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前言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建成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并可推广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既传承了传统的“洒扫应对”素质教育方式,又结合了新时代对学校立德树人的要求,做到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任務要求,浓墨重彩书写好学校教育“奋进之笔”,首先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宋代大儒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提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洒扫应对”是生活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其目的在于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中的礼仪和劳动习惯,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很好地传承了这种优秀传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二、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第一课堂,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二是通过第二课堂,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教育活动、军事训练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邮院)在第二课堂方面已经建立起“十个一”素质行为养成教育学分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育人手段,提高了素质教育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效果,学校根据学校人才定位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毕业前培养起“身心健康、自我发展、包容兼蓄、爱岗敬业、社会责任”五个良好人格特征,具备“价值观调适、高效执行、沟通分享、解决问题、学习创新”五种通用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决定在第一课堂开展素质教育,并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于2015年设立的第一课堂素质教育——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涵盖了卫生防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劳动锻造,以及茶礼仪、酒礼仪、插画艺术、演讲与口才等美育课程。本课程以实践体验为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美好的礼仪、劳动、书法、演讲、茶艺酒礼、安全等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将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进行量化,提升文化育人质量水平,将统一要求与情感激励并重,重视学生情感价值和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认同素质行为教育的价值,增强学生践行素质行为教育的动力,是关系到素质行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广东邮院公益劳动教育集劳作、安全、美育、传统文化等为一体,科学设计课程,通过劳作实践、教学实践、艺术鉴赏等形式,普教于行,寓教于乐,丰富职业素养内涵,实现教学目标。广东邮院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部分课程)。
(一)卫生保洁劳作
学生在劳作中主要负责学习与生活环境保洁,如校园内道路、广场、绿地、教学楼、学生宿舍区公共环境卫生的清扫及保洁工作,指导员向学生传授如卫生防疫、环境消毒、花草维护种植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的劳动技能。劳作在确保学生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实施。
(二)茶、酒文化,茶礼仪
中国茶、酒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中的茶、酒文化礼仪课程,包含了对茶、酒文化基础及茶酒类别的学习,对茶具、酒具的认识,重点讲解茶酒文化及礼仪,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茶、酒文化的同时,学会生活及职场礼仪,培养了学生的高雅艺术情怀。
(三)中国书法鉴赏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欣赏》学习,让学生能对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书法有基本的了解,重点了解书法中的五种书体渊源和特征,为学生学习书法、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传承国粹文化指引方向。
(四)舞蹈艺术鉴赏
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舞姿、艺术、音乐、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运动训练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舞蹈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周舞蹈课程设计2个课时,从舞蹈基础理论讲授到交谊舞实践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及职场所需的社交舞种学习,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急救技能学习
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即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常见突发事件以及日常中暑、气道异物、烧烫伤、溺水的应对处理等。教学重点倾向学生动手实操,经过自救急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有效地保护学生自身的生命和健康,又能随时随地用所学的急救技能去挽救身边人士的生命,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六)演讲艺术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已习惯用手机、电脑、微信QQ等通信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就使许多学生产生了面对面语言沟通障碍。但学生在求职、汇报、沟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表达能力。演讲艺术课程设计2课时,采用讲座形式。内容包括简述演讲历史、演讲名家故事。最重要的授课任务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演讲”。通过大量的演讲案例总结出演讲的规律,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白演讲有其阳春白雪的一面,谓之艺术,但演讲又有平凡普通的一面,就是日常讲话。每个人都能在掌握演讲逻辑思维后写出好的演讲稿,然后经过训练口才达到演讲的高标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四、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广东邮院公益劳动课程于2015年9月在2015级学生中实施,并在16、17、18级学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深化和改进。公益劳动素质课设置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时间持续一周,以学生处为主导部门,其他部门协同开展。
(一)部门联动,协力推进
素质教育是全校的事,学校把公益劳动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处负责课程设计、工作人员安排、学生岗位安排、教师薪酬申请,教务处负責课程安排、课程质量监督;后勤部派专人指导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并提供劳动工具;各二级学院负责做好学生纪律管理及劳作质量检查;安保部指导学生的安全技能及安排学生校园安全巡逻工作。
(二)科学设计,知行合一
广东邮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形式新颖。本课程设为一周集中教育,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对接学分制,包括了操行、技能、人文素养等,是学生专业知识外的职业素质拓展与训练。每周安排1个班级,在周一至周五开展,周四下午参加学院素质教育活动。(安排见表1)
(三)闭环管理,奖罚分明
广东邮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设为考查考核课程,从根本上要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成绩评定小组(由岗位指导老师组成)综合评定,成绩分为达标和不达标,纳入学分制管理,分班级、个人层面进行。班集体根据组织、考勤、态度、配合综合因素评定达标和不达标。达标班级可参加先进评比,不达标班级取消所有评优资格。个人达标从对课程认识明确,态度端正,劳动积极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完成通识课程相关任务,宿舍安全、卫生优秀等方面进行考核;设有不达标项,如劳动态度不端正,无故不服从安排,旷课一天以上者(含一天),请事假两天以上者(含两天),未填写诚信档案,未完成所在劳动岗位分配的任务和素质教育课程学习任务等,不达标者取消当学年各类评优及资助资格,同时按学院要求补修课程。
