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次严重冲击,短期来看,疫情对各重点产业影响不一,线上产业得到较好发展,除涉疫情防控外的线下产业普遍受到影响;长期来看,受到冲击的产业会有所回弹,不利影响有限。目前,总体呈现三个特点,疫情防控之外的线下产业走低、线上产业走高、线下产业努力向线上转移。
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药、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在线医疗等产业影响正面。具体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检测、抗病毒药物生产、疫苗研发等得到促进,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不停工,一些服装、被套、甚至汽车、代工企业纷纷转产口罩、防护服,化工、酿酒企业转产消杀用品,产能提高。截至2月11日,一线防控急需的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
不涉及疫情防控的医药企业,受物流限制、复工延后等因素影响,加之部分上游原料供应不足而受到影响。另外,与新冠肺炎无关的门诊量大减,这促进互联网在线医疗爆发式增长,客观上缓解了患者看病压力,减少医院看病交叉感染风险。据统计,平安好医生平台在疫情期间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
能源产业方面。在国家有关部门对能源行业供应保障的及早部署和调控下 ,煤、电、油、气、热等供应保障较好。在复工、运输调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及“基准价 浮动价”定价机制,未出现煤炭大幅涨价情况,涉疫、涉民领域用电得到保障,加油站、加气站运行正常,热力供应也得到保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建设的淡季与疫情期基本重合,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复工,在硅材料、玻璃、风机、叶片等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得到有力保证下,光伏风电几乎不受影响。
快递物流方面。国家邮政局计划快递业2月中旬恢复正常产能的四成以上。目前看,各快递物流企业已陆续恢复运营。供给方面,因各地下游企业复工时间和交通管制情况不一,各地间车辆无法正常对流,导致快递物流企业运营区域、时效性未回归正常水平;需求方面,物流需求总体偏少,有自建仓储和线下平台的快递物流企业相对业务较多,如菜鸟、京东等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农牧业方面。应急物资、粮油加工、鲜活农产品、饲料兽药、家禽家畜养殖等涉及民生保障领域,因被重视程度仅次于医疗防护物资,复工有序开展,运输较为顺畅,部分地区物流受阻、滞销局面正在好转,春耕生产也正按时开展,总体影响不大。
化工方面。化工行业门类多、链条长,细分行业受疫情影响开始分化。首先是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需求猛增,直接带动上游聚丙烯、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原料增产。其次是化纤行业、聚氨酯、聚乙烯等精细化工因受下游企业停工影响普遍还未开工。同时复工延后、物流不畅、供应受阻,库存压力加大,产能未达正常,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总体来看,旅游酒店、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娱乐教育、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缺乏刚性,在疫情下弹性很大,房地产业因高度依赖线下销售也受到波及,几乎所有线下活动都受影响,各产业在用各自方式渡过难关。
交通旅游、酒店餐饮方面。一是疫情对交通运输产业影响显见。1月10日至2月11日(春运初期的33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3.90亿人次,同比下降44.4%。二是旅游相关产业影响较大。各地纷纷取消庙会、游乐活动,景区、度假村等暂时关闭,多国对中国游客限制入境,占全年旅游收入9%的春节游几乎尽没。三是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暂停营业,且面临较重的人工、租房、资金成本,在国家政策带动下,各商家都在探索越冬之策,部分商家转行外卖,也有开始探索共享员工模式以减低用工成本。
娱乐产业方面。疫情促进线上娱乐产业,但院线和游乐园等线下娱乐产业骤停,负面冲击巨大。从春节假期看,游戏、长短视频为主的线上娱乐爆发,游戏日活用户、企业收入流水、视频播放量都呈高速增长,腾讯《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收入居然达到20亿元,刷新手游日收入最高纪录。但是,占全年票房約9%的春节档院线收入几乎归零,影视剧停拍,歌舞厅、游乐园等基本停业。从“非典”时期的经验看,尽管院线等线下娱乐产业短期受疫情冲击非常大,但会随疫情解除而迅速反弹,补偿效应明显。
批发零售方面。由于物流运输不畅,农产品流通受阻,部分地区出现农产品积压,集贸市场、超市等受到冲击。但是,社区电商新业态开始受到追捧,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数据,除夕至初三,京东生鲜销量环比节前增长超370%,卖出4000多吨生鲜产品,三至六线城市销量同比也增长了近300%。
教育方面。学生春季开学推迟,2月17日前,学生未经过学校同意不准提前返校。但是,停课未停学,在线教育井喷式增长。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各大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教育模式在全国师生间得到了有效普及。
房地产方面。房地产业上下游环节较多,产业发展对家电家居、建材、金融、钢铁水泥等多个产业影响深远。疫情和假期叠加,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均受冲击。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多数开发商成交较往年下跌95%,这给房地产企业回款造成一定压力。受此影响,多家房地产企业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如线上VR看房、直播卖房,认购一定期限内可无理由退房、购房赠车位、员工购房优惠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房地产业正常运行,包括允许延期缴纳税费、放宽预售限购限价、降低首付比例、给予信贷支持等。
