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国高新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自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我国“十五”计划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攀高,总的来说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和调整整体产业结构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相比实际利用外资的程度,我国不到10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远远不到工业化过程中起飞阶段的引资与海外投资的相衡。高新产业作为我国弱势产业海外投资实力更低,企业在投资前因没有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判断投资国区位因素等原因导致投资中断、失败之例屡见不鲜。
从投资方式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明显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一些企业考虑采取购买股份、股权收购的形式,逐步介入、参与公司的经营,进而开展其他形式的合作。从投资流向上看,不少国内企业选择投资发展中国家或与我国经济有互补性的国家的相应领域,这样可以在经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相似,利于发挥相对优势从而获得比较利益。然而由于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高新企业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日益复杂的投资环境,在海外遭遇过各种困境、挫折,也有过惨痛教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二、 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 技术研发水平不高是致命内伤
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決定企业跨国投资所需要的所有权优势,进而决定了企业拥有的资金多少,规模大小和发展能力。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平均研发费用为5.68亿元,占企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32%,远低于世界500强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额平均3%-5%的水平。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在2005年38400亿元的收入中,研发投入约800亿元,占2%。电子信息产业100强研发投入比例为3.7%,仅仅略高于其他产业的比重。企业研发投入低,人才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丧失海外投资的各个优势,面临诸多风险,也将在国内市场上逐渐被淘汰。
(二)缺乏风险防范机制,融资不畅
重庆市外经主任李建春曾总结渝企投资失败教训时指出“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缺乏风险防范准备”是跨国投资的重大失误之一。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产业特点是资金投入要求高。充足的资金是发展科研项目、长足发展的保障。加之对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无法完全预测,投资企业需要预留大量资金防范风险的到来。我国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缺乏长远考虑,在公司内部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风险来临后融资不畅,后续资金乏力也是投资失败的症结之一。
(三)严格的投资壁垒阻碍投资深度和规模
根据WTO对于投资壁垒的界定,结合我国企业投资多年的经历可将投资壁垒分为三类:投资准入壁垒、投资经营壁垒和投资退出壁垒。投资前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的了解将导致投资后被东道国限制。加上东道国出现政局变化,投资环境变化,投资壁垒大大限制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设想。此外,不同国家的贸易、投资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投资壁垒因当地环境不同而不同。东南亚国家如印尼,通过司法程序强制执行一项合同过于缓慢,需570天,投资过程中还要经常支付额外的费用来同官员打交道;越南政府则对石油、稀贵矿产开采则实行投资限制政策,严格控股。在缺乏研究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只会令企业损失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
■三、 对策和建议
(一) 合理吸收: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水平能力在近几年海外投资,不断吸取、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大提高,高新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都会获取大量海外技术能力和业务知识,以提高母公司推出的产品科技含量。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但也不无缺点:一是难以保证获取技术的同时是否有国内其他企业也通过海外投资掌握了这项技术,为了避免新产品在上市以前就被抢占先机,企业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市场调研。二是由于企业抱着技术获取的目的进行投资,很可能在国外企业的要求下提高投资额或收购额,成本高昂,收益甚微,不利于资金的持续支持。三是容易产生依赖感,减弱自主研发能力,把本来的研发费用减少转为投资费用。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中所产生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包括:研发人员人工、研究直接费用,研究开发设备折旧,研究开发设计费,研究开发设备调整费等多项费用。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十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为获得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近3个季度会计年度的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收入在5000至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深圳华为公司多年来重视研发投入,2005年481亿元销售收入中有45亿元投入研发,投入研发的资金基本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成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新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增加研发费用,提高研发部门待遇不高,吸引高科技人才,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二)经济环境:海外投资的着陆点
国际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者在东道国投资活动的各项条件的综合,包括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在这些因素中,经济环境是基础,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我国投资企业在投资国外企业时应首先考虑该国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条件。
