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它又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新课程除了在其它各模块中加强了对实验的教学要求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
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以下几点变化:
(一)由对照步骤实验向设计探究实验发展
以往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思维。而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必修化学1模块中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则要求:“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
(二)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发展
以前中学化学实验是以验证实验为主,现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新课标中化学实验更多以科学探究方式出现,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由课本、课堂、学校走向生活、社会
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科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和价值。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如“粗盐的提纯;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四)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方向的发展
过去的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只要依照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新课程的各版本实验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取消了直接给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变为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二、对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觉执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识
首先,加强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术水平。
(二)合理改進和设计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反应过程中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等。为此,我以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
1.实验的简单化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实验不宜成功,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 “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干燥的烧瓶收集,再按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实验的趣味化
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往往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稍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搞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结果,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实验的生活化
我们在研究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不单为学校节约了开支,而且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使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4.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药品耗用多,实验开支大,且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因此开展微型实验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但给实验准备工作减少了麻烦,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微型实验仪器可以是实验室里的常规仪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废弃品,如①培养皿,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和溶液之间互相反应的实验;②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透明、标有刻度等特点,可准确地计量体积、可进行简易密封实验等。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效率
借助多媒体,将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或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进行模拟,既能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四)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工作:①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等;②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③让他们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法;④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自制教具、小发明、小制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这新的理念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很多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想,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
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以下几点变化:
(一)由对照步骤实验向设计探究实验发展
以往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思维。而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必修化学1模块中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则要求:“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
(二)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发展
以前中学化学实验是以验证实验为主,现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新课标中化学实验更多以科学探究方式出现,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由课本、课堂、学校走向生活、社会
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科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和价值。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如“粗盐的提纯;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四)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方向的发展
过去的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只要依照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新课程的各版本实验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取消了直接给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变为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二、对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觉执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识
首先,加强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术水平。
(二)合理改進和设计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反应过程中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等。为此,我以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
1.实验的简单化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实验不宜成功,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 “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干燥的烧瓶收集,再按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实验的趣味化
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往往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稍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搞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结果,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实验的生活化
我们在研究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不单为学校节约了开支,而且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使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4.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药品耗用多,实验开支大,且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因此开展微型实验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但给实验准备工作减少了麻烦,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微型实验仪器可以是实验室里的常规仪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废弃品,如①培养皿,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和溶液之间互相反应的实验;②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透明、标有刻度等特点,可准确地计量体积、可进行简易密封实验等。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效率
借助多媒体,将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或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进行模拟,既能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四)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工作:①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等;②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③让他们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法;④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自制教具、小发明、小制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这新的理念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很多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想,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