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以明星、时尚、拜金为装饰的通俗文化风潮正迅速席卷校园。学生热衷于“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但对传统艺术史上渊源久远、内涵丰厚的艺术瑰宝——古琴,茫然不知或知之甚少。
古琴是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曾一度活跃在唐代诗人的笔端,文化内涵丰厚。高二年级通过对课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以及习题中《听颖师弹琴》的学习,激起了学生通过诗歌鉴赏研究古代乐器,尤其是研究古琴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本专题学习,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古琴有关的历史典故与古代音乐常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对于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专题阅读,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协作能力。
3.在专题讨论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推荐必读: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的《古琴》。
2.参观天津文庙博物馆的古琴,直观真切了解有关古琴的形制、构造等。
3.搜罗选读:在诗词名句网或其他诗词网站内的搜索引擎里键入关键词“琴”或“七弦”即可搜索到大量的唐代琴诗:白居易近80首,李白38首,孟浩然11首,刘长卿10首,常建、王维等人也有多首。教师也可提供一些诗篇,供同学选读,如薛涛《寄张元夫》、谢邈《谢人惠琴材》、常建《江上琴兴》、刘允济《咏琴》、李白的《琴赞》、李商隐《蜀桐》、司空曙《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崔珏《席间咏琴客》、李白《月夜听卢子顿弹琴》《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白居易《听弹湘妃怨》《废琴》《五弦弹》《邓鲂、张彻落第》《清夜琴兴》、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韩愈与李贺各一首《听颖师弹琴》、刘长卿《听弹琴》等。
4.分组学习:将搜集到的唐代琴诗分成五个板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五个小组进行研读活动。五个板块的任务分别是“泛读唐诗走进古琴”、“比读唐诗品味琴艺”、“美读唐诗感受琴韵”、“研读唐诗走近琴家”、“吟诵琴诗体悟琴品”。
第一组广泛搜集与古琴的制作有关的唐诗,以及与“梧桐”、“玉”有关的诗句,理解“梧桐”、“玉”等意象的意蕴。第二组认真深入地研读不少于两首与描写琴乐相关的唐诗,并分析其中用到的描写音乐的手法。第三组仔细研读不少于三首与琴曲或琴歌有关的唐诗,并查找相应的琴曲、琴歌的创作背景、名家解读等资料,听琴歌琴曲调动想象并用文字再现音乐效果。第四组认真研读不少于三首与“琴家”有关的唐诗,概括诗中琴家形象,并查找与琴家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琴家的身世命运。第五组,链接中华吟诵网,自学吟诵的技巧,至少吟诵一首你喜欢的唐诗。
每个组员读唐诗疏通诗意,并结合小组任务加以阐发,并制成演示文稿上传到本组QQ群,组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
(二)课堂教学
1.小组抢答,学情摸底
(1)至少说出与古琴相关的三个成语。
答案:焚琴煮鹤、高山流水、对牛弹琴、琴心剑胆、琴瑟相调等。
(2)古琴的别称有哪些?至少说出4种。
答案:玉琴、素琴、七弦、玉徽、丝桐、孤桐、鸣丝、峄阳、桐君、绿绮、焦桐等。
(3)说出四大名琴。
答案: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4)至少说出四首古琴名曲。
答案:《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等。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哪一年宣布中国古琴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答案:2003年11月7日。
(6)1977年古琴曲《流水》随美国“航行者1号”飞船奔向茫茫太空,去寻找宇宙中的“知音”。当时《流水》的演奏者是谁?“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两位主人公是谁?
答案:管平湖;俞伯牙与钟子期。
2.视频导入,提出问题
(1)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卷轴水墨画》视频(2分钟)。
(2)思考:2008年奥运会,崭新而古老的中国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话。在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中,为何会选择古琴作为代表向世界发声?
