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1 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质疑,深入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2 基础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目标必须与具体课程相互对应,这样才更具实效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使学生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地方课程评价的导向。
近年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非常注重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河南省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标准在全国闻名,其中招试题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社会化与生活化的典范。这种评价标准与考试内容既适应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契合了社会实际情况。
4 教与学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郑州市为例,思想品德教师一般都需要教4至6个班,甚至有的学校因为师资不足,一个教师要教8至10个班。这些沉重的教学负担和升学压力给教师带来了身体上的疲惫和职业上的倦怠。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
(一)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不是学习教材知识,而是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这是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自主学习,也是契合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原则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四结合”原则,即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应试能力培养相结合。经过探索,我发现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体现这些原则。因此,我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对时政进行分析。这实际上是与自主学习相互对应的,能使教师很好地结合思想品德的特点,展开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三)自主学习的课型
1 自主学习课型开发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教育的。严格来说,这部分内容并不太注重知识结构和表述,反而侧重学生的体验与体会。因此,这部分内容非常适合进行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学科并不像数学与英语学科那样,有着特定的连贯性,需要教师从头到尾进行仔细讲解。这一学科特征有利于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
例如,对于“控制情绪”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关系进行编写的。对此,有位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课,采用所谓的先进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这节课的创新之处不算少,学生也积极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有学生不好好听讲,教师严厉地批评了学生。结果,下课后一位学生给教师递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冲动是魔鬼,注意控制情绪。”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学生却不爱听?虽然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学习难度,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但它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情绪的管理和控制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发展。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在不断的否定与重建中固定下来。
2 自主学习课型的分类。
在实践中,我们依据学习内容与主体特点,把自主学习分为以下两类:情感类自主学习、知识类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我们又把自主学习分为主题研究式自主学习和专题讨论式自主学习。
专题讨论式自主学习课型的教学流程是:选定专题一小组研讨一课堂展示一反馈评价一专题演练。
(1)选定专题。预先对某个单元中的专题进行预习与准备,学生可以搜集有关这一专题的资料,如时政热点、案例等,并进行简单分析。
(2)小组研讨。把学生分为主讲学习小组与讨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运用教材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3)课堂展示。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
(4)反馈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在评价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
(5)专题演练。教师要事先准备有关这一专题的试题,并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试题。
三、自主学习方式实践操作的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将主题研究式自主学习与情境教学混为一谈。虽然情境教学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但情境案例的挑选与问题的设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真正的学习需要深入的探讨与思考,简单的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简单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学生对那些简单的情境会逐渐失去兴趣,渴望接触更为深刻的思想或观点。
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在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仍然要对目标的制订、方法的传授和评价的反馈进行调控。自主学习其实就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当学习的场所、方式、内容发生变化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思想品德教学比较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很难直观看到的。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提高,这些都是教学成效的佐证。
初中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线教学人员,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改进、完善,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辱时代赋予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
注:此文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JcJYcl40901065)的研究成果。
1 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质疑,深入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2 基础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目标必须与具体课程相互对应,这样才更具实效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使学生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地方课程评价的导向。
近年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非常注重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河南省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标准在全国闻名,其中招试题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社会化与生活化的典范。这种评价标准与考试内容既适应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契合了社会实际情况。
4 教与学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郑州市为例,思想品德教师一般都需要教4至6个班,甚至有的学校因为师资不足,一个教师要教8至10个班。这些沉重的教学负担和升学压力给教师带来了身体上的疲惫和职业上的倦怠。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
(一)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不是学习教材知识,而是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这是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自主学习,也是契合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原则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四结合”原则,即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应试能力培养相结合。经过探索,我发现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体现这些原则。因此,我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对时政进行分析。这实际上是与自主学习相互对应的,能使教师很好地结合思想品德的特点,展开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三)自主学习的课型
1 自主学习课型开发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教育的。严格来说,这部分内容并不太注重知识结构和表述,反而侧重学生的体验与体会。因此,这部分内容非常适合进行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学科并不像数学与英语学科那样,有着特定的连贯性,需要教师从头到尾进行仔细讲解。这一学科特征有利于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
例如,对于“控制情绪”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关系进行编写的。对此,有位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课,采用所谓的先进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这节课的创新之处不算少,学生也积极进行了自主学习,但有学生不好好听讲,教师严厉地批评了学生。结果,下课后一位学生给教师递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冲动是魔鬼,注意控制情绪。”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学生却不爱听?虽然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学习难度,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但它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情绪的管理和控制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发展。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在不断的否定与重建中固定下来。
2 自主学习课型的分类。
在实践中,我们依据学习内容与主体特点,把自主学习分为以下两类:情感类自主学习、知识类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我们又把自主学习分为主题研究式自主学习和专题讨论式自主学习。
专题讨论式自主学习课型的教学流程是:选定专题一小组研讨一课堂展示一反馈评价一专题演练。
(1)选定专题。预先对某个单元中的专题进行预习与准备,学生可以搜集有关这一专题的资料,如时政热点、案例等,并进行简单分析。
(2)小组研讨。把学生分为主讲学习小组与讨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运用教材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3)课堂展示。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
(4)反馈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在评价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
(5)专题演练。教师要事先准备有关这一专题的试题,并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试题。
三、自主学习方式实践操作的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将主题研究式自主学习与情境教学混为一谈。虽然情境教学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但情境案例的挑选与问题的设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真正的学习需要深入的探讨与思考,简单的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简单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学生对那些简单的情境会逐渐失去兴趣,渴望接触更为深刻的思想或观点。
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在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仍然要对目标的制订、方法的传授和评价的反馈进行调控。自主学习其实就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当学习的场所、方式、内容发生变化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思想品德教学比较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很难直观看到的。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提高,这些都是教学成效的佐证。
初中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线教学人员,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改进、完善,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辱时代赋予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
注:此文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JcJYcl40901065)的研究成果。