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在歌唱发声和作品演唱中,正确的感觉起着大为关键和积极的作用。歌唱发声的总体感觉决定着具体感觉,它们是相互独立统一的关系。在歌唱发声中包括很多感觉,具体地讲有情感感觉、音乐感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咬字感觉等等。在练习中找到这些感觉是歌唱的重要学习手段,从而在感觉中达到歌唱发声和作品演唱的佳境和实现艺术的真谛。
[关键词]感觉意识 心理练习 效果意境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94-01
感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在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紧密联系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听觉来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状态是否正确。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然后经过多次的反馈,学生就会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
一、情绪感觉要恰当
歌唱发声时情绪的感觉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快乐的,也就是说要用兴奋、激动的感觉去歌唱发声。感觉是心理的重要因素,情绪的感觉是具体的。基本表现有愉快、悲伤、振奋、沮丧、沉思、果断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情绪感觉,就不是歌唱表演艺术。歌唱发声可以表达具体的情感方向,如对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情感感受以及对歌曲中事物和景象的喜欢或是厌倦,或因欺凌而痛苦,或因荣誉而自豪等等。在不断的客观现实生活中体会人间百态、品尝人与人之间的酸甜苦辣,从而在各种感觉中去表现作品所需要的情绪。情绪感觉的恰当为建立好作品演唱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二、音乐感觉自然
除了情绪感觉要恰当以外,音乐感觉要自然。音乐感觉包括音高的感觉、音长的感觉、音响的感觉、音色的感觉、节奏的感觉和美的感觉等等。歌声是否透明漂亮、是否清脆甜美、是否悠扬动听、是否松弛柔和都是通过音乐的感觉而感知的。声音是运动的,这个运动形象就是歌唱发声中的声音形象。除遵循高低、强弱等变化之外,需要注意作品本身的要求,做到高低有度、强弱均衡、快慢适中,从而为歌唱发声提供了内在动力。
三、呼吸感觉的正确
正确的呼吸感觉在歌唱发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个歌唱发声中要有始有终,保持吸气的歌唱状态。进行有控制的歌唱发声状态训练是积极有意义的。正确的呼吸感觉是要有一种扩张的感觉,全部的呼吸器官不是紧缩的感觉,所有的气吸入身体后,要变成声音流淌出来。呼气的感觉应是在小腹及两肋以及横膈膜的收缩,同时保证其他器官原来的吸气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声音的丰润圆满和持续进行。
四、共鸣感觉合理
首先要知道各个共鸣腔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对统一的整体,单存的局部共鸣势必会造成各种不良的后果,所以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共鸣。在联系中找到良好的共鸣感觉是尤为必要的。1.胸腔共鸣的感觉。胸腔共鸣是自然的胸声共鸣,是肺部产生的共鸣,听到的感觉是嗡嗡的,发声时胸部有明显的振动。良好的胸腔共鸣来源于流畅的气息和打开的喉咙,要注意吸气的深度和稳定性。2.咽腔共鸣感觉。咽腔共鸣又分为喉咽腔和口咽腔两种共鸣。喉咽腔共鸣多用于中低声区。喉咽腔共鸣要自然、不撑、不压,在歌唱发声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松弛的振动。获得良好喉咽腔共鸣感觉的途径有:一是要保持喉部的管状感觉,二是要注意气流的畅通连贯。口咽腔的共鸣感觉是在门牙、硬腭及咽壁有强烈的振动,力量集中于上门牙根部,感觉像是生活中“打哈欠”的状态。利用这一感觉是获取良好口咽腔共鸣的有力手段。3.头腔共鸣的感觉。头腔共鸣多用于高声区。头腔共鸣比较复杂,其中重要的是鼻腔共鸣。鼻腔共鸣反角是在鼻梁上部有明显的振动。随着个体鼻腔的大小,振动力度感觉的大小也不尽相同。用发汉字“昂”的方法是体会和获得鼻腔共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联系中,要保持下巴放松,嘴要张开,上腭抬起的感觉。在鼻腔共鸣的基础上,使舌面、舌根、咽壁所形成的共鸣管道变细、变窄,有收缩的感觉就是头腔共鸣感觉。在获得头腔共鸣时,眉心和额头部位具有较微振动的感受。尤其是在演唱高音时,要抓住这个起音点。高音区共鸣点是心理上的感觉,这一点也是人们常说的“位置”,所有的字和音要集中在这一点上,然后放出,这样才能使声音具有稳定性,富有金属光泽。
五、咬字感觉清晰
在日常的说话中,咬字清晰相对容易做到,但在歌唱发声时却不易做到。在歌唱发声时不仅要做到语言清晰还要做到声音流畅。好的咬字感觉要做到气息流动,喉咙内自然放松,在心理上要有一个字的整体感觉。不同国家地域的语言风格不一样,音节也不尽相同,一定要保持整体感,既要做到子音清晰,又要做到母音准确。在咬字时首先在心理上对字音、字型和音高要有一个正确的设想,在字与字的过渡上,要保持前一个字母音的感觉,同时又在心理上要为下一个字的造型做好准备。歌唱发声时咬字的感觉要一触即发。在练习中使发声器官下意识地自动调整,捕捉口语感觉,注意逻辑重音和音调的抑扬顿挫,要做到利用情绪和情感的感觉去支配字音的高低起伏和音量的大小变化。