除与医疗物资、设备、疫苗等相关的制造业外,一般性制造业均受疫情影响。短期看,供需不旺、复工延后、上游原材料短缺会导致供给不足,下游需求萎缩、流通不畅会产生库存积压。交通运输部2月15日数据,预期3亿人次农民工返城客运量,目前仅为8000万人次。不过,疫情是短期冲击,制造业长期发展趋势不会结构影响。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从需求看,疫情影响一季度销售,也迫使销售企业创新“无接触式”购买下单,并送车上门等销售服务。但疫情仅会后延需求,疫情结束后可能会迎来强力反弹,毕竟疫情会让人意识到汽车的便利,从而刺激汽车消费。从供给看,多数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尚未复工,加之湖北又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大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早已融入全球产业链,这会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机械装备方面。疫情使红外体温仪、口罩机、防护服生产设备、医疗设备等得到快速提升,而其他领域,短期冲击明显,必须等待物流逐步正常化、有序复工大范围开展,这些领域才会逐步恢复,但总体直接影响有限;长期看,装备制造仍取决于终端需求,尤其是通用设备、工程机械、汽车、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强度。
钢铁产业方面。供给因假期延长、休工、物流受阻等影响,压低钢铁产量,但目前铁矿石价格稳定,能保正常供给,所以钢铁产量提升问题不大。但需求受房地产、汽车、家电、基建等下游产业影响,弱化钢铁需求。总体看,因钢铁产业处于产业链上游,与疫情不直接相关,但在下游各业钢铁库存充足的条件下,疫情目前尚未明显冲击上游钢铁生产。长期而言,钢铁产业发展仅与下游产业需求相关。
消费电子产业方面。从生产看,电子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复工延迟、物流困难令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且与汽车产业类似,中国电子产业也已融入全球产业链,基础元器件等上游供给短缺、代工企业复工推迟,也影响到全球消费电子生产和出货。从需求看,手机新品线下发布会取消,苹果、三星、小米等关闭线下购买渠道,会影响部分需求。
互联网产业内涵丰富,一部分是线下传统产业搬到线上,如教育、娱乐、诊疗、社区零售等,总体来看,疫情对这部分互联网企业有提升作用。还有一部分是互联网产业本身,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大量运用到疫情防控和社会生产生活中。
云计算方面。在线办公、各种疫情防控等公共平台促使云计算快速成长,并进入公众视野。疫情期间,从SaaS到PaaS再到IaaS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云计算为远程会议、在线文档、疫情监控平台搭建、算力请求等各种业务提供了底层支撑。据钉钉数据,近2亿人从2月3日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企业微信也涌入百万家企业,使用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
人工智能和大數据运用方面。基于地图大数据、百度迁徙等能反映人口流动轨迹,阿里“疫情信息采集系统”上线、人工智能疫情筛查监测、人工智能辅佐下的药物研发、AI智能视觉技术下的红外测温,均为疫情科学防控提供支持。
5G通信。疫情背景下,“无人安全”模式开启。作为技术支撑,5G技术应用更广泛在“无人”领域发挥作用,远程医疗、无人配送、无人超市、无人驾驶等,均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疫情彻底结束恐怕还需时日,而疫情对各产业的影响程度与疫情持续时间直接相关,所以我们必须齐心合力与时间赛跑,把科学防控和有序复工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由于疫情给各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带来沉重打击,所以政府需要特别关注,并着力防止这一领域脆弱群体有可能“因疫返贫”问题,这势必会加大“扶贫攻坚的决战”难度。所以,加强冲击较大行业从业人员再就业引导和失业救济,就显得格外重要。
就当下而言,如果一些地方已经具备条件,应当尽量压缩复工复产的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政策供给效率。同时,需要尽可能营造消费氛围,从需求层面拉动各项产业快速复苏。
从各行各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政策还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提升产业链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有效避免上下游产业,以及物流产业复工时间不一的问题,提升上下游联动能力,保障特殊时期应急物资的生产和顺畅供给;其二,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医药和公共卫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疾病防控、分级诊疗体系、互联网医疗体系、创新药研发体系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其三,疫情过程中可以看到,互联网产业得到全面加强,但能够提供在线视频、在线游戏、在线办公、在线政务、在线医疗等的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互联网平台,政府需要因势利导,有效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分析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制造等发挥了重大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智能产业促进政策,加快发展。
