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种认为“长年保持低热量摄入的饮食习惯能延长人的寿命,并且使得身体更健康”的养生方法渐渐流行,令不少本身就希望保持身材、养颜美肤的人士大为追捧。他们每天的饮食,严格参照“食物热量表”,用餐前都必须先计算好相应的热量。对此,营养专家指出,控制热量的摄入对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盲目求“低”并不科学,甚至有一定的风险。
A. 算热量吃饭 专家指出有风险
温女士今年47岁,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养生保健,她的健康状况也很不错。最近,温女士开始一种“低热量摄入饮食”的养生方法,“假设人的一生中总共会吃掉1吨食物,有的人用50年就吃完了,有的人则用80年甚至100年才吃完,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寿命长短不同的原因。”温女士说,低热量摄入,就是慢慢吃,每天少吃一点,这样就能把寿命延长了。
为了执行这种养生方法,温女士还在网络上下载了多种食物的热量对照表,并且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如果是在餐馆吃饭,她还会拿表格出来计算一下自己到底摄入了多少热量。比如一碗米饭是2092.9 kJ、一块猪肉是1674.3 kJ,一旦超过了“指标”,她就坚决停筷,任由别人怎么劝说也不吃东西了。坚持了几个月后,温女士的身体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体质量稍微有些减轻。但是温女士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温女士这种做法科学吗?营养专家认为,吃热量过高的食物,或者是摄入过量的热量、营养,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如果每天摄入的热量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是对健康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这种饮食方法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因为食物经过加工、烹调后,或者加工方法不同,其热量值也会产生变化,甚至与所谓的“参照表”产生巨大的误差。
其实随意地参照一些网络上的资料,或者非专业机构提供的资料,来笼统地判断食物的热量,这是不准确的。因此,这种照着热量表进食的方法不仅不科学,还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的风险。
B. 摄入体内食物 并非全部变成热量
市民杨先生也尝试过严格控制热量的养生方法,他给自己设计好每天的餐单,然后严格按照“流程”来饮食。由于将食物全都“量化”成了热量,杨先生心里有一定的压力,再也不敢随便吃,有时候肚子很饿,也要咬牙坚持住。可是,维持了一个半月之后,杨先生开始觉得头晕,到医院检查发现是低血糖。这样的结果让杨先生很是疑惑,他为自己设计的热量餐单,是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性别测算出来的,应该说是恰好能够满足身体需求的,怎么会出现低血糖这种情况呢?
实际上食物进入人体后,能产生多少热量,这也跟个人的身体情况有密切的关系。此外,食物也有可能没有完全氧化。换言之,就是没有全部变成热量,这也会造成实际摄入不足的情况。
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类物质,包括我们熟悉的淀粉、蔗糖、麦芽糖以及葡萄糖等。经过消化,糖类物质全部转化为葡萄糖,这才能为各组织器官所利用。所以,糖类基本上是全部转化为热量的。而肉、奶、蛋、鱼以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不同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只是将它们拆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并不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绝大部分的能量仍然储存于氨基酸的化学键中。因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皮肤、肌肉、内脏器官以及大多数调节生命活动的酶都是蛋白质,不到万不得已,人体是不可能把它当“柴火”烧的。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所吃的食物热量加起来没有超标,就是健康的饮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关键还要看饮食的结构。比如说脑力劳动者,要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就一定要有足够的糖类物质。如果盲目地去掉这部分食物,人的身体就会吃不消,出现效率降低、头晕等情况。
C. 盲目迷信热量 可能成为变相挑食
盲目地按照热量表来吃饭,还有可能会成为变相的挑食。因为只看到食物的热量,只按照热量读数来安排饮食,实质上是非常片面的。食物的功用不仅仅是为人体提供能量,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如满足生命活动对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需求。所以,热量不是衡量食物有益程度的唯一标准。
比如说糖类,摄入同样的分量,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就完全不同。蔗糖是一种双糖,进入体内只需要经过一步水解就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升血糖的作用非常明显。而淀粉则大不相同,它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要彻底完成消化需要经过数个小时,因此,不会让血糖值大起大落。这对保护胰腺β细胞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蛋白质也是如此,肉和豆制品同样富含蛋白质,但是如果仅根据热量的数据而选择豆制品,身体健康就得不到保证了。尽管豆制品的热量低,但其分子质量比较大,在消化吸收以及排泄过程中,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较大的负担。长期舍弃鱼、肉而只吃豆制品,对健康是不利的。
营养专家指出,还有的人视高热量食物为“健康杀手”,这也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很多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D、E以及一些矿物质如钙、锌、铁等,恰恰在高热量的红色肉类以及坚果中的含量较高。此外,每个人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心脏的跳动、血液的运行、行走、拿东西等等都会消耗掉一定的热量。因此,日常的饮食还得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需要,健康饮食要看一个周期的平衡,达到食物结构之间的搭配、营养物质的均衡。
