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纯真年代》是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的风俗小说,本文对《纯真年代》爱情悲剧的如何形成从三个维度了进行简单分析,笔者以描述作者与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前提,从社会角度、道德角度、个人角度来描写小说三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抉择,尤其是关于爱情中的一个女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婚姻与当时的女性地位状况。
关健词:背景 爱情悲剧 成因
一.作品介绍及时代背景
1.作者及作品
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为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伊迪丝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年轻时的她害羞而热爱读书,而是更喜欢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这个圈子。伊迪丝将聪明才智用于记录“老纽约”家庭的虚荣——紧紧守护与日俱下的财富以及从荷兰祖先那里承袭而来的古老声望——及要跻身上流社会、取代“老纽约”的百万“暴发户”们。《纯真年代》是伊迪丝撰写的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扛鼎之作。
《纯真年代》描述的是一个男人与两个女性之间的爱情抉择。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年轻女人离婚是件不道德的事情。而从欧洲回到纽约的埃伦,恰是这样一个“败坏门风”的人。埃伦的表妹已和律师纽兰·阿切尔订婚。虽然处事中规中矩但内心极端蔑视这个社会虚伪的道德规则。事实上纽兰早已暗恋过埃伦,多年后的再次相遇,使他的内心波澜起伏。纽兰为抑制自己的情感,向梅求婚,梅早已察觉纽兰情感为异,但却不动声色,二人结婚了。纽兰很快便发现自己在婚姻的束缚下失去自我,并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的是埃伦。纽兰无法欺骗自己,终于向同样倍受煎熬的埃伦吐露爱意,并决心去找埃伦。但此时,梅告诉她自己怀孕了,并且告诉了埃伦。世俗的规则破坏了埃伦与纽兰的爱情。多年后,丧妻的埃伦终于有机会见到埃伦,然后他只是在楼下遥望埃伦的窗口,最终在伴随复杂心情与表情下向街角走去。
2.时代背景
“19世纪70年代的纽约上流社会及其风俗被华顿以一种神秘的精确描述出来。小说中人物那种类似禁锢的生活、虚伪做作的行为标准、千篇一律的清规戒律、逐渐僵化的热情、不断冷却的心和华丽外表下的行尸走肉都被作者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来”(Charles McGrath,1998:43)[1]。这一点充分表现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上。那个时代的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非常沉闷,似乎除了宴会外就是歌剧。因为在纽约贵族的眼中,这些才是“高雅”的活动。
二.爱情悲剧的成因分析
1.社会标准
当时的纽约上流社会在某些人眼中是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有人曾把《纯真年代》中的上流社会生活比作“衬套里的生活”,意思是纽約上流社会的生活是一种表面看起来很光鲜而实际上却死气沉沉的生活[2]。上流社会的人有着自己的社会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观念。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被要求应该是温柔、善良、美丽和纯洁的。“她的幽默感,她的举止和面容表情,均有赖于她的长袍;当她的穿着不得体时,她感到尴尬而平庸,因而感到耻辱。(西蒙娜·德·波伏娃,2010:25)[3]”这样的女性性别角色特征是来自现实生活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盼和控制”。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女性似乎只可能是男性的附属品和装饰品。
梅是善解人意的,是宽容大度的,是上流社会的一个“淑女”标准。而埃伦则是婚姻不幸、想要追求自由的女性。谈到自由,应该谈到一个伟大的女性,“德·瑞那夫人的身上蕴含着独立的灵魂,尽管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不愿任凭命运的摆布。她毫不虚伪,心胸开阔,感情热烈充沛,善于营造欢快的氛围(西蒙·波伏娃,2009,:93)[4]。”从瑞那夫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自由对于女性的人重要,所以埃伦想要选择离婚追求自由是正常的行为。
