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百戏”与“散乐”的发展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戏与散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戏剧、舞蹈等相关艺术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百戏和散乐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优秀的表演形式与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民间音乐、戏剧杂技、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汲取营养的丰厚土壤。
  关键词:百戏;散乐;戏曲;杂技;俳优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5-02
  一、百戏与散乐的起源
  百戏散乐源远流长,先秦时已经奠基,以后绵延不断,正史、诗赋、笔记等记载甚多。汉、北魏、隋唐、宋时发展繁荣。元明清时期,由于成熟的戏曲吸收了很多百戏散乐的养分,同时这些技艺独立发展时又有了各自的专门称谓,因此百戏散乐泛称记载的资料相对减少。传说夏桀时有了倡优、侏儒为奇伟之戏、浪漫之乐。史书记载周代已经有扶卢(攀援)、弄丸(两手耍弄数个弹丸)而散乐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宗伯》卷第二十四。其指郊野人民的乐舞。实际上就是周秦时期在宫廷中流行的娱乐性极强的倡优、侏儒之技。初次之外还有力士和特技表演等类型,而角抵戏也是散乐中十分古老的体裁,其源于皇帝御蚩尤的斗争。南北朝任肪在《述异记》中说:“蚩尤氏头有角,与皇帝斗,以角抵……”。在战国秦汉时十分盛行,《史记》云:“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角抵。”其注云:“战国时增加武以为戏乐相誇,角其力相抵斗,亮亮相当”便是被称作相扑的运动。宋代高承在其《事物纪原·博弈嬉戏·角抵》中明确记载到:角抵,“今相扑也”。角抵戏是一种观赏性、娱乐性较强的体裁,其地位常与郑卫之音相提并论。《后汉书》记载:“目机角抵之观,耳穷郑卫之声”,可见角抵戏具有很高的观赏趣味。角抵之妓在隋唐前,尤其是在北周宣帝即位后,便由乐官郑译征集散乐,其内容尽为秦汉盛行的角抵之流。因此,我国周代出现的“散乐”大题上是一种角抵戏、相扑、体育竞争或侏儒倡优之伎,是一种感官性强的娱乐性运动。
  二、历代百戏与散乐的发展情况
  在汉代“角抵戏”又是“百戏”的别称,成为“角抵百戏”桓宽称他为“倡优奇变之乐”(《盐铁论》)《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三年(前108年),左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场面极为宏伟壮观。东汉张衡的《西京赋》曾详细记述了汉代长安表演百戏的场面:
  “临回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参差,神目灵草,朱实离离。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百虎鼓瑟,苍龙出篪。女娥坐而常歌,声清畅而委婉,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陆重阁,转石成雷,礔硛激而增响,磅盖象平天威,巨兽白寻,是为曼延……”
  这场规模成大的百戏演出有仙山楼阁奇珍异宝,有扮成豹、罴的舞蹈、有妆成百虎苍龙的乐器演奏、有娥皇、女英的歌唱、洪涯(皇帝的乐官)身穿羽毛服饰在指挥,最后还有舞台效果,歌舞未终时看到天上云朵飘飘而来,随即白雪纷纷,又有雷声,显示和烘托上天的威严和力量,其中熊、豹、龙、虎均系假头扮演。洪涯、娥皇、女英是英人所饰,雪起云飞,转石成雷,几乎类似今天的舞台装饰与效果。张衡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记述我国古代百戏演出情况的人。
  汉代的百戏,其各种各样的杂技,角抵、马术、鸟兽舞、七盘舞等等。表演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以汉代最为著名的舞蹈“七盘舞”为例,长袍衣冠,似正从盘上飞跃而下,做大弓步,足近鼓边,挺身回头,地上是排列整齐的一鼓七盘。“七盘舞”是一种近似表演的舞蹈,舞者既要在盘鼓上腾踏纵跃,鼓出有节奏的声响,又要以轻盈而敏捷的舞步来翻滚扑跌,它正具备了百戏中乐舞的独特风格。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百戏”继续发展。南北朝时期开始用“杂技”一词,有时还“撰合大典,更为钟鼓大节”配合演出。在表演形态方面继承前代“百戏”特点,又派生出一种新颖的歌舞表演,即《大面》、《拔头》、《踏摇娘》,到了唐代便发展成了大型“喜剧”《参军戏》。这种歌舞戏表演体系的确立大大加快了中国戏剧产生的步伐,为真正的戏剧——宋杂剧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百戏”来自西域、印度等地,后汉以来进入中国后很快地融入了当地文化,成为我国宫廷及内地的重要艺术形式。这些变换、杂耍伎大约在南北朝的后期在中国全面展开。《通典》:“后周武帝保定(561-579)初,诏罢元会殿庭百戏。宣帝即位,郑译奏徽齐散乐,并会京师为之。盖秦角抵之流也。而广召杂技,增修百戏,鱼龙曼延之伎常陈于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
  在北周宣帝的大力推崇下,散乐得到了极度的发展,并成为宫廷中的重要活动内容。散乐中的歌舞戏大面、拔头、踏摇娘、参军戏等都因“非部舞之声,俳优歌舞杂奏”而进入教坊。
