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职校“十大基地”活动引人入胜

来源 :学生导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2014年底,上海市教委创建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基地由一批依托学校专业特长、呈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中职校组建而成,三年来已发展至10所。“十大基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与使命。
  推陈出新 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继前年的戏曲短水袖、去年的戏曲妆容与服饰培训后,今年,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又推出了全新的培训活动――戏曲打击乐。在敲敲打打中,戏曲音乐专业教师王云鹏及其学生向学员们介绍了板鼓、小锣、大锣、铙钹等乐器,并传授演奏技巧。来自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的学员金雨紫怡说:“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对戏曲打击乐的看法。”
  今年,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推出了染色剪刻培训,来自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员孙悦学过剪刻,不过给剪刻作品染色倒是第一次。看到培训活动通知后,她很好奇,便立即报名参加,对艺术手法的融合与创新有了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自创立之日起,十大基地即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在承办单位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今年,除了戏曲打击乐、染色剪刻外,各基地借助专业优势、凝聚专业教师智慧,还开展了众多传承教育活动,包括白茶品鉴、漆线雕制作、篮花插制等培训,“华夏之光――神奇的木偶”、“传统风筝基本知识及分类、分型”、“石库门里弄保护的困局与对策”、“走近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等讲座,以及京剧、越剧、竹笛、琵琶、中国舞等展演,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还把讲座开进了中华艺术宫。
  三年来,十大基地仅市级活动就开展了67场/次,其中特色讲座39场/次、专题培训25场/次、展演3场/次。据初步统计,惠及人群已达数万人次,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基地的品牌效应也逐步显现。
  名家助力 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随着基地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重量级名家成为传承教育活动的主讲或指导老师。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木偶艺术家赵根楼,是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今年推出的名家。
  今年10月底,在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举办的“满载而归――中国传统插花之篮花”培训中,除了国家插花高级讲师、上海市技术能手戴亚俊担任指导老师外,刚获得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的潘沈涵同学也现身现场,给了学员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年来,基地活动内容日渐丰富,越来越多名家前来助力,圈粉众多。
  创新举措 积极传播民族文化
  今年上半年,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举行了一场舞龙技能培训。培训前,舞龙社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舞龙舞狮表演,让场下的学员啧啧称赞,不仅因为表演精彩,还因为在舞龙社成员中发现了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
  作为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龙文化学习和体验环节,增强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知。
  除了舞龙社外,学校龙舟社也有外国留学生的身影。来自瑞士的周来恩同学说,加入龙舟社满足了他强身健体、结交朋友的愿望,也让他深深爱上了龙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贯穿于对民族班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
  群益职校组建了盘扣兴趣小组,为感兴趣的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不少新疆内职班学生也加入其中,通过学习盘扣制作来感悟传统服饰文化中蕴含的匠心匠艺;房地产学校则组织2015级和2016级青海果洛藏族班学生学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此,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對汉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还在专业学习上兴致高昂。
  除了向外国留学生、民族班学生传播民族文化外,各基地还积极探索新形式,将个性化的传承教育活动“送出去”。
  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分别在上海古猗园、工人文化宫举行了展示活动;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送瓷刻培训进桃李园中学、送版画培训进华师大附小、送染色剪刻培训进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还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送去了剪纸亲子互动活动;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在淮海路街道让白领了解传统建筑工艺;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组织茶艺社赴四川,与都江堰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茶文化交流;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将珠算讲座开进了幼儿园,让小朋友感受珠算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款糖网筛查AI设备IDx-DR,可以独立检测而不需要医生解释结果。  据了解,这是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成果:这套算法能够自动检测导致儿童失明症的潜在的病变原因,准确率远高于人类医生。  根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的数据,多达16000名美国婴儿被诊断患有ROP(早产儿视網膜病变)。ROP是妊娠31周前出生的婴儿可能患有的一种疾病,由视网膜附近的异常血管
期刊
近些年来,上海教育的“优质、均衡、公平”,不仅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还有越来越多的中职校提供了更多优质专业让上海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学生。为了让随迁子女能和上海籍学生享有同等优秀的教育资源,上海各中职校从一开始只有部分专业招收随迁子女,到现在的“全面放开”,也積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校长陈文珊介绍,今年该校的中高职贯通专业除了会计、金融等强势专业外,还新
期刊
截至2017年1月,全市已成立现代护理、交通物流和商贸等9个行业职教集团,以及嘉定、徐汇等15个区域职教集团,吸纳成员单位800多家,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高职院校累计为企业培训职工约30万人次;职教集团实施“订单培养”近万人;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4万余人次。  目前,宝钢集团、中国电信、上汽集团等已被认定为16个高技能人才基地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016年组织189名教师
期刊
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73号)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69号)的要求,本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工作细则发布。  一、报名对象和条件  (一)考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签发或签
期刊
上海于2017年实现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的双丰收。12月15日,上海召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参赛表彰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工作总结会议,对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获奖选手和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作出了表彰奖励。  两位金牌选手潘沈涵和杨山巍,各获得奖励50万元(人民币,下同),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其参赛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各获得奖励50万元。  
期刊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了《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技能人才作为重点群体精准激励的方案。  提高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  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技能劳动者薪酬水平,建立技能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  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激励制度。  进一步推动“首席技师”制度,引导企业培养选拔首席技师,积极发挥首席技师带头作用
期刊
一场志愿服务活动,让来自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同学们,向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协作组展示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风采,一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让人为之感动。  12年前因病住进儿童医院做手术的诸逸童,一直记得当时医生护士姐姐给予的细致照料;12年后以学生志愿者的身份,重回儿童医院。他说,希望找到当年照顾他的医生和护士姐姐,更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把当初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诸逸童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期刊
金牌背后,从来都是辛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这句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话并非名家之感,而是来自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冠军、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的潘沈涵的肺腑之言。的确,经历过汗水与心血的洗礼,鲜花一定会更鲜艳夺目。尤其是,上海两所中职校的选手潘沈涵和杨山巍分别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和车身修理项目金牌后,这样的感触更加深刻。  上海选手世技赛实现金牌零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无疑是中职校学生
期刊
近日,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艺术楼的底楼大厅,变身迷你版“遵义会议纪念馆”,重现的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场景,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参观学习。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太震撼了!”而在大厅内讲解的小小义务宣讲员,全部都是来自遵义市的學生。在上海生活的时间里,他们和上海的小伙伴们缔结了红色友谊,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激荡在遵沪两地学生们的心谷里。  重温遵义红色经典  两周的时间里,来自静安和遵义两地的师生围绕“传
期刊
今年9月,上海市高級技工学校的“小螺钉”暑期加油站被评为暑期优秀项目,这让全程参与志愿活动的吴瑞杰备受鼓舞。  说起“小螺钉”这个有趣的名字,来自于该校同学们一次征集活动,尽管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立了很久,却一直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通过自发征集和投票,“小螺钉”这个名字产生了,“我们要成为未来的高技能人才,将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能够发挥‘螺丝钉’精神。”  秉持这样一个理念,“小螺钉”们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