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东台市位于黄海之滨,沿海岸线85 km。东台年平均气温14.6℃,受海洋气候影响,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日照充足,无霜期220 d(天),极端最低气温-11.8℃,极端最高气温38.8℃。年平均降水量1051 mm。东台沿海土壤为沙壤土(夜潮土),昼夜温差较大,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之一。“怡丰”牌青椒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东台秋延后青椒常年栽培面积2000 hm2。秋青椒栽培过程中,前期高温台风多雨难立苗,开花结果期病虫害加剧,特别是烟粉虱、病毒病对秋椒影响极大,后期霜冻危害影响产量。为解决东台沿海秋椒生产难题,近年来,笔者推广穴盘育苗、滴水灌溉、防虫网与遮阳网覆盖以及病虫综合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选择适宜品种
选用耐高温、抗病、生长势强、结果集中、果大肉厚、较耐寒的品种。较适宜沿海地区种植的青椒品种有江蔬2号、苏椒5号、中农3号、洛椒4号、洛椒98A等。
2 培育壮苗,改撒播育苗为穴盘基质育苗
以前的做法是先撒播种子,2叶1心分苗上钵,高温季节缓苗期长,成苗率低;改用塑料穴盘育苗,成苗率提高20%。每667 m2大田需准备50~72孔塑料穴盘60~80张。购“田粮”牌育苗基质6~8袋,容积50L/袋,备种40~50 g。播种时间为7月中旬。
育苗技术要点:(1)拌料。将16.5kg(育苗基质每袋50L,约16.5+0.5 kg)基质喷水5~6 kg,搅拌均匀,基质达到手握成团不滴水、落地散开较为适宜。(2)装盘。将拌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稍加振摇让基质填实,再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中都平整填满基质。(3)压穴。压穴以利于将种子插入其中,方法是将4~5张叠在一起的穴盘,覆盖到装满基质的穴盘上,轻轻用力向下挤压即可。(4)播种。播前晒种1~2d,去除破籽、秕籽及杂质。播前种子消毒,一般用10%磷酸三钠或0.1%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液浸泡种子15~20min(分),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时将种子点在压好穴的盘中,每穴播种2粒,避免漏播。(5)盖种。播种后用原配制好含水的基质覆盖穴盘内种子,用刮板从穴盘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基质,小孔穴整平即可。(6)布盘。苗床要平整,畦面铺1层地膜,然后排放已播种的穴盘,双盘排列,宽1.1m左右,长度不限。(7)补水。用小孔眼喷壶喷洒30%苗菌敌1000倍液,将基质喷湿透,并在穴盘上方搭拱棚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降温保湿促进出苗。(8)苗床管理。出苗前棚温保持30~32 ℃,幼苗顶出基质70%时适当朴水,确保齐苗、全苗,全苗后保持白天25~30℃,夜间20~25℃。苗床基质发白时适量补水,并注意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苗期病虫害。
3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改平畦为高畦
选择玉米茬口或大棚西瓜茬口或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沙壤土栽培青椒,要求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一般定植前10~15 d,每667 m2基施腐熟鸡粪1~1.5 t或菜籽饼150~200 kg,45%氮、磷、钾复合肥50 kg加硫酸钾15~20 kg,一般将肥料的2/3施入耕耙,1/3施入定植行间。注意肥土漏和均匀。整地做畦,为防范秋季涝渍,要求畦宽2m、高15cm、畦间沟宽35~40 cm。每667m2选用96%金都尔40~50mL对水40kg喷洒畦面,防除杂草。与此同时,健全大棚四周水系,确保水系畅通。秋季青椒千万不能受淹;否则,极易死苗,甚至绝收。
4 布设软管,改沟灌为滴灌
