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书馆各项事物的具体实施者是馆员;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图书馆的生命线。
【关键词】图书馆 发展 趋向 探讨
一、馆员是办好图书馆的基本力量
馆员直接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各项事务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再好的硬件设备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再好的规划和设计都无法实现。进入21世纪,馆员的职能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借书、还书工作。时代的发展对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每个馆员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化设备的运用。其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重点,它是馆员掌控图书馆硬件设备,更好服务群众的必备工具,每个馆员都必须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检索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必要时还需要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2)由于读者对知识门类需求的多样性,每个馆员都应当熟悉至少一个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而且对其它专业领域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由于地处主城区远郊,我馆读者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冶金技术、酒店管理、机械制造等方面知识的需求较多,我们就要求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原来的专才单一性的知识结构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结构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十分复杂,覆盖了退休干部职工、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工人、农民、少年儿童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始终牢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满腔的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礼貌的语言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快捷的服务。
二、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图书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传统图书馆所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馆藏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印刷型出版物不再是收藏的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凭借它的诸多优势为大众所接受,读者可以绕开实体图书馆毫不费力地获取他们所需要信息,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日趋弱化。
(2)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面对急剧增长的信息资源,他们往往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常常是不需要的信息找到一大堆,想要的就是找不到。
(3)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以纸本图书借阅为主的工作模式被打破,网上资源搜索、远程终端服务等全新的服务方式正在快速发展。图书馆员不再是知识仓库的管理员,而是信息海洋的领航员。凡此种种,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只能迎难而上,变挑战为机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取QQ实时咨询、微博在线交流、E-mail咨询等现代传媒技术形式,大力开展好咨询服务、借书预约、馆藏信息查询等多方位服务,不断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管理与服务。
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图书馆的生命线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实现其价值的最终目标。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地给图书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大省的大政方针又赋予当代图书工作者新的任务。为此,县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全面周到、人性化的服务。我们的具体措施有:
(1)结合“世界图书日”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活动,不断营造“学习型社会”、“书香社区”的舆论氛围,引导市民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低俗生活方式的影响。
(2)改革规章制度、延长开馆时间、简化借阅手续,为广大读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提供最大的方便。
(3)细化读者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借阅服务。2010年以来,我们将全馆图书细分为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致富信息阅览室、地方文献及民族文献保护室、电子阅览室和影音播放室等。
(4)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把农村读者急需的实用种植、养殖类图书送到田间地头。
(5)增设“图书流动借阅车”,每月月初、月中各用一周时间深入学校、农村送书上门。
(6)积极开展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的抢救、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我们还开展图书工作志愿者活动。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市民中间聘用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在寒暑假期间,我们也十分欢迎学生到馆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部分服务窗口交给学生管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广大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没有读者,就没有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为读者服务,既是图书馆生存之本,也是图书馆的发展之本。因此,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对各种精神食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克,吴慰慈.图书馆事业建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
[2]刘礼德,刘肖,仇晓春.关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调研报告[J].图书馆论坛,2003(5).
[3]郜丽红.基于创新文化的图书馆创新机制分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4]李联豹.从社会化谈基层图书馆的体制改革[J].图书馆论坛,2010(8)
[5]张广钦,张丽.关于面向公众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6)
【关键词】图书馆 发展 趋向 探讨
一、馆员是办好图书馆的基本力量
馆员直接服务于读者,是图书馆各项事务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再好的硬件设备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再好的规划和设计都无法实现。进入21世纪,馆员的职能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借书、还书工作。时代的发展对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每个馆员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化设备的运用。其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重点,它是馆员掌控图书馆硬件设备,更好服务群众的必备工具,每个馆员都必须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检索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必要时还需要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2)由于读者对知识门类需求的多样性,每个馆员都应当熟悉至少一个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而且对其它专业领域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由于地处主城区远郊,我馆读者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冶金技术、酒店管理、机械制造等方面知识的需求较多,我们就要求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原来的专才单一性的知识结构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结构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十分复杂,覆盖了退休干部职工、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工人、农民、少年儿童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始终牢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满腔的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礼貌的语言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快捷的服务。
二、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图书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传统图书馆所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馆藏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印刷型出版物不再是收藏的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凭借它的诸多优势为大众所接受,读者可以绕开实体图书馆毫不费力地获取他们所需要信息,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日趋弱化。
(2)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面对急剧增长的信息资源,他们往往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常常是不需要的信息找到一大堆,想要的就是找不到。
(3)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以纸本图书借阅为主的工作模式被打破,网上资源搜索、远程终端服务等全新的服务方式正在快速发展。图书馆员不再是知识仓库的管理员,而是信息海洋的领航员。凡此种种,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只能迎难而上,变挑战为机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取QQ实时咨询、微博在线交流、E-mail咨询等现代传媒技术形式,大力开展好咨询服务、借书预约、馆藏信息查询等多方位服务,不断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管理与服务。
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图书馆的生命线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实现其价值的最终目标。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地给图书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大省的大政方针又赋予当代图书工作者新的任务。为此,县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全面周到、人性化的服务。我们的具体措施有:
(1)结合“世界图书日”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活动,不断营造“学习型社会”、“书香社区”的舆论氛围,引导市民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低俗生活方式的影响。
(2)改革规章制度、延长开馆时间、简化借阅手续,为广大读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提供最大的方便。
(3)细化读者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借阅服务。2010年以来,我们将全馆图书细分为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致富信息阅览室、地方文献及民族文献保护室、电子阅览室和影音播放室等。
(4)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把农村读者急需的实用种植、养殖类图书送到田间地头。
(5)增设“图书流动借阅车”,每月月初、月中各用一周时间深入学校、农村送书上门。
(6)积极开展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的抢救、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我们还开展图书工作志愿者活动。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市民中间聘用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在寒暑假期间,我们也十分欢迎学生到馆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部分服务窗口交给学生管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广大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没有读者,就没有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为读者服务,既是图书馆生存之本,也是图书馆的发展之本。因此,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对各种精神食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克,吴慰慈.图书馆事业建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
[2]刘礼德,刘肖,仇晓春.关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调研报告[J].图书馆论坛,2003(5).
[3]郜丽红.基于创新文化的图书馆创新机制分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4]李联豹.从社会化谈基层图书馆的体制改革[J].图书馆论坛,2010(8)
[5]张广钦,张丽.关于面向公众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