古琴为何能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
提示:本节课要做的就是从各小组确定的主题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体味古琴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刻文化内涵。
3.组内交流,研究问题
五个研究小组的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围绕“古琴的深刻文化内涵”这一角度重新梳理课前搜集的素材,借研究唐诗里的“古琴”、“琴艺”、“琴韵”、“琴家”与“琴品”的深刻文化内涵,来领略古琴的独特艺术魅力。小组内部先对唐代琴诗再进行筛选,抓住能反映古琴独特魅力、传统士人精神品格、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诗句进行分析讨论,并修改调整课前已做好的演示文稿。教师巡回指导,从“传统意象”、“士的精神”、“独特魅力”、“主流价值观”等角度给学生启发、答疑。教师和各组组员一起为每组挑选一份制作和感悟最佳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系统将其演示文稿投影到大屏幕上。
4.组际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描写琴材、琴徽的唐诗各两联。
(2)诵读所选诗句,读出由衷的喜爱与赞美。
(3)朗诵本组选出的最佳感悟。感悟围绕“桐”、“玉”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展开。 (4)回答其他组提出的疑问。
教师先请其他组对该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再总结:确实对琴材、琴徽、琴式的考究与赞美,展现了人们对如孤桐如美玉般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但是我们知道,一件乐器即使它的质料、外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审美韵味,如果不能弹奏出富有表现力的音乐,那么它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件工艺品或历史文物,所以要进一步展现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古琴的音乐表现力。
第二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两首描写古琴音乐的唐诗。
(2)男女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请其他组同学分析比较诗中的音乐描写。
(4)小组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5)其他组质疑,本组答疑。
教师点评:
感谢天才的诗人,使我们领略了琴师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以及古琴音乐音色多变、技法丰富、情感细腻的特征。难怪古人说:“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诗人对古琴音乐如此精彩的描写,主要源于诗人对古琴音乐的喜爱,源于古琴音乐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源于诗人与之产生的强烈共鸣。描绘得如此神奇的音乐,新时代的我们能否听懂,能否理解她的文化内涵呢?接下来我们跟着第三组同学一起去聆听那些极富美感的琴韵,接受不朽艺术的熏陶吧!
第三组活动设计:
(1)由诗句猜名曲名称。
(2)聆听著名琴曲《流水》,讲述俞伯牙学琴以及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我认为,《流水》这样的千古名曲,高中学生是非听不可的,所以极力推荐给学生。)
(3)老师与同学一起交流听曲感受。
(4)用演示文稿展示名家对这首琴曲的评价。
(5)小组展示听琴感受。
教师点评:“《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意在表现虚幻、臆想中的水的各种形态,与书法中的狂草、国画中的写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文化底蕴。古琴在众多乐器中一直是一个雅致的存在,声微志远,从未广泛流行,但也从未过时,就如同一位清高的“士人”不落凡俗。在我的理解中,古琴的命运与“士人”的命运紧紧相依,即使在流行音乐盛行之时,古琴这朵清高之莲依然绽放,依然有一批琴人琴家用他们的满腔热情、满腹才情以及顽强意志挚爱着她、呵护着她。我们在探究古琴的文化内涵时,不要忘了这一批功不可没的琴人琴家。
第四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描写琴人琴家的唐诗,并朗诵。
(2)用投影展示小组同学画的琴人琴家弹琴图。
(3)欣赏我国古代名曲《广陵散》,并向学生提问,“乐曲表现的是何内容?”(因为《广陵散》是现代琴人打谱之典范。嵇康临刑前弹琴,他用音乐与品行写下了中国文人最为骄傲最为动人的篇章,嵇康是琴家里最为杰出代表,所以我向学生做了推荐。)
(4)小组同学解读以嵇康为代表的“士人”的精神,以此理解琴的品格。
由总结“士人”的精神特质过渡到琴的品格:“音有幽度,始称琴品。品系乎人,幽由于内,故高雅之士动操便有幽韵。”古琴是修身养德的工具,本身也凝聚了品德高尚之人的涵养,它与诗人的处世态度、人生境界融为一体。请听第五组同学对琴品的解读。
