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有效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一、调查背景
2019年3月底,笔者对属于农村中学的南川一中七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90份,收回790份。调查对象中属于农村(乡村和城镇)的学生达79.74%。本次调查是在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之后展开的,主要调查起始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对班级和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对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动机及积极性、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方式的选择等10个问题,旨在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一些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不足。从被调查的790名学生来看,只有56.1%的学生喜欢这门课,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学生占到了43.9%,甚至有21.4%的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
(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对班级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评价,认为不高的达55.1%,认为一般的达33.2%,只有11.7%的学生认为较高。对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认为能全面参与的只有12.2%,能部分参与的达41.1%,不参与的有46.7%。
(三)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是为参加考试而学。能认识到学习这门课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33.3%,认为学习这门课是为了中考的占到72.3%。
(四)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不感兴趣。有69.2%的学生不喜欢“运用你的经验”,有55.2%的不喜欢“探究与分享”,有10.4%的不喜欢“阅读与感悟”,不喜欢“方法与技能”的占31.6%。
(五)不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喜欢个人自主学习的达55.6%,喜欢合作学习占20.7%,还有23.7%的学生什么学习方式都不喜欢。
本次调查的对象只涉及了七年级学生,这对我们从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策略课题研究”很有针对性,因为这些问题的及早发现,便于我们教师从起始年级开始考虑改进教学策略,为后期教学的良性发展做好铺垫。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入课堂听课和与部分同学科教师交流,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从学情来看:一是认知能力不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难以理解,对教材中设置的活动问题感到迷惑,特别是对“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感到迷茫,找不到回答的方向,致使一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二是生活经验不足。教材的编排虽然围绕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而展开,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视野较为狭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不很活跃,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运用你的经验”这一课堂活动,很多学生不知从何谈起,有的怕暴露自己的生活经历而闭口不谈。三是运用能力不足。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大多要求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的需要几个知识点综合作答,有的需要学生开放作答,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分析材料、链接知识的能力不足,对有些问题的探究无从作答,有能回答的也是“口水话”,很难回归到教材知识上。四是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多数学生只注重自己独立学习,不善于合作学习。有的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认真听取他人的看法,有的不懂得探究学习的技巧,因而导致课堂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五是一些学生厌学。一些学生在小学就学习成绩差,规矩意识差,到了初中仍然“破罐子破摔”,厌学、逃学,上课不看书、不听讲,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有时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活动的開展。
(二)从教情来看:一是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导演”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未能很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有效调动。二是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大多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对课堂纪律难以掌控。农村初中学生规矩意识不强,行为习惯差,有的学生借课堂讨论之机讲空话、随意走动,影响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有不开展课堂活动。四是基于学生安全的压力,教师不敢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三)从考试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实行开卷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中考的分值只占50分,考试难度较大,分值又少,致使一些想升学的学生为分数而学、为应考而背;一些学不懂、考不好的学生只有放弃、甚至厌恶这门课的学习,并随着年级的升高,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四)从课时来看:如果按照教学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每册教材至少要安排40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们学校七、八年级每周只安排了2课时,除去考试和放假等,每学期有效课时不足30课时,因而教师只有减少课堂活动来弥补课时的不足。
四、后期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学情、教情,找到了改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基本方向。在后期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活动策略,致力让学生从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探索,切实增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杰 《调研方案模板》【DB/OL】 2015.10.20
【2】ccccfys《问卷与量表分析》【DB/OL】 2018.07.20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一、调查背景
2019年3月底,笔者对属于农村中学的南川一中七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90份,收回790份。调查对象中属于农村(乡村和城镇)的学生达79.74%。本次调查是在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之后展开的,主要调查起始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对班级和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对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动机及积极性、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方式的选择等10个问题,旨在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一些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不足。从被调查的790名学生来看,只有56.1%的学生喜欢这门课,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学生占到了43.9%,甚至有21.4%的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
(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对班级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评价,认为不高的达55.1%,认为一般的达33.2%,只有11.7%的学生认为较高。对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评价,认为能全面参与的只有12.2%,能部分参与的达41.1%,不参与的有46.7%。
(三)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是为参加考试而学。能认识到学习这门课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33.3%,认为学习这门课是为了中考的占到72.3%。
(四)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不感兴趣。有69.2%的学生不喜欢“运用你的经验”,有55.2%的不喜欢“探究与分享”,有10.4%的不喜欢“阅读与感悟”,不喜欢“方法与技能”的占31.6%。
(五)不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喜欢个人自主学习的达55.6%,喜欢合作学习占20.7%,还有23.7%的学生什么学习方式都不喜欢。
本次调查的对象只涉及了七年级学生,这对我们从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策略课题研究”很有针对性,因为这些问题的及早发现,便于我们教师从起始年级开始考虑改进教学策略,为后期教学的良性发展做好铺垫。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入课堂听课和与部分同学科教师交流,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从学情来看:一是认知能力不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难以理解,对教材中设置的活动问题感到迷惑,特别是对“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感到迷茫,找不到回答的方向,致使一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二是生活经验不足。教材的编排虽然围绕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而展开,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视野较为狭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不很活跃,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运用你的经验”这一课堂活动,很多学生不知从何谈起,有的怕暴露自己的生活经历而闭口不谈。三是运用能力不足。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大多要求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的需要几个知识点综合作答,有的需要学生开放作答,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分析材料、链接知识的能力不足,对有些问题的探究无从作答,有能回答的也是“口水话”,很难回归到教材知识上。四是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多数学生只注重自己独立学习,不善于合作学习。有的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认真听取他人的看法,有的不懂得探究学习的技巧,因而导致课堂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五是一些学生厌学。一些学生在小学就学习成绩差,规矩意识差,到了初中仍然“破罐子破摔”,厌学、逃学,上课不看书、不听讲,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有时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活动的開展。
(二)从教情来看:一是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导演”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未能很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有效调动。二是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大多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对课堂纪律难以掌控。农村初中学生规矩意识不强,行为习惯差,有的学生借课堂讨论之机讲空话、随意走动,影响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有不开展课堂活动。四是基于学生安全的压力,教师不敢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三)从考试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实行开卷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中考的分值只占50分,考试难度较大,分值又少,致使一些想升学的学生为分数而学、为应考而背;一些学不懂、考不好的学生只有放弃、甚至厌恶这门课的学习,并随着年级的升高,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四)从课时来看:如果按照教学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每册教材至少要安排40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们学校七、八年级每周只安排了2课时,除去考试和放假等,每学期有效课时不足30课时,因而教师只有减少课堂活动来弥补课时的不足。
四、后期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学情、教情,找到了改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基本方向。在后期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活动策略,致力让学生从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探索,切实增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杰 《调研方案模板》【DB/OL】 2015.10.20
【2】ccccfys《问卷与量表分析》【DB/OL】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