责编:钮文新
美编:孟凡婷
医疗医药冷热不一
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药、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在线医疗等产业影响正面。具体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检测、抗病毒药物生产、疫苗研发等得到促进,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不停工,一些服装、被套、甚至汽车、代工企业纷纷转产口罩、防护服,化工、酿酒企业转产消杀用品,产能提高。截至2月11日,一线防控急需的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
不涉及疫情防控的医药企业,受物流限制、复工延后等因素影响,加之部分上游原料供应不足而受到影响。另外,与新冠肺炎无关的门诊量大减,这促进互联网在线医疗爆发式增长,客观上缓解了患者看病压力,减少医院看病交叉感染风险。据统计,平安好医生平台在疫情期间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
冲击有限行业
能源产业方面。在国家有关部门对能源行业供应保障的及早部署和调控下 ,煤、电、油、气、热等供应保障较好。在复工、运输调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及“基准价 浮动价”定价机制,未出现煤炭大幅涨价情况,涉疫、涉民领域用电得到保障,加油站、加气站运行正常,热力供应也得到保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建设的淡季与疫情期基本重合,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复工,在硅材料、玻璃、风机、叶片等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得到有力保证下,光伏风电几乎不受影响。
快递物流方面。国家邮政局计划快递业2月中旬恢复正常产能的四成以上。目前看,各快递物流企业已陆续恢复运营。供给方面,因各地下游企业复工时间和交通管制情况不一,各地间车辆无法正常对流,导致快递物流企业运营区域、时效性未回归正常水平;需求方面,物流需求总体偏少,有自建仓储和线下平台的快递物流企业相对业务较多,如菜鸟、京东等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农牧业方面。应急物资、粮油加工、鲜活农产品、饲料兽药、家禽家畜养殖等涉及民生保障领域,因被重视程度仅次于医疗防护物资,复工有序开展,运输较为顺畅,部分地区物流受阻、滞销局面正在好转,春耕生产也正按时开展,总体影响不大。
化工方面。化工行业门类多、链条长,细分行业受疫情影响开始分化。首先是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需求猛增,直接带动上游聚丙烯、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原料增产。其次是化纤行业、聚氨酯、聚乙烯等精细化工因受下游企业停工影响普遍还未开工。同时复工延后、物流不畅、供应受阻,库存压力加大,产能未达正常,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疫情冲击较大行业
总体来看,旅游酒店、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娱乐教育、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缺乏刚性,在疫情下弹性很大,房地产业因高度依赖线下销售也受到波及,几乎所有线下活动都受影响,各产业在用各自方式渡过难关。
交通旅游、酒店餐饮方面。一是疫情对交通运输产业影响显见。1月10日至2月11日(春运初期的33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3.90亿人次,同比下降44.4%。二是旅游相关产业影响较大。各地纷纷取消庙会、游乐活动,景区、度假村等暂时关闭,多国对中国游客限制入境,占全年旅游收入9%的春节游几乎尽没。三是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暂停营业,且面临较重的人工、租房、资金成本,在国家政策带动下,各商家都在探索越冬之策,部分商家转行外卖,也有开始探索共享员工模式以减低用工成本。
娱乐产业方面。疫情促进线上娱乐产业,但院线和游乐园等线下娱乐产业骤停,负面冲击巨大。从春节假期看,游戏、长短视频为主的线上娱乐爆发,游戏日活用户、企业收入流水、视频播放量都呈高速增长,腾讯《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收入居然达到20亿元,刷新手游日收入最高纪录。但是,占全年票房約9%的春节档院线收入几乎归零,影视剧停拍,歌舞厅、游乐园等基本停业。从“非典”时期的经验看,尽管院线等线下娱乐产业短期受疫情冲击非常大,但会随疫情解除而迅速反弹,补偿效应明显。
批发零售方面。由于物流运输不畅,农产品流通受阻,部分地区出现农产品积压,集贸市场、超市等受到冲击。但是,社区电商新业态开始受到追捧,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数据,除夕至初三,京东生鲜销量环比节前增长超370%,卖出4000多吨生鲜产品,三至六线城市销量同比也增长了近300%。
教育方面。学生春季开学推迟,2月17日前,学生未经过学校同意不准提前返校。但是,停课未停学,在线教育井喷式增长。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各大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教育模式在全国师生间得到了有效普及。
房地产方面。房地产业上下游环节较多,产业发展对家电家居、建材、金融、钢铁水泥等多个产业影响深远。疫情和假期叠加,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均受冲击。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多数开发商成交较往年下跌95%,这给房地产企业回款造成一定压力。受此影响,多家房地产企业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如线上VR看房、直播卖房,认购一定期限内可无理由退房、购房赠车位、员工购房优惠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房地产业正常运行,包括允许延期缴纳税费、放宽预售限购限价、降低首付比例、给予信贷支持等。