埃伦选择离婚的举动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出现的,但埃伦仍然要离婚,从这看出当埃伦返回纽约时,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独树一帜的,同样令多少人感到不舒适,甚至不愿见到她。当时的纽约社会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将女性束缚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埃伦得以伸展,埃伦是自由的,她的身心得到充分释放,但埃伦却不得不接受来自外界的非与指责,这就奠定了埃伦与纽兰之间爱情悲剧的结局。
2.道德束缚
如果不顾社会观念,不顾社会道德,也许纽兰与埃伦会走在一起。在当时的纽约社会中,女性地位并不高,这可以从阿切尔家族中出来。阿切尔的母亲和妹妹以阿切尔为重,认为他是家里的支柱。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要选择离婚的埃伦不同于墨守成规的梅,她便是独树一帜的,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纽兰。其实,一开始的纽兰是不欣赏埃伦的,纽兰甚至担心过自己的未婚妻,因为纽兰怕自己的未婚妻被埃伦所影响。当得知要接受埃伦的离婚案件时,他是想拒绝的,但迫于未婚妻梅的家族,而不得已接受埃伦的案件。
当纽兰逐渐与埃伦接触时,他被埃伦的独树一帜所吸引。当纽兰向埃伦表达出:她的家族不希望她离婚,埃伦则表明选择不离婚,是因为这是纽兰提出的,埃伦爱纽兰,同时她希望自己的表妹梅与纽兰幸福,同时还有家族的脸面要求她这样做。当她选择逃避时,纽兰急于知道埃伦逃避的是什么,并希望让她逃避的是她,纽兰选择去找埃伦,当他们相谈时,纽兰甚至幻想埃伦会从背后抱住他,事实上埃伦正有此想法,不过却被匆匆赶来的波弗先生所终止。纽兰因此而误会,埃伦随后想向其解释,后面纽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并亲吻了埃伦的脚,后面纽兰无助得像孩子般伏在她的腿上。但埃伦拒绝了,“她告诉阿切尔自己之所以不同意离婚,就是为了他,为了他和梅的婚事不被影响,为了保护家族免遭舆论的伤害(伊迪丝·华顿,2013:159)[5]”,埃伦不能够这样做,因为纽兰是她的表妹夫。道德约束了纽兰与埃伦,他们不能像别的恋人一般追求爱情,将道德置之背后。
当纽兰与梅结婚后,纽兰发现这是传统的婚姻,这段婚姻束缚了他,就如同道德枷锁的束缚。当纽兰再一次向埃伦表达爱意是,再一次被拒绝啦。当纽兰想向梅说明真相时,梅说到埃伦表明自己要离开,这使纽兰崩溃。当纽兰提出要旅游时,梅告诉他自己怀孕啦,这使纽兰不得离开。道德的枷锁锁住了纽兰与埃伦的爱情,埃伦被道德所束缚,而不愿意接受纽兰。当纽兰要下定决心时,梅怀孕啦,道德使他留下。道德的束缚那么沉重,让纽兰与埃伦的爱情走向了悲剧。 3.梅的心机
其实梅是知道纽兰与其表姐埃伦之间的关系的,但是梅从未表达过这个想法,因为梅善于用自己的柔弱与善良来掩盖,从而维护自己的婚姻。梅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一个标准,梅表现了当时上流社会中的女子是如何呈現出自己的面貌的。当纽兰提出要早点结婚时,梅选择的是听从母亲的意见,并不希望过早结婚,并向纽兰提出要早点结婚,梅是怎样的。“我不敢确信自己是否真的明白,”她说。“是否-是否是因为你不敢肯定会一直喜欢我呢(华顿,2007:25-29)[6]?”同时提出他们之间存在着另一位女子,梅表达出她愿意取消与纽兰的婚约,让纽兰去娶自己所爱的人,追求自己的生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梅不动声色地用自己富于心机的激将法去维护她与纽兰的婚姻,使其与纽兰的婚姻得以存在。
当梅知道纽兰要去华盛顿出差时,梅随口问出是不是有公事,当纽兰说是之后,“换换环境有好处,”他讲完后她坦然的说。“你一定要去看看埃伦,”她又补充道,以开朗的笑容直视他的眼睛(华顿,笔者注,2010:216-219)[7]。从梅的这句话看出梅早已了然一切事情。当外婆突然中风呼唤埃伦时,埃伦从华盛顿赶回纽约。纽兰表示自己将不去华盛顿,专利案件延期啦,但梅却说莱特布莱先生因为一件专利案件要去华盛顿时,纽兰不知所措。梅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暗示提醒着纽兰,让他无法释怀。
当纽兰要向梅摊牌的时候,梅阻止了纽兰的步伐,并告诉纽兰:埃伦要离开;当纽兰要离开时,梅告诉纽兰自己怀孕了,从而阻止纽兰的步伐。这件事彻底将纽兰与埃伦的爱情美梦瓦解。我们可以看出梅的心机之深,即使知道自己的丈夫深爱其他女子,仍然可以假意不知,从而维护自己的婚姻。
三.结语
纵观以上分析,我们管窥华顿笔下的女子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婚姻的,并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道德束缚是多么严重,上流社会的社会标准、社会观念是那么的令人格格不入,即使有爱情,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时的女性地位不高,从而追求爱情的抉择都是那么地艰难。
参考文献
【1】Charles McGrath.Books of the Century—A Hundred Years of Authors,Ideals and Literature【M】. New York:Random House,1998.
