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事任职院校对岗前学员的培养主要突出岗位任职技能的培训。弹射救生课程教学是装备保障类专业教学,而装备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本文对航空弹射救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摸索适应任职教育规律和部队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和考核方法。
关键词:弹射救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军事院校军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学员运用装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而传统的装备课程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理论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所出入。打破学科体系的藩篱,摸索适应任职教育规律和部队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和考核方法。航空弹射救生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设计课程内容
按照任职教育的特点对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学员岗位的需要。
1.课程内容分析
对学员的岗位工作进行分析,我们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如中央燃爆机构、救生伞射伞枪等装备的功能、组成和工作过程等。另一类是涉及维护及经验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如人椅分离系统的气密性和功能性检测、故障现象分析等。在以往的教学内容是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
而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多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维护技能)和“怎么做更好”(维护经验)的问题。
显然,要使课程内容适应任职教育需要就必须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来重新筛选。
2.课程内容编排分析
现有的《航空弹射救生系统与维护》内容编排是将外场日常维护任务安排为一个单元,如“头靠伞箱的拆装”、“座椅的吊装”、“救生盒盖的拆装”等内容单元。这种内容编排是按照装备的客观构造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的。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和编排的分析,我们认为:这种课程内容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
3.改革方案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适当压缩原课程中理论知识,使学员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就可完整的掌握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的功能、原理和维护操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教学。
课程内容编排将遵循学习过程中学员认知的心理顺序,与军械专业所对应的典型工作顺序,或是多个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工作顺序,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的顺序重新开发后的课程内容。其学习情景按照以下过程进行设计。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任职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两大变化: 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 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 实现基于“学”的“教”; 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 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 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 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四种。
1.項目导向法
主要是关于小改造、新维修方法等技术设计的处置策略。采取项目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参与小项目的设计, 从而整体地把握装备的结构和故障的处理方法果。
2.自学法
通过引导学员主动性地占有使用信息, 包括: 一是自主性地获取信息的技术, 例如: 阅读期刊文章、专业书籍、多媒体和网络等; 二是生成性地加工信息的技术, 例如: 记录、摘抄、绘制和任务方案制订等; 三是指向性地阐释信息的技术, 例如: 撰写小报告、扮演小教员、工作总结等。利用自学法建立一种学习秩序, 使得学员的主动性学习更有规律并更有效果。
3.尝试导向法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①“尝试”的准备, 即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及其相关假设; ②“尝试”的实施, 即在独立制定和设计的实验秩序中对假设予以验证; ③“尝试”的检查, 即对定量和定性的结果予以阐述和探讨。
4.问题导向法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①提出问题, 即通过思考直面问题情境并确定问题; ②解释问题, 即辨识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原则予以阐述; ③解决问题, 即独立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予以评价; ④应用转换, 即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类似情境中予以转换。
三、采用新的课程考试方法
课程改革的效果, 需要通过考试来予以检验。考试的目的在于: 一是向教员表明学习目标是否实现、新的学习步骤是否可以开始, 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二是向学员表明学习情况怎样、学习成果如何, 采取哪种调节方式可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实际上, 学习结果检查具有一种诊断学功能, 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对学习状态的好坏和学习方法的效果的回馈。
本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基于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尽量避免出现教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现象; 二是有效性, 应力求按照考核试题的要求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 三是可靠性, 应遵循多次检查、中等难度和严格界定的原则获得评价结果。
本课程的考试方法和分值比例如表所示:
1.项目设计考试
在课程开始时提供一定课题供学员选择,学员分组后按照毕业设计的形式分组实行,在毕业前夕进行项目结题。此种考试主要用于综合考查学员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及运用的程度。
2.学习情景测试
在每个学习情景结束时,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典型任务,并对工作成果、缺陷和组织计划进行书面总结。教员根据书面总结进行评分。
3.闭卷笔试
通过课程结束时的闭卷笔试对理论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四、提升学员职业能力
学员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团队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学员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方法能力和团队能力。在本课程的教改中,我们希望通过每个学习情景来培养学员经由“获取--反思--内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的能力,能独立地制定、实施和评估工作计划。最终达到使学员具备从事军械专业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军械专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具备从事机务工作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
五、结束语
根据课程实践的反馈,对教学资源和新机条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员任职能力培养,促进教员转变教学观念,推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增强岗位任职能力和组织航空军械战时保障能力,培养实作能力过硬、胜任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维护工作、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维护保障和装备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员和管理者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 滢等.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8.
[2] 朱祁连等. 基于装备教学的大学生任职能力培养[J] ]. 高等函授学报,2011.
