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总结了创新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利用工具书、板书。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我的体会是: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传授着同样的内容,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许多知识也会逐渐遗忘。作为“授业”和“解惑”者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创新。如果教师能把自己的学识与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轻松自然的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应学习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因喜欢教师而更喜欢语文。中学生情感丰富,极具“叛逆”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要借用表情、眼神、嗓音的等非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友爱。学生能按教师的“导”而自主学习,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
  二、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
  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语文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就是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起来,最后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 这样的水平上,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使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张载论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时,提出了“学则需疑”的原则,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观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张、朱两人在这里提出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可能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师来培养。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是十分重要的。
  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语文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与人的外部行为是在特定的学习空间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语文中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决不应露出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令其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维护其在语文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
  上课期间,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布置练习后,教师应在教室内来回走动,察看学生的作业情况,一个点头或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遇有学生“捣乱”时,不要大发雷霆,问一些诸如“为什么就你这样?”之类的问题,更不要如临大致,撇开教学内容,滔滔不绝地训斥一番。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干扰行为。
  四、充分利用工具书、板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教师离不开工具书,何况学生。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書: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总之,精心的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要简明而美观,要体现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学的重点。
  
其他文献
本部分知识列入高考范围后,有1-2%权重的选择题,也有6-10%权重的主观题考查。考查学生再认、理解、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和辩证分析能力。人生观内容与形势和现实紧密相关,尤其在提倡人文化的今天,更是理论与现实的交叉点。在综合考试中尤其要引起重视,考生不仅要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复习,还要运用有关知识去分析、评价历史和现实问题,从而更好理解高考政治中体现国家意志命题的指导思想。  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和
期刊
摘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途径是多元的,本文视角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
期刊
新课标提出了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但是真正研讨如何进行诗歌教学的活动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诗歌教学依然感到很茫然。教学诗歌时,先要求学生读,接着要求学生理解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咀嚼品味一些字词,体会用词之妙,最后以“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束。在很多课上,我们看到诗歌教学的步骤大抵如此。大家往往忽略了引导学生想象领会诗歌的深远意境。可能有
期刊
题记:“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苏霍姆林斯基  轻轻地停下你匆匆的脚步,轻轻地驻足,细细地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倾听周围快乐的声音。春天的清晨,你听见了吗?叶子纵情舒展的声音;夏季的黄昏,你听见了吗?雨滴柔情洒落的声音;秋天的傍晚,你听见了吗?秋风潇洒拂过大地的声音;冬天的月夜,你听见了吗?雪花轻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近年来,元认知策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做的实证研究中,大部份实验证明元认知策略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在语文和英语阅读上都有显著效果,因此,这半年,我在书本的理论指导下,编制了一套元认知策略培训方案,对我教的一个班进行语文阅读元认知策略培
期刊
摘要 何谓“三位一体”?即课堂教学、时政教育和社会实践;一体即指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时政教育       一、增强情感沟通,加强时政教育  思想政治是为一定时代的领导阶级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因此,其内容和目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特别是
期刊
摘要 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要创设灵活多变的课堂,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变课堂参与意识       一、移情体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活泼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
期刊
摘要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运用不好语言。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来谈一下初中英语文化的培养。  关键词 英语语言文化       1 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
期刊
摘要 我们现行使用的初中英语新教材,它的特点是容量大,信息多,内容新,语言点和语法点层出不穷,并特别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唯有通过反复的背诵、操练与实践运用,才有可能达到英语基础的初步速成。教师对口头作业加以灵活运用,可使学生奠定学习英语的基础,并使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成果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口头作业       关于英语口头作业的布置  虽然长期以来,初中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制定计划,进行爱国主义系列教育、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开放教育、统一思想,有的放矢、通过历史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系列专题教育几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歷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