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新环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兼具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减少、本科教育连续扩招、三校生可直升本科阶段教育的三重冲击。充分了解高职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各具特色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学校面对不利条件求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和表现出的积极方面有足够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道题期末考么?”“这个公式需要记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问老师类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表达出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没有适应高职学校教育的变化。高考前,掌握具体知识点以达到高考的要求,得到相应的分数,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而进入大学以后,学校的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具体知识点考查已经不再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如何让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地适应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及时适应。新生入学后,许多学校会将专业介绍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但仅通过有限的、集中的说明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专业介绍”不能是一个孤立的项目,它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会发现,高职学生往往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与此同时,高职学生普遍会表达出很强的动手操作的兴趣,他们喜欢实际操作带来的新鲜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表达出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欲望。但是学生们并不清楚理论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结果就是,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不爱学,课余时间不会学,在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中又发现自己不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加大了操作失误带来危害的风险,降低了实验环节的效率,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发现在厌学情绪被背后,是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信心不足。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不得不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是有所欠缺的,在理论教学的环节中,我们的学生很少获得过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在成功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学习失去信心也是可以预计的,从想要获得知识,到对获得知识不感兴趣,进而拒绝获取知识的心理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很容易出现急躁心理,面对学生的种种状况产生无力感,教学效果下降。为了解决这种不利的局面,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面对学生时产生的焦躁心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围绕实操环节制定理论教学内容,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出现理解上的难点进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及时引导和鼓励和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三、缺乏探索知识的精神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已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始终。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缺少获取准确的学术信息的途径,遇事不明问百度,似乎是绝大部分学生解决未知问题的首要方式。必須承认的是,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同时需要认识到,网络在为大家提供的大量信息时,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在网络上得到的答案,往往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这时如何找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学生也需要具有关注新的学术动态的意识。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是比较传统的,而面对当今阶段各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当学生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掌握新技能,了解学术新动态的能力。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信息检索”是作为一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而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利用校园网的数字图书平台,向学生讲授如何检索学术论文,进而了解本行业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不失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导致一些学生理解能力并不差,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但是落实到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导致出现解题错误。这些“小问题”涵盖了抄错数字、缺少必要的步骤、用错公式、单位不统一、书写过于零乱导致思路混乱等一系列不起眼失误。这些常被归结为马虎的小细节,归根结底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千里之穴,溃于蚁穴,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在生活中也会出现,这些本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如果将这种习惯带到今后的工作中,难免会产生更大的疏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现在的高职教师来说,为基础教育部分“补课”,及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成为必须完成的课题。
在发现学生存在不足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方面。对于部分学生,及时的赞扬鼓励会产生良好的催化作用。
总之,要解决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不足,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积极准备、努力解决问题;同时也要能够发现积极可喜的方面,发挥学生的优势、发掘潜力,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努力营造出一个积极活跃,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尽可能多的汲取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这道题期末考么?”“这个公式需要记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问老师类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表达出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没有适应高职学校教育的变化。高考前,掌握具体知识点以达到高考的要求,得到相应的分数,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而进入大学以后,学校的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具体知识点考查已经不再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如何让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地适应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及时适应。新生入学后,许多学校会将专业介绍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但仅通过有限的、集中的说明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专业介绍”不能是一个孤立的项目,它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会发现,高职学生往往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与此同时,高职学生普遍会表达出很强的动手操作的兴趣,他们喜欢实际操作带来的新鲜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表达出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欲望。但是学生们并不清楚理论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结果就是,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不爱学,课余时间不会学,在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中又发现自己不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加大了操作失误带来危害的风险,降低了实验环节的效率,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发现在厌学情绪被背后,是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信心不足。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不得不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是有所欠缺的,在理论教学的环节中,我们的学生很少获得过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在成功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学习失去信心也是可以预计的,从想要获得知识,到对获得知识不感兴趣,进而拒绝获取知识的心理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很容易出现急躁心理,面对学生的种种状况产生无力感,教学效果下降。为了解决这种不利的局面,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面对学生时产生的焦躁心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围绕实操环节制定理论教学内容,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出现理解上的难点进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及时引导和鼓励和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三、缺乏探索知识的精神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已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始终。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缺少获取准确的学术信息的途径,遇事不明问百度,似乎是绝大部分学生解决未知问题的首要方式。必須承认的是,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同时需要认识到,网络在为大家提供的大量信息时,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在网络上得到的答案,往往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这时如何找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学生也需要具有关注新的学术动态的意识。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是比较传统的,而面对当今阶段各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当学生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掌握新技能,了解学术新动态的能力。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信息检索”是作为一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而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利用校园网的数字图书平台,向学生讲授如何检索学术论文,进而了解本行业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不失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导致一些学生理解能力并不差,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但是落实到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导致出现解题错误。这些“小问题”涵盖了抄错数字、缺少必要的步骤、用错公式、单位不统一、书写过于零乱导致思路混乱等一系列不起眼失误。这些常被归结为马虎的小细节,归根结底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千里之穴,溃于蚁穴,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在生活中也会出现,这些本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如果将这种习惯带到今后的工作中,难免会产生更大的疏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现在的高职教师来说,为基础教育部分“补课”,及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成为必须完成的课题。
在发现学生存在不足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方面。对于部分学生,及时的赞扬鼓励会产生良好的催化作用。
总之,要解决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不足,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积极准备、努力解决问题;同时也要能够发现积极可喜的方面,发挥学生的优势、发掘潜力,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努力营造出一个积极活跃,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尽可能多的汲取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