【2】熊天玉,方菲菲.《纯真年代》中的“纯真”主题【D】. 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5.09.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导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4】西蒙·波伏瓦著,《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5】伊迪丝·华顿著,鲁芸丹力等编译《纯真年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伊迪丝·华顿著,《纯真年代》【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7】伊迪丝·华顿著,Andrew Grant改编《Age of Innocence》【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艾思敏,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王宏昌,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健词:背景 爱情悲剧 成因
一.作品介绍及时代背景
1.作者及作品
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为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伊迪丝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年轻时的她害羞而热爱读书,而是更喜欢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这个圈子。伊迪丝将聪明才智用于记录“老纽约”家庭的虚荣——紧紧守护与日俱下的财富以及从荷兰祖先那里承袭而来的古老声望——及要跻身上流社会、取代“老纽约”的百万“暴发户”们。《纯真年代》是伊迪丝撰写的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扛鼎之作。
《纯真年代》描述的是一个男人与两个女性之间的爱情抉择。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年轻女人离婚是件不道德的事情。而从欧洲回到纽约的埃伦,恰是这样一个“败坏门风”的人。埃伦的表妹已和律师纽兰·阿切尔订婚。虽然处事中规中矩但内心极端蔑视这个社会虚伪的道德规则。事实上纽兰早已暗恋过埃伦,多年后的再次相遇,使他的内心波澜起伏。纽兰为抑制自己的情感,向梅求婚,梅早已察觉纽兰情感为异,但却不动声色,二人结婚了。纽兰很快便发现自己在婚姻的束缚下失去自我,并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的是埃伦。纽兰无法欺骗自己,终于向同样倍受煎熬的埃伦吐露爱意,并决心去找埃伦。但此时,梅告诉她自己怀孕了,并且告诉了埃伦。世俗的规则破坏了埃伦与纽兰的爱情。多年后,丧妻的埃伦终于有机会见到埃伦,然后他只是在楼下遥望埃伦的窗口,最终在伴随复杂心情与表情下向街角走去。
2.时代背景
“19世纪70年代的纽约上流社会及其风俗被华顿以一种神秘的精确描述出来。小说中人物那种类似禁锢的生活、虚伪做作的行为标准、千篇一律的清规戒律、逐渐僵化的热情、不断冷却的心和华丽外表下的行尸走肉都被作者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来”(Charles McGrath,1998:43)[1]。这一点充分表现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上。那个时代的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非常沉闷,似乎除了宴会外就是歌剧。因为在纽约贵族的眼中,这些才是“高雅”的活动。
二.爱情悲剧的成因分析
1.社会标准
当时的纽约上流社会在某些人眼中是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有人曾把《纯真年代》中的上流社会生活比作“衬套里的生活”,意思是纽約上流社会的生活是一种表面看起来很光鲜而实际上却死气沉沉的生活[2]。上流社会的人有着自己的社会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观念。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被要求应该是温柔、善良、美丽和纯洁的。“她的幽默感,她的举止和面容表情,均有赖于她的长袍;当她的穿着不得体时,她感到尴尬而平庸,因而感到耻辱。(西蒙娜·德·波伏娃,2010:25)[3]”这样的女性性别角色特征是来自现实生活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期盼和控制”。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女性似乎只可能是男性的附属品和装饰品。
梅是善解人意的,是宽容大度的,是上流社会的一个“淑女”标准。而埃伦则是婚姻不幸、想要追求自由的女性。谈到自由,应该谈到一个伟大的女性,“德·瑞那夫人的身上蕴含着独立的灵魂,尽管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不愿任凭命运的摆布。她毫不虚伪,心胸开阔,感情热烈充沛,善于营造欢快的氛围(西蒙·波伏娃,2009,:93)[4]。”从瑞那夫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自由对于女性的人重要,所以埃伦想要选择离婚追求自由是正常的行为。
埃伦选择离婚的举动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出现的,但埃伦仍然要离婚,从这看出当埃伦返回纽约时,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独树一帜的,同样令多少人感到不舒适,甚至不愿见到她。当时的纽约社会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将女性束缚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埃伦得以伸展,埃伦是自由的,她的身心得到充分释放,但埃伦却不得不接受来自外界的非与指责,这就奠定了埃伦与纽兰之间爱情悲剧的结局。
