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化学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用化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通过化学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几点方案,以期对化学教材和教法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 创新能力 ;科学态度
一、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内容
1、化学课堂教学中,除教给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在每学完一章新内容时,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按各自的选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当学完一册时,对本册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一个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及时巩固和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来寻找材料,训练了他们思维发展的开放性。
2、 化学课外作业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战场”。
学生对于课外作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应付,因为写作业本身对于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是极其枯燥无味的,这就要求老师在留作业时,选题要有代表性,题型新颖,有挑战性,一题多解,由简入繁。另外,在进行每一章新课教学之前,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寻找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史、前沿科学动态、发展方向及发现史轶闻趣事,整理打印成阅读材料,课前发给学生,使他们对新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 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的良好途径。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上好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环节,上实验课时,既大胆放手,又不放任自流。实验前指出本节实验的关键性问题,演示操作中的难点,讲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争当实干家,不作观察员”。千万不要一看到某些学生在操作上有点错误,教师就急于越俎代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某些教师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示范。学生反映说:“如果在台上作错了,老师同学都看着,对自己刺激很大,印象很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因此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又能通过观察、探索、改进实验,挖掘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感性材料。所以,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化学成绩,也为今后学习化学、化工知识,从事化学研究或化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法
1、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例如:《苯》的结构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知分子式,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发挥聪明才智写出符合C6H6可能有的结构式”。通过此设问给学生以广括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大胆创新苯的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开放性。
2、通过化学史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通过发现史的简介,可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事实方面的知识,即获得是什么知识;可使学生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原理、规律等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即获得为什么的知识;可使学生从中学习形成从事化学实验、科学研究的技能和能力,即获得怎样做的知识。如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的发展史简介,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可使学生从中知道某一化学知识成果是谁的知识。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史启思,既渗透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由此可见,化学史教育具有知识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化学等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获得人文知识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三、 创新教育的实践体会
1、 重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时空保证。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要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去改进甚至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程序,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有良好的“化学思维学习法”,即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化学思维能力进行学习。从而形成“点、线 、面 、 体”的化学复习法。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只有渗进课堂教学,才能最终落到实处。为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实施方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组合:
A、教与学最优化组合;
B、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最优组合;
C、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最优组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于教学中,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如: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电镀,涉及溶液中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相互转换关系。如单凭教师一张嘴即使是用很形象、生动的语言,也很难把肉眼看不到、抽象的东西描绘得那么真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微机模拟出溶液中离子得失电子的全过程,以及电解、电镀过程,就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使之“一目了然”;同时配以优美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思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我们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用教育教学的新的丰硕的成果迎接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 创新能力 ;科学态度
一、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内容
1、化学课堂教学中,除教给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在每学完一章新内容时,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按各自的选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当学完一册时,对本册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一个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及时巩固和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来寻找材料,训练了他们思维发展的开放性。
2、 化学课外作业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战场”。
学生对于课外作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应付,因为写作业本身对于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是极其枯燥无味的,这就要求老师在留作业时,选题要有代表性,题型新颖,有挑战性,一题多解,由简入繁。另外,在进行每一章新课教学之前,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寻找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史、前沿科学动态、发展方向及发现史轶闻趣事,整理打印成阅读材料,课前发给学生,使他们对新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 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的良好途径。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上好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环节,上实验课时,既大胆放手,又不放任自流。实验前指出本节实验的关键性问题,演示操作中的难点,讲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争当实干家,不作观察员”。千万不要一看到某些学生在操作上有点错误,教师就急于越俎代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某些教师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示范。学生反映说:“如果在台上作错了,老师同学都看着,对自己刺激很大,印象很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因此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又能通过观察、探索、改进实验,挖掘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感性材料。所以,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化学成绩,也为今后学习化学、化工知识,从事化学研究或化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法
1、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例如:《苯》的结构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知分子式,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发挥聪明才智写出符合C6H6可能有的结构式”。通过此设问给学生以广括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大胆创新苯的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开放性。
2、通过化学史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通过发现史的简介,可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事实方面的知识,即获得是什么知识;可使学生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原理、规律等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即获得为什么的知识;可使学生从中学习形成从事化学实验、科学研究的技能和能力,即获得怎样做的知识。如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的发展史简介,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可使学生从中知道某一化学知识成果是谁的知识。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史启思,既渗透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由此可见,化学史教育具有知识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化学等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还可以获得人文知识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三、 创新教育的实践体会
1、 重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时空保证。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要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去改进甚至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程序,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有良好的“化学思维学习法”,即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化学思维能力进行学习。从而形成“点、线 、面 、 体”的化学复习法。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只有渗进课堂教学,才能最终落到实处。为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实施方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组合:
A、教与学最优化组合;
B、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最优组合;
C、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最优组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于教学中,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如: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电镀,涉及溶液中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相互转换关系。如单凭教师一张嘴即使是用很形象、生动的语言,也很难把肉眼看不到、抽象的东西描绘得那么真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微机模拟出溶液中离子得失电子的全过程,以及电解、电镀过程,就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使之“一目了然”;同时配以优美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思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我们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用教育教学的新的丰硕的成果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