疫情对制造业长期影响不大
除与医疗物资、设备、疫苗等相关的制造业外,一般性制造业均受疫情影响。短期看,供需不旺、复工延后、上游原材料短缺会导致供给不足,下游需求萎缩、流通不畅会产生库存积压。交通运输部2月15日数据,预期3亿人次农民工返城客运量,目前仅为8000万人次。不过,疫情是短期冲击,制造业长期发展趋势不会结构影响。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从需求看,疫情影响一季度销售,也迫使销售企业创新“无接触式”购买下单,并送车上门等销售服务。但疫情仅会后延需求,疫情结束后可能会迎来强力反弹,毕竟疫情会让人意识到汽车的便利,从而刺激汽车消费。从供给看,多数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尚未复工,加之湖北又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大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早已融入全球产业链,这会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机械装备方面。疫情使红外体温仪、口罩机、防护服生产设备、医疗设备等得到快速提升,而其他领域,短期冲击明显,必须等待物流逐步正常化、有序复工大范围开展,这些领域才会逐步恢复,但总体直接影响有限;长期看,装备制造仍取决于终端需求,尤其是通用设备、工程机械、汽车、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强度。
钢铁产业方面。供给因假期延长、休工、物流受阻等影响,压低钢铁产量,但目前铁矿石价格稳定,能保正常供给,所以钢铁产量提升问题不大。但需求受房地产、汽车、家电、基建等下游产业影响,弱化钢铁需求。总体看,因钢铁产业处于产业链上游,与疫情不直接相关,但在下游各业钢铁库存充足的条件下,疫情目前尚未明显冲击上游钢铁生产。长期而言,钢铁产业发展仅与下游产业需求相关。
消费电子产业方面。从生产看,电子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复工延迟、物流困难令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且与汽车产业类似,中国电子产业也已融入全球产业链,基础元器件等上游供给短缺、代工企业复工推迟,也影响到全球消费电子生产和出货。从需求看,手机新品线下发布会取消,苹果、三星、小米等关闭线下购买渠道,会影响部分需求。
互联网产业增长迅猛
互联网产业内涵丰富,一部分是线下传统产业搬到线上,如教育、娱乐、诊疗、社区零售等,总体来看,疫情对这部分互联网企业有提升作用。还有一部分是互联网产业本身,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大量运用到疫情防控和社会生产生活中。
云计算方面。在线办公、各种疫情防控等公共平台促使云计算快速成长,并进入公众视野。疫情期间,从SaaS到PaaS再到IaaS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云计算为远程会议、在线文档、疫情监控平台搭建、算力请求等各种业务提供了底层支撑。据钉钉数据,近2亿人从2月3日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企业微信也涌入百万家企业,使用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
人工智能和大數据运用方面。基于地图大数据、百度迁徙等能反映人口流动轨迹,阿里“疫情信息采集系统”上线、人工智能疫情筛查监测、人工智能辅佐下的药物研发、AI智能视觉技术下的红外测温,均为疫情科学防控提供支持。
5G通信。疫情背景下,“无人安全”模式开启。作为技术支撑,5G技术应用更广泛在“无人”领域发挥作用,远程医疗、无人配送、无人超市、无人驾驶等,均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关于疫情的思考
疫情彻底结束恐怕还需时日,而疫情对各产业的影响程度与疫情持续时间直接相关,所以我们必须齐心合力与时间赛跑,把科学防控和有序复工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由于疫情给各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带来沉重打击,所以政府需要特别关注,并着力防止这一领域脆弱群体有可能“因疫返贫”问题,这势必会加大“扶贫攻坚的决战”难度。所以,加强冲击较大行业从业人员再就业引导和失业救济,就显得格外重要。
就当下而言,如果一些地方已经具备条件,应当尽量压缩复工复产的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政策供给效率。同时,需要尽可能营造消费氛围,从需求层面拉动各项产业快速复苏。
从各行各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政策还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提升产业链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有效避免上下游产业,以及物流产业复工时间不一的问题,提升上下游联动能力,保障特殊时期应急物资的生产和顺畅供给;其二,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医药和公共卫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疾病防控、分级诊疗体系、互联网医疗体系、创新药研发体系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其三,疫情过程中可以看到,互联网产业得到全面加强,但能够提供在线视频、在线游戏、在线办公、在线政务、在线医疗等的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互联网平台,政府需要因势利导,有效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分析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制造等发挥了重大作用,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智能产业促进政策,加快发展。
责编:钮文新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