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年有高考,但每年的高考试题都能引起家长、社会同行们的关注和评点,高考政治试题也不例外。评价不外乎试题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试题命题的立意、思路、能力考查的要求、涉及的知识范围及其比例、背景材料涉及或折射的热点问题等都见诸于媒体和网络,视角不同,各抒己见,褒贬不一,都会对命题者、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和高三备考无疑都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无论命题者有多高的学术涵养,如何呕心沥血和精雕细琢,高考试题也难免有一些瑕疵。但“小疵不足以损大器”。今年高考刚结束,网上有关研究机构和老师们对今年高考政治试题进行了评价,无论正确与否,值得大家一读。应杂志社之约,为避免重复,本人仅从以下两个反面谈谈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
  一、试题创新特色
  高考试题是高中教学的导向和引擎。无论社会上怎么评价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我们没有找到更为有效的评价形式之前,它对高中教学的引领、促进和导向作用,却无法否认。考什么?怎么考?教育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在高考模式、试题立意、材料选用、问题设置、答案多元化等方面,都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实生活的气息,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質和价值观的考查。近几年来的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在上述方面呈现更为突出。不断追求试题的创新,通过试题的创新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价值观的引导是近几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翻开近几年来的广东高考政治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特点。
  首先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上。设问是命题的重要因素,是链接背景材料和选项或答案的媒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引擎。长期以来,很多省市高考政治试题习惯以“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蕴含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是什么?”,等等形式设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形成惯性思维,照本宣科。近几年来的广东政治试题在设问上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和追问、探究的兴趣,也富有生活情趣,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设问指向也非常的具体和明确。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秉承这一特色,整套试题在设问上没有出现雷同或含糊不清。如25题“下列选项与图7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26题“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27题“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32题“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34题“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35题“‘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36题“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37题“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等设问角度都不同,这也是有别于其他省市试题的一大特色,足见命题者精心创意。回顾2011年广东省高考试题的35题设问中出现“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等引起全省师生们的争议或非议热烈场景,很少人会反思我们平时复习备考中的大量训练习题暴露出来的惯性思维及其弊端。
  其次,背景材料编撰富有思辨性、情趣性和可读性。在选取背景选材上,把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以生活化的材料或生活情景来展现,一具体就生动,一具体就深化,避免用抽象的理论、理性较强的材料或引用领导人的讲话或会议报告的内容等。如32题“某班以应该 ‘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考查文化对人的重要作用;33题“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考查学生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34题“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考查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主观题第36题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考查等。再如31题考查学生对当前重大社会热点反对腐败问题的认识,选取“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比直接选取腐败与反腐败的案例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回顾2011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第36题选其的背景材料“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引起全省高中师生的质疑和研讨热潮,我们可欣喜地看到一种文化和信息在无声无息中的传播效应,也深感教师平日对新知识、新信息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整套试题所选取的背景材料,可见命题人善于抓住当今时代热点问题的本质、核心及其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等进行材料编撰、设计和筛选,充分考虑其立意、价值导向、青少年的认知特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注重选材的教育意义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材料呈现生活和学术气息交融的画面,可谓“习习香从纸上来”。
  再次,试题要素之间联系密切。试题是由背景材料、设问和选项或答案等要素组成。材料(图表)、设问和选项或答案联系紧密,不理解材料或图表则无法选项或无法回答。把知识融于生活和社会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探究中感悟知识,落实三维目标。多年来,有些高考试题或学生平时的训练题中的要素之间牵强附会、“穿衣带帽”或根本关联不大等情形仍然突出,割裂了试题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试题很难考查学生基本能力,更谈不上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也不利于学生求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和品质的培养。自2011年以来,广东高考政治试题注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今年广东试题更加凸显这一特色,整套试题的要素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仅从设问是无法做出选项或做出回答。这是我们平时高考备考中编撰训练题或选取训练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否则则是无效训练或无效备考。   我们查阅当代有较大影响的西方高考A—level试题、SAT试题、GCSE考试、“托福”考试试题,上述试题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材料选用、问题设置和答案多元化方面也具有上述特点。
