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号屠场》:在科幻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真正的平静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号屠场》发表于1969年,一经发表便引起评论界的诸多争议,曾多次遭禁,但在后来成为黑色幽默的反战作品中的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战争给毕利·皮尔格里姆带来的精神创伤。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用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对,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关键词:黑色幽默 《五号屠场》 精神创伤
  两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69年,美国作家冯内古特发表了长篇科幻小说《五号屠场》,这部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位曾做过德国战俘的士兵毕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经历。作者用黑色幽默的叙事口吻,讽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并表达了其内心的反战情绪。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热评,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小说的主题、叙事风格以及作者身上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对小说中主人公的精神分析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笔者将从精神创伤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研究这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丰富研究该文章的视角。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
  欧美国家对创伤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创伤研究呈现繁荣景象。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第一次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纳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中。从此,“心理创伤这个在过去一世纪中曾经间歇地被遗忘,后又被再次发现的症状,在诊断规范中终于获得了正式的承认”。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不会立刻发生,或许在几个月后,或许几年以后。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由于个体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例如战争、自然灾害或疾病等。这种心理疾病的症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创伤体验会反复重现即闪回。以前的创伤情景会在患者的思维和记忆里出现,有时生活中的情景会让患者想起以前的创伤景象,使患者备受精神折磨。第二种是回避反应,这种症状也是患者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为了不再受闪回所带来的精神痛苦,患者不愿回忆起以前所经历过的创伤,也不愿回答有关创伤性事件的一些话题。患者在整体上会给人一种淡漠、麻木的感觉,也不愿与人交谈,对生活与未来都失去了希望。第三种症状是高度的警觉状态,患者对于许多小的细节会过分关注,而且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失眠等障碍。这些症状在小说主人公毕利的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二、毕利的创伤表现
  首先的创伤表现就是闪回。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就交代了毕利在战后的第三年开始发病,“他就寝的时候是个衰老的鳏夫,醒来时却正在举行婚礼。他从1955年的门进去,却从另一个门1941年出来。他再从这个门回去,却发现自己在1963年”。毕利的时间穿梭并非像科幻小说中的那样神奇。他的时间是乱套的,他在自己的幻觉中经历着时间的穿梭,多次从现在回到以前令他恐惧的战场,每天都要目睹别人死亡,而他自己也随时面临着死亡,毕利内心的痛苦无法言喻。毕利不停地忍受着闪回所带来的痛苦,而这些闪回是毕利所不能控制的。毕利的时间错乱了,作者用“痉挛”一词描述,这是一种犯病的症状,而且是极其痛苦的。毕利的生活就像演戏,每走一步就会感到恐惧,因为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生活已经不受其控制,他觉得在生活中,可能一不小心某个场景就让他想起以前痛苦的经历。还有一次是毕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到了1967年,当他在费力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窗外的警报器突然响了,把毕利吓得“魂不附体,他随时感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这足以看出战争对于毕利的影响有多大,只是小小的报时器而已,却让毕利觉得又要开始一场战争了。当他驾驶车子去参加午宴时,路过的街道让他想起了战争时看到的街道,路旁被压坏的人行道,毕利却认为是军队的坦克来过这里;当毕利穿过一个比较荒凉的地方时,让他想到了被空袭后的德累斯顿,像“月亮的表面”;甚至是一个跛子也会让毕利想起在战争中他也曾如此等等,这一切在有意无意中使毕利想起当时“二战”的战场和他在战场上所遭受的一切。尽管毕利备受折磨,但是始终不能从这种痛苦中解脱。这种创伤让毕利整夜无法入睡,失眠障碍让毕利时时刻刻都会想起战争的场景,虽然在床上安装了一个振荡器,但这些都不能让毕利入睡。其实在独处时的毕利其实才真正是袒露内心的,他可以任意哭泣,或许此刻的毕利可以感到一丝的放松。
