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以其生理机制和心理特征为依据,注重习惯的巩固和发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并在教学实践中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
【关键词】语文学习 习惯
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习惯基础上。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的生理机制是条件反射的联合系统,是大脑皮层中所形成的巩固的神经联系或动力定型。根据这一生理机制,培养学习习惯,就要强化学习情景的刺激。
在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方面,笔者采用了学习情景刺激。其操作程序是:“规定、示范、检查、强化”。
我规定学生上语文课须把工具书放在座位的左上角,随时备查;教师也把工具书放在讲台上,以示范;课前巡视,检查学生摆放情况;把“规定”写进语文的学习条例,以强化刺激。巴甫洛夫说过“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就是说习惯的养成需要强烈的意识作用和坚强的毅力,需要长期耐心地教育,反复不断地训练,才能变成动力定型。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随着刺激的不断强化,学生就能在大脑皮层中把“上语文课”这一情景刺激与“摆放工具书”的动作结合起来,且逐渐巩固,成为一种动力定型。这一习惯有助于学生预习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培养学生背诵习惯方面,笔者制定了如下的操作程序: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建立制度。
激发兴趣。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背诵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它对一个人的词汇的积累,语感的形成,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发展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茅盾年轻时就背诵了120回的《红楼梦》,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方法指导,采用讲座形式,每一讲告诉学生一种记忆法:如概括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再是组织各种形式的背诵活动,如“一帮一”背书活动,小组比赛等。最后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是每月一次的“背诵擂台赛”。学生个个都想当“擂主”,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
调动情感。一是教师示范背诵,二是师生互评及学生互评。我要求学生一课时背诵《春》。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美文,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生动活泼,意象隽永丰富,值得一背。接着我示范背诵,学生听完,掌声即起,畏难情绪顿失,跃跃欲试,一节课时间90%的学生能背诵了。师生互评时,教师须及时指出学生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迅速更正。教师又要虚心接受学生指出的意见,这不是降低了教师的威信,而是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间语文学习情感的培养。学生互评,一般采用小组讨论,或在“一帮一背书活动”中进行,这有利于背诵能力整体水平提高。
建立制度。每周三早读为背诵美文时间,每学期初就告诉学生本学期要背诵的文章,以便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背诵时间,还规定背诵成绩占期末总评的10%,背诵习惯一旦养成,背诵能力就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习惯的初步形成期,初中阶段是习惯定型期,即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制定了如下的操作程序:注重个性、规范行为、整体提高。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个性的突出标志。学生的个性不同,习惯的养成也就有差别。胆汁质、多血质的学生,习惯形成容易,但不易巩固,需要经常提醒,反复训练。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受思想的定势影响,习惯不易形成,一旦形成,极易巩固,需要循循善诱,适时鼓励。习惯的养成可以促使个性的改变,能力的发展。字迹潦草的学生,性格马虎;不善诵读的学生,记忆能力差;喜欢抄袭作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书写工整习惯的培养,就能养成办事认真的性格;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记忆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可以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就能使语文教学真正地注重学生个性。
规范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巩固和发展是极其有用的。我要求学生每周做到“五个一”:一篇习作,一篇读书笔记,一篇习字,一篇周记,背一篇美文,且定时检查,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能逐步发展起来。
我还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课余观察、批改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明确哪一类学生,重点培养哪一种习惯;哪一类学生重点巩固和发展哪一种习惯,以此制定培养计划、方法,使学生的习惯养成得到整体的指导和帮助。
习惯的好坏与成绩的高下有关,即成绩好的习惯也好,成绩差的习惯也差。因此,要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质,就应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洁.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D].硕博学位论文,2009.
[2] 陈华辉.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
作者简介:闵思伟,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邮编:330100
【关键词】语文学习 习惯
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习惯基础上。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的生理机制是条件反射的联合系统,是大脑皮层中所形成的巩固的神经联系或动力定型。根据这一生理机制,培养学习习惯,就要强化学习情景的刺激。
在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方面,笔者采用了学习情景刺激。其操作程序是:“规定、示范、检查、强化”。
我规定学生上语文课须把工具书放在座位的左上角,随时备查;教师也把工具书放在讲台上,以示范;课前巡视,检查学生摆放情况;把“规定”写进语文的学习条例,以强化刺激。巴甫洛夫说过“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就是说习惯的养成需要强烈的意识作用和坚强的毅力,需要长期耐心地教育,反复不断地训练,才能变成动力定型。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随着刺激的不断强化,学生就能在大脑皮层中把“上语文课”这一情景刺激与“摆放工具书”的动作结合起来,且逐渐巩固,成为一种动力定型。这一习惯有助于学生预习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培养学生背诵习惯方面,笔者制定了如下的操作程序: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建立制度。
激发兴趣。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背诵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它对一个人的词汇的积累,语感的形成,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发展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茅盾年轻时就背诵了120回的《红楼梦》,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方法指导,采用讲座形式,每一讲告诉学生一种记忆法:如概括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再是组织各种形式的背诵活动,如“一帮一”背书活动,小组比赛等。最后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是每月一次的“背诵擂台赛”。学生个个都想当“擂主”,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
调动情感。一是教师示范背诵,二是师生互评及学生互评。我要求学生一课时背诵《春》。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美文,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生动活泼,意象隽永丰富,值得一背。接着我示范背诵,学生听完,掌声即起,畏难情绪顿失,跃跃欲试,一节课时间90%的学生能背诵了。师生互评时,教师须及时指出学生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迅速更正。教师又要虚心接受学生指出的意见,这不是降低了教师的威信,而是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间语文学习情感的培养。学生互评,一般采用小组讨论,或在“一帮一背书活动”中进行,这有利于背诵能力整体水平提高。
建立制度。每周三早读为背诵美文时间,每学期初就告诉学生本学期要背诵的文章,以便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背诵时间,还规定背诵成绩占期末总评的10%,背诵习惯一旦养成,背诵能力就提高了。
教学实践证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习惯的初步形成期,初中阶段是习惯定型期,即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制定了如下的操作程序:注重个性、规范行为、整体提高。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个性的突出标志。学生的个性不同,习惯的养成也就有差别。胆汁质、多血质的学生,习惯形成容易,但不易巩固,需要经常提醒,反复训练。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受思想的定势影响,习惯不易形成,一旦形成,极易巩固,需要循循善诱,适时鼓励。习惯的养成可以促使个性的改变,能力的发展。字迹潦草的学生,性格马虎;不善诵读的学生,记忆能力差;喜欢抄袭作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书写工整习惯的培养,就能养成办事认真的性格;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记忆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可以发展思维能力。这样就能使语文教学真正地注重学生个性。
规范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巩固和发展是极其有用的。我要求学生每周做到“五个一”:一篇习作,一篇读书笔记,一篇习字,一篇周记,背一篇美文,且定时检查,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能逐步发展起来。
我还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课余观察、批改记录等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明确哪一类学生,重点培养哪一种习惯;哪一类学生重点巩固和发展哪一种习惯,以此制定培养计划、方法,使学生的习惯养成得到整体的指导和帮助。
习惯的好坏与成绩的高下有关,即成绩好的习惯也好,成绩差的习惯也差。因此,要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质,就应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洁.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D].硕博学位论文,2009.
[2] 陈华辉.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
作者简介:闵思伟,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邮编:3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