歌唱发声的总体感觉要和具体感受相结合。只有自己获得真正的歌唱感觉,观众才能获得强烈的“感染”。由此可见,“感觉”在歌唱发声中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感觉意识 心理练习 效果意境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94-01
感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在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紧密联系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听觉来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状态是否正确。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然后经过多次的反馈,学生就会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
一、情绪感觉要恰当
歌唱发声时情绪的感觉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快乐的,也就是说要用兴奋、激动的感觉去歌唱发声。感觉是心理的重要因素,情绪的感觉是具体的。基本表现有愉快、悲伤、振奋、沮丧、沉思、果断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情绪感觉,就不是歌唱表演艺术。歌唱发声可以表达具体的情感方向,如对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的情感感受以及对歌曲中事物和景象的喜欢或是厌倦,或因欺凌而痛苦,或因荣誉而自豪等等。在不断的客观现实生活中体会人间百态、品尝人与人之间的酸甜苦辣,从而在各种感觉中去表现作品所需要的情绪。情绪感觉的恰当为建立好作品演唱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二、音乐感觉自然
除了情绪感觉要恰当以外,音乐感觉要自然。音乐感觉包括音高的感觉、音长的感觉、音响的感觉、音色的感觉、节奏的感觉和美的感觉等等。歌声是否透明漂亮、是否清脆甜美、是否悠扬动听、是否松弛柔和都是通过音乐的感觉而感知的。声音是运动的,这个运动形象就是歌唱发声中的声音形象。除遵循高低、强弱等变化之外,需要注意作品本身的要求,做到高低有度、强弱均衡、快慢适中,从而为歌唱发声提供了内在动力。
三、呼吸感觉的正确
正确的呼吸感觉在歌唱发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个歌唱发声中要有始有终,保持吸气的歌唱状态。进行有控制的歌唱发声状态训练是积极有意义的。正确的呼吸感觉是要有一种扩张的感觉,全部的呼吸器官不是紧缩的感觉,所有的气吸入身体后,要变成声音流淌出来。呼气的感觉应是在小腹及两肋以及横膈膜的收缩,同时保证其他器官原来的吸气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声音的丰润圆满和持续进行。
四、共鸣感觉合理
首先要知道各个共鸣腔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对统一的整体,单存的局部共鸣势必会造成各种不良的后果,所以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共鸣。在联系中找到良好的共鸣感觉是尤为必要的。1.胸腔共鸣的感觉。胸腔共鸣是自然的胸声共鸣,是肺部产生的共鸣,听到的感觉是嗡嗡的,发声时胸部有明显的振动。良好的胸腔共鸣来源于流畅的气息和打开的喉咙,要注意吸气的深度和稳定性。2.咽腔共鸣感觉。咽腔共鸣又分为喉咽腔和口咽腔两种共鸣。喉咽腔共鸣多用于中低声区。喉咽腔共鸣要自然、不撑、不压,在歌唱发声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松弛的振动。获得良好喉咽腔共鸣感觉的途径有:一是要保持喉部的管状感觉,二是要注意气流的畅通连贯。口咽腔的共鸣感觉是在门牙、硬腭及咽壁有强烈的振动,力量集中于上门牙根部,感觉像是生活中“打哈欠”的状态。利用这一感觉是获取良好口咽腔共鸣的有力手段。3.头腔共鸣的感觉。头腔共鸣多用于高声区。头腔共鸣比较复杂,其中重要的是鼻腔共鸣。鼻腔共鸣反角是在鼻梁上部有明显的振动。随着个体鼻腔的大小,振动力度感觉的大小也不尽相同。用发汉字“昂”的方法是体会和获得鼻腔共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联系中,要保持下巴放松,嘴要张开,上腭抬起的感觉。在鼻腔共鸣的基础上,使舌面、舌根、咽壁所形成的共鸣管道变细、变窄,有收缩的感觉就是头腔共鸣感觉。在获得头腔共鸣时,眉心和额头部位具有较微振动的感受。尤其是在演唱高音时,要抓住这个起音点。高音区共鸣点是心理上的感觉,这一点也是人们常说的“位置”,所有的字和音要集中在这一点上,然后放出,这样才能使声音具有稳定性,富有金属光泽。
五、咬字感觉清晰
在日常的说话中,咬字清晰相对容易做到,但在歌唱发声时却不易做到。在歌唱发声时不仅要做到语言清晰还要做到声音流畅。好的咬字感觉要做到气息流动,喉咙内自然放松,在心理上要有一个字的整体感觉。不同国家地域的语言风格不一样,音节也不尽相同,一定要保持整体感,既要做到子音清晰,又要做到母音准确。在咬字时首先在心理上对字音、字型和音高要有一个正确的设想,在字与字的过渡上,要保持前一个字母音的感觉,同时又在心理上要为下一个字的造型做好准备。歌唱发声时咬字的感觉要一触即发。在练习中使发声器官下意识地自动调整,捕捉口语感觉,注意逻辑重音和音调的抑扬顿挫,要做到利用情绪和情感的感觉去支配字音的高低起伏和音量的大小变化。
歌唱发声的总体感觉要和具体感受相结合。只有自己获得真正的歌唱感觉,观众才能获得强烈的“感染”。由此可见,“感觉”在歌唱发声中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