沟灌不仅浪费水,而且会因漫灌造成落花落果与病害流行。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利用滴灌带铺设在青椒苗根系附近,能为青椒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铺设方法:于表土膜下选择适宜直径塑料软管作滴灌带(毛管),顺棚条型布置,间距和长度视棚长和青椒苗行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青椒棚铺设四根为宜。软管孔口向上,与支管、主管连接成网,并在主管上安装控制阀与水源相接,形成简易滴灌系统。灌水方法:坚持勤灌少灌,1次667m2灌水7~15m3。水源要有压力(潜水泵吸送),水有杂质的要在主管处加网式过滤器(或潜水泵安放在网篮内)以净化水质。要注意毛管长以70m以内为宜,软管接触地面应平整,保证水流畅通;安装软管和田间作业时谨防划伤、戳破滴灌带或主管;加大流量进行冲洗,防止泥沙杂质堵塞管道:滴灌次数和每次灌水量应视土壤墒情和天气而定:换茬时将设备拆除后妥善收藏保管于阴凉处。以延长使用年限:如应用滴灌施肥,应附加施肥器或在水源均匀配成适宜浓度后向棚内输送到青椒苗根际,切忌浓度过高或不匀而伤苗。
5 合理密植,改单株定植为双株定植
当穴盘内青椒苗单株7~8片真叶,苗高16~18 cm,根粗0.3 cm左右时移栽。通常8月下旬选择阴天定植,一般行距50 cm,株距30 cm,667 m2栽3800~4000穴。为增加前期产量,由过去单株定植改为双株定植。定植后浇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并在畦面大棚架上覆盖顶膜与遮阳网,促进缓苗。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温度调节
青椒最适生长温度白天24~28℃,夜间15~18℃,低于10℃生长受阻,低于5℃受冻。高温时应开棚遮阴。低温时扣好棚膜。一般定植后5~6d,覆盖顶膜+遮阳网,促进缓苗,保持白天棚内气温28~30℃;缓苗后,撤去遮阳网,保留顶膜。夜间气温降到15℃应及时覆盖裙膜并关闭大棚。结果期白天棚内气温掌握在25~30℃。夜间不低于18℃。后期棚温低应加盖小拱棚。夜间霜冻时应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防冻是秋延后青椒栽培的一项关键措施。决不能大意。为满足青椒对光照的需求,温度回升时应及时放风。揭去遮阳网增加光照。
6.2 及时整枝
为减少养分消耗,防止徒长,门椒采收前,应及时打掉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生长势弱时,第1~2层花蕾应及时摘掉,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确保每株都能多结果增加产量。11月上旬植株上部顶心与空枝全部摘除,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膨大长足。摘顶心时果实上部应留2片叶。
6.3 肥水管理
门椒采收后,根据长势,每采收1~2次,适当进行根外叶面喷肥1次,通常采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雾:或喷爱多收5000倍液。开花结果盛期,每次667m2冲施 45%硫酸钾复合肥10~20 kg加尿素8~10 kg。遇到持续干旱天气,及时引水滴灌抗旱;1次每667m2滴灌水7~15 m3。
6.4 病虫综合防治
抓好灰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烟粉虱、茶黄螨、夜蛾类等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烟粉虱、病毒病对秋椒影响极大。灰霉病、菌核病、疫病、炭疽病发病后易出现落花落果烂枝现象,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选用15%腐霉利烟剂于傍晚闭棚熏蒸,每667 m2用250~300 g。根腐病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的防治可采取种子消毒并及时防治传毒昆虫蚜虫、烟粉虱。对于烟粉虱、蚜虫的防治,一要全面推广应用黄板诱杀烟粉虱与蚜虫。利用烟粉虱趋黄颜色习性,在田内挂黄板诱杀,黄板可以用废纸盒或纸箱,剪成20~30 em×40 cm大小,漆成黄色,晾干后涂上机油与少量黄油调成的油膏挂在大棚内,下边距作物顶部10 cm,667 m2大棚50块左右。7~10 d涂1次油膏。二要清除田内外杂草。田内外多种双子叶杂草都是烟粉虱适生寄主。因此,要通过化除和人工除草措施。清除田内外的杂草,恶化烟粉虱生存繁衍环境,减少虫源基数。三要及时清除老叶并深埋。四要选用70%宝贵水分散性粒剂(吡虫啉)5000倍液+0.5%虫螨立克1000倍液,或烯啶虫胺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也可用667m2异丙威烟剂250g熏蒸。茶黄螨危害青椒后幼叶叶缘下卷,背面呈褐色油渍状,严重时顶芽干枯,易与病毒病混肴,应及时选用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夜蛾类害虫(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蛀食幼果,引起烂果。防治方法:一是在半径300 m范围内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二是在大棚两侧覆盖22日防虫网,阻止成虫入棚产卵:三是选用10%除尽1000倍液或15%杜邦安打3000倍液喷雾防治低龄幼虫。