[3] 那忠凯. 飞机弹射救生装备[M].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2005,(1):189-245
关键词:弹射救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军事院校军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学员运用装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而传统的装备课程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理论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所出入。打破学科体系的藩篱,摸索适应任职教育规律和部队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和考核方法。航空弹射救生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设计课程内容
按照任职教育的特点对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学员岗位的需要。
1.课程内容分析
对学员的岗位工作进行分析,我们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如中央燃爆机构、救生伞射伞枪等装备的功能、组成和工作过程等。另一类是涉及维护及经验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如人椅分离系统的气密性和功能性检测、故障现象分析等。在以往的教学内容是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
而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多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维护技能)和“怎么做更好”(维护经验)的问题。
显然,要使课程内容适应任职教育需要就必须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来重新筛选。
2.课程内容编排分析
现有的《航空弹射救生系统与维护》内容编排是将外场日常维护任务安排为一个单元,如“头靠伞箱的拆装”、“座椅的吊装”、“救生盒盖的拆装”等内容单元。这种内容编排是按照装备的客观构造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的。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和编排的分析,我们认为:这种课程内容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
3.改革方案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适当压缩原课程中理论知识,使学员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就可完整的掌握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的功能、原理和维护操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教学。
课程内容编排将遵循学习过程中学员认知的心理顺序,与军械专业所对应的典型工作顺序,或是多个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工作顺序,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的顺序重新开发后的课程内容。其学习情景按照以下过程进行设计。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任职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两大变化: 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 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 实现基于“学”的“教”; 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 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 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 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四种。
1.項目导向法
主要是关于小改造、新维修方法等技术设计的处置策略。采取项目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参与小项目的设计, 从而整体地把握装备的结构和故障的处理方法果。
2.自学法
通过引导学员主动性地占有使用信息, 包括: 一是自主性地获取信息的技术, 例如: 阅读期刊文章、专业书籍、多媒体和网络等; 二是生成性地加工信息的技术, 例如: 记录、摘抄、绘制和任务方案制订等; 三是指向性地阐释信息的技术, 例如: 撰写小报告、扮演小教员、工作总结等。利用自学法建立一种学习秩序, 使得学员的主动性学习更有规律并更有效果。
3.尝试导向法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①“尝试”的准备, 即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及其相关假设; ②“尝试”的实施, 即在独立制定和设计的实验秩序中对假设予以验证; ③“尝试”的检查, 即对定量和定性的结果予以阐述和探讨。
4.问题导向法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①提出问题, 即通过思考直面问题情境并确定问题; ②解释问题, 即辨识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原则予以阐述; ③解决问题, 即独立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予以评价; ④应用转换, 即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类似情境中予以转换。
三、采用新的课程考试方法
课程改革的效果, 需要通过考试来予以检验。考试的目的在于: 一是向教员表明学习目标是否实现、新的学习步骤是否可以开始, 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二是向学员表明学习情况怎样、学习成果如何, 采取哪种调节方式可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实际上, 学习结果检查具有一种诊断学功能, 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对学习状态的好坏和学习方法的效果的回馈。
本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基于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尽量避免出现教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现象; 二是有效性, 应力求按照考核试题的要求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 三是可靠性, 应遵循多次检查、中等难度和严格界定的原则获得评价结果。
本课程的考试方法和分值比例如表所示:
1.项目设计考试
在课程开始时提供一定课题供学员选择,学员分组后按照毕业设计的形式分组实行,在毕业前夕进行项目结题。此种考试主要用于综合考查学员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及运用的程度。
2.学习情景测试
在每个学习情景结束时,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典型任务,并对工作成果、缺陷和组织计划进行书面总结。教员根据书面总结进行评分。
3.闭卷笔试
通过课程结束时的闭卷笔试对理论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四、提升学员职业能力
学员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团队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学员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方法能力和团队能力。在本课程的教改中,我们希望通过每个学习情景来培养学员经由“获取--反思--内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的能力,能独立地制定、实施和评估工作计划。最终达到使学员具备从事军械专业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军械专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具备从事机务工作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
五、结束语
根据课程实践的反馈,对教学资源和新机条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员任职能力培养,促进教员转变教学观念,推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增强岗位任职能力和组织航空军械战时保障能力,培养实作能力过硬、胜任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维护工作、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维护保障和装备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员和管理者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 滢等.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8.
[2] 朱祁连等. 基于装备教学的大学生任职能力培养[J] ]. 高等函授学报,2011.
[3] 那忠凯. 飞机弹射救生装备[M].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2005,(1):18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