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工业强省发展路径,是决定甘肃经济突破边缘化困境、崛起发展的主导性路径。甘肃经济社会实现创新追赶目标,发展战略抉择是:构建对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区域化突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运行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甘肃具备机遇空间与有利条件,也具有成功的追赶典范与实证案例支撑区域战略的发展抉择。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工业强省;创新驱动;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
  甘肃既是经济边缘化地区、又是国家战略要地,区域经济发展是关乎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国内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处于开放型经济、国家战略及发展政策的边缘地带,在国内产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确立的大背景下,甘肃突破边缘化困境的根本途径是:深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创新能力追赶实现工业强省的战略愿景。
  甘肃面对阻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的诸多现实问题,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核心突破点在于:制约产学研合作开展的创新主体及能力提升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历史性瞩目成就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国家意志;二是非均衡战略;三是开放引进。基于以上成功经验,培育甘肃工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体的整体竞争力,发展战略的抉择是:构建运行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抉择与对策


  长期的探索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甘肃具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发展条件和经济社会现实,没有运行东部发展模式所需要的发展空间与战略条件,甘肃经济追赶崛起不能照搬东部地区的发展路径与经验。
  (一)工业创新崛起是甘肃发展的主导性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区域优势产业力量处于不断衰退的发展进程之中,产业发展面临历史性困境、诸多发展矛盾与问题。近十年来,甘肃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横向比较,稳居倒数第二位,面临被甩出西北方阵的发展危机。2017年2月28日,《中國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发布,对2014~201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2015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倒数三名依次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在全球科技与信息革命深化到人工智能与量子通信领域,经济危机与科技机遇并存的发展阶段,国家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予了甘肃改变现状的追赶发展机遇与空间。甘肃抓住发展时机,要善于发现属于甘肃、符合区情的追赶发展道路。
  甘肃经济在边缘化困境中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以新能源、生态、农业、文化及旅游为内涵的资源开发型路径;二是引进与开放型路径,包括: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向西开放;三是工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业强省路径。
  要开拓这些发展通道,根本要依托产业创新力、研发力而产生的经济核心竞争力,依赖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追赶进程。甘肃远离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是国家经济战略与政策的边缘区。目前,区域没有财富积累与市场资源支撑甘肃工业经济走创新驱动以外的发展道路。三条发展路径中,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业强省路径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路径。如果没有工业产业创造财富、构建经济竞争力,区域经济资源开发、承接产业转移与全面向西开放将会因缺乏财富积累与竞争力而缓慢地向前推进。
  在21世纪的科技经济体系中,没有现代创新化工业体系支撑的区域经济体将成为“空中楼阁”,成为强势地区与发达国家产业华丽演出的竞争舞台。进一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甘肃必须坚定走深度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二)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与对策
  甘肃工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问题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无法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必有的主导作用。推动区域产学研合作向前迈进的根本对策是:深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升区域工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工业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追赶发展,是正视、应对创新追赶过程及核心问题的必然结果。在全球一体化科技经济体系下,仅仅依靠产业与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下引导激励型创新政策体系的力量,不能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工业产业创新追赶发展的前景、动力与研发投入保障问题。欠发达地区没有运行发达国家引导激励型创新政策体系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基础,也没有运行东部地区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战略条件。
  欠发达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然会面对创新追赶进程中的突破“三大创新发展壁垒”(科学文化传统壁垒;科学社会化壁垒;创新追赶成本壁垒)问题。这将导致追赶研发投入运行机制不符合市场创新主体“研发投入年轮回报运行”的科技创新经营法则,严重背离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及引导激励型创新政策体系的运行机制,导致引导激励型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激励失效。
  东部地区的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其引导激励型的创新政策体系运行具有欠发达地区不具备的三个战略条件:一是先发优势积累的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二是长期产业财富积累与产业集群生态环境培育;三是国家战略、政策与国内资源及市场的优先支持。
  在欠发达地区,漠视“三大创新发展壁垒”的客观存在,仅仅通过政府引导激励型创新政策的力量,帮助作为经营者、市场主体的企业实现这种“创新追赶者”应该承担的创新追赶突破与跨越,是不符合创新追赶发展客观现实的一种体制安排。
  深入认识甘肃工业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运行模式与创新壁垒问题,甘肃要有效率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工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起具有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区域化不符合欠发达地区创新追赶进程的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开拓建立能够突破“三大创新发展壁垒”的 “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

