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主持人晓艳:四种失控四种应对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嘉宾失控怎么办”这个话题,BTV生活频道《选择》节目主持人晓艳认为要先给嘉宾分一下类,“嘉宾分两种:专家型和普通人,这两种嘉宾失控的情况不太一样。专家型嘉宾的失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张,因为第一次出镜或者到了陌生环境,感到头晕脑涨,逻辑思维连不上了;另一种是讲得太high了,进入嘉宾的专业领域,他觉得你需要的那段东西必须从头讲才能说清楚,而且业务的分支很多,他会把话题岔得很远。这两种失控我觉得都相对好办,我的经验是在专家型嘉宾失控时我不会停下来说他讲的不对,应该怎样讲。对于因紧张而引发的失控,我会说我们先不录了,先跟嘉宾聊天,让他熟悉环境,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切入话题。对于第二种讲得太high的失控,需要主持人对整个节目的框架特别清楚,要及时把嘉宾往回带,但不能生带,生带的话节目剪出来以后所谓的‘场’就没有了,要扎到一个话头,赶快把他引到正路上。”
  晓艳曾经主持过四年《生活广角》,现在又在主持《选择》,多年和普通百姓嘉宾打交道,在她看来,最麻烦的失控正是这类嘉宾的失控。“普通人嘉宾很容易进入自己的故事或生活,一进去就拔不出来,而且他们的性格特点很突出,有很多人是很固执或很自我的,因此录节目时失控的情况就特别多。以前我主持《生活广角》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普通老百姓来解决家庭纠纷的,比如说:有位老太太录节目的前一周和儿媳妇对骂,被儿媳妇赶出家门。在我问这件事的时候,她不讲,而是从7、8年前儿媳妇进门时她死活不同意开始,一点一点地讲。我会拦她一下:阿姨,上周这件事对您伤害很深吧,咱们谈谈这件事吧。她会说我不是在跟你讲吗,又拉回她的思路,接着从7、8年前开始讲。这种情况是失控的一种。再一种失控是谈着谈着嘉宾火了,双方对骂,一方愤然离场。对于第一种失控,主持人更多的是要以情打动嘉宾,用情和她产生共鸣,把主题拉回来。对于第二种失控,主持人要判断一下,可能有些事冷静的时候不会说出口,情绪失控时反而会爆出新的信息点。所以面对这种失控,可以适当地放一放,判断一下是否会有一些利于节目价值的东西,但不能放大了,真的控制不了了是不行的。”
  对于第二种普通嘉宾失控的情况,晓艳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具体的处理方法。“我曾经做过一期节目,一家子来讨论宅基地分配问题,这家的老父亲已经去世,老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来到现场,她还有一个赡养的问题。结果在现场孩子们觉得宅基地分配不公平,吵得一塌糊涂,把80多岁的老母亲丢在一边不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人道,也出于对老人身体的考虑,首先要做的是给老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她别再受刺激。然后再来解决孩子们的事情。发生争吵一定会有两派,两派都有个带头的,跟两边的沟通非常重要。其实故事讲到这个时候,大体已经能判断出谁有点理,谁又有点理亏。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一定要先把两派的头儿按住了。理亏点但特别嚣张的要让法律专家跟他谈,稍微吃点亏的要让心理专家跟他谈。谈完之后要先拿出一个方案,无论在情上还是理上,在双方初步接受的基础下再回到场上,这才是避免再次争吵的前提。”
  最后,晓艳总结出了五个应对嘉宾失控的要点:
  1 失控时主持人要有正向的价值判断,失控时主持人的态度更能体现节目气质。
  2 一定要冷静,不能被当事人的情绪左右,哭得最大声的未必是受伤最深的,嗓门最大的未必最有理。
  3 不要火上浇油,不得当的语言和动作可能引发当事人误会,更加激化对方情绪。
  4 善于利用现场资源,不管是心理专家、律师还是工作人员,他们的帮助,如果要更精准,还是需要主持入场上对当事人情绪、形势准确的把握。
  5 不要畏惧失控,处理得当的失控,反而会得到观众对主持人和节目的信任。
其他文献
5月24日,北京园博园里来了一群特别的游客,除了游览园区的景观。他们还走进位于新闻中心的北京电台直播问。这里是他们这次重点参观的“景点”,他们和刚啊下了直播的主持人亲密交流,还带上耳机坐在直播台前过了把“主持瘾”。这些特殊的游客是何许人?他们是交通广播的听众,他们和主持人因电波结缘,也结下真挚的情谊。记者采访北京交通广播“带听众游园博”开放日活动,在欣赏了五彩缤纷、别具一格的景观的同时。也记录下听
期刊
和电视里化着妆、提着气的那个美女主持相比,屏幕外的晨阳更多了几分轻松和随意。  面对面两个多小时聊下来,感觉这个女孩就像她当天未施粉黛的脸一样真实。  这是个典型的北京女孩,爽快不做作,说话直率不拐弯儿,让人觉着自在。但同时,她的“文艺”又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感染你。我是新闻工作者  如果是娱记,也是有操守的娱记  晨阳2010年10月开始主持《每日文娱播报》之前,观众们熟悉她是在《北京您早》。
期刊
