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是适应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突破,需要学校、政府、行业、企业、个人和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合法性、权力性、紧迫性三个属性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多维诉求分析,构建持续内生的动力机制、多元核心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全员全过程参与,促进各利益主体的价值实现与和谐共赢.
其他文献
我国民办华文教育主要经历了萌芽发展期、调整停滞期、恢复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等四个阶段.目前,民办华文教育存在实力相对薄弱、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华文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扩大办学规模,推动民办华文教育的发展.
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以“一核·六维·四手段”命题理论为指导,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命制.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开放探究,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应用意识、理性思维与批判、质疑、反思、评价能力.旨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对促进“深度学习”、深入推进山西省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地方高校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是适应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挑战的排头兵.地方高校与地区产业加速耦合发展有其必然性,这不仅是地方高校反哺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地区产业链条科学优化的需要,更是教育+产业渠道条件成熟后的必然举措.要发挥协同教育优势,推动地方高校积极嵌入地区产业链条,应当创新地方高校培养模式以补齐产业链条,丰富地方高校功能体系以延伸链条,打造教育产业共有品牌以强化产业链条.
“一所大学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所大学的文化是自身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大学作为人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坚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都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者刘韧所撰写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使命与作为》一书,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深度考察了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在厘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系统
期刊
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是国内外高等院校与金融机构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专业知识全面及时的掌握、实践教学的加强和改进、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等都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主要是,金融学专业知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从理论知识走向创新桥梁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全面及时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创新活动,全程开展多元化的金融学创新实践竞赛,可以提升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变革的重要选择.英语是高等学校必修科目,是大学生未来学习、就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互联网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习空间,开展实践教学,提升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力,可以促进高校英语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进入现代社会,图像推动教育从语言转化为图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能指和所指的相似性认知逻辑,教育图像化转向确立“看”所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但能指侵蚀所指造成的想象缺失之局限,不利于教育发展.语言进入教育图像世界,构建教育图像的新范式,在语图并置的形式中弥合能指和所指的裂隙,是突破教育图像化转向困境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探索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融通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宁波市M学校研学旅行具体实施的调研,提出了“倾听—行动—评价”的研学设计模式,指出了学校需要立足学生,以生为本,从课程体系构建、运行机制构建、基地构建入手,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运行保障机制建设,形成新时期研学旅行的发展思路与方案.
道德伦理有调节社会实践的作用,是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遵循道德伦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嵌入道德伦理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部分技术应用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教育信息产品可能存在道德伦理隐患,教育信息应用主体承担道德责任需要.在实践中要提高应用主体的能力素质,奠定道德伦理实践基础;加强应用主体的实践监管,督促教育者重视道德伦理;确保主体实践与责任一致,促进教育者道德伦理自觉;规定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建构技术实践的道德伦理空间.
新时代乡村学校诊断对于助推乡村学校改进、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学校诊断应坚持关注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乡村学校的内部活力与发展需要、乡村学校与乡村社区的良性互动等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将学生发展质量、教师生存状态、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组织变革、教育资源拓展与利用等作为重要着力点;同时,采取多主体全面参与、规范诊断程序和改进诊断方法等基本策略,增强乡村学校诊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