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探讨,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探索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全面发展;内涵;路径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
1.基本要求:德智体美
我们一直在探寻全面发展,什么是全面发展呢?首先应该确认两点:一是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较于片面教育而言的。二是全面发展是一个时代概念,每个时代的全面发展都有其特定内涵。在当代,我们的全面发展也有特定内涵,其基础是德、智、体、美的发展。德,即道德与品德,指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社会、集体、他人、自然所应具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品质、道德追求、人格修养等。智,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体,指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身体活动机能、能量、体制与体力等。美,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高尚审美情操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各个方面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但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那么,什么是最基础的素质呢,我们将基础素质理解为德、智、体、美的发展。一个人想要全面发展,必须要具备三种能力,即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与社会关系的能力、与自我关系的能力。德、智、体、美的作用在于发展这三种能力,如果人的发展在这三个层面都形成了健全的能力,那么,人与外界、与自身的关系就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和谐,这也是全面发展的根基,或者说是最低程度的全面发展。
2.深层次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相同的模式复制式发展。大学教育并不是工业加工工厂,学生出来以后是标准化、统一化的模样。按照统一的模式培养学生首先是泯灭人性的,它破坏了人的差异性,因为人在天分、兴趣等方面都是大不相同的;其次,这样的标准化、统一化的人也不适应社会、国家的需要。全面发展也不是人各个方面的全优发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才教育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所以,笔者认为的全面发展是在最基本的素质,也就是德、智、体、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天分、能力等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发展,即个性化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使每一个人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信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学校的精神生活就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特性。”什么是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大学教育就是在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基础之上,给学生提供平台与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志,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个性。
二、全面发展的途径
1.重视均衡教育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在专业设置、学校重视程度上占有极大优势,人文社科处于边缘地段。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都是人素质的基本构成。人的科学素质表现为求真务实、客观、思想发散、善于怀疑和坚毅诚实的品质。科学与人文的完整融合,才能促使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大学阶段学生正从懵懂少年向成人过渡,大学的使命不仅是扩充知识,还要让学生习惯于对社会、对生命、对个人责任感的思考。就全面发展而言,自然科学知识更多是在培养学生的“智”且是片面的“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引进国学,使优秀的国粹在高等学府里得以传承。学习国学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它可以教导学生待人接物,指导学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德、智、体、美并不是仅仅通过开设一门专业课就可以习得的,它应渗透在上课的内容与过程中。
2.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内涵就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该是张扬个性的。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改变偏重理论课程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动起手来,将知识学通、学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问题,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领着学生去探索、寻找所有的可能“解”与合理“解”。要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评价,改变单一评价模式,采取多元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还要增加课程种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繁荣学生社团,为学生各种社团提供场地、经费与政策支持。
3.培养终身学习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委员会还重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生在当代这个竞争激烈、知识淘汰率快的社会才能立足,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所以高校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走出校门后肯学习、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
[2]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大教育评论,2004(4).
关键词:大学生;全面发展;内涵;路径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
1.基本要求:德智体美
我们一直在探寻全面发展,什么是全面发展呢?首先应该确认两点:一是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较于片面教育而言的。二是全面发展是一个时代概念,每个时代的全面发展都有其特定内涵。在当代,我们的全面发展也有特定内涵,其基础是德、智、体、美的发展。德,即道德与品德,指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社会、集体、他人、自然所应具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品质、道德追求、人格修养等。智,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体,指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身体活动机能、能量、体制与体力等。美,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高尚审美情操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各个方面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但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那么,什么是最基础的素质呢,我们将基础素质理解为德、智、体、美的发展。一个人想要全面发展,必须要具备三种能力,即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与社会关系的能力、与自我关系的能力。德、智、体、美的作用在于发展这三种能力,如果人的发展在这三个层面都形成了健全的能力,那么,人与外界、与自身的关系就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和谐,这也是全面发展的根基,或者说是最低程度的全面发展。
2.深层次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相同的模式复制式发展。大学教育并不是工业加工工厂,学生出来以后是标准化、统一化的模样。按照统一的模式培养学生首先是泯灭人性的,它破坏了人的差异性,因为人在天分、兴趣等方面都是大不相同的;其次,这样的标准化、统一化的人也不适应社会、国家的需要。全面发展也不是人各个方面的全优发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才教育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所以,笔者认为的全面发展是在最基本的素质,也就是德、智、体、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天分、能力等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发展,即个性化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使每一个人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信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学校的精神生活就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特性。”什么是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大学教育就是在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基础之上,给学生提供平台与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志,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个性。
二、全面发展的途径
1.重视均衡教育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在专业设置、学校重视程度上占有极大优势,人文社科处于边缘地段。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都是人素质的基本构成。人的科学素质表现为求真务实、客观、思想发散、善于怀疑和坚毅诚实的品质。科学与人文的完整融合,才能促使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大学阶段学生正从懵懂少年向成人过渡,大学的使命不仅是扩充知识,还要让学生习惯于对社会、对生命、对个人责任感的思考。就全面发展而言,自然科学知识更多是在培养学生的“智”且是片面的“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引进国学,使优秀的国粹在高等学府里得以传承。学习国学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它可以教导学生待人接物,指导学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德、智、体、美并不是仅仅通过开设一门专业课就可以习得的,它应渗透在上课的内容与过程中。
2.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内涵就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该是张扬个性的。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改变偏重理论课程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动起手来,将知识学通、学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问题,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领着学生去探索、寻找所有的可能“解”与合理“解”。要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评价,改变单一评价模式,采取多元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还要增加课程种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繁荣学生社团,为学生各种社团提供场地、经费与政策支持。
3.培养终身学习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委员会还重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生在当代这个竞争激烈、知识淘汰率快的社会才能立足,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所以高校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走出校门后肯学习、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
[2]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大教育评论,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