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课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一大创新,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它把说、读、写融于一体,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中心内容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语文实践活动是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一大创新,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中心内容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语文实践活动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诠解它的?它又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何规律可循?在平常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天我就根据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谈谈我的拙见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目标,将“语文实践活动”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语文实践活动有如下基本特征:
1.计划性。指導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具体操作可参照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建议进行。
2.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约翰.怀特这样解释“教”:“‘教’,一个意思是努力带领‘学’;另一种意思则是指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教材中的语文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本质特点。
3.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生成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和督导。
(二)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认为以教材内容为专题进行的语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据这些特性,我在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律,即:搜索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进行写作。具体操作如下。
1.制订方案,搜索资料。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摄影小组、绘画小组、摄像小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
2.形式多样,展示成果。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语文特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3.归纳总结,作出评价。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老师没有真真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意思到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教学还是按过去的习惯设计;二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或不敢做更多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当前评价措施尚未配套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因为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要扭转这一局面恐怕首先要积解决转变观念的问题。
2.没有真正进入语文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在许多教师看来,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就是要落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活动项目,把教材中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于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千人一面齐步走的情况。教师应该跳出教材的框架,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
3.没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目前,由于有的语文实践活动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其是在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语文实践活动变成了科学课(自然课,化学课等),变成了历史课,变成了时事课等等。
语文实践活动在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不足,从行动上弥补这些不足,从观念上去转变这些不足,相信在不久的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并体现其相应的价值的。
参考文献:
【英】约翰.怀特《教育哲学》,转引自欧阳康主编《党的英美哲学地图》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
语文实践活动是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一大创新,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中心内容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语文实践活动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诠解它的?它又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何规律可循?在平常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天我就根据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谈谈我的拙见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目标,将“语文实践活动”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语文实践活动有如下基本特征:
1.计划性。指導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具体操作可参照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建议进行。
2.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约翰.怀特这样解释“教”:“‘教’,一个意思是努力带领‘学’;另一种意思则是指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教材中的语文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本质特点。
3.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生成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和督导。
(二)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认为以教材内容为专题进行的语文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语文语文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据这些特性,我在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律,即:搜索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进行写作。具体操作如下。
1.制订方案,搜索资料。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摄影小组、绘画小组、摄像小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
2.形式多样,展示成果。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语文特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3.归纳总结,作出评价。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老师没有真真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意思到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还是按过去的老一套进行,教学还是按过去的习惯设计;二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或不敢做更多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当前评价措施尚未配套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因为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要扭转这一局面恐怕首先要积解决转变观念的问题。
2.没有真正进入语文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在许多教师看来,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就是要落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活动项目,把教材中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于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千人一面齐步走的情况。教师应该跳出教材的框架,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
3.没有充分体现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目前,由于有的语文实践活动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其是在实施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语文实践活动变成了科学课(自然课,化学课等),变成了历史课,变成了时事课等等。
语文实践活动在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不足,从行动上弥补这些不足,从观念上去转变这些不足,相信在不久的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并体现其相应的价值的。
参考文献:
【英】约翰.怀特《教育哲学》,转引自欧阳康主编《党的英美哲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