  隋朝时,杂技百戏艺术品种繁多,其内容与周代、秦汉时期的散乐在性格上相似,但内容上却不尽相同,为两种不同的体裁内容。据《隋书·音乐志》载:“始齐武平中,由鱼龙烂漫、俳优、侏儒、山车、巨象、拔井、种瓜、杀马、剥驴等,奇怪异端,百有余物,名为百戏”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造东都洛阳,组织众多乐工,成立了太常寺机构,以及每年正月都举行规模庞大的“百戏”盛会,所谓“总追四方散乐,大击东部”,《隋书·音乐志》记载了大业二年(606)在洛阳演出百戏的盛况:“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初于芳华苑,积翠池侧,帝令官女观之,有舍利先来戏于场内,须臾跳跃激水满衢,鼋鼍鱼鳌,水人虫鱼,遍复于地;又有大鲸鱼喷雾翳日,倏忽化成黄龙,长七八尺,耸踊而出,有名“黄龙变”;又以绳系两柱,相去十丈,遣二倡女有绳上相逢,切肩而过,歌舞不辍。又有“神鳌负山”幻人吐火,千变万化,旷古莫俦。染干大骇之,自是皆太常教习,每年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延八里,列为戏场。百官其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隋代的“百戏”演出其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汉代的角抵表演,技艺也更加高超。“百戏之盛,振古无比”。“百戏”这种原本是民间的艺术,在隋代已经被宫廷所吸收,已经相当贵族化了。
  唐代的散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更加专业化。《新唐书·礼乐志》载:“宣宗每宴群臣,备有百戏”。另外《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酺会,即御勤政楼……为《倾怀乐》曲,奋首预尾,纵横应节,表演的引舞马三十匹或百匹。马身披华丽的锦绣,络以金银饰物,打扮的金碧辉煌,奏乐为《倾怀曲》,马开始舞蹈,它们随着音乐的节拍摇头摇尾,有时像鱼跃龙门矫健壮观,有时像飞鸟般轻捷飞腾……。安史之乱后,舞马在战乱中绝迹,舞马的盛况代表了唐代“百戏”的巅峰水平,据载,唐玄宗曾亲自教习舞马,而且有过舞马四百骑的盛大表演,唐代散乐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宋代“百戏”依然流行,随着市民文艺活动的兴起,城市瓦肆中的百戏种类更为繁多和分工细化,不但有影戏、杂剧,甚至可以包括说经、演史等等,细目多大一百多种。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杂剧、金原本、傀儡戏等戏曲萌芽形式的兴起、盛行和繁衍。如北宋时期汴梁搬演杂剧《目连救母》,从七月初七直到十五盛况始终不衰。南宋《都城纪胜》载:“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可见杂剧在散乐中的重要地位。
  辽、金、元时期的“百戏”具有民族特色。辽金统治者历来重视骑射,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骑射活动。据记载,辽代皇帝非常喜欢百戏,每逢皇帝生辰,都要举行宴会,宴请宋朝国使,进行杂技和角抵的演出,在册立皇后的仪式上,也要演百戏、角抵戏,如辽太宗耶律德光曾大宴群臣,观俳优角抵戏,场面热闹非凡。
  金代“百戏”称为“散乐”,元旦庆贺时,宴请国外使者,由教坊奏演,贞元年(1115年)六月金之海陵王——完颜亮登宝昌门观角抵。
  元代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散乐百戏的管理,立教坊司掌管天下伎乐,“每逢重大节日角力和骑射技艺尤为突出,元代之后,”百戏“内容更加丰富,却各用其乐舞杂技的专名,逐渐向各自独立的体系过渡,包罗万象的“百戏”一词便逐渐销声匿迹了。
  明代各种杂技舞蹈广为流传,据《通典·乐六》载:“明武宗正德三年,令移各省,选乐工有精通艺业者送京供应。自是所隶益复猥杂,筋斗,百戏之类日盛于禁掖”为了集中艺人教习各种“百戏”节目,沿袭元代制度,仍设立教坊司(隶属吏部)选取精于诸伎者,集中在教坊练习,每年逢盛大宴会,庆典诸伎就演出百戏,表演“队舞”、“筋斗”等。
  清代,百戏活动中的各种技艺、杂技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杂技艺术虽不能等大雅之堂,但深受民间的欢迎,在热闹的庙会上杂技演员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蹬技、扛鼎、爬竿、舞狮、魔术、走索、马戏、驯兽等。
  总之,纵观我国“百戏”与“散乐”的发展,自先秦两汉至明清,绵延数朝。经久不衰。其优秀的表演形式与峰峰的内容,成为中国民间音乐、戏剧杂技、舞蹈等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9).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2).
  \[3\]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8).
其他文献
摘 要:实习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我校67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发现自已难于完全胜任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实习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提高实习实效性,从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进行分析,围绕实习实效性,从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实习模式、实习单位实习指导工作、实习生应对压力等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训体系;实习实效性  
期刊