从四川一家平面媒体跳槽到央视,自称比较懒、不爱动窝的王小丫一直待在财经频道(原经济频道),至今已17年。从“小丫”到“小丫姐”,小丫坦言“这种变化很正常”。伴随着频道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小丫也从青涩走向成熟,坦言“收获很多”。她说,“17年,我都没有选择工作,都是工作选择我。我觉得有工作就很好,内心充满感恩。所以我希望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而且也是更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深深地怀念着《开心辞典
期刊
从《闯关东》里朱开山“带领”一家人的闯,到《闯关东前传》兄妹三人各自“成长”中的闯,“闯关东系列”早已竖起了一块金字招牌。作为这块金字招牌的创始人,大连籍编剧高满堂被众人称为“闯王”可谓当之无愧。高满堂曾用“三个气”来形容新作《闯关东前传》一狂野之气、自由之气、豪迈之气。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位圈里闻名的金牌编剧却道出了背后他所付出的艰辛。“这是我用情最多、耗时最长、处理最大胆的一部戏。”  
期刊
把不靠谱、不真实,搞怪都搞得让人不理解的事情称为“雷人”,是网民常用的词汇。把那些同样离谱的电视剧称为“雷剧”,是观众常用的批语。从上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中可以看出,观众的意见已经引起了明显的社会反响,由此总局对卫视播出的抗战剧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卫视修改或停播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  “雷人”的事情可能仅在一个区域产生影响,“雷剧”却因其传播的广泛
期刊
在今年北京科技周亮点之一的“BTV杯百姓发明大赛”中,有两项发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一项是64岁的张宝全发明的鲜肉切片机,另一项是72岁的李荣标发明的手扶电动多功能爬楼轮椅。  为了妈妈,曾经中风的他发明鲜肉切片机  “我是为妈妈发明这台机器的,可现在发明成功了,妈妈却不在了!”家住朝阳区垡头、64岁的发明者张宝全伤感地表示。张宝全回忆说,妈妈很爱吃涮羊肉,以前家里都是买冻的羊肉卷。但有些并不适
期刊
襄阳一白血病女孩急需把血样送到北京做检测以便骨髓配型,但因其家庭贫困、在北京又没有亲友,急需有人帮助。北京电台《京城帮帮团》接到襄阳新闻广播寻求协助的电话后伸出援手,进行了一次千里之外的接力救助。  5月10日,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京城帮帮团》主持人湘麓接到湖北襄阳新闻广播《襄阳帮帮团》栏目组打来的电话,说当地有一名15岁的白血病女孩急需做骨髓移植前的血样检测,因为她的家境不好,在北京又没有亲人
期刊
目前,将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的电视剧《老米家的婚事》剧组走进白纸坊街道,宋丹丹等主演与观众互动,做游戏,谈子女的恋爱问题。该次活动是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的第三站,该系列活动旨在把优秀的、尤其是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影视剧精品带入街道与社区,将演员和主创请到观众中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在荧幕上的演员与荧幕外的观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此前,《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剧组曾在月坛街道
期刊
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一届运动会,日前在丰台体育中心的专业赛场上激烈展开。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之后的首届运动会,其所属的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九台一网”,及《北京广播电视报》,《北京电视》周刊、《人物》周刊等几十家单位,都组织了运动队。在强劲的进行曲中,精神抖擞的各支代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从每个人精神奋发的表情上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各个单位的骨干力量,这表明文化体育运动在群众中深入开展,已经
期刊
反问更入脑  阅读文章或书本时,多提几个反问句,有助于加强记忆。如,问自己:我是否同意?为何作者这样说?和我的日常生活是否有关?和我的价值观是否相同?吸收的东西和生活越是有关,越能记住。通过反问,还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记忆。此外,若能将文字图像化,也有助于加深记忆。  睡眠有助强化记忆  美国精神学家指出,在学会一项新知识或技能后,当晚需要睡6小时以上,否则记忆不会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