A. 算热量吃饭 专家指出有风险
温女士今年47岁,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养生保健,她的健康状况也很不错。最近,温女士开始一种“低热量摄入饮食”的养生方法,“假设人的一生中总共会吃掉1吨食物,有的人用50年就吃完了,有的人则用80年甚至100年才吃完,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寿命长短不同的原因。”温女士说,低热量摄入,就是慢慢吃,每天少吃一点,这样就能把寿命延长了。
为了执行这种养生方法,温女士还在网络上下载了多种食物的热量对照表,并且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如果是在餐馆吃饭,她还会拿表格出来计算一下自己到底摄入了多少热量。比如一碗米饭是2092.9 kJ、一块猪肉是1674.3 kJ,一旦超过了“指标”,她就坚决停筷,任由别人怎么劝说也不吃东西了。坚持了几个月后,温女士的身体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体质量稍微有些减轻。但是温女士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温女士这种做法科学吗?营养专家认为,吃热量过高的食物,或者是摄入过量的热量、营养,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如果每天摄入的热量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是对健康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这种饮食方法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因为食物经过加工、烹调后,或者加工方法不同,其热量值也会产生变化,甚至与所谓的“参照表”产生巨大的误差。
其实随意地参照一些网络上的资料,或者非专业机构提供的资料,来笼统地判断食物的热量,这是不准确的。因此,这种照着热量表进食的方法不仅不科学,还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的风险。
B. 摄入体内食物 并非全部变成热量
市民杨先生也尝试过严格控制热量的养生方法,他给自己设计好每天的餐单,然后严格按照“流程”来饮食。由于将食物全都“量化”成了热量,杨先生心里有一定的压力,再也不敢随便吃,有时候肚子很饿,也要咬牙坚持住。可是,维持了一个半月之后,杨先生开始觉得头晕,到医院检查发现是低血糖。这样的结果让杨先生很是疑惑,他为自己设计的热量餐单,是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性别测算出来的,应该说是恰好能够满足身体需求的,怎么会出现低血糖这种情况呢?
实际上食物进入人体后,能产生多少热量,这也跟个人的身体情况有密切的关系。此外,食物也有可能没有完全氧化。换言之,就是没有全部变成热量,这也会造成实际摄入不足的情况。
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类物质,包括我们熟悉的淀粉、蔗糖、麦芽糖以及葡萄糖等。经过消化,糖类物质全部转化为葡萄糖,这才能为各组织器官所利用。所以,糖类基本上是全部转化为热量的。而肉、奶、蛋、鱼以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就不同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只是将它们拆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并不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绝大部分的能量仍然储存于氨基酸的化学键中。因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皮肤、肌肉、内脏器官以及大多数调节生命活动的酶都是蛋白质,不到万不得已,人体是不可能把它当“柴火”烧的。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所吃的食物热量加起来没有超标,就是健康的饮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关键还要看饮食的结构。比如说脑力劳动者,要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就一定要有足够的糖类物质。如果盲目地去掉这部分食物,人的身体就会吃不消,出现效率降低、头晕等情况。
C. 盲目迷信热量 可能成为变相挑食
盲目地按照热量表来吃饭,还有可能会成为变相的挑食。因为只看到食物的热量,只按照热量读数来安排饮食,实质上是非常片面的。食物的功用不仅仅是为人体提供能量,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如满足生命活动对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需求。所以,热量不是衡量食物有益程度的唯一标准。
比如说糖类,摄入同样的分量,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就完全不同。蔗糖是一种双糖,进入体内只需要经过一步水解就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升血糖的作用非常明显。而淀粉则大不相同,它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要彻底完成消化需要经过数个小时,因此,不会让血糖值大起大落。这对保护胰腺β细胞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蛋白质也是如此,肉和豆制品同样富含蛋白质,但是如果仅根据热量的数据而选择豆制品,身体健康就得不到保证了。尽管豆制品的热量低,但其分子质量比较大,在消化吸收以及排泄过程中,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较大的负担。长期舍弃鱼、肉而只吃豆制品,对健康是不利的。
营养专家指出,还有的人视高热量食物为“健康杀手”,这也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很多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D、E以及一些矿物质如钙、锌、铁等,恰恰在高热量的红色肉类以及坚果中的含量较高。此外,每个人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心脏的跳动、血液的运行、行走、拿东西等等都会消耗掉一定的热量。因此,日常的饮食还得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需要,健康饮食要看一个周期的平衡,达到食物结构之间的搭配、营养物质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