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短期融资券发行以来,由于其低成本、高收益受到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青睐,发行量和交易量不断增加。但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发行企业的增多,如何防范短期融资券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加强对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价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短期融资券信用评级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别进行了简短述评。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8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204-01
一、国外短期融资券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短期融资券这个名词,不过从功能上看,我国的短期融资券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因企业为了达到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等目的,由企业向货币市场的投资者发行的一种短期的无担保的、承诺在一定时间偿付证券本息的证券凭证。美国商业票据发展很早,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商业票据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从1970年开始,几乎所有商业票据的发行都要有信用评级,投资者根据商业票据的评级来判断该票据的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Pu Shen(2003)对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萎缩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经济衰退期投资者对商业票据发行人信用评级的要求提高。Wakeman(1981)认为,商业票据的评级包括了大部分的公开信息,可以减少投资者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成本,因此也成为判断信用风险最为重要的标准。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信用级别确实具有信息含量。Denis,David J.and Vassil(2002)当信用等级较低时,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当信用等级较高时,倾向于选择公开发债融资。Elton(2001)和Collin-dufresne(2001)研究发现,信用风险能部分解释美国公司债利差。Huang(2003)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8个指标解释了美国公司债利差变化。Chen(2007)用主体信用评级、流动性指标和财务指标等进行实证研究,对利差的解释作用达到50%。Roy和Walter(2001)阐述了信用评级的信号传递功能和证明功能。信号传递作用是指信用评级结果中将现有信息和新信息加以综合,公开化给市场。而级别与信用水平相关,会影响特定债务的发行条款,例如高信用级别可以降低发行方的筹资资本,从而提高投资者的组合效率。证明作用是指特定债务的发行符合一定条件。
二、我国短期融资券研究述评
我国短期融资券自正式发行以来,虽然一开始就受到市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发行主体的行列,但对短期融资券的有关研究却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对短期融资券的定性分析。卢静(2010)以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且给出了发行短期融资券应注意的各方面问题。杨大楷,蔡锦涛(2008)定性分析了短期融资券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全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体系。陈曦(2009)对短期融资券流动性与信用等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信用等级越高,流动性便越好。吴育辉等(2009)基于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两个视角,采用从推出短期融资券开始至2008年2月间发行的部分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公司规模越大、信用等级越高、财务杠杆越低、经营风险越低时,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的概率越高。饶育蕾、赵鹏等(2008)以上市公司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募集的资金存在短融长投及集中还贷的现象。孙克、冯宗宪(2007)统计分析现有各个待偿期限的短期融资券的信用价差分布,认为短期融资券市场蕴藏较大的信用风险。马改云,孙仕明(2009)基于Z值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的风险结构,研究表明违约风险是我国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的决定性因素。张宝,岳宗营(2011)基于KMV模型,选用违约距离对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量化从而达到信用风险评级的目的。我国学者朱全涛、张克中(2007)通过介绍了国外关于信用评级的最新理论研究,表明信用评级是一种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手段,这种手段平行于激励理论。但这两种方法解决非对称信息的方式不同,激励理论让非对称信息“变成”对称信息。在信用评级下,以好的评级技术为前提,好的企业寻求评级,劣企业不寻求评级,从而避免了逆向选择。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显示,加强对短期融资券进行信用评价的研究,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ahn,Thomas K.Commercial paper[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1993,(79):45-67
[2]Pu Shen.Why Has the Nonfinancial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Shrunk Recently?Economic Review.First Quarter,2003:18-27
[3]Huang JZ,Kong W P.Explaining the Credit Spread Changes:New Evidence from Option Adjusted bond Indexes.Journal of Derivatives.2003,11(1):30-44
[4]Chen L,Lesmond D A,Wei J.Corporate Yield Spreads and Bond Liquidity.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1):119-149
[5]Roy C Smith,Ingo Walter.Rating Agencies:Is There an Agency Issue?2001
[6]卢静.论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重要意义.现代企业文化,2010,(18):110-111
[7]杨大楷,蔡锦涛.我国短期融资券的风险分析和控制.经济经纬,2008,(6):142-145
[8]陈曦.短期融资券流动性与信用等级关系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9
[9]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影响因素分析.金融研究,2009,(5):93-106
[11]马改云,孙仕明.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风险结构探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102-106