第五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描写琴品的诗句,并吟诵这些诗句。(此环节难点有两个,一是唐诗的搜寻,学生用搜索引擎很难找到,教师在课前可分享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供如刘长卿的《听弹琴》、白居易的《废琴》、元稹的《周先生》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琴品、人品互现,是唐诗中的佳作。二是吟诵古诗,课前一定要按中华吟诵网上的方法反复练习。)
(2)分析诗句中所表现的琴品。
(3)归纳琴器本身、琴韵、琴艺、琴家表现出来的琴的意韵。
(4)提问:琴曲《梅花三弄》题目含义?“梅花”的寓意是什么?(有关琴品的琴曲指导学生到十大名曲中寻找,学生不难找到《梅花三弄》。)
(5)学琴的学生现场弹奏《梅花三弄》,其他学生在聆听中体会。体会梅花与古琴相同的清雅淡远的品格。(现在学古琴的学生非常少,得之我幸。如果条件不具备可以用播放音频代替。)
(6)其他组质疑,本组答疑。
教师点评小组活动。
5.开展“我为传承古琴艺术献一计”的活动
给学生印发王若楠《关于古琴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李祥霆《古琴不需要抢救式保护》等文章,让学生了解古琴发展的现状,并就古琴艺术的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由感知到聆听,由朗诵到吟诵,由诵读到弹奏,由泛读到精读,层层深入,同学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诗歌诵读水平与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古琴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与文化气息中提高了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
(三)课后延展
从下面选做一题:
(1)理解唐诗中“笛”的文化内涵;(2)理解唐诗中“琵琶”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后记
这是一堂专题探究性的语文实践课。因为专题的选择是从课文学习中延伸出来的,关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而且关乎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所以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研究热情。因为分组合理,各组任务明确,所以全班同学参与面广。因为在学生两难选择时,教师及时进行经验式的分享,在学生遇到思维瓶颈时及时给予点拨或提供资料,所以研究较顺畅。又因为给了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并且为他们搭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所以课堂中精彩纷呈。
古琴是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曾一度活跃在唐代诗人的笔端,文化内涵丰厚。高二年级通过对课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以及习题中《听颖师弹琴》的学习,激起了学生通过诗歌鉴赏研究古代乐器,尤其是研究古琴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本专题学习,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古琴有关的历史典故与古代音乐常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对于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专题阅读,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协作能力。
3.在专题讨论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推荐必读: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的《古琴》。
2.参观天津文庙博物馆的古琴,直观真切了解有关古琴的形制、构造等。
3.搜罗选读:在诗词名句网或其他诗词网站内的搜索引擎里键入关键词“琴”或“七弦”即可搜索到大量的唐代琴诗:白居易近80首,李白38首,孟浩然11首,刘长卿10首,常建、王维等人也有多首。教师也可提供一些诗篇,供同学选读,如薛涛《寄张元夫》、谢邈《谢人惠琴材》、常建《江上琴兴》、刘允济《咏琴》、李白的《琴赞》、李商隐《蜀桐》、司空曙《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崔珏《席间咏琴客》、李白《月夜听卢子顿弹琴》《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白居易《听弹湘妃怨》《废琴》《五弦弹》《邓鲂、张彻落第》《清夜琴兴》、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韩愈与李贺各一首《听颖师弹琴》、刘长卿《听弹琴》等。
4.分组学习:将搜集到的唐代琴诗分成五个板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五个小组进行研读活动。五个板块的任务分别是“泛读唐诗走进古琴”、“比读唐诗品味琴艺”、“美读唐诗感受琴韵”、“研读唐诗走近琴家”、“吟诵琴诗体悟琴品”。
第一组广泛搜集与古琴的制作有关的唐诗,以及与“梧桐”、“玉”有关的诗句,理解“梧桐”、“玉”等意象的意蕴。第二组认真深入地研读不少于两首与描写琴乐相关的唐诗,并分析其中用到的描写音乐的手法。第三组仔细研读不少于三首与琴曲或琴歌有关的唐诗,并查找相应的琴曲、琴歌的创作背景、名家解读等资料,听琴歌琴曲调动想象并用文字再现音乐效果。第四组认真研读不少于三首与“琴家”有关的唐诗,概括诗中琴家形象,并查找与琴家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琴家的身世命运。第五组,链接中华吟诵网,自学吟诵的技巧,至少吟诵一首你喜欢的唐诗。