7 采收
一般青椒花谢后13~15 d即可采收。青椒采收后用网袋装运销售。一般于12月下旬至元月拉秧。667 m2产量3000kg以上,收入5000~6000元。
1 选择适宜品种
选用耐高温、抗病、生长势强、结果集中、果大肉厚、较耐寒的品种。较适宜沿海地区种植的青椒品种有江蔬2号、苏椒5号、中农3号、洛椒4号、洛椒98A等。
2 培育壮苗,改撒播育苗为穴盘基质育苗
以前的做法是先撒播种子,2叶1心分苗上钵,高温季节缓苗期长,成苗率低;改用塑料穴盘育苗,成苗率提高20%。每667 m2大田需准备50~72孔塑料穴盘60~80张。购“田粮”牌育苗基质6~8袋,容积50L/袋,备种40~50 g。播种时间为7月中旬。
育苗技术要点:(1)拌料。将16.5kg(育苗基质每袋50L,约16.5+0.5 kg)基质喷水5~6 kg,搅拌均匀,基质达到手握成团不滴水、落地散开较为适宜。(2)装盘。将拌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稍加振摇让基质填实,再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中都平整填满基质。(3)压穴。压穴以利于将种子插入其中,方法是将4~5张叠在一起的穴盘,覆盖到装满基质的穴盘上,轻轻用力向下挤压即可。(4)播种。播前晒种1~2d,去除破籽、秕籽及杂质。播前种子消毒,一般用10%磷酸三钠或0.1%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液浸泡种子15~20min(分),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时将种子点在压好穴的盘中,每穴播种2粒,避免漏播。(5)盖种。播种后用原配制好含水的基质覆盖穴盘内种子,用刮板从穴盘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基质,小孔穴整平即可。(6)布盘。苗床要平整,畦面铺1层地膜,然后排放已播种的穴盘,双盘排列,宽1.1m左右,长度不限。(7)补水。用小孔眼喷壶喷洒30%苗菌敌1000倍液,将基质喷湿透,并在穴盘上方搭拱棚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降温保湿促进出苗。(8)苗床管理。出苗前棚温保持30~32 ℃,幼苗顶出基质70%时适当朴水,确保齐苗、全苗,全苗后保持白天25~30℃,夜间20~25℃。苗床基质发白时适量补水,并注意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苗期病虫害。
3 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改平畦为高畦
选择玉米茬口或大棚西瓜茬口或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沙壤土栽培青椒,要求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一般定植前10~15 d,每667 m2基施腐熟鸡粪1~1.5 t或菜籽饼150~200 kg,45%氮、磷、钾复合肥50 kg加硫酸钾15~20 kg,一般将肥料的2/3施入耕耙,1/3施入定植行间。注意肥土漏和均匀。整地做畦,为防范秋季涝渍,要求畦宽2m、高15cm、畦间沟宽35~40 cm。每667m2选用96%金都尔40~50mL对水40kg喷洒畦面,防除杂草。与此同时,健全大棚四周水系,确保水系畅通。秋季青椒千万不能受淹;否则,极易死苗,甚至绝收。
4 布设软管,改沟灌为滴灌
沟灌不仅浪费水,而且会因漫灌造成落花落果与病害流行。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利用滴灌带铺设在青椒苗根系附近,能为青椒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铺设方法:于表土膜下选择适宜直径塑料软管作滴灌带(毛管),顺棚条型布置,间距和长度视棚长和青椒苗行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青椒棚铺设四根为宜。软管孔口向上,与支管、主管连接成网,并在主管上安装控制阀与水源相接,形成简易滴灌系统。灌水方法:坚持勤灌少灌,1次667m2灌水7~15m3。水源要有压力(潜水泵吸送),水有杂质的要在主管处加网式过滤器(或潜水泵安放在网篮内)以净化水质。要注意毛管长以70m以内为宜,软管接触地面应平整,保证水流畅通;安装软管和田间作业时谨防划伤、戳破滴灌带或主管;加大流量进行冲洗,防止泥沙杂质堵塞管道:滴灌次数和每次灌水量应视土壤墒情和天气而定:换茬时将设备拆除后妥善收藏保管于阴凉处。以延长使用年限:如应用滴灌施肥,应附加施肥器或在水源均匀配成适宜浓度后向棚内输送到青椒苗根际,切忌浓度过高或不匀而伤苗。
