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的生存史、发展史首先就是一部创新史。教育在培育学生创新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是当前教育主旋律。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创新
一、树立学生“敢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消除"权威"的影响。学生往往迷信书本,迷信老师,迷信作者,迷信参考答案等。其次,要鼓励、扶持学生敢于质疑。对于学生的各种异想天开,只要有一点创新的成份,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或赞许,并积极引导他们乐于开口,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再次,要在鼓励学生多疑的同时,教会他们善疑。讲究质疑的选点和提问的艺术,才能提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对于课本中有疑点的地方,作为老师首先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并予以怀疑,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疑点,启发学生产生怀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质疑中不能走向极端,“怀疑一切,并非否定一切”质疑是求异思维的具体运用,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二、引导质疑,激活创新思维
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元素,诱导、启发学生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多质疑问题。因为,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进行去思考、去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作文竞赛、演讲比赛以及对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看法,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其实,并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含有创新思维的成分,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范进中举》这一课时,该文中的胡屠户一直被认为是个庸俗自私、嗜钱如命、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但是,笔者在教授这一篇课文时,就鼓励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有学生就讲,范进被胡屠户骂,也有其被骂的原由,不能单纯地说,从他对中举前后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前倨后恭小人。这个见解引起了争议。也有学生说,若是换位思考,从岳父的角度来看,有范进这么个不会生活、只会死读书的女婿,谁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长辈对晚辈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还有学生又提出:现在的高中生都在拼命寒窗苦读,但高考结束后无不将教科书束之高阁,为结束苦难生涯而奔走相庆,这与当时情形,又何其相似。这样,通过课堂争辩,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
三、强化思维训练,为创新教育增添活力
初中语文课本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1.要指导学生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2.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四、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发现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谈自己的看法,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学生创新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同时,也会推动学生学习的创新。多媒体技术包含了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帮助教师从繁杂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丰富了授课内容,并可以很好地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比如在学习到一段音乐的时候,可用播放器把音乐播放出来;在学习到某个人物的时候,可利用图片展示或视频把人物形象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在用到某些图形的时候,也可通过提前准备的PPT把图形用各种颜色展示出来。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课堂互动和学习情境创设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比单一教师运用语言和板书授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人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巧妙地融人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央教科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文巧平.寓文化知识于大学英语教学中[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创新
一、树立学生“敢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消除"权威"的影响。学生往往迷信书本,迷信老师,迷信作者,迷信参考答案等。其次,要鼓励、扶持学生敢于质疑。对于学生的各种异想天开,只要有一点创新的成份,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或赞许,并积极引导他们乐于开口,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再次,要在鼓励学生多疑的同时,教会他们善疑。讲究质疑的选点和提问的艺术,才能提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对于课本中有疑点的地方,作为老师首先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并予以怀疑,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疑点,启发学生产生怀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质疑中不能走向极端,“怀疑一切,并非否定一切”质疑是求异思维的具体运用,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二、引导质疑,激活创新思维
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元素,诱导、启发学生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多质疑问题。因为,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进行去思考、去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作文竞赛、演讲比赛以及对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看法,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其实,并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含有创新思维的成分,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范进中举》这一课时,该文中的胡屠户一直被认为是个庸俗自私、嗜钱如命、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但是,笔者在教授这一篇课文时,就鼓励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有学生就讲,范进被胡屠户骂,也有其被骂的原由,不能单纯地说,从他对中举前后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前倨后恭小人。这个见解引起了争议。也有学生说,若是换位思考,从岳父的角度来看,有范进这么个不会生活、只会死读书的女婿,谁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长辈对晚辈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还有学生又提出:现在的高中生都在拼命寒窗苦读,但高考结束后无不将教科书束之高阁,为结束苦难生涯而奔走相庆,这与当时情形,又何其相似。这样,通过课堂争辩,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
三、强化思维训练,为创新教育增添活力
初中语文课本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1.要指导学生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2.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四、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发现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谈自己的看法,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学生创新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同时,也会推动学生学习的创新。多媒体技术包含了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帮助教师从繁杂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丰富了授课内容,并可以很好地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比如在学习到一段音乐的时候,可用播放器把音乐播放出来;在学习到某个人物的时候,可利用图片展示或视频把人物形象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在用到某些图形的时候,也可通过提前准备的PPT把图形用各种颜色展示出来。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课堂互动和学习情境创设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比单一教师运用语言和板书授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人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巧妙地融人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央教科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文巧平.寓文化知识于大学英语教学中[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