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生活中所有的无力积累成了瓶颈,那是不是可以提早退出职场,为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寻找不一样的答案?
“我院”四口之家:
宁育华:祖籍四川,1967年生于台湾高雄,曾任TOGO周刊总编辑,在台北居住了27年后,携家带眷移居云南丽江,现为撰稿人和全职妈妈。
庞武豪:原台湾电视公司节目制作人,现自由地对一切木工以及“泥巴活”充满兴趣。
庞劭桓(阿宝):10岁,当地小学五年级生,粗通云南方言。
庞劭宁(宝妹):4岁,上当地幼儿园,主要工作是做家里的小公主,妈妈的好宝宝。
采访这个家庭的过程十分愉悦。
在云南雨后初晴天气里,小院子翠木扶疏,红的灯笼、黑瓦灰墙、棕暗的雕花窗子。宁育华与先生摘下树上的果子请记者品尝。樱桃刚落,现在是李子成熟的时节。
一墙之外曲水流觞,站在二楼那个号称“丽江最奢侈的房间”,彩云之南一览无余。
给我一个桃花源
2006年2月,宁育华抱着睡梦中的小女儿踏进丽江新家门槛,已经是晚上8点多,后面先生老庞扯着他们7岁大的儿子。一整天的转机,两个大人疲惫的神经还没来得及放松,就震惊得睁大了双眼。
一切都跟想像中完全不同。
这幢半年前一眼看中即买下的丽江新城庭院,木围栏是颜色难看的粗糙木板;客厅里昂贵的地砖看起来灰头土脸;原来以为点睛的壁炉式样做作,与寄过来的样本完全两回事;室内插座全不来电,打开一看,居然是个“装饰品”;最抓狂的是三楼加盖的更衣室漏水,显然水泥偷工减料……夫妻俩开始体验到两岸装修思维的巨大落差。
而半个月前就已经发出来、装着他们全家人家当的一个二十英尺的货柜,还不知在哪个星球流浪。这一切都跟在台北朝思暮想的情况相差太远,也跟自己从设计杂志上剪下来的梦想画面完全是天和地的差距。第一次,在大城市住了27年的宁育华,怀疑这个中年台胞移居云南的决定,是不是一种冲动下的败笔?
当初确实没有多想,老庞从台湾电视媒体优退的时候,育华刚生了小女儿,辞去杂志社主编后在家做撰搞人。像所有台湾中产家庭一样,养房养车,承受着城市生活巨大的压力。2005年5月,一家子回内地探亲,顺道来云南旅游,却被丽江纯净的阳光、空气和水,勾起了所有关于简单生活的想像。
对台北人来说,这里物价低得惊人,一幢连排庭院只要30万人民币,推开窗甚至能直接看到玉龙雪山。“与其搬到人少的台东,不如直接搬去内地!”老庞的双子座脑袋容易冒出疯狂主意。
育华默然。台北有亲人老友,有熟悉的市场和最喜欢的餐厅,有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和习惯的生活……而丽江有什么?一座终年积极雪,美得像张明信片的雪山?
但在城市里自己又剩下什么?除了两个人十几年的媒体经验,除了慢慢袭来的中年危机,除了重复又重复的生活,除了未来20年都要支付的房贷,除了过度透支的身体和感情……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居然只剩下念小学的宝贝儿子,和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女儿。
那么就搬去丽江好了,行不通还可以搬回台北。
朋友们都吓得不轻,大家都不知道丽江是什么样子,“你们能去干什么?”