每个组员读唐诗疏通诗意,并结合小组任务加以阐发,并制成演示文稿上传到本组QQ群,组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
(二)课堂教学
1.小组抢答,学情摸底
(1)至少说出与古琴相关的三个成语。
答案:焚琴煮鹤、高山流水、对牛弹琴、琴心剑胆、琴瑟相调等。
(2)古琴的别称有哪些?至少说出4种。
答案:玉琴、素琴、七弦、玉徽、丝桐、孤桐、鸣丝、峄阳、桐君、绿绮、焦桐等。
(3)说出四大名琴。
答案: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4)至少说出四首古琴名曲。
答案:《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等。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哪一年宣布中国古琴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答案:2003年11月7日。
(6)1977年古琴曲《流水》随美国“航行者1号”飞船奔向茫茫太空,去寻找宇宙中的“知音”。当时《流水》的演奏者是谁?“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两位主人公是谁?
答案:管平湖;俞伯牙与钟子期。
2.视频导入,提出问题
(1)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卷轴水墨画》视频(2分钟)。
(2)思考:2008年奥运会,崭新而古老的中国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话。在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中,为何会选择古琴作为代表向世界发声?
古琴为何能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
提示:本节课要做的就是从各小组确定的主题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体味古琴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深刻文化内涵。
3.组内交流,研究问题
五个研究小组的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围绕“古琴的深刻文化内涵”这一角度重新梳理课前搜集的素材,借研究唐诗里的“古琴”、“琴艺”、“琴韵”、“琴家”与“琴品”的深刻文化内涵,来领略古琴的独特艺术魅力。小组内部先对唐代琴诗再进行筛选,抓住能反映古琴独特魅力、传统士人精神品格、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诗句进行分析讨论,并修改调整课前已做好的演示文稿。教师巡回指导,从“传统意象”、“士的精神”、“独特魅力”、“主流价值观”等角度给学生启发、答疑。教师和各组组员一起为每组挑选一份制作和感悟最佳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系统将其演示文稿投影到大屏幕上。
4.组际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描写琴材、琴徽的唐诗各两联。
(2)诵读所选诗句,读出由衷的喜爱与赞美。
(3)朗诵本组选出的最佳感悟。感悟围绕“桐”、“玉”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展开。 (4)回答其他组提出的疑问。
教师先请其他组对该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再总结:确实对琴材、琴徽、琴式的考究与赞美,展现了人们对如孤桐如美玉般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但是我们知道,一件乐器即使它的质料、外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审美韵味,如果不能弹奏出富有表现力的音乐,那么它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件工艺品或历史文物,所以要进一步展现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古琴的音乐表现力。
第二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两首描写古琴音乐的唐诗。
(2)男女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请其他组同学分析比较诗中的音乐描写。
(4)小组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5)其他组质疑,本组答疑。
教师点评:
感谢天才的诗人,使我们领略了琴师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以及古琴音乐音色多变、技法丰富、情感细腻的特征。难怪古人说:“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诗人对古琴音乐如此精彩的描写,主要源于诗人对古琴音乐的喜爱,源于古琴音乐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源于诗人与之产生的强烈共鸣。描绘得如此神奇的音乐,新时代的我们能否听懂,能否理解她的文化内涵呢?接下来我们跟着第三组同学一起去聆听那些极富美感的琴韵,接受不朽艺术的熏陶吧!