基础设施可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广泛的基础设施应包括金融保险机构、生活文化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事实表明,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也多会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吸引外资的能力。此外,东道国对外资企业的投资政策也是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政策根据国家不同差别很大,某一国开放的领域也许在另一国家被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所生活的空间要求越来越高,将会有更多的高新领域的出现。例如,挪威政府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头投向科研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但在军工、农业、渔业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却很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投资前需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懂得利用外国优惠政策,避免做不必要的工作。
(三)投资方式:多种选择避免方式单一
选择收购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既可以占领东道国市场,又有利于从海外获得新的技术和知识信息,但对于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由于缺乏独特的技术研发能力所构成的所有权优势,在国外市场很难具有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不明显。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投资的绝对数额虽在多年的发展有所提高,但总额的比重上升不大。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实力雄厚,多采取并购的方式目的多为知识获取。2004年1月,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4月,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以此获得该公司3G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2005年5月联想在突破重重壁垒之下终于完成对IBM全球的PC业务的收购;2005年 6月,台湾明基预期对德国西门子GSM、GPRS和3G业务收购但最终失败。大企业收购业务尚且开展的如此艰难,中小型企业要进行海外投资更要小心谨慎,尝试多种投资方式。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又如购买外国公司股份,派技术人员海外实习交流经验,提供我国市场信息换取知识信息等合作方式。
(四)政策支持:政府当成为投资顺行的助推器
高新技术企业初期风险大、盈利少甚至不能盈利,是一项高风险投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程度普遍较低,中小规模企业发展风险障碍大的状况,同时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做法,建议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立法、财税、服务的角度扶持措施:
1.完善立法,规范融资渠道
大规模高新技术企业采取直接投资时所需资金额度巨大,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斥资十五亿。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同样需要注入大规模启动资金。政府通过建立专门机构予以支持便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融资,重庆市于2009年开展编纂《跨国经营企业指导意见》,组建跨国经营智囊团,对重庆地区的跨国投资企业打造培训平台。重庆跨国投资企业亦可通过早前政府搭建的信用保单融资平台获得资金支持。另外,国家应在各地的政策性银行对外融资上做出调整,给予中小规模的高新技术融资方面的优惠。地方政府可以颁发法规建立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筹建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经营目的的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
2.财税政策扶持,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一方面,财政通过直接补贴,援助高新企业的部分研发费用,建立研发基金和创投基金,鼓励可行的高新投资行为,在税收方面减轻高新企业的税收,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财政通过资助,引导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育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進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型热能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和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将清洁、环保、安全、高效、节能的供热产品推向市场和服务于社会,在大学科研力量的带动下,该公司保证了高新产业技术的优势。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
3.完善服务体系,减轻投资后顾之忧
服务体系的完善包括:一是信息服务。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二是社会中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五)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
当前,各国正致力于推动经济全面复苏,中国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导致许多公司股价大幅下滑,货币同期也不断贬值,使得资产对外国投资者吸引力大增,我国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中国矿企的海外并购正是在此时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态势:2009年2月以后中金岭南、湖南华菱钢铁先后投资收购澳大利亚钢铁企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大可以借这股东风果断出手,低价收购或认购。
■四、结论与启示
综合上述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对技术的要求,行业门槛较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整体实力在提高,但所掌握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所有权优势不明显,有实力直接投资的大企业不多,多数中小企业采取认购股份的方式来投资国外先进企业,在海外投资这一方向仍经验不足,国内投资成功案例不多。未来5-10年国际热钱仍将源源不断流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包括数字电视、IP电视、以及移动电视等数字媒体,软件生产、医疗保险、新材料等产业都将被海外风险投资基金看好,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机会也将随之增大。
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方向明确,建立防范风险的预警机制,把握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并借鉴我国吸引外资的做法,揣摩东道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同时,提高企业在研发费用上的比重,增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寻找区域优势,掌握市场行情,力争在海外投资领域减少失误,做出更大成绩。