2.道德束缚
如果不顾社会观念,不顾社会道德,也许纽兰与埃伦会走在一起。在当时的纽约社会中,女性地位并不高,这可以从阿切尔家族中出来。阿切尔的母亲和妹妹以阿切尔为重,认为他是家里的支柱。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要选择离婚的埃伦不同于墨守成规的梅,她便是独树一帜的,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纽兰。其实,一开始的纽兰是不欣赏埃伦的,纽兰甚至担心过自己的未婚妻,因为纽兰怕自己的未婚妻被埃伦所影响。当得知要接受埃伦的离婚案件时,他是想拒绝的,但迫于未婚妻梅的家族,而不得已接受埃伦的案件。
当纽兰逐渐与埃伦接触时,他被埃伦的独树一帜所吸引。当纽兰向埃伦表达出:她的家族不希望她离婚,埃伦则表明选择不离婚,是因为这是纽兰提出的,埃伦爱纽兰,同时她希望自己的表妹梅与纽兰幸福,同时还有家族的脸面要求她这样做。当她选择逃避时,纽兰急于知道埃伦逃避的是什么,并希望让她逃避的是她,纽兰选择去找埃伦,当他们相谈时,纽兰甚至幻想埃伦会从背后抱住他,事实上埃伦正有此想法,不过却被匆匆赶来的波弗先生所终止。纽兰因此而误会,埃伦随后想向其解释,后面纽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并亲吻了埃伦的脚,后面纽兰无助得像孩子般伏在她的腿上。但埃伦拒绝了,“她告诉阿切尔自己之所以不同意离婚,就是为了他,为了他和梅的婚事不被影响,为了保护家族免遭舆论的伤害(伊迪丝·华顿,2013:159)[5]”,埃伦不能够这样做,因为纽兰是她的表妹夫。道德约束了纽兰与埃伦,他们不能像别的恋人一般追求爱情,将道德置之背后。
当纽兰与梅结婚后,纽兰发现这是传统的婚姻,这段婚姻束缚了他,就如同道德枷锁的束缚。当纽兰再一次向埃伦表达爱意是,再一次被拒绝啦。当纽兰想向梅说明真相时,梅说到埃伦表明自己要离开,这使纽兰崩溃。当纽兰提出要旅游时,梅告诉他自己怀孕啦,这使纽兰不得离开。道德的枷锁锁住了纽兰与埃伦的爱情,埃伦被道德所束缚,而不愿意接受纽兰。当纽兰要下定决心时,梅怀孕啦,道德使他留下。道德的束缚那么沉重,让纽兰与埃伦的爱情走向了悲剧。 3.梅的心机
其实梅是知道纽兰与其表姐埃伦之间的关系的,但是梅从未表达过这个想法,因为梅善于用自己的柔弱与善良来掩盖,从而维护自己的婚姻。梅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一个标准,梅表现了当时上流社会中的女子是如何呈現出自己的面貌的。当纽兰提出要早点结婚时,梅选择的是听从母亲的意见,并不希望过早结婚,并向纽兰提出要早点结婚,梅是怎样的。“我不敢确信自己是否真的明白,”她说。“是否-是否是因为你不敢肯定会一直喜欢我呢(华顿,2007:25-29)[6]?”同时提出他们之间存在着另一位女子,梅表达出她愿意取消与纽兰的婚约,让纽兰去娶自己所爱的人,追求自己的生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梅不动声色地用自己富于心机的激将法去维护她与纽兰的婚姻,使其与纽兰的婚姻得以存在。
当梅知道纽兰要去华盛顿出差时,梅随口问出是不是有公事,当纽兰说是之后,“换换环境有好处,”他讲完后她坦然的说。“你一定要去看看埃伦,”她又补充道,以开朗的笑容直视他的眼睛(华顿,笔者注,2010:216-219)[7]。从梅的这句话看出梅早已了然一切事情。当外婆突然中风呼唤埃伦时,埃伦从华盛顿赶回纽约。纽兰表示自己将不去华盛顿,专利案件延期啦,但梅却说莱特布莱先生因为一件专利案件要去华盛顿时,纽兰不知所措。梅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暗示提醒着纽兰,让他无法释怀。
当纽兰要向梅摊牌的时候,梅阻止了纽兰的步伐,并告诉纽兰:埃伦要离开;当纽兰要离开时,梅告诉纽兰自己怀孕了,从而阻止纽兰的步伐。这件事彻底将纽兰与埃伦的爱情美梦瓦解。我们可以看出梅的心机之深,即使知道自己的丈夫深爱其他女子,仍然可以假意不知,从而维护自己的婚姻。
三.结语
纵观以上分析,我们管窥华顿笔下的女子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婚姻的,并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道德束缚是多么严重,上流社会的社会标准、社会观念是那么的令人格格不入,即使有爱情,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当时的女性地位不高,从而追求爱情的抉择都是那么地艰难。
参考文献
【1】Charles McGrath.Books of the Century—A Hundred Years of Authors,Ideals and Literature【M】. New York:Random House,1998.
【2】熊天玉,方菲菲.《纯真年代》中的“纯真”主题【D】. 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5.09.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导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4】西蒙·波伏瓦著,《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5】伊迪丝·华顿著,鲁芸丹力等编译《纯真年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伊迪丝·华顿著,《纯真年代》【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7】伊迪丝·华顿著,Andrew Grant改编《Age of Innocence》【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艾思敏,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王宏昌,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