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内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这种新型的课堂是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
【关键词】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兴趣;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的推进,掀起了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学习的热潮,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成为每个教师的目标。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内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这种新型的课堂是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明白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达标示范课,要求所有的教师每人讲一节“和谐高效”示范课,组内所有教师都要听课,然后给出公正的评价。目的是让教师尽快的向这种新型课堂转变。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准备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通过对课程的准备我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一、创造和谐氛围
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课堂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趣味盎然、真正和谐高效,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提高、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我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精彩视频“机器人跳舞”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學习。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启迪学生思维,并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心中之所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定位的和谐
以前的课堂里,我经常是讲台上的“独语者”,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利,他们实际上成了张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有时即便学生有些自己的创造,也被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领作用。所以这堂课接下来我让学生进行两个活动探究:智能手写输入和机器翻译,让学生在分组操作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了解其工作流程,并在活动中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了智能工具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活动之后带领同学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一环节。
三、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要达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这堂课一开始我使用观摩教学法引入教学视频,后来又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描述心目中的人工智能世界。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分组操作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并对活动之后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对学生电脑全控制与半控制相结合,实现师生协同操作,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一些简单问题,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学生演示功能,实现学生互助模式;课堂任务总在前端窗口出现,方便学生看清任务,提高学生操作效率。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认识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新课堂的评价方式已发生改变,课堂已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而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推动课程改革实验。所以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加强教学基本功,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规范教案书写,加深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挖掘;平时还要向各学科有经验老师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学习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多写教学反思,审视自身的不足;增强信息技术教师创新能力,大胆创新,大胆探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常教常新”。这堂课我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自己也觉得收获很大。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机制,是一个多元因素的整合,我们要为构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而努力,让学生在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涉及到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涉及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樊志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管锡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兴趣;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的推进,掀起了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学习的热潮,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成为每个教师的目标。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内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这种新型的课堂是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明白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达标示范课,要求所有的教师每人讲一节“和谐高效”示范课,组内所有教师都要听课,然后给出公正的评价。目的是让教师尽快的向这种新型课堂转变。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准备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通过对课程的准备我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一、创造和谐氛围
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课堂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趣味盎然、真正和谐高效,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提高、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我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精彩视频“机器人跳舞”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學习。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启迪学生思维,并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心中之所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定位的和谐
以前的课堂里,我经常是讲台上的“独语者”,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利,他们实际上成了张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有时即便学生有些自己的创造,也被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领作用。所以这堂课接下来我让学生进行两个活动探究:智能手写输入和机器翻译,让学生在分组操作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了解其工作流程,并在活动中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了智能工具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活动之后带领同学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一环节。
三、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要达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这堂课一开始我使用观摩教学法引入教学视频,后来又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描述心目中的人工智能世界。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分组操作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并对活动之后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对学生电脑全控制与半控制相结合,实现师生协同操作,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一些简单问题,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学生演示功能,实现学生互助模式;课堂任务总在前端窗口出现,方便学生看清任务,提高学生操作效率。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认识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新课堂的评价方式已发生改变,课堂已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而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推动课程改革实验。所以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加强教学基本功,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规范教案书写,加深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挖掘;平时还要向各学科有经验老师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学习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多写教学反思,审视自身的不足;增强信息技术教师创新能力,大胆创新,大胆探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常教常新”。这堂课我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自己也觉得收获很大。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机制,是一个多元因素的整合,我们要为构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而努力,让学生在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涉及到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涉及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樊志华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管锡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