二、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及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指向不是科技创新活动。关键问题是:实现创新能力追赶的科技创新模式建设。开拓属于甘肃的深度创新驱动战略道路,迫切需要超越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发展路径的追赶型创新发展理念与模式。   (一)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的体制安排与战略目标
  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是对创新追赶核心认识理念——战略、问题、文化、动力、组织,以及体制、机制与政策安排的飞跃。
  建立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体制安排突破在于:通过地方立法体现“区域创新追赶意志”及实现途径与手段,建设以政府为主体的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与组织创新文化生态体系;通过创新追赶战略研究与管理机构,运行保证高强度研发投入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区域创新共同体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追赶政策保障与行政支持环境,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区域“创新共同体”全力开展科技创新追赶活动。
  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对“三大创新发展壁垒”的突破力来源于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追赶型科技创新政策构成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体系。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构建追赶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研究、管理、运行与评估力。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创新追赶活动,政策运行的效率源泉在于战略研究与管理机构的科技创新文化生态体系,必须在在战略研究与管理机构的局部组织空间,营造以科学文化、技术文化、创新文化为主导的组织文化生态体系。
  建立和运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推动区域工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渐进提升,以实现产业科技创新追赶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
  一是把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从“科技活动阶段”提升到“科技创新阶段”,建立起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精神、文化、体制、能力与技术的知识经济型产业体系;
  二是等待产业通过渐进积累过程具备科技创新主体能力,科技创新发展模式以“民间主导”替代“政府主导”,实现以市场激励型科技创新模式运行工业产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愿景。
  (二)创新追赶的关键:“战略目标”与“政府强行”有机结合
  依托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区域工业产业实现创新追赶发展的战略目标,關键是要把“追赶目标”与“政府强行”有机地结合。
  甘肃建立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克服任何失败、曲折与艰难的“区域创新追赶意志”,需要法律体系为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及追赶政策提供管理、运行保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奋进的不断实践与投入积累。因此,甘肃必须以地方立法的途径体现区域创新追赶的强行意志,充分保证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及政策的长期推进与成功实施。
  从国家战略与政策、开放型经济带动力、国内资源与市场、区域产业集群生态与资本积累等方面看,甘肃产业不能承担“创新追赶者”的历史使命。政府具有强大的行政推动、政策主导、法律规范、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力量,具有产业不具备、也不可能替代的主导发展力量与强势推动作用。
  政府要承担起作为科技创新追赶者的历史使命,以“区域创新追赶意志”凝聚的强大创新追赶力量——政府强行、制度安排、政策手段与文化规范引导,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创新追赶发展,建立起具有高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的知识经济型产业体系。
  (三)推动兰白新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依托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在区域经济体的核心区、骨干区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融合的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体系,充分激发区域内创新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追赶动力与研究发展力。在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精英人才进入通道,把兰白新区建成甘肃创新驱动战略深度实施的核心带动区。
  以兰白都市圈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具有地域特点及优势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骨干经济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载体,以追赶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引进、发现、培养和使用高端人才及创新天才的政策、体制与机制,建设高端创新人才集聚的创新人才集聚平台。
  大力支持和鼓励省内、国内外知名学术和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到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设立研发机构或代表处,推动区域核心经济区与骨干经济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吸引、推动区域内外的创新型企业家、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以及产业、金融与社会力量开展创新追赶研发活动。
  加快建设甘肃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及机制,不断深化、加强和扩大甘肃与国内外科技创新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产业创新追赶活动,吸引省内外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产业园讲课、访问与合作研发,在产业体系培育科学及创新文化,以文化提升推动建设创新体系三大子系统: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与创新服务体系。

