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从幼儿园开始就逐渐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数学的作用非常大,在高端科技领域,也离不开数学的运用和换算。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成为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将会浅谈,应用数学意识,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数学意识;策略分析
引言:
傳统的高中数学往往会让学生们觉得晦涩难懂,毕竟高中数学和现实生活中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差距太大了。现阶段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开展数学教育改革,提倡学生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客观实际的生活中提出问题,并合理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到应用数学,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呢?这就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努力!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很多学生的“软肋”,偏科的学生大多数也都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薄弱,为什么数学就成为了高中生非常头疼的学科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太过晦涩难懂,数学知识看起来也是毫无趣味性。不少学生反应,在学习数学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觉得数学毫无用处,也没有什么探索的兴趣,从而放弃这门学科。所以数学老师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关于数学的应用知识,结合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人觉得数学没有实践环节,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实际上在应用数学的基础上,不少人都会发现,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的答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创造模型,从而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从多重角度上来看待应用数学的难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把一些看起来非常难懂的抽象概念和数学原理,编排成一幅幅画面有趣的数学图片或者数学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并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就会不由自主的主动翱翔在数学的海洋中。
二、“问题解决”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并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数学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对生活的意义,并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增加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设立具有探索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解题的过程中,从而确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构思教学过程
如何找到一个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成为了高中数学老师的难题,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这个“问题”适合课堂,既能被学生们接受,不会太过复杂难懂,但是也有一点障碍性,可以让学生去“攀爬”数学这座大山。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有挑战性,看起来问题能够很简单的解决,但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却又包含种种难关,可帮助学生激发不服输的心态。
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之后,老师就要在“分析问题”的环节作出努力,不能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解题方法,而是要在了解学生解题的难关后,通过从观念和方法的层次上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要明白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继续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在必要的时刻,可以展开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共同探讨题目的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把高中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意识培养出来。
等到了“解决问题”的环节,老师就可以结合学生们无法解决的难关,与基本的数学知识储备,综合考量之后,汇总进行解决和答疑。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环节,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明白自己在数学解题上走的弯路,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解决不了问题,到底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最后就到了“理性归纳”阶段,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问题有了大致了解,对解题思路也有了初步的认知。此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错误题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论和记录,自我整理错误的学习思路,在下一次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不犯相同的错误。“问题解决”形式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益。
2.利用课本例题,结合“问题解决”形式
如果老师在挑选问题的时候一筹莫展,可以从课本上找到经典例题,并进行创新和改造,结合“问题解决”形式,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模式化的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进行更改,把条件设置成已知,但是结论不给,后期在给出结论后,在反方向进行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勇于开发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结语:
应用数学意识和传统的数学意识之间有一定的牵连,不间断的更新教育手段,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当应用意识和数学结合之后,让一些原本惧怕数学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真正的乐趣和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帮助学生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韩丽.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途径[J].智库时代,2019(48):169-170.
[2]黄翔,童莉,沈林.从高中数学新课标看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8):75-79+113.
[3]卢建玲.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境遇与路向选择[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4):80-86.
作者简介:符史易(1996.10-),女,汉,海南文昌人,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数学意识;策略分析
引言:
傳统的高中数学往往会让学生们觉得晦涩难懂,毕竟高中数学和现实生活中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差距太大了。现阶段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开展数学教育改革,提倡学生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客观实际的生活中提出问题,并合理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到应用数学,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呢?这就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努力!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很多学生的“软肋”,偏科的学生大多数也都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薄弱,为什么数学就成为了高中生非常头疼的学科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太过晦涩难懂,数学知识看起来也是毫无趣味性。不少学生反应,在学习数学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觉得数学毫无用处,也没有什么探索的兴趣,从而放弃这门学科。所以数学老师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关于数学的应用知识,结合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人觉得数学没有实践环节,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实际上在应用数学的基础上,不少人都会发现,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的答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创造模型,从而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从多重角度上来看待应用数学的难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把一些看起来非常难懂的抽象概念和数学原理,编排成一幅幅画面有趣的数学图片或者数学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并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就会不由自主的主动翱翔在数学的海洋中。
二、“问题解决”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并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数学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对生活的意义,并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增加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设立具有探索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解题的过程中,从而确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构思教学过程
如何找到一个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成为了高中数学老师的难题,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这个“问题”适合课堂,既能被学生们接受,不会太过复杂难懂,但是也有一点障碍性,可以让学生去“攀爬”数学这座大山。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有挑战性,看起来问题能够很简单的解决,但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却又包含种种难关,可帮助学生激发不服输的心态。
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之后,老师就要在“分析问题”的环节作出努力,不能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解题方法,而是要在了解学生解题的难关后,通过从观念和方法的层次上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要明白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继续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在必要的时刻,可以展开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共同探讨题目的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把高中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意识培养出来。
等到了“解决问题”的环节,老师就可以结合学生们无法解决的难关,与基本的数学知识储备,综合考量之后,汇总进行解决和答疑。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环节,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明白自己在数学解题上走的弯路,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解决不了问题,到底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最后就到了“理性归纳”阶段,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问题有了大致了解,对解题思路也有了初步的认知。此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错误题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论和记录,自我整理错误的学习思路,在下一次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不犯相同的错误。“问题解决”形式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益。
2.利用课本例题,结合“问题解决”形式
如果老师在挑选问题的时候一筹莫展,可以从课本上找到经典例题,并进行创新和改造,结合“问题解决”形式,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模式化的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进行更改,把条件设置成已知,但是结论不给,后期在给出结论后,在反方向进行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勇于开发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结语:
应用数学意识和传统的数学意识之间有一定的牵连,不间断的更新教育手段,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当应用意识和数学结合之后,让一些原本惧怕数学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真正的乐趣和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帮助学生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韩丽.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途径[J].智库时代,2019(48):169-170.
[2]黄翔,童莉,沈林.从高中数学新课标看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8):75-79+113.
[3]卢建玲.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境遇与路向选择[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4):80-86.
作者简介:符史易(1996.10-),女,汉,海南文昌人,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