  此外,今年的广东政治试题能力层次涉及合理,力求降低整体难度。高考政治问答题历来是学生回答较困难、失分较多的题型,但今年的问答题36题的设问已经降低到最低难度,可谓是历次政治高考中最容易的问答题,可见命题者的苦心。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要反思平时教学和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从中得到启示。
  二、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试题的价值取向。试题的立意或者说命题人的知识境界要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提升对价值观的考查。任何知识只有能解决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时,会带来人们生活的快乐时,它才有其价值,有些书斋式、书院式、学究式的学问式的考查只能是自我欣赏和孤芳自赏,没有普遍的文化价值。纯粹的专业知识考查在一定意义上说,也不具有文化价值上的意义和时代意义,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如今年广东试题的25题的正确选项属纯西方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而不是生活现象,考查的意义在哪里?其价值在哪里?评价什么?虽然试题不难,对高中学生以及高中课程实施的内容、理念与要求有些偏离。32题以“浅阅读’和“深阅读”的情景来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此题构思设计有新意,但立意不高。
  其次,值得斟酌的问题。如25题“出口额”、“外汇收入”,学生在理解上涉及到两者的关系;27题“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扩张总需求的政策”等专业术语的出现不是高中课程及知识拓展的要求,也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高考试题必须有一定量难度的试题,任何知识一具体就会增加难度,在选材上可以增加难度,但不能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再如,
  再次,以背景材料设置的选项或答案,选项或答案一定要抓住背景材料的本质内涵,即一定要抓住材料的本质寓意,突出材料的主旨,如果延伸或拓展设置选项也必须紧扣材料的本质内涵。否则会离题。如今年广东政治试题中哲学选择题35题漫画:
  上述漫画的原意是“幸运”壁虎从商场得到的实际上是自己应得的一部分,“幸运”壁虎并非幸运。漫画寓意一些消费者贪图小利的心理,也揭露一些商家借有奖销售欺骗消费者的经营行为。选项中只有BC两项可以考虑,但都不十分贴切漫画的寓意,怎么反思都不能反思到选项BC上,因此,選项与漫画寓意和设问有些牵强附会。
  最后,建议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设计不同能力层次及评分要求。高考试题的考生答案是高考评分的基本依据。答案多元化的设计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评价的具体体现,也是判断学生能力差异的依据。高考主观试题采用唯一的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使评分结果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也不能反映考生的不同层次能力差异。今年上海政治试题的主观题的答案设计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评分标准,这是高考政治试题答案设计的创新,为全国高考答卷评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创造了一个范例。
  三、2015年备考建议
  针对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很多同行在网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备考建议,如突出基础、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热点、强化基础训练、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紧扣教材等,这些无疑是正确的,这些建议都是高三复习备考中历来强调的话题,都是高考政治复习备考中永恒不变的要求,然而,我们在复习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不厌其烦地强调,但真正落实多少?结合2014年的高考政治试题的上述分析,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思。基础、时事、训练等千千万万,考试内容涉及七门学科,数十本教材,学生疲于奔命,日以继夜也无法深究所有内容,仅是社会热点问题,就浩如烟海,即使高三政治教师也无法全面的把握上述知识与信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渡过的,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课堂教学是提高备考实效的重要途径。课堂的关键是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归纳自主提升,而不是面面俱到地满堂灌输。
  教师要在课堂整体模式的科学构建中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在高考备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观察、引导、点化和激励。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发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点化,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引导。观察、引导、点化和激励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自主复习能力提升都要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进行。模式就是系统,也是复习备考的顶层设计,课堂模式主要是系统引导,在模式中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当今高考要求中,信息量如此众多,内容繁杂,考试要求不断提升,基础的落实,社会热点的学习,知识点的梳理及其内在联系的归纳等,传统式的自主复习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复习实效。经过每一阶段的复习,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知识结构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强调学生自主复习尤其重要。自主复习不是放任自流,放手让学生泛泛看书,也不是设计几个问题或练习题来引导学生看教材,而是要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来完成。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复习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创建不同的课堂模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复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看书和训练、自主归纳教材知识和训练中的问题、自主总结和反思。不同的复习阶段要创建适合本校或本班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如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模式,训练课的复习模式、评价课的复习模式等。以下提供课堂第一轮复习模式供大家参考。
