的文化交际因素,是由日本民族迥异于汉民族的文化特征所造就,这种影响的利与弊非我们讨论的范畴,对这些影响因素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认知,才是翻译工作者必须做到的。
(一)日语的“混血”特性
不同于汉语的“血统纯正”,日本语属于“混血儿”。
日语中,除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之外,还存在很多汉语词汇,其中很多还保留了古汉语的写法和意义,但是仍有一部汉语词汇改变了原本的汉语语义,使人容易望文生义,例如中国人看到日语中的“湯”容易误以为是食用的汤,到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是“洗澡水、热水、开水”等。不仅如此,在近现代,日本人还从西方语言中引进了大量的词语,并用片假名来表示,又加之每年都有新的外来语出现,因此从理论上讲,日语的片假名单词数量是难以计数的,而且如果没有提前学习、了解过是很难猜到它的真实意义,如“ファーストフード”这个词是英文中的“fast food”——即中文的快餐食品、方便食品。日语这一“混血”特性,无疑使适应了汉语纯正性的中国译者一时手足无措,在翻译过程中,时不时地会陷入僵局。
(二)日本敬语繁缛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具有强烈集体意识的日本民族基于构建和谐关系之需求,发展了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敬语,日语叫作敬语(けいご)。它用以表示说话者对听者的尊重,日本敬语近乎无数,多体现在动词、副词和句型上。这些敬语适用于称呼谈话对象或与之相联系的人与事,如对对方的行为举止、所属物品等的描述时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有20多种表达方式,至于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要遵循“上下有别”“尊卑有度”“长幼有序”的原则,同样一句敬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老师每天散步。使用敬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表达对长者行为的尊敬时是:“先生は每朝散步をされます”、通过语法句型“お(ご)になる”则是:“先生は每朝ご散步をなります。”等。
相反,还有些自谦语,是讲话者用于指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的。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产生的差距表示出对谈话对象的恰如其分的尊重。
我国虽系礼仪之邦,但在敬语使用方面不如日语体系复杂庞大,因此交流并不轻松,翻译工作者若不做认真分析与研究,很难准确理解与把握。
(三)日语的暧昧性
日本人所追求的“以心传心”造就了日语暧昧性,这种特性体现在他们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十分含蓄和谨慎。日语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呈现一定的模糊性,正常的语言交流中也会采用一种相对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造成翻译工作者很难准确地领会讲话者真实的意图。很多日文词语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出的含义完全不同,这就要求信息接收者能够根据具体场合判断表达者要传达怎样的信息,才能达到准确把握其含义的目的。例如日语中的“どうも”一词,既可以表示道歉,又可以表示感谢,既可以表示高兴,又可以表示悲伤,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日式“以心传心”词汇。
如果把日语的“混血”特性、敬语的复杂性归类为显性因素,那么,日语的暧昧性则可以定性为隐性因素。这是因为,前两者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把握,后者對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必须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和知识基础才能掌握。 三、 日汉翻译策略
一个优秀的日语翻译工作者必须拥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必须具备尊重、宽容、平等、开放、无偏见的跨文化心态,并且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去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强的日汉翻译能力。
具体策略如下:
(一)培养自己的国际胸怀、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合作交流、互利共赢的时代,跨文化交流走已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在我们既要继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要汲取他民族文化的养分,无偏见的对待异族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平等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实现健康的中日文化交流。
(二)改变单一的文化思维模式,尊重中日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我们对于日本文化缺乏全面了解,而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人们的往往以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去看待日本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反之,如果日本人固守自己的理念,偏颇地看待我們,同样是不可取。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应该将自我文化作为衡量事物的基准,而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文化立场来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尊重中文化差异,具备包容的心态。
(三)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充分了解与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因素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深入细致的学习日本的文化习俗,深入研究日本的历史传统,谙熟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尤其要把日语的“混血”特性、敬语的复杂性和日语的暧昧性作为重点学习与研究对象,同时,把汉语文化和日语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求同存异,优劣互补。如此这般,定能把握日语本质,定能克服由于对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所导致的种种失误,进而保证自己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练好基本功,信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学好母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储备海量的中日文词汇,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吃透每句话的含义,力图使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文辞畅达,有文采;培养自身翻译风格,使译文做到“形神兼备”。只有这样,翻译工作者才能做好日语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文化是语言的根基,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交际方式,为了实现更好的交流,作为日汉翻译人员的我们必须要了解两国文化背景,正确对待中日两国文化上的差异,培养语境意识,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并进行高效的分析、总结与运用,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减少两国文化交流中的摩擦与误解,为两国交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岩.对比·神似·汉化:试谈日译汉的三项原则[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1).
[2]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
[3]侯越.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S1).