三、发展机遇、有利条件与成功实证


  超越常规的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运行适应甘肃发展现状和要求的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甘肃具备机遇发展空间与内外部有利条件。甘肃工业产业创新追赶发展,有成功的追赶典范与实证案例支撑区域战略的追赶抉择,具有现实可能性。
  (一)创新追赶发展的时代机遇空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持续低迷已接近十年,经济发展未出现V型或U型的发展走势,而表现为L型的发展趋势,全球进入了新旧科技及产业革命之间的间歇期、酝酿期。在此期间,发达国家前一轮科技革命的研发创造成果向后发国家的转化与扩散进程已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在科技革命时期研发积累的产业创新竞争力不断地加速衰退,而新的创造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竞争力处于缓慢的潜势积累过程之中。
  这一时期,为后发国家及欠发达地区提供难得的创新追赶机遇、发展空间,给予了后进国家喘息机会、追赶时间与消化吸收条件。因此,可以通过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积累与传承先进者所具有的科学及创新文化力、研发创造力与创新成果。
  为了应对国际科技、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的世纪性深刻变化,国家以东部地区为主导深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航空航天、军工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了诸多工业产业创新追赶的研发空间,延伸开拓了诸多末端领域创新空间与局部系统追赶领域。全国大多数省份,不论先进与落后区域的工业产业,都可以错位选择可以切入的产业创新领域,选择研发项目、组织团队、投入资金开展追赶型创新研发,以把握这难得的历史性创新追赶机遇。   (二)创新追赶发展的内外部有利条件
  抓住国家深度创新驱动战略进程主导的第三波次现代化发展机遇,甘肃要自信地看到自己把握机遇的条件与能力。实现创新追赶发展,甘肃具有文化与科技两个基础条件,也具有改变地缘劣势的外部有利条件。
  甘肃是传统科技大省,尤其是具有军工科技实力,今天甘肃仍然具有接近国内中等水平的科技研发实力。甘肃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区域社会的生存理念、行为方式与科学及创新文化的本质內涵接近程度高,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组织的人文及行政文化向科学及创新文化转化,以主导和推动区域工业产业的创新追赶进程。
  长期以来,由于处于开放型经济的边缘地带,制约了实体空间主导的甘肃工业产业发展进程。近年来,中国在互联网+与高铁领域的加速发展,弱化了地缘劣势对甘肃实体产业发展的钳制,强化了意识空间主导的信息化、知识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有利条件。
  (三)战略抉择的成功追赶典范与实证
  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两弹一星”、航空航天、军工科技、重型装备、交通工具与超尖端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全球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显示了当代中国所具有的战略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是中国人成功实践国家意志主导的创新追赶战略及政策体系的历史典范。其对欠发达地区工业产业实施创新追赶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欠发达地区实现创新能力追赶与崛起,同质文化可比较的实证案例是韩国。韩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社会的创新驱动力问题,深刻认识落后地区科技创新追赶活动的实质,对市场型科技创新模式常规约束进行法律及制度安排突破,实施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短短二十多年,经济技术与创新能力“飞跃发展”,成为创新竞争力名列世界前列的创新型国家及新兴发达国家。
  韩国的创新追赶发展成就及实践,对于欠发达地区建立、运行政府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战略抉择,具有同质文化可比较的强有力的案例实证价值。当前,甘肃掉队中国现代化追赶进程的危机日益变得严重,“甘肃区域意志”当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战略。

参考文献:


  [1]白鹏飞,段倩倩,洪瑾.主要发达国家政府科技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9).
  [2]颜振军.中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8(12).
  [3]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9/c_1118898033.htm.2016-05-19.
  [4]李平,王春晖.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研究——基于中国2001-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08).
  [5]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 广东江苏北京名列前三甲[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7-02/28/content_40374006. htm. 2017-02-28.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一直以来饱受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人们对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在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水平发展速度缓慢,自身的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汽车工业正通过加快国际化进程,来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优势,扩大市场。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成功的汽车品牌的营销案例,对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发展提出建议。要注重产品质量,
期刊
摘要:财务分析广泛存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它是采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企业过去和现在相关投融资业务生产经营活动利润分配活动的专门分析技术和方法、偿还债务能力、可持续增长能力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财务管理公司内部结构将会被打乱。文章针对国有企业,就如何做好财务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分析;认识;方法;实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分析对搞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描绘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符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垃圾村的现象也不断涌现出来。面对愈来愈严重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有些基层政府已经赋予相关的重视力度。文章以湖北省L镇农村生活垃圾妥善有效的治理状况为研究对象,借助新公共服务和治理理论
期刊
摘要:PPP融资模式具有传统融资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特别是基础设施所建设融资。文章主要分析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并详细分析PPP融资模式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能产生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实务界借鉴。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城市
期刊
摘要: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贵州省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力度上,通过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为贵州经济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提供坚实依托。文章基于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贵州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产业结构;路径选择  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今后相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在中国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批提供共享服务的初创企业诞生。文章回顾了有关共享经济的研究,对于其相关概念进行明确。同时,利用Citespace数据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有关共享经济和协同网络的研究进行现状判断,发现共享经济研究的盲区,并以优制网、START共享有车平台和轻松筹为例,分析了基于社会协同网络的共享经济新模式,探究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
期刊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人行上饶中支深入本辖区贫困地区开展调研,探索辖区内银行业的“移动支付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确保贫困地区群众在同步全面小康进程中不掉队。文章就“移动支付助力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如何推动移动支付助力精准扶贫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精准扶贫  为响应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功坚战”的号召,人民银行上
期刊
摘要:西部高校如何留住优秀教学科研人才,调动教师积极性,实现高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从青海大学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海大学教师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将教师的“需求”作为研究中透视现代激励理论的窗口,探讨了高校在对教师进行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期刊
摘要: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借用博弈论的知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探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要想获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达到双赢。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增长;环境保护 一、引言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大省,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大省。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相比2015年增长8.1%、
期刊
摘要:面对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C2C电子商务卖家面临的不仅是同类卖家的相互较量,甚至就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还需要和各大企业的销售进行比较,C2C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至今,各类产品日渐丰富多样,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让空间距离极大缩短,相应的C2C电子商务卖家也应及时调整自身的竞争战略。文章结合淘宝网的发展背景以及盈利模式来综合讨论C2C电子商务卖家面临的缺乏线下真实购物体验、买卖双方的信任危机和产品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