  其次就是回避。虽然毕利的内心无比痛苦,但是他也不愿与人谈论在战场上遇到的事情。当瓦伦西亚想跟毕利谈论他在做战俘时的情况和问被行刑队处死的老埃德加·德比的情况时,毕利是不愿意回答的,他借上厕所的理由回避问题,“‘一张纸。’毕利说。他下了床,道了一声‘对不起’,便走进黑洞洞的厕所里去小便。他摸索着去开灯。当他碰到粗糙的墙壁时,明白自己已经回到1944年了,又回到战俘医院”。但这个问题又使毕利想起在德营中所经历的一切,他的内心又一次要经受痛苦和恐惧。在毕利患上精神错乱症期间,母亲过来看望他,但毕利却用毯子将头蒙住,不愿见母亲。因为他怕母亲会问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怕自己又会回想起在战争中所经历的一切。毕利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创伤,无法逃避。在庆祝自己的结婚纪念日上,四重唱的演奏家为毕利唱了一首歌,这首歌让他再一次体会到盟军在空袭德累斯顿时的场景。而这首歌似乎成为逝去的人的哀歌,而不是在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四重唱和声的变化让毕利感觉像是当时飞机轰炸时,一颗颗炸弹由远到近,由近到远,永无止境。瞬间周围一片寂静,空气中只弥漫着被烧焦尸体的味道。一想到那些已经死去的人,毕利的内心就在煎熬。就像毕利的妻子说的那样“你看上去仿佛是见到鬼了”。毕利这次的痛苦和恐惧达到了极限,他不愿再经历一场像这样的空袭。因为这样的痛苦就像在刑具上受刑一样,他或许宁愿像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一样,这样他就不用再受折磨了。
  毕利想通过回避来保护自己,但這个方法行不通,因为在生活中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当时的场景。那么这种创伤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应该说毕利在战争之前就遭受了创伤。父母给毕利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在毕利的记忆碎片中,我们能发现在毕利小时候,父亲用自己的方法教他学游泳,就是直接把他扔进水里,使他差点被淹死。每次学习游泳对于毕利来说都是一种折磨。而在毕利十二岁那年,一家人出去旅游,来到一个大峡谷,毕利对这个峡谷充满了恐惧,因为他觉得自己可能会掉下去,可是他的母亲却不理解毕利的想法,佯装推了一下毕利,却使他“把裤子尿湿了”。父母在毕利的创伤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战争中,当跟“三个火枪手”一起的时候,毕利已经表现出对生命失去希望。“他想,他决不会再给任何人添麻烦。他愿化为蒸汽飘到树梢上去”。毕利已经对战争疲倦了,他对自己的生命已经表现出淡然的态度,也许在他心里,死亡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想化为水蒸气,不用在这个世界留下任何痕迹。毕利还经历了最大的创伤,目睹了德累斯顿的毁灭,这在毕利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至于在战后总是要面对这种创伤对他的影响。
  再次是毕利的创伤复原并未受到社会最大的支持,在毕利患上神经错乱症时,医生对其病因的判断是错误的。医生认为“这与战争无关”,而是与父母在小时候对毕利所做的有关。但其实,战争才是造成毕利世界混乱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美国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毕利的婚姻也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他娶了校长的女儿,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生活。他住上了豪宅,继承了岳父的事业等,而他的妻子只是为了能得到毕利得到的战利品:宝石。毕利在结婚纪念日上将宝石送给妻子的时候,瓦伦西亚“几乎叫了起来”。而得到宝石这件事,也被讨论了好多年。这些都表明当时的美国人更注重的是物质,而且人们已经忘记要去靠自身的奋斗来实现美国梦了。
  三、毕利的创伤治疗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毕利只能靠逃避和科幻小说来治疗自己的创伤。毕利不愿意想起过去,只能选择逃避,他不愿与母亲和妻子讨论关于自己的战争经历。他只有在541号星球上才与蒙塔娜·怀尔德赫特讨论过德累斯顿轰炸事件。毕利跟着541号星球上的人学习对于时间、空间和死亡的哲学,即“当人死去的时他只是貌似死去。他在过去仍然是非常富有活力的。因此人们送葬时哭泣是很愚蠢的。过去、现在、将来——所有的时间一直存在,而且永远存在”。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星球只是毕利幻想出来的,他在这里寻求自我安慰,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其实只是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去了,在这个时间里也许他们已经死了,但其实他们依然活着。除了在541号星球上进行创伤治疗外,毕利还在科幻小说中治疗自己的创伤。“在当代活着的作家中,毕利最喜爱基尔戈·特劳特,科幻小说成了他唯一的读物。罗斯瓦特比毕利机灵双倍,但他和毕利一样,以同样的方式对付相同的精神危机。他们两人都认为人生毫无意义,原因之一是他们都曾有过战争经历和遭遇。所以他们想重新创造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世界。科幻小说帮了大忙”。作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毕利在科幻小说里治疗自己的精神创伤。在科幻小说里,他的思维才可以自由畅想,他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其实541號星球也是特劳特的科幻小说《来自星际空间的福音》中的星球。毕利在这个星球里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例如在这个星球上有其自己的时间关系;毕利与女星蒙塔娜·怀尔德赫特发生了性关系,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等。毕利只有在541号星球上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平静。他不需要面对死亡,不需要面对创伤的闪回所带来的痛苦。
  四、结语
  战争给毕利带来的创伤是永久的,这种创伤使得比利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且经常会以闪回的形式出现在毕利的生活中,无奈毕利只能通过回避才能不受这种创伤的影响。他来到了自己幻想中的541号星球,在这里治愈内心的伤痛。通过这部小说,作者不仅批判了战争,也批判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战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更注重的是物质世界,而忽视了精神世界,从而使得经历过创伤的军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冯内古特也通过这部小说呼吁人们关注受到创伤伤害的人群。
  参考文献:
  [1] 库尔特·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 [M].云彩,紫芹,曼罗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8.(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故不再另注)
  [2] 师彦灵. 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3-138.