摘要:分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契机,从知识、能力、德育、创新素质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方法,提出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9-02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现状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
期刊
摘要: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广告语中,更是发挥了不少的作用。本文将基于语用预设的研究现状,分析语用预设的特征并结合女性广告的实例来分析语用预设在女性广告中的应用。  关键词:预设;广告语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0-02  一、引言  当前,广告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商
期刊
摘要:舞美技术中的灯光音响技术是艺术舞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成功展现舞台气氛又可沟通观众心灵,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艺术的美感。本文简要介绍了灯光音响技术在艺术舞台上的作用。  关键词:灯光;音响;技术;艺术舞台;效果  中图分类号:J6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6-02  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包括灯光、装置(布景)、绘景、化妆、服装、
期刊
摘 要:大学生信仰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信仰工作,坚持育人为本、信仰为先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高校要赋予信仰新目标,优化信仰内容,重视道德行为的体验感悟内化 ,积极拓展信仰方法途径,探索信仰教育的考评机制,以增强信仰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信仰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期刊
摘要:合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谐和”。各种表演形式和训练方法最终要使合唱的声音有共性,相互融合,通过训练每一位成员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和集体适应性达到情感色调、咬字吐字协调的效果。  关键词:协;色调;咬字与吐字;表演形式;基本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3-02  人类自发现了集体歌唱的奥妙——“谐和”后,多声部的泛音共鸣就孕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广告载体不断涌现,移动终端——广告界的新宠,正在迅速分食广告媒体市场的市场份额,成为众多客户商家青睐的对象,移动终端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有其显著的优势以及先天不足,如何扬长避短,开拓出可观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移动终端;广告;新媒体;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3-01
期刊
摘要:托尼·莫尼森以深厚的非洲民族文化为基点,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采用独特的“莫式写法”展现她独具匠心的构思和主题,其中最突出的叙述特点是打破了叙事的连贯性,采用倒叙、重复以及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叙述黑人遭受的痛苦经历,并加入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来淡化黑人在现实的非人遭遇。本文旨在以《最蓝的眼睛》、《柏油娃娃》和《爵士乐》为例对莫尼森小说中的叙述特点进行详尽的阐述,从而为了读者欣赏她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
期刊
摘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力、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能力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实践与教学表明,我们不仅应当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培养  
期刊
摘要: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同时成为记者新闻采写的重要工具。在微博平台上,人们可以轻易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标签信息,新闻记者和编辑可以利用这个功能衡量事件的受欢迎程度和受众的感兴趣程度,获得大量有用的新闻线索并进一步展开深度报道。此外,记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进行采访和新闻发布。微博140个英文字符(大致相当于70个汉字)也足够准确而清晰地提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