(责任编辑:唐钰辉)
自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我国“十五”计划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比例逐年攀高,总的来说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和调整整体产业结构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相比实际利用外资的程度,我国不到10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远远不到工业化过程中起飞阶段的引资与海外投资的相衡。高新产业作为我国弱势产业海外投资实力更低,企业在投资前因没有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判断投资国区位因素等原因导致投资中断、失败之例屡见不鲜。
从投资方式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明显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优势”。一些企业考虑采取购买股份、股权收购的形式,逐步介入、参与公司的经营,进而开展其他形式的合作。从投资流向上看,不少国内企业选择投资发展中国家或与我国经济有互补性的国家的相应领域,这样可以在经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相似,利于发挥相对优势从而获得比较利益。然而由于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高新企业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日益复杂的投资环境,在海外遭遇过各种困境、挫折,也有过惨痛教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二、 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 技术研发水平不高是致命内伤
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決定企业跨国投资所需要的所有权优势,进而决定了企业拥有的资金多少,规模大小和发展能力。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平均研发费用为5.68亿元,占企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32%,远低于世界500强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额平均3%-5%的水平。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在2005年38400亿元的收入中,研发投入约800亿元,占2%。电子信息产业100强研发投入比例为3.7%,仅仅略高于其他产业的比重。企业研发投入低,人才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丧失海外投资的各个优势,面临诸多风险,也将在国内市场上逐渐被淘汰。
(二)缺乏风险防范机制,融资不畅
重庆市外经主任李建春曾总结渝企投资失败教训时指出“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缺乏风险防范准备”是跨国投资的重大失误之一。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产业特点是资金投入要求高。充足的资金是发展科研项目、长足发展的保障。加之对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无法完全预测,投资企业需要预留大量资金防范风险的到来。我国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缺乏长远考虑,在公司内部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风险来临后融资不畅,后续资金乏力也是投资失败的症结之一。
(三)严格的投资壁垒阻碍投资深度和规模
根据WTO对于投资壁垒的界定,结合我国企业投资多年的经历可将投资壁垒分为三类:投资准入壁垒、投资经营壁垒和投资退出壁垒。投资前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的了解将导致投资后被东道国限制。加上东道国出现政局变化,投资环境变化,投资壁垒大大限制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设想。此外,不同国家的贸易、投资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投资壁垒因当地环境不同而不同。东南亚国家如印尼,通过司法程序强制执行一项合同过于缓慢,需570天,投资过程中还要经常支付额外的费用来同官员打交道;越南政府则对石油、稀贵矿产开采则实行投资限制政策,严格控股。在缺乏研究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只会令企业损失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
■三、 对策和建议
(一) 合理吸收: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水平能力在近几年海外投资,不断吸取、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大提高,高新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都会获取大量海外技术能力和业务知识,以提高母公司推出的产品科技含量。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但也不无缺点:一是难以保证获取技术的同时是否有国内其他企业也通过海外投资掌握了这项技术,为了避免新产品在上市以前就被抢占先机,企业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市场调研。二是由于企业抱着技术获取的目的进行投资,很可能在国外企业的要求下提高投资额或收购额,成本高昂,收益甚微,不利于资金的持续支持。三是容易产生依赖感,减弱自主研发能力,把本来的研发费用减少转为投资费用。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中所产生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包括:研发人员人工、研究直接费用,研究开发设备折旧,研究开发设计费,研究开发设备调整费等多项费用。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第十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为获得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近3个季度会计年度的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收入在5000至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深圳华为公司多年来重视研发投入,2005年481亿元销售收入中有45亿元投入研发,投入研发的资金基本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成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高新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增加研发费用,提高研发部门待遇不高,吸引高科技人才,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二)经济环境:海外投资的着陆点
国际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者在东道国投资活动的各项条件的综合,包括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在这些因素中,经济环境是基础,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我国投资企业在投资国外企业时应首先考虑该国的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条件。