  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要求请参见2013年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课堂因您而精彩》系列丛书。
  此外,训练也是高考中有效复习重要环节,有效的训练要坚持上文中的试题分析部分的内容。训练过程中,题题要扣教材,每做一道题都要联系教材,要在教材上找到相关的知识点;点点拓展,对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要根据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课程模块内拓展;重点难点习题要依据教材有关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网络。习题训练最忌讳抛开教材的知识点去思考。总之,提高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的效率的方法很多,无论是在哪个环节还是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从反映当前重大社会热点和人们生活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引申,孤立的反复的知识点罗列与死记硬背、机械的大量的训练、一轮又一轮的同一模式的学习方式都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复习贵在方法,有效的复习方法比知识的本身还重要,不拘一格,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方法是在探索中领悟的。
  (作者单位: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4月的贵州省岑巩县,新枝吐翠,草木葱茏,到处蓬勃着生长的力量。  入春以来,岑巩县坚持防疫、生产双线作战,在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建德市等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全县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优生态布局、调佳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奋力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坝区成农业现代化样板田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春耕春种正当时。  在天马镇白岩坪的2000亩坝区,工人们正抢季节、抓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请允许我在此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谭嘉茵,是开平市开侨中学的学生,在2013年广东高考中获得英语单科141分。我非常荣幸能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与各位分享我的英语学习经验。结合我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情况,我总结出了“眼耳口手脑”五点法。  眼——多看文章多掌握。  多看英语书籍或文章是学习生词、熟悉语法的一个好途径。但紧张的高三备考中要挤出时间来读完一本英语书的确很难。因此,大家
【考纲解读】  “结构完整”,在议论文里面除了并列式、对比式结构之外,最常见的还有一种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
1. 文学点评  文学点评尽管有时只是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一部作品或者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诗经》——先民的歌唱;《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从《卫风·氓》《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蜀相》四篇文章中选一篇,从《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四部名著中选一部,各
选取全国卷(因有多份,在此只选取全国Ⅰ卷)和浙江卷作为样本,是因为这两者的试题风格差异极大,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对新一轮课改改进考试评价具有特别意义。  笔者拟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一、取材和设问的比较及认识  试题的材料及对材料的设问直接影响试题的质量。先看选择题。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共12道选择题,全是材料型的选择题,材料和设问情况见下表:  题干材料信息大多比较具体,甚至有趣生动。对材料的设问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出生于肯塔基州一个贫苦的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林肯自学成才,成为伊利诺伊州的一名律师,后又成为辉格党领袖,并被选入伊利诺伊州众议院,任职八年。1846年,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一个任期后,继续回伊利诺伊州做律师。在此期间,北方各州主张废奴、限制奴隶制的资产阶级成立了共和党。1854年,林肯重新进入政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爹一瓶茅台酒  魏永贵  那瓶酒落下去的时候,老安龇牙了,酒瓶子的嘴儿给磕豁了。落地的酒砸疼了老安的心肝。这是正宗的贵州茅台,七百元啊。  老安本来准备用这瓶酒去办事。临出门,怕酒有假,临时决定打开包装看看,没想到,酒瓶子从包装盒里溜了出来。  老安找了一条手绢,堵住瓶嘴,茅台酒仿佛一个头部受伤临时包扎的人。老安也像受了伤,坐在那里生闷气。破了相又跑气的茅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史料正成为一种新样态史料,数据论证法亦方兴未艾。可喜的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数据史料的运用渐成燎原之势。然而,将数据史料等同于数字史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数据史料运用时诸如数字的准确性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让一线教师相当困惑。  不仅仅将数据史料看作史料教学的一种手段,更要以全新的思维来审视数据史料,换言之,不仅仅是区分史料类型,而是运用与数据史料相匹配的文献学方法论——“文
一、考点解读  实用类文本文体包含: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  《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章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应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
【话题提要】  高考作文的写作应讲求规范,就是所谓的“格”,这个“格”包括审题的合乎规范和行文的合乎要求。写议论文,就要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议论文的行文要求,写记叙文,就要思路清晰,叙事明确,用细节描写来感染读者。同时“格”也指格调,运用哲理思维,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历史高度、人生高度来认识问题,学会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让作文格调不凡。当然,高考作文应倡导当前提倡的正能量,考生可以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