[12]张宝,岳宗营.基于KMV模型的中国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评级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11,(3):63-68
关键词: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8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204-01
一、国外短期融资券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短期融资券这个名词,不过从功能上看,我国的短期融资券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因企业为了达到筹集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等目的,由企业向货币市场的投资者发行的一种短期的无担保的、承诺在一定时间偿付证券本息的证券凭证。美国商业票据发展很早,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商业票据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从1970年开始,几乎所有商业票据的发行都要有信用评级,投资者根据商业票据的评级来判断该票据的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Pu Shen(2003)对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萎缩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经济衰退期投资者对商业票据发行人信用评级的要求提高。Wakeman(1981)认为,商业票据的评级包括了大部分的公开信息,可以减少投资者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成本,因此也成为判断信用风险最为重要的标准。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信用级别确实具有信息含量。Denis,David J.and Vassil(2002)当信用等级较低时,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当信用等级较高时,倾向于选择公开发债融资。Elton(2001)和Collin-dufresne(2001)研究发现,信用风险能部分解释美国公司债利差。Huang(2003)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8个指标解释了美国公司债利差变化。Chen(2007)用主体信用评级、流动性指标和财务指标等进行实证研究,对利差的解释作用达到50%。Roy和Walter(2001)阐述了信用评级的信号传递功能和证明功能。信号传递作用是指信用评级结果中将现有信息和新信息加以综合,公开化给市场。而级别与信用水平相关,会影响特定债务的发行条款,例如高信用级别可以降低发行方的筹资资本,从而提高投资者的组合效率。证明作用是指特定债务的发行符合一定条件。
二、我国短期融资券研究述评
我国短期融资券自正式发行以来,虽然一开始就受到市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发行主体的行列,但对短期融资券的有关研究却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对短期融资券的定性分析。卢静(2010)以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且给出了发行短期融资券应注意的各方面问题。杨大楷,蔡锦涛(2008)定性分析了短期融资券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全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体系。陈曦(2009)对短期融资券流动性与信用等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信用等级越高,流动性便越好。吴育辉等(2009)基于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两个视角,采用从推出短期融资券开始至2008年2月间发行的部分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公司规模越大、信用等级越高、财务杠杆越低、经营风险越低时,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的概率越高。饶育蕾、赵鹏等(2008)以上市公司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募集的资金存在短融长投及集中还贷的现象。孙克、冯宗宪(2007)统计分析现有各个待偿期限的短期融资券的信用价差分布,认为短期融资券市场蕴藏较大的信用风险。马改云,孙仕明(2009)基于Z值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的风险结构,研究表明违约风险是我国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的决定性因素。张宝,岳宗营(2011)基于KMV模型,选用违约距离对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量化从而达到信用风险评级的目的。我国学者朱全涛、张克中(2007)通过介绍了国外关于信用评级的最新理论研究,表明信用评级是一种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手段,这种手段平行于激励理论。但这两种方法解决非对称信息的方式不同,激励理论让非对称信息“变成”对称信息。在信用评级下,以好的评级技术为前提,好的企业寻求评级,劣企业不寻求评级,从而避免了逆向选择。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显示,加强对短期融资券进行信用评价的研究,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ahn,Thomas K.Commercial paper[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1993,(79):45-67
[2]Pu Shen.Why Has the Nonfinancial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Shrunk Recently?Economic Review.First Quarter,2003:18-27
[3]Huang JZ,Kong W P.Explaining the Credit Spread Changes:New Evidence from Option Adjusted bond Indexes.Journal of Derivatives.2003,11(1):30-44
[4]Chen L,Lesmond D A,Wei J.Corporate Yield Spreads and Bond Liquidity.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1):119-149
[5]Roy C Smith,Ingo Walter.Rating Agencies:Is There an Agency Issue?2001
[6]卢静.论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重要意义.现代企业文化,2010,(18):110-111
[7]杨大楷,蔡锦涛.我国短期融资券的风险分析和控制.经济经纬,2008,(6):142-145
[8]陈曦.短期融资券流动性与信用等级关系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9
[9]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影响因素分析.金融研究,2009,(5):93-106
[11]马改云,孙仕明.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风险结构探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102-106
[12]张宝,岳宗营.基于KMV模型的中国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评级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11,(3):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