基础设施可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广泛的基础设施应包括金融保险机构、生活文化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事实表明,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也多会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吸引外资的能力。此外,东道国对外资企业的投资政策也是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政策根据国家不同差别很大,某一国开放的领域也许在另一国家被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所生活的空间要求越来越高,将会有更多的高新领域的出现。例如,挪威政府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头投向科研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但在军工、农业、渔业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却很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投资前需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懂得利用外国优惠政策,避免做不必要的工作。
(三)投资方式:多种选择避免方式单一
选择收购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既可以占领东道国市场,又有利于从海外获得新的技术和知识信息,但对于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由于缺乏独特的技术研发能力所构成的所有权优势,在国外市场很难具有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不明显。我国高新技术领域投资的绝对数额虽在多年的发展有所提高,但总额的比重上升不大。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实力雄厚,多采取并购的方式目的多为知识获取。2004年1月,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4月,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以此获得该公司3G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2005年5月联想在突破重重壁垒之下终于完成对IBM全球的PC业务的收购;2005年 6月,台湾明基预期对德国西门子GSM、GPRS和3G业务收购但最终失败。大企业收购业务尚且开展的如此艰难,中小型企业要进行海外投资更要小心谨慎,尝试多种投资方式。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又如购买外国公司股份,派技术人员海外实习交流经验,提供我国市场信息换取知识信息等合作方式。
(四)政策支持:政府当成为投资顺行的助推器
高新技术企业初期风险大、盈利少甚至不能盈利,是一项高风险投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程度普遍较低,中小规模企业发展风险障碍大的状况,同时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做法,建议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立法、财税、服务的角度扶持措施:
1.完善立法,规范融资渠道
大规模高新技术企业采取直接投资时所需资金额度巨大,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斥资十五亿。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同样需要注入大规模启动资金。政府通过建立专门机构予以支持便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融资,重庆市于2009年开展编纂《跨国经营企业指导意见》,组建跨国经营智囊团,对重庆地区的跨国投资企业打造培训平台。重庆跨国投资企业亦可通过早前政府搭建的信用保单融资平台获得资金支持。另外,国家应在各地的政策性银行对外融资上做出调整,给予中小规模的高新技术融资方面的优惠。地方政府可以颁发法规建立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筹建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经营目的的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
2.财税政策扶持,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一方面,财政通过直接补贴,援助高新企业的部分研发费用,建立研发基金和创投基金,鼓励可行的高新投资行为,在税收方面减轻高新企业的税收,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财政通过资助,引导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育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進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型热能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和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将清洁、环保、安全、高效、节能的供热产品推向市场和服务于社会,在大学科研力量的带动下,该公司保证了高新产业技术的优势。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
3.完善服务体系,减轻投资后顾之忧
服务体系的完善包括:一是信息服务。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二是社会中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五)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机遇
当前,各国正致力于推动经济全面复苏,中国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导致许多公司股价大幅下滑,货币同期也不断贬值,使得资产对外国投资者吸引力大增,我国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中国矿企的海外并购正是在此时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态势:2009年2月以后中金岭南、湖南华菱钢铁先后投资收购澳大利亚钢铁企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大可以借这股东风果断出手,低价收购或认购。
■四、结论与启示
综合上述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对技术的要求,行业门槛较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整体实力在提高,但所掌握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所有权优势不明显,有实力直接投资的大企业不多,多数中小企业采取认购股份的方式来投资国外先进企业,在海外投资这一方向仍经验不足,国内投资成功案例不多。未来5-10年国际热钱仍将源源不断流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包括数字电视、IP电视、以及移动电视等数字媒体,软件生产、医疗保险、新材料等产业都将被海外风险投资基金看好,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机会也将随之增大。
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方向明确,建立防范风险的预警机制,把握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并借鉴我国吸引外资的做法,揣摩东道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同时,提高企业在研发费用上的比重,增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寻找区域优势,掌握市场行情,力争在海外投资领域减少失误,做出更大成绩。
(责任编辑:唐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