第三组活动设计:
(1)由诗句猜名曲名称。
(2)聆听著名琴曲《流水》,讲述俞伯牙学琴以及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我认为,《流水》这样的千古名曲,高中学生是非听不可的,所以极力推荐给学生。)
(3)老师与同学一起交流听曲感受。
(4)用演示文稿展示名家对这首琴曲的评价。
(5)小组展示听琴感受。
教师点评:“《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意在表现虚幻、臆想中的水的各种形态,与书法中的狂草、国画中的写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文化底蕴。古琴在众多乐器中一直是一个雅致的存在,声微志远,从未广泛流行,但也从未过时,就如同一位清高的“士人”不落凡俗。在我的理解中,古琴的命运与“士人”的命运紧紧相依,即使在流行音乐盛行之时,古琴这朵清高之莲依然绽放,依然有一批琴人琴家用他们的满腔热情、满腹才情以及顽强意志挚爱着她、呵护着她。我们在探究古琴的文化内涵时,不要忘了这一批功不可没的琴人琴家。
第四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描写琴人琴家的唐诗,并朗诵。
(2)用投影展示小组同学画的琴人琴家弹琴图。
(3)欣赏我国古代名曲《广陵散》,并向学生提问,“乐曲表现的是何内容?”(因为《广陵散》是现代琴人打谱之典范。嵇康临刑前弹琴,他用音乐与品行写下了中国文人最为骄傲最为动人的篇章,嵇康是琴家里最为杰出代表,所以我向学生做了推荐。)
(4)小组同学解读以嵇康为代表的“士人”的精神,以此理解琴的品格。
由总结“士人”的精神特质过渡到琴的品格:“音有幽度,始称琴品。品系乎人,幽由于内,故高雅之士动操便有幽韵。”古琴是修身养德的工具,本身也凝聚了品德高尚之人的涵养,它与诗人的处世态度、人生境界融为一体。请听第五组同学对琴品的解读。
第五组活动设计:
(1)用演示文稿展示描写琴品的诗句,并吟诵这些诗句。(此环节难点有两个,一是唐诗的搜寻,学生用搜索引擎很难找到,教师在课前可分享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供如刘长卿的《听弹琴》、白居易的《废琴》、元稹的《周先生》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琴品、人品互现,是唐诗中的佳作。二是吟诵古诗,课前一定要按中华吟诵网上的方法反复练习。)
(2)分析诗句中所表现的琴品。
(3)归纳琴器本身、琴韵、琴艺、琴家表现出来的琴的意韵。
(4)提问:琴曲《梅花三弄》题目含义?“梅花”的寓意是什么?(有关琴品的琴曲指导学生到十大名曲中寻找,学生不难找到《梅花三弄》。)
(5)学琴的学生现场弹奏《梅花三弄》,其他学生在聆听中体会。体会梅花与古琴相同的清雅淡远的品格。(现在学古琴的学生非常少,得之我幸。如果条件不具备可以用播放音频代替。)
(6)其他组质疑,本组答疑。
教师点评小组活动。
5.开展“我为传承古琴艺术献一计”的活动
给学生印发王若楠《关于古琴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李祥霆《古琴不需要抢救式保护》等文章,让学生了解古琴发展的现状,并就古琴艺术的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由感知到聆听,由朗诵到吟诵,由诵读到弹奏,由泛读到精读,层层深入,同学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诗歌诵读水平与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古琴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与文化气息中提高了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
(三)课后延展
从下面选做一题:
(1)理解唐诗中“笛”的文化内涵;(2)理解唐诗中“琵琶”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后记
这是一堂专题探究性的语文实践课。因为专题的选择是从课文学习中延伸出来的,关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而且关乎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所以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研究热情。因为分组合理,各组任务明确,所以全班同学参与面广。因为在学生两难选择时,教师及时进行经验式的分享,在学生遇到思维瓶颈时及时给予点拨或提供资料,所以研究较顺畅。又因为给了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并且为他们搭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所以课堂中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