  [3] 朱蒂斯·赫曼.创伤与复原[M].杨大和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
  [4] Cruth, Cathy. Trauma Exploration in Memor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 1995.
  作 者:沈善玉,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迟子建的小说主题丰富,描绘了很多东北地区典型的民间人物,尤其对女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她在《晚安玫瑰》中着重描写了三名女性的成长历程,她们分别在不同男性的影响下,选择了不同的成长方式。在内心复杂情感的纠缠下,吉莲娜和赵小娥最终选择了弑父,而黄薇娜走向了恋父。小说通过对女性成熟历程的表述,探讨了女性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 成长 救赎  纵观当代文坛,迟子建一直以独特的笔触书写着
期刊
摘 要:17世纪荷兰著名的光影艺术大师伦勃朗在绘画艺术中一直都追求光影的艺术效果。他独具个性的聚光法来自于内心,他运用这个内心之光去诠释人性及揭示宗教的气息。他用光影的明暗对比去揭示那些普通老百姓淳朴、善良的品质;他用不同强弱程度的光去表达不同的人性特征。他不随波逐流,他坚守自己的绘画理念。他画中的光影效果成为后人研究、学习的对象,他当之无愧地被人称之为“光和影”的艺术大师。  关键词:伦勃朗 绘
期刊
摘 要: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澳大利亚作家麦卡洛的《荆棘鸟》,作为讲述移民家庭生活的小说,向我们讲述了移民家庭尤其是其子女的生活、成长历程,“我”与梅吉不同的成长经历,勇兰和菲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扮演的不同的母亲角色,对子女的成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女勇士》 《荆棘鸟》 母亲 比较  谈及《女勇士》,关于女性意识、父权社会的对立,种族主义压迫的反抗,对中国文化的曲解等争论之
期刊
摘 要: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女性普遍面临着在父权制社会下存在的他者困境,一部分女性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父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规范并将其视为“真理”标准进行恪守;一部分女性处于社会为压迫女性而制造的囚室中,试图冲出囚牢以期获得新生,然而终究敌不过父权制社会这股强大的异己势力;一部分女性在困境面前,不甘臣服,积极主动地发挥自我主体意识,自我主导。本文将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门罗作品中女性群体的自为选择及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以弗兰克和茜为代表的非裔美国人的创伤为切入口,重点分析黑人文化的救赎作用。小说中弗兰克和茜先后离开家乡洛特斯,经历了创伤之后,又重返家园,治愈创伤。他们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经历了由厌恶到认可的转变,正是对非裔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得他们得到救赎,治愈创伤。托尼·莫里森基于小说中人物的创伤,彰显了非裔文化的救赎作用,强调了回归本族文化是治愈文化创伤、找回身份的必要条件,并借此表达了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城”与“乡”两大社会空间中同时传播开来,形成了“富、强、动、进”的工商业文明与“安、足、静、定”的农业文明的冲突,因而“城”与“乡”所属的文化观念也就处在了时间现代性的“结构——解构”的文化语义编码中,从而带来了“城与乡”的小说“叙事史”与文化“阐释史”。本文将立足文本,从叙事角度分析小说人物的变化以及叙事手法对文本感情表达的影响,据此
期刊
摘 要:《水东日记》是明人叶盛的笔记代表作,记述了明代前期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逸闻趣事。在逸闻趣事的部分中有诸多记录人物事件和言行的篇目,其中不仅记录了动荡时局下帝王和权臣的众生相,还刻画了很多或品德高尚,或道貌岸然的正反面人物,描摹了一些戏谑幽默的人物,并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水东日记》 人物形象 意义  《水东日记》是一部明代笔记,共四十卷,
期刊
摘 要:《染血之室》是英国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卡特用全新的笔触对欧洲传统童话故事《蓝胡子》进行改写,表达出女性不甘于受男性操控,追求自我的强烈意识。本文以《染血之室》作为文本进行分析,对女主人公和母亲两位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女性在婚姻中受到的压迫和束缚,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走向自我解放的过程。  关键词:《染血之室》 安吉拉·卡特 女性意识 自我解放  一、引言  安吉拉·
期刊
摘 要:王龙一家三代经历了追求土地、拥有土地、离开土地、回归土地的生命体验。他们对土地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的生存依赖,到离开后的无助空虚,到最后的精神回归。大地不仅仅是他们的故园,更是心灵的港湾。王家三代人与土地的关系,在今天依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他们的故事启迪我们:善待土地,善待环境,善待农民,善待自己的心灵,守住人类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土地 故园 乐园 
期刊
摘 要: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中,时贤对“小山”的解释颇为纷纭。本文将其主要观点概括为三类六说,并从温词本身寻求内证,为“小山”指“山眉”说做了补充。  关键词:温庭筠 小山 山眉 补说  关于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首句中“小山”作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各家之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六说。第一类指屏风,此说较早见于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今天影响较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