5 合理密植,改单株定植为双株定植
当穴盘内青椒苗单株7~8片真叶,苗高16~18 cm,根粗0.3 cm左右时移栽。通常8月下旬选择阴天定植,一般行距50 cm,株距30 cm,667 m2栽3800~4000穴。为增加前期产量,由过去单株定植改为双株定植。定植后浇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并在畦面大棚架上覆盖顶膜与遮阳网,促进缓苗。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温度调节
青椒最适生长温度白天24~28℃,夜间15~18℃,低于10℃生长受阻,低于5℃受冻。高温时应开棚遮阴。低温时扣好棚膜。一般定植后5~6d,覆盖顶膜+遮阳网,促进缓苗,保持白天棚内气温28~30℃;缓苗后,撤去遮阳网,保留顶膜。夜间气温降到15℃应及时覆盖裙膜并关闭大棚。结果期白天棚内气温掌握在25~30℃。夜间不低于18℃。后期棚温低应加盖小拱棚。夜间霜冻时应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防冻是秋延后青椒栽培的一项关键措施。决不能大意。为满足青椒对光照的需求,温度回升时应及时放风。揭去遮阳网增加光照。
6.2 及时整枝
为减少养分消耗,防止徒长,门椒采收前,应及时打掉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生长势弱时,第1~2层花蕾应及时摘掉,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确保每株都能多结果增加产量。11月上旬植株上部顶心与空枝全部摘除,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膨大长足。摘顶心时果实上部应留2片叶。
6.3 肥水管理
门椒采收后,根据长势,每采收1~2次,适当进行根外叶面喷肥1次,通常采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雾:或喷爱多收5000倍液。开花结果盛期,每次667m2冲施 45%硫酸钾复合肥10~20 kg加尿素8~10 kg。遇到持续干旱天气,及时引水滴灌抗旱;1次每667m2滴灌水7~15 m3。
6.4 病虫综合防治
抓好灰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烟粉虱、茶黄螨、夜蛾类等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烟粉虱、病毒病对秋椒影响极大。灰霉病、菌核病、疫病、炭疽病发病后易出现落花落果烂枝现象,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选用15%腐霉利烟剂于傍晚闭棚熏蒸,每667 m2用250~300 g。根腐病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的防治可采取种子消毒并及时防治传毒昆虫蚜虫、烟粉虱。对于烟粉虱、蚜虫的防治,一要全面推广应用黄板诱杀烟粉虱与蚜虫。利用烟粉虱趋黄颜色习性,在田内挂黄板诱杀,黄板可以用废纸盒或纸箱,剪成20~30 em×40 cm大小,漆成黄色,晾干后涂上机油与少量黄油调成的油膏挂在大棚内,下边距作物顶部10 cm,667 m2大棚50块左右。7~10 d涂1次油膏。二要清除田内外杂草。田内外多种双子叶杂草都是烟粉虱适生寄主。因此,要通过化除和人工除草措施。清除田内外的杂草,恶化烟粉虱生存繁衍环境,减少虫源基数。三要及时清除老叶并深埋。四要选用70%宝贵水分散性粒剂(吡虫啉)5000倍液+0.5%虫螨立克1000倍液,或烯啶虫胺1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也可用667m2异丙威烟剂250g熏蒸。茶黄螨危害青椒后幼叶叶缘下卷,背面呈褐色油渍状,严重时顶芽干枯,易与病毒病混肴,应及时选用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夜蛾类害虫(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蛀食幼果,引起烂果。防治方法:一是在半径300 m范围内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二是在大棚两侧覆盖22日防虫网,阻止成虫入棚产卵:三是选用10%除尽1000倍液或15%杜邦安打3000倍液喷雾防治低龄幼虫。
7 采收
一般青椒花谢后13~15 d即可采收。青椒采收后用网袋装运销售。一般于12月下旬至元月拉秧。667 m2产量3000kg以上,收入5000~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