对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成绩突出的班级或个人设置了表彰激励,先进集体和个人按10%名额评选,纳入学生年度评优体系。各班表现作为年度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根据各班的表现,个人先进名额以正负5%的比例评定。
五、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成效
学生接受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不仅能培养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文明有礼、注重安全等良好的习惯、修养和能力,而且在与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物交往中能够学会待人接物,养成诚实守信、善解人意的优良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
(一)育人内容及模式丰富
经过三年探索实践,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涵盖了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美育修养、公益劳动等领域,育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实施、共同劳作、技能实操、礼仪实践中,使学生增强爱国、爱校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标。
(二)第二课堂成果突出
公益劳动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大学期间的素质养成及走向社会的必备学识和技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礼貌融汇其中,很好地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劳动的乐趣,陶冶了情操,而且避免了第一课堂枯燥无味脱离实践不接地气的弊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第二课堂文艺活动的兴趣,提升了文化技能及素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增加,素质养成优秀率15.2%、达标率79%,纪律良好率90%以上,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
(三)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
公益劳动课程是学校美育的基本载体,融合了知识与情感的传承和培养。学校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成才条件,更好地体现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使全体学生受益。我们先后修缮了学生活动中心、艺术中心,改造了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新成立学生社团文化中心和创业实践基地,加强了学生管理服务队伍力量,把“共建美好幸福邮院,共享邮院发展成果”的“荣耀邮院”的建设目标贯穿于学生的成长之中,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体制及办学文化的认同感,较好地把学习体验与知识技能的提升结合起来,把思想之美、劳作之美、文化传承之美、技能礼仪之美融合一体,实现学生求真、向善、唯美的价值理性与行动诉求完美结合。
六、 结语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共同构筑教育活动的育人标准。通过对劳动周课程的评估,以知识再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检测依据,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则主要以学生个体的日常表现、行动及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评价,这一课程是开拓学生文化课堂之外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良好平台,也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推行美育提供良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特约编辑罗力责任编辑陈春阳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建成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并可推广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既传承了传统的“洒扫应对”素质教育方式,又结合了新时代对学校立德树人的要求,做到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任務要求,浓墨重彩书写好学校教育“奋进之笔”,首先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宋代大儒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提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洒扫应对”是生活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其目的在于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中的礼仪和劳动习惯,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很好地传承了这种优秀传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二、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第一课堂,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二是通过第二课堂,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教育活动、军事训练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邮院)在第二课堂方面已经建立起“十个一”素质行为养成教育学分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育人手段,提高了素质教育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效果,学校根据学校人才定位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毕业前培养起“身心健康、自我发展、包容兼蓄、爱岗敬业、社会责任”五个良好人格特征,具备“价值观调适、高效执行、沟通分享、解决问题、学习创新”五种通用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决定在第一课堂开展素质教育,并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于2015年设立的第一课堂素质教育——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涵盖了卫生防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劳动锻造,以及茶礼仪、酒礼仪、插画艺术、演讲与口才等美育课程。本课程以实践体验为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美好的礼仪、劳动、书法、演讲、茶艺酒礼、安全等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将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进行量化,提升文化育人质量水平,将统一要求与情感激励并重,重视学生情感价值和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认同素质行为教育的价值,增强学生践行素质行为教育的动力,是关系到素质行为教育成败的关键。广东邮院公益劳动教育集劳作、安全、美育、传统文化等为一体,科学设计课程,通过劳作实践、教学实践、艺术鉴赏等形式,普教于行,寓教于乐,丰富职业素养内涵,实现教学目标。广东邮院的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部分课程)。
(一)卫生保洁劳作
学生在劳作中主要负责学习与生活环境保洁,如校园内道路、广场、绿地、教学楼、学生宿舍区公共环境卫生的清扫及保洁工作,指导员向学生传授如卫生防疫、环境消毒、花草维护种植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的劳动技能。劳作在确保学生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实施。
(二)茶、酒文化,茶礼仪
中国茶、酒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中的茶、酒文化礼仪课程,包含了对茶、酒文化基础及茶酒类别的学习,对茶具、酒具的认识,重点讲解茶酒文化及礼仪,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茶、酒文化的同时,学会生活及职场礼仪,培养了学生的高雅艺术情怀。
