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2014年底,上海市教委创建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基地由一批依托学校专业特长、呈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中职校组建而成,三年来已发展至10所。“十大基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与使命。
推陈出新 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继前年的戏曲短水袖、去年的戏曲妆容与服饰培训后,今年,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又推出了全新的培训活动――戏曲打击乐。在敲敲打打中,戏曲音乐专业教师王云鹏及其学生向学员们介绍了板鼓、小锣、大锣、铙钹等乐器,并传授演奏技巧。来自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的学员金雨紫怡说:“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对戏曲打击乐的看法。”
今年,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推出了染色剪刻培训,来自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员孙悦学过剪刻,不过给剪刻作品染色倒是第一次。看到培训活动通知后,她很好奇,便立即报名参加,对艺术手法的融合与创新有了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自创立之日起,十大基地即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在承办单位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今年,除了戏曲打击乐、染色剪刻外,各基地借助专业优势、凝聚专业教师智慧,还开展了众多传承教育活动,包括白茶品鉴、漆线雕制作、篮花插制等培训,“华夏之光――神奇的木偶”、“传统风筝基本知识及分类、分型”、“石库门里弄保护的困局与对策”、“走近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等讲座,以及京剧、越剧、竹笛、琵琶、中国舞等展演,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还把讲座开进了中华艺术宫。
三年来,十大基地仅市级活动就开展了67场/次,其中特色讲座39场/次、专题培训25场/次、展演3场/次。据初步统计,惠及人群已达数万人次,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基地的品牌效应也逐步显现。
名家助力 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随着基地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重量级名家成为传承教育活动的主讲或指导老师。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木偶艺术家赵根楼,是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今年推出的名家。
今年10月底,在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举办的“满载而归――中国传统插花之篮花”培训中,除了国家插花高级讲师、上海市技术能手戴亚俊担任指导老师外,刚获得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的潘沈涵同学也现身现场,给了学员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年来,基地活动内容日渐丰富,越来越多名家前来助力,圈粉众多。
创新举措 积极传播民族文化
今年上半年,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举行了一场舞龙技能培训。培训前,舞龙社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舞龙舞狮表演,让场下的学员啧啧称赞,不仅因为表演精彩,还因为在舞龙社成员中发现了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
作为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龙文化学习和体验环节,增强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知。
除了舞龙社外,学校龙舟社也有外国留学生的身影。来自瑞士的周来恩同学说,加入龙舟社满足了他强身健体、结交朋友的愿望,也让他深深爱上了龙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贯穿于对民族班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
群益职校组建了盘扣兴趣小组,为感兴趣的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不少新疆内职班学生也加入其中,通过学习盘扣制作来感悟传统服饰文化中蕴含的匠心匠艺;房地产学校则组织2015级和2016级青海果洛藏族班学生学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此,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對汉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还在专业学习上兴致高昂。
除了向外国留学生、民族班学生传播民族文化外,各基地还积极探索新形式,将个性化的传承教育活动“送出去”。
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分别在上海古猗园、工人文化宫举行了展示活动;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送瓷刻培训进桃李园中学、送版画培训进华师大附小、送染色剪刻培训进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还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送去了剪纸亲子互动活动;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在淮海路街道让白领了解传统建筑工艺;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组织茶艺社赴四川,与都江堰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茶文化交流;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将珠算讲座开进了幼儿园,让小朋友感受珠算的独特魅力……
推陈出新 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继前年的戏曲短水袖、去年的戏曲妆容与服饰培训后,今年,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又推出了全新的培训活动――戏曲打击乐。在敲敲打打中,戏曲音乐专业教师王云鹏及其学生向学员们介绍了板鼓、小锣、大锣、铙钹等乐器,并传授演奏技巧。来自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的学员金雨紫怡说:“这次培训改变了我对戏曲打击乐的看法。”
今年,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推出了染色剪刻培训,来自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员孙悦学过剪刻,不过给剪刻作品染色倒是第一次。看到培训活动通知后,她很好奇,便立即报名参加,对艺术手法的融合与创新有了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自创立之日起,十大基地即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在承办单位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今年,除了戏曲打击乐、染色剪刻外,各基地借助专业优势、凝聚专业教师智慧,还开展了众多传承教育活动,包括白茶品鉴、漆线雕制作、篮花插制等培训,“华夏之光――神奇的木偶”、“传统风筝基本知识及分类、分型”、“石库门里弄保护的困局与对策”、“走近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等讲座,以及京剧、越剧、竹笛、琵琶、中国舞等展演,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还把讲座开进了中华艺术宫。
三年来,十大基地仅市级活动就开展了67场/次,其中特色讲座39场/次、专题培训25场/次、展演3场/次。据初步统计,惠及人群已达数万人次,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基地的品牌效应也逐步显现。
名家助力 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随着基地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重量级名家成为传承教育活动的主讲或指导老师。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木偶艺术家赵根楼,是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今年推出的名家。
今年10月底,在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举办的“满载而归――中国传统插花之篮花”培训中,除了国家插花高级讲师、上海市技术能手戴亚俊担任指导老师外,刚获得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的潘沈涵同学也现身现场,给了学员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年来,基地活动内容日渐丰富,越来越多名家前来助力,圈粉众多。
创新举措 积极传播民族文化
今年上半年,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举行了一场舞龙技能培训。培训前,舞龙社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舞龙舞狮表演,让场下的学员啧啧称赞,不仅因为表演精彩,还因为在舞龙社成员中发现了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
作为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龙文化学习和体验环节,增强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知。
除了舞龙社外,学校龙舟社也有外国留学生的身影。来自瑞士的周来恩同学说,加入龙舟社满足了他强身健体、结交朋友的愿望,也让他深深爱上了龙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贯穿于对民族班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
群益职校组建了盘扣兴趣小组,为感兴趣的服装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不少新疆内职班学生也加入其中,通过学习盘扣制作来感悟传统服饰文化中蕴含的匠心匠艺;房地产学校则组织2015级和2016级青海果洛藏族班学生学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此,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對汉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还在专业学习上兴致高昂。
除了向外国留学生、民族班学生传播民族文化外,各基地还积极探索新形式,将个性化的传承教育活动“送出去”。
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分别在上海古猗园、工人文化宫举行了展示活动;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送瓷刻培训进桃李园中学、送版画培训进华师大附小、送染色剪刻培训进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还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送去了剪纸亲子互动活动;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在淮海路街道让白领了解传统建筑工艺;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组织茶艺社赴四川,与都江堰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茶文化交流;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将珠算讲座开进了幼儿园,让小朋友感受珠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