作者简介:
闻思齐,李想,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工业大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特征;日译汉;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可以简单定义为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活动已跨千年,但因各自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质,交流中难免有许多误解与冲突。为了实现更好的交流,日汉翻译工作者必须加强跨文化意识,谙熟中日文化,对两国文化上的差异要有充分的认知,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减少两国交流中存在的摩擦,为两国的沟通做出贡献。
一、 日本文化的特征
(一)吸收性和独立性的矛盾统一
日本人十分注重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日本经历了“和魂汉才”和“和魂洋才”两个重要阶段。“和魂汉才”是指日本通过对中国汉唐以来文化的吸收,创新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和魂洋才”是指日本在近现代通过吸收西方文化,提升并完善本民族文化的做法。无论中西方文化对日本有多大的影响,日本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民族性质。不同于文明大国—中国的原生文化,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世界上的最先进、对自身有益的文化,并将再来文化与自身原有文化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东亚文化。
(二)集体意识强烈,注重和谐关系的构建
日本这个国度,每个人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分子,特立独行的人会被集体所排斥。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相处之道,处理人际关系时十分认真谨慎。个人与集体的良好发展是人际交往所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恭、礼貌、温和、柔顺。日本人在表达自己强烈情感的时候,往往很“温柔”、很克制,而不是以“干巴巴的、生硬的理论思想”来展现,很多冲突总是被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所掩盖。在日语中“ごめんください”“すみません”这种致歉语常常被使用。
(三)偏爱“以心传心”,不直接表达情感
日本人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用语十分暧昧不清,一总是把对方的言行观察得细致入微,一方面是防止自己的言行伤害到对方,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深层的沟通。其间,用于交流的语言则十分“节俭”、十分暧昧,很多重要信息的传递,靠的是对方的意会,而不是说话者的言传。日本人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被人称作“以心传心”。
二、 影响日汉翻译的文化交际因素
毋庸讳言,影响日汉翻译的文化交际因素,是由日本民族迥异于汉民族的文化特征所造就,这种影响的利与弊非我们讨论的范畴,对这些影响因素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认知,才是翻译工作者必须做到的。
(一)日语的“混血”特性
不同于汉语的“血统纯正”,日本语属于“混血儿”。
日语中,除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之外,还存在很多汉语词汇,其中很多还保留了古汉语的写法和意义,但是仍有一部汉语词汇改变了原本的汉语语义,使人容易望文生义,例如中国人看到日语中的“湯”容易误以为是食用的汤,到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是“洗澡水、热水、开水”等。不仅如此,在近现代,日本人还从西方语言中引进了大量的词语,并用片假名来表示,又加之每年都有新的外来语出现,因此从理论上讲,日语的片假名单词数量是难以计数的,而且如果没有提前学习、了解过是很难猜到它的真实意义,如“ファーストフード”这个词是英文中的“fast food”——即中文的快餐食品、方便食品。日语这一“混血”特性,无疑使适应了汉语纯正性的中国译者一时手足无措,在翻译过程中,时不时地会陷入僵局。
(二)日本敬语繁缛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具有强烈集体意识的日本民族基于构建和谐关系之需求,发展了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敬语,日语叫作敬语(けいご)。它用以表示说话者对听者的尊重,日本敬语近乎无数,多体现在动词、副词和句型上。这些敬语适用于称呼谈话对象或与之相联系的人与事,如对对方的行为举止、所属物品等的描述时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有20多种表达方式,至于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要遵循“上下有别”“尊卑有度”“长幼有序”的原则,同样一句敬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老师每天散步。使用敬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表达对长者行为的尊敬时是:“先生は每朝散步をされます”、通过语法句型“お(ご)になる”则是:“先生は每朝ご散步をなります。”等。
相反,还有些自谦语,是讲话者用于指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的。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产生的差距表示出对谈话对象的恰如其分的尊重。
我国虽系礼仪之邦,但在敬语使用方面不如日语体系复杂庞大,因此交流并不轻松,翻译工作者若不做认真分析与研究,很难准确理解与把握。
(三)日语的暧昧性
日本人所追求的“以心传心”造就了日语暧昧性,这种特性体现在他们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十分含蓄和谨慎。日语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呈现一定的模糊性,正常的语言交流中也会采用一种相对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造成翻译工作者很难准确地领会讲话者真实的意图。很多日文词语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出的含义完全不同,这就要求信息接收者能够根据具体场合判断表达者要传达怎样的信息,才能达到准确把握其含义的目的。例如日语中的“どうも”一词,既可以表示道歉,又可以表示感谢,既可以表示高兴,又可以表示悲伤,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日式“以心传心”词汇。
如果把日语的“混血”特性、敬语的复杂性归类为显性因素,那么,日语的暧昧性则可以定性为隐性因素。这是因为,前两者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把握,后者對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必须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和知识基础才能掌握。 三、 日汉翻译策略
一个优秀的日语翻译工作者必须拥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必须具备尊重、宽容、平等、开放、无偏见的跨文化心态,并且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去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强的日汉翻译能力。
具体策略如下:
(一)培养自己的国际胸怀、树立多元文化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合作交流、互利共赢的时代,跨文化交流走已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在我们既要继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要汲取他民族文化的养分,无偏见的对待异族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平等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实现健康的中日文化交流。
(二)改变单一的文化思维模式,尊重中日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我们对于日本文化缺乏全面了解,而导致的以偏概全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人们的往往以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去看待日本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反之,如果日本人固守自己的理念,偏颇地看待我們,同样是不可取。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应该将自我文化作为衡量事物的基准,而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文化立场来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尊重中文化差异,具备包容的心态。
(三)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充分了解与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因素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深入细致的学习日本的文化习俗,深入研究日本的历史传统,谙熟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尤其要把日语的“混血”特性、敬语的复杂性和日语的暧昧性作为重点学习与研究对象,同时,把汉语文化和日语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求同存异,优劣互补。如此这般,定能把握日语本质,定能克服由于对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所导致的种种失误,进而保证自己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练好基本功,信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学好母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储备海量的中日文词汇,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吃透每句话的含义,力图使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文辞畅达,有文采;培养自身翻译风格,使译文做到“形神兼备”。只有这样,翻译工作者才能做好日语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文化是语言的根基,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交际方式,为了实现更好的交流,作为日汉翻译人员的我们必须要了解两国文化背景,正确对待中日两国文化上的差异,培养语境意识,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并进行高效的分析、总结与运用,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减少两国文化交流中的摩擦与误解,为两国交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岩.对比·神似·汉化:试谈日译汉的三项原则[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1).
[2]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
[3]侯越.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S1).
作者简介:
闻思齐,李想,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