(三)中国书法鉴赏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欣赏》学习,让学生能对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书法有基本的了解,重点了解书法中的五种书体渊源和特征,为学生学习书法、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传承国粹文化指引方向。
(四)舞蹈艺术鉴赏
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舞姿、艺术、音乐、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运动训练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舞蹈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周舞蹈课程设计2个课时,从舞蹈基础理论讲授到交谊舞实践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及职场所需的社交舞种学习,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急救技能学习
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即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常见突发事件以及日常中暑、气道异物、烧烫伤、溺水的应对处理等。教学重点倾向学生动手实操,经过自救急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有效地保护学生自身的生命和健康,又能随时随地用所学的急救技能去挽救身边人士的生命,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六)演讲艺术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已习惯用手机、电脑、微信QQ等通信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就使许多学生产生了面对面语言沟通障碍。但学生在求职、汇报、沟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表达能力。演讲艺术课程设计2课时,采用讲座形式。内容包括简述演讲历史、演讲名家故事。最重要的授课任务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演讲”。通过大量的演讲案例总结出演讲的规律,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白演讲有其阳春白雪的一面,谓之艺术,但演讲又有平凡普通的一面,就是日常讲话。每个人都能在掌握演讲逻辑思维后写出好的演讲稿,然后经过训练口才达到演讲的高标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四、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广东邮院公益劳动课程于2015年9月在2015级学生中实施,并在16、17、18级学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深化和改进。公益劳动素质课设置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时间持续一周,以学生处为主导部门,其他部门协同开展。
(一)部门联动,协力推进
素质教育是全校的事,学校把公益劳动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处负责课程设计、工作人员安排、学生岗位安排、教师薪酬申请,教务处负責课程安排、课程质量监督;后勤部派专人指导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并提供劳动工具;各二级学院负责做好学生纪律管理及劳作质量检查;安保部指导学生的安全技能及安排学生校园安全巡逻工作。
(二)科学设计,知行合一
广东邮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形式新颖。本课程设为一周集中教育,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对接学分制,包括了操行、技能、人文素养等,是学生专业知识外的职业素质拓展与训练。每周安排1个班级,在周一至周五开展,周四下午参加学院素质教育活动。(安排见表1)
(三)闭环管理,奖罚分明
广东邮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设为考查考核课程,从根本上要求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学生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成绩评定小组(由岗位指导老师组成)综合评定,成绩分为达标和不达标,纳入学分制管理,分班级、个人层面进行。班集体根据组织、考勤、态度、配合综合因素评定达标和不达标。达标班级可参加先进评比,不达标班级取消所有评优资格。个人达标从对课程认识明确,态度端正,劳动积极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完成通识课程相关任务,宿舍安全、卫生优秀等方面进行考核;设有不达标项,如劳动态度不端正,无故不服从安排,旷课一天以上者(含一天),请事假两天以上者(含两天),未填写诚信档案,未完成所在劳动岗位分配的任务和素质教育课程学习任务等,不达标者取消当学年各类评优及资助资格,同时按学院要求补修课程。
对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成绩突出的班级或个人设置了表彰激励,先进集体和个人按10%名额评选,纳入学生年度评优体系。各班表现作为年度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根据各班的表现,个人先进名额以正负5%的比例评定。
五、 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成效
学生接受公益劳动素质教育,不仅能培养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文明有礼、注重安全等良好的习惯、修养和能力,而且在与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物交往中能够学会待人接物,养成诚实守信、善解人意的优良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
(一)育人内容及模式丰富
经过三年探索实践,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涵盖了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美育修养、公益劳动等领域,育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实施、共同劳作、技能实操、礼仪实践中,使学生增强爱国、爱校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标。
(二)第二课堂成果突出
公益劳动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大学期间的素质养成及走向社会的必备学识和技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礼貌融汇其中,很好地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劳动的乐趣,陶冶了情操,而且避免了第一课堂枯燥无味脱离实践不接地气的弊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第二课堂文艺活动的兴趣,提升了文化技能及素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增加,素质养成优秀率15.2%、达标率79%,纪律良好率90%以上,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
(三)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
公益劳动课程是学校美育的基本载体,融合了知识与情感的传承和培养。学校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成才条件,更好地体现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使全体学生受益。我们先后修缮了学生活动中心、艺术中心,改造了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新成立学生社团文化中心和创业实践基地,加强了学生管理服务队伍力量,把“共建美好幸福邮院,共享邮院发展成果”的“荣耀邮院”的建设目标贯穿于学生的成长之中,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体制及办学文化的认同感,较好地把学习体验与知识技能的提升结合起来,把思想之美、劳作之美、文化传承之美、技能礼仪之美融合一体,实现学生求真、向善、唯美的价值理性与行动诉求完美结合。
六、 结语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益劳动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共同构筑教育活动的育人标准。通过对劳动周课程的评估,以知识再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检测依据,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则主要以学生个体的日常表现、行动及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评价,这一课程是开拓学生文化课堂之外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良好平台,也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推行美育提供良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特约编辑罗力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