老庞的名言横空出世,数载后尚有余香:“我去那儿,就是为了不干什么。”
换个幸福的地方
小城居,大不易。老庞和宁育华慢慢体验起重造“家”的滋味。
先是惨遭工头落跑,欠了一大堆收尾工作,老庞硬着头皮收拾起自家的烂摊子。两口子找来工人,用铁刷沾上草酸一点点清洁地板;一到三楼全部重新油漆,所有的房间连门都没有,对于这对城市乡巴佬来说,除了买寻常建材外,还得学习买木头。老庞亲自披挂上阵,弄回来一棵巨大红松,做了楼梯书柜桌椅都还有剩,正洋洋得意,没过多久书柜居然开始分沁松油……
宁育华要面对的问题是:丽江,真是不是台北女长呆的地方!LV包和名牌服饰再也派不上用场,强烈的日照倒让皱纹晒班统统出来报道。但有一点很爽,菜市场各种无农药果蔬价格之低,简直让家庭主妇心花怒放。
每天都很忙,儿子进当地小学了,女儿学走路了,老庞又在古城里看中了一家苹果枝累累挂出墙外的院子,跟主人磨矶了几个月,成功签下10年租约。日子就在东逛西捡地装修、申请居留签证、结交朋友里度过。
有一天儿子上床之前,照例跟妈妈又抱又亲,她突然发现儿子阿宝黑了,也高了,普通话里也带上了昆明腔。原来最快适应的居然是自己的儿子,这个不懂简体字也不懂汉语拼音的小子,作业总要写到晚上10点。“功课变多了,”阿宝很烦恼,但他也说,朋友变多了。
半年前,还挤在260万人口的台北;半年后,窗外是终年积雪的雪山,花园里果树累累,灯下儿女绕膝,突然间宁育华觉得自己有点无欲无求了。
这是种全新的体验,一家人总是在一起。小女儿宝妹24小时粘着妈妈,晚上要圈着妈妈的脖子才能安心睡着。跟晒得黑黝黝的哥哥和老爸不同,她像妈妈,皮肤白晢,笑起来全世界都充满阳光。
小小的宝妹对于自然和花卉的感受很强烈,出门总会摘很多不同的花回来,对月亮、小鸟、昆虫、植物……也都很关心。宁育华爱她爱得如痴如醉,甚至为她动过回台湾的念头。
那是宝妹一岁多发高烧的时候。在最具规模的地区医院里,医生什么检查也没做,就眼皮也不抬地在处方笺上开药,那一刻宁育华抱着女儿想哭。然而女儿好了后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地说,“我是丽江人!”她又释然了,新生活给孩子的乐趣大过磨难。
有一次儿子看电视,疑惑地问,“妈妈,什么叫钥匙儿童?”宁育华就笑,“如果在台北,你和妹妹就是钥匙儿童,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回家的时候自己开门进去。”儿子想想后,觉得很可怕很不能理解。
离开台北的生活才两年,就好像已经在前世了。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Wedgwoog咖啡杯里盛着蜜蜂咖啡,用的是雪印奶油球,吐司夹着新东阳肉松,三五不时换口味吃咖啡饭,用的是台北超市里的日本料包……这是刚搬来丽江时两口子的生活。那时恨不得一盒抽纸巾都得从台湾带。
而现在,早餐桌上更多的是糯米粑粑、新鲜豆浆。开始适应高原天气,不再强迫症式地天天洗澡;每天懒洋洋,从不戴手表,对几号或是礼拜几完全没了概念。
习惯做的规划是彻底没有了,夫妻俩最密集讨论的话题是修缮住家、接待朋友、全家旅行。老庞比宁育华更能投入新生活,他热爱果树,热爱一切花花草草,热爱所有农作物。一盏灯坏了,一棵树生病了,一个院子要割草了,差什么花,养什么植物……前半生为公司和老板奔波,后半生为自己的家庭瞎忙。有时候夫妻俩也开着车去逛附近的小村落。远离了商业,在树下坐坐,喝茶晒太阳。那一刻世界很远,阳光很近。
结婚13年,夫妻更像朋友,虽然两人都重视家庭生活,对金钱的态度也接近。但是台北的生活压力太大,下班回家无非讲讲公司,骂骂老板。城市生活带来更多的怨气。而现在,两个人相处的时间长过任何一个时期,虽然只是聊着梅子李子的无聊话题,但是从容,愉快,温情自在。
卖掉了台北的房子,再加上老庞的退休金,在丽江足够一家人舒适地过了好几年。但也不能坐吃山空,现在夫妻俩在古城又觅了一间院子,准备跟朋友开家民宿,专门接待台湾游客。至于以后要怎样,宁育华只知道,自己和老公是不会再回台湾了,孩子们长大后要去哪里读书,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由他们自己选择。什么名校,都不能弥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童年时光。
幸福是什么?是一家人健康愉快地呆在一起。
上回从老君山带回来做床头柜的老树,截成木桩子后什么时候才能干透?“我院”里的梅子熟了,得带着孩子们去摘;有棵苹果树生病了,老爸打算给儿子找把斧子,让他自己想办法砍掉。
可以想像这个面画:一家四口聚在花园里,儿子兴致勃勃地拿着斧头,吆喝着老爸帮忙,妈妈搂着女儿戴着宽沿帽,坐在台阶上笑话父子俩。午后的阳光在树叶间隙反射起微光,头顶是蓝到浓烈的天空,一院繁花,小狗Lazo懒懒倚在脚边……
很久以后,就算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忘记那年那月,他们一家人坐